图书介绍

诗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诗通
  • 刘再华,贺慧宇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32081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诗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诗歌源流1

一 诗歌的起源1

二 《诗经》和《楚辞》6

(一)《诗经》6

(二)《楚辞》10

三 两汉诗歌14

(一)汉乐府民歌14

(二)汉代文人诗歌18

四 魏晋南北朝诗歌19

(一)建安、正始诗歌19

(二)晋代诗歌22

(三)南北朝诗歌25

五 隋唐五代诗歌27

(一)初唐诗歌27

(二)盛唐诗歌29

(三)中唐诗歌33

(四)晚唐诗歌35

六 宋代诗歌37

(一)北宋诗歌37

(二)南宋诗歌41

七 元明清诗歌的发展44

第二章 诗歌特点及分类47

一 诗的本质47

二 诗的文体特征55

(一)含蓄精炼55

(二)韵律和谐57

(三)节奏鲜明58

(四)句式整齐61

三 诗的分类62

第三章 诗的韵格64

一 韵的内涵64

二 古代诗韵66

三 押韵方式70

四 分韵、限韵与和韵74

第四章 诗的声律80

一 平仄和四声80

(一)四声的由来80

(二)四声的区分82

(三)平仄的辨别84

二 平仄的应用86

三 平仄的粘和对89

(一)“粘”89

(二)“对”91

(三)粘对的应用92

(四)失粘与失对94

四 平仄的其他规则96

(一)避免孤平96

(二)拗救97

(三)关于“一三五不论”101

第五章 诗的对仗103

一 对仗的由来103

二 对仗的规则105

三 对仗的种类111

四 对仗与对联的区别121

第六章 近体诗124

一 近体诗的形成124

(一)律诗125

(二)绝句127

二 绝句的平仄129

(一)近体诗的句式129

(二)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132

(三)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134

(四)绝句的对仗136

三 律诗的平仄139

(一)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139

(二)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142

(三)排律的平仄格式144

四 律诗的对仗147

(一)颔联与颈联皆用对仗147

(二)首联运用对仗148

(三)尾联运用对仗150

(四)颈联单独运用对仗151

(五)全首皆用对仗152

(六)排律的对仗152

五 古风式律诗及其他153

(一)古风式律诗153

(二)三韵小律156

(三)六言律诗157

第七章 古体诗160

一 古体诗的形式160

(一)三言诗160

(二)四言诗162

(三)五言古诗164

(四)六言诗167

(五)七言古诗171

(六)杂言诗175

二 古体诗的押韵179

(一)句句押韵179

(二)隔句押韵182

(三)交互押韵183

(四)邻韵通押184

(五)中间换韵185

(六)不拘平仄187

三 古体诗的对仗192

第八章 诗歌创作技巧197

一 字法197

(一)炼字198

(二)辨音203

二 句法209

(一)倒装句210

(二)错综句212

(三)省略句213

(四)开合句214

(五)句法的疵病214

三 章法216

(一)开头216

(二)承转219

(三)结尾223

四 比兴226

第九章 诗歌的语言230

一 诗的语言特点230

二 诗歌的修辞手法236

(一)比喻236

(二)对偶240

(三)互文240

(四)互体240

(五)夸张241

(六)用典243

(七)对比244

(八)比拟245

(九)通感246

(十)衬托247

(十一)双关248

(十二)连珠格249

第十章 诗歌意境250

一 意境范畴的演变与界说250

二 创作与鉴赏过程中意境的创造259

三 意境发展的历史分期264

四 中国诗歌意境的基本形态273

(一)意境的阳刚壮阔形态273

(二)意境的阴柔幽远形态276

第十一章 诗歌欣赏281

一 意在言外 诗无达诂281

(一)意在言外282

(二)诗无达诂288

二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300

(一)以意逆志300

(二)知人论世305

三 诗歌审美能力的培养311

附录 《佩文诗韵》摘编324

参考文献342

后记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