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1473103.jpg)
- 刘歌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1188X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世界观、方法论及其关系2
二、哲学的对象、功能7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4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2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客观条件21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2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功能2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2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3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科学4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42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46
第二章 辩证的唯物论世界观和方法论49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4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缺陷49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51
三、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54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56
一、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属性56
二、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58
三、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59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60
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60
二、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62
第四节 辩证的唯物主义的主要方法64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实、唯实的方法64
二、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方法65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6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66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66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67
三、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67
四、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68
第二节 矛盾规律69
一、矛盾的对立和统一69
二、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71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74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78
一、质、量、度78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80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83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84
一、肯定和否定84
二、否定之否定87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89
一、矛盾方法论90
第五节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方法90
二、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92
三、辩证“扬弃”的方法93
四、全局与局部相统一的方法94
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95
六、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方法96
七、因果分析法97
八、通过偶然性揭示必然性的方法98
九、促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方法99
第二篇 辩证唯物论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101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02
第四章 辩证唯物论的自然观102
第一节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102
二、自然界的系统性104
第二节 自然界的演化发展112
一、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概况112
二、自然界演化发展的一般特点117
第三节 人和自然界121
一、人类的产生和发展121
二、人和自然界的关系123
三、人和自然界关系的协调126
一、事实积累法130
第一节 自然科学研究的经验方法130
第五章 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30
二、观察方法132
三、实验方法134
四、模拟方法136
五、直觉和灵感方法138
第二节 自然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140
一、假说方法140
二、理想化方法143
三、类比方法145
四、数学方法146
五、系统科学方法150
第三篇 辩证唯物论的社会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方法153
第六章 社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54
第一节 人和社会历史运动154
一、人类社会的起源154
二、人和人的本质156
三、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运动160
第二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64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64
二、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式168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74
第七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180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180
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180
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因183
三、社会历史发展是各种因素和意志力量形成的合力的结果186
四、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88
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90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93
一、生产力系统193
二、生产关系系统198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200
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02
第三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03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03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206
第四节 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09
一、阶级、国家的产生和实质209
二、阶级斗争212
三、社会革命213
第八章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和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方法215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特点和主要方法215
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特点215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方法219
第二节 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227
一、历史比较方法227
二、社会调查方法228
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结合的方法229
第四篇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科学思维方法232
第九章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233
第一节 认识和实践233
一、认识的本质233
二、科学的实践观236
第二节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241
一、认识运动第一次能动飞跃241
二、认识运动第二次能动飞跃245
三、认识运动的总规律247
第三节 真理249
一、真理的客观性、相对性、绝对性249
二、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253
三、真理标准及标准的性质256
第十章 思维方法、思维类型、思维方式260
第一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260
一、归纳和演绎方法260
二、分析和综合方法262
三、抽象和具体方法264
四、历史和逻辑方法265
第二节 思维的类型及特点267
一、经验思维268
二、知性思维268
三、形象思维270
一、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271
第三节 思维活动的多样性271
二、单一化思维和多样化思维273
三、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274
四、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276
第四节 现代实践的特点与创造性思维278
一、现代实践的内涵及特点278
二、现代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279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培育280
第五篇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84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国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285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情286
一、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状况286
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28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89
第二节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关系294
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的结合294
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9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及进程301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301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07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进程30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运动3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性质及矛盾运动314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产生的特点314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又相适应又相矛盾315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性质是非对抗性的3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革辩证法317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317
二、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321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24
四、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关系326
五、全面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辩证关系3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31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331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37
第十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民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41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41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342
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344
三、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346
第二节 实事求是是人们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革命作风354
一、实事求是是科学的思想方法354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357
三、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作风359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民为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361
一、实是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线、生命线361
二、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364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民为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374
后记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