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司法公正 民事诉讼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向司法公正 民事诉讼模式研究
  • 温树斌,魏斌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3667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向司法公正 民事诉讼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概念1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通常定义1

(二)民事诉讼模式的概念和性质4

二、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类型9

(一)神判模式9

(二)弹劾式诉讼模式10

(三)纠问式诉讼模式11

(四)职权主义诉讼模式12

(五)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13

(六)混合民事诉讼模式14

三、民事诉讼模式的研究范围16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研究目的16

(二)民事诉讼模式的研究范围22

第二章 国外民事诉讼模式27

一、概述27

(一)国外民事诉讼模式的分类27

(二)研究国外民事诉讼模式的意义30

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32

(一)概说32

(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内涵33

(三)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评价35

三、法院职权作用的加强38

(一)加强法院职权作用的动因及进程38

(二)加强法院职权作用的主要表现39

四、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制度趋同的趋势42

(一)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制度趋同的基础42

(二)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制度趋同的表现43

第三章 中国民事诉讼模式现状47

一、中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形成47

(一)对中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认识47

(二)中国民事诉讼职权主义模式的形成58

二、中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特征64

(一)中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法律表现64

(二)中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特征75

三、中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发展趋向80

(一)外国的司法改革80

(二)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发展趋向81

第四章 诉权与民事诉讼模式86

一、诉权概说86

(一)西方的诉权理论86

(二)前苏联的诉权理论88

(三)法国的现代诉权理论89

(四)国内的诉权观点91

二、诉权辨证92

(一)诉权的概念92

(二)诉权的价值103

三、诉权与民事诉讼模式107

(一)诉权的平等性108

(二)诉权对民事诉讼模式的影响115

(三)中国民事诉讼法中的诉权128

第五章 民事审判权与民事诉讼模式136

一、民事审判权概说136

(一)民事审判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36

(二)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137

(一)人民法院的设置139

二、人民法院机构设置的改革139

(二)人民法院的内部机构设置145

三、独立审判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154

(一)独立审判原则的含义154

(二)法院独立审判与法官独立审判156

(三)独立审判的制度保障159

(四)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161

四、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166

(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意义166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落实169

(三)庭审功能的强化173

五、审判权与民事诉讼模式的关系185

(二)强化审判权的独立地位186

(一)淡化审判权的主导地位186

(三)保证审判权的中立地位187

(四)审判权应受诉权制约188

第六章 民事检察监督权与民事诉讼模式192

一、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192

(一)世界主要国家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历史发展193

(二)中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194

二、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权197

(一)概说197

(二)民事检察监督权的法律依据198

(三)民事检察监督权的范围201

三、现行民事检察监督体制的不足与完善203

(一)现行民事检察监督体制的缺陷203

(二)完善现行民事检察监督体制的建议207

(一)人民检察院的起诉权、参诉权218

四、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模式218

(二)起诉权、参诉权对民事诉讼模式的影响221

第七章 建立民事诉讼的平衡模式232

一、平衡模式概说232

(一)平衡模式的理论基础232

(二)平衡模式的现实根据238

二、平衡模式的基本构架246

(一)诉权平衡249

(二)诉权与审判权平衡257

(三)监督权与审判权平衡271

(四)诉权、审判权、监督权的相互制约277

(五)平衡模式的价值取向279

一、平衡模式对民事诉讼法的要求286

第八章 平衡模式下的民事诉讼法286

(一)民事诉讼法结构的调整287

(二)民事诉讼法内容的变革291

二、平衡模式下的证据规则300

(一)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不足300

(二)平衡模式下的证据规则301

三、民事诉讼的规律307

(一)民主规律308

(二)平等规律309

(三)“无知之幕”规律310

(四)审判统一规律311

(五)程序够用规律312

(六)平衡规律312

参考书目313

后记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