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系统与网络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通信系统与网络 第2版
  • (美)Ray Horak著;徐勇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6296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通信系统与网络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技术基础:概念和定义1

1.1 基本定义1

1.2 专用电路、交换电路和虚电路3

1.2.1 专用电路3

1.2.2 交换电路4

1.2.3 虚电路5

1.3 二线和四线电路5

1.3.1 二线电路5

1.3.2 四线电路6

1.4 带宽6

1.4.1 载波7

1.4.2 赫兹7

1.4.3 波特7

1.4.4 每秒比特数7

1.4.5 传输设备8

1.5 模拟和数字8

1.5.1 模拟正弦波:起始点8

1.5.2 语音9

1.5.3 视频9

1.5.4 数字比特流:1和09

1.6 模拟和数字传输哪种更好10

1.6.1 模拟传输的优点10

1.6.2 数字传输的优点11

1.7 放大器和中继器的对比12

1.7.1 (模拟)放大器12

1.7.2 (数字)中继器12

1.8 转换处理:调制解调器和编解码13

1.8.1 数字到模拟的转换:调制解调器13

1.8.2 模拟到数字转换:编解码器13

1.9 复用器14

1.9.1 频分复用14

1.9.2 时分复用15

1.9.3 统计时分复用16

1.9.4 波分复用17

1.9.5 反复用器17

1.9.6 基于语音的数据和基于数据的语音18

1.10 交换机和交换18

1.10.1 电路交换:对语音最优的交换方式19

1.10.2 分组交换:对数据最优的交换21

1.10.3 帧交换(帧中继):对局域网互通最优的交换22

1.10.4 信元交换:对任何信息都最优的交换22

1.10.5 光子交换23

1.11 信令和控制23

1.12 参考书目23

第2章 传输系统基础:技术和应用24

2.1 频谱24

2.2 选择标准25

2.2.1 传输特性26

2.2.2 传播时延和响应时间27

2.2.3 安全性27

2.2.4 机械强度27

2.2.5 物理尺寸28

2.2.6 成本28

2.3 双绞线:电话线概述28

2.3.1 扭绞处理28

2.3.2 规格29

2.3.3 结构30

2.3.4 带宽30

2.3.5 抗干扰性31

2.3.6 距离31

2.3.7 安全性31

2.3.8 成本31

2.3.9 应用31

2.4 屏蔽铜线31

2.4.1 应用32

2.5 同轴电缆32

2.5.1 结构33

2.5.2 规格33

2.5.3 带宽33

2.5.4 抗干扰性34

2.5.5 距离34

2.5.6 安全性34

2.5.7 成本34

2.5.8 应用34

2.6 微波无线电34

2.6.1 结构36

2.6.2 带宽36

2.6.3 抗干扰性36

2.6.4 距离36

2.6.5 安全性36

2.6.6 成本36

2.6.7 管制37

2.6.8 应用37

2.7 卫星无线电37

2.7.1 同步轨道卫星37

2.7.2 广播39

2.7.3 结构40

2.7.4 甚小口径天线终端40

2.7.5 带宽40

2.7.6 抗干扰性41

2.7.7 距离41

2.7.8 传播时延和响应时间41

2.7.9 安全性41

2.7.10 成本41

2.7.11 管制42

2.7.12 应用42

2.8 红外线42

2.8.1 光纤43

2.8.2 结构43

2.8.3 模拟的还是数字的46

2.8.4 带宽47

2.8.5 抗干扰性47

2.8.6 距离47

2.8.7 安全性47

2.8.8 成本48

2.8.9 强度48

2.8.10 应用:带宽密集48

2.9 混合传输系统48

2.10 参考书目49

2.11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50

第3章 语音通信系统:PBX、ACD、Centrex和KTS52

3.1 键控电话系统53

3.1.1 1A1和1A2 KTS53

3.1.2 电子式KTS54

3.1.3 混合式KTS54

3.2 用户小交换机55

3.2.1 PBX组件56

3.2.2 系统配置和容量60

3.2.3 PBX的提高和发展趋势62

3.3 集中式用户交换功能65

3.3.1 集中式用户交换系统的功能66

3.3.2 Centrex的优点66

3.3.3 Centrex的缺点67

3.3.4 Centrex用户区设备68

3.3.5 Centrex的应用68

3.3.6 Centrex的发展趋势和特点68

3.4 自动呼动分配器68

3.4.1 ACD的性能改进和发展趋势71

3.5 计算机电话72

3.5.1 技术、标准和规范74

3.5.2 论坛及公共组织76

3.5.3 应用76

3.5.4 未来77

3.6 参考书目78

第4章 报文传送系统:传真、语音处理和电子邮件81

4.1 传真系统81

4.1.1 技术82

4.1.2 传真的应用84

4.1.3 传真的未来88

4.2 语音处理系统89

4.2.1 技术89

4.2.2 应用90

4.2.3 语音处理的发展及未来92

4.3 电子邮件93

4.3.1 技术95

4.3.2 功能97

4.3.3 应用97

4.3.4 未来:统一报文97

4.4 参考书目99

第5章 公用交换电话网102

5.1 网络特性103

5.1.1 语音103

5.1.2 交换及专用线路104

5.1.3 模拟及数字线路104

5.1.4 互联104

5.1.5 有线及无线104

5.2 编号计划管理105

5.3 域107

5.3.1 功能范围107

5.3.2 管制范围109

5.4 资费和费率110

5.4.1 电信公司范围及网络拓扑111

5.5 信令及控制119

5.5.1 带内信令及控制119

5.5.2 带外信令及控制120

5.5.3 公共信道信令及控制120

5.6 网络业务120

5.6.1 接入业务120

5.6.2 专用传输业务121

5.6.3 交换传输业务122

5.6.4 虚拟专用网业务124

5.6.5 增值业务125

5.7 便携性:一个特殊的问题125

5.8 平等接入:另一个专门问题126

5.9 可能成为下一代PSTN的VoIP127

5.10 参考书目131

5.11 一般参考书目132

第6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133

6.1 功能域133

6.1.1 数据终端设备133

6.1.2 数据通信设备134

6.1.3 通信软件134

6.1.4 网络134

6.1.5 交换机134

6.2 DCE:一种已扩展的观点135

6.2.1 调制解调器135

6.2.2 编解码器140

6.2.3 终端适配器及NT-X140

6.2.4 信道业务单元及数据业务单元141

6.2.5 前端处理器141

6.3 协议基础142

6.3.1 线路建立:连接性142

6.3.2 传输模式:传输方式143

6.3.3 代码集145

6.3.4 数据格式147

6.3.5 差错控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147

6.3.6 数据压缩149

6.3.7 异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150

6.3.8 面向位和面向字节的同步协议150

6.4 网络结构153

6.4.1 分层操作模型153

6.5 安全性155

6.5.1 物理安全性155

6.5.2 鉴权155

6.5.3 授权155

6.5.4 端口安全性156

6.5.5 传输安全性156

6.5.6 加密156

6.5.7 防火墙156

6.6 参考书目157

第7章 传统的数字和数据网络158

7.1 数据联网的发展158

7.1.1 语音模型158

7.1.2 语音网上的数据传输160

7.1.3 广域网和城域网上的数据联网:数字数据联网160

7.2 数据电话数字业务160

7.3 交换式56162

7.4 经典意义上的虚拟专网163

7.5 数字载波系统及网格:T-载波164

7.5.1 T-载波概念164

7.5.2 多路T-载波165

7.5.3 非多路T-载波166

7.5.4 编码167

7.5.5 帧合成169

7.5.6 传输170

7.5.7 硬件171

7.5.8 主题的变化:E-载波及J-载波172

7.5.9 部分T-1系统174

7.5.10 T-载波的应用174

7.5.11 T-载波的发展及未来174

7.6 X.25及分组交换175

7.6.1 分组交换的概念176

7.6.2 分组交换硬件180

7.6.3 分组交换标准181

7.6.4 分组交换应用及未来181

7.7 综合业务数字网182

7.7.1 标准接口及信道类型184

7.7.2 ISDN设备186

7.7.3 ISDN的特性及优点187

7.7.4 ISDN特点及缺点187

7.7.5 ISDN标准188

7.7.6 ISDN应用189

7.7.7 问题的变形190

7.7.8 永久开通的动态ISDN(AO/DI)190

7.8 宽带数据网络191

7.9 参考书目192

第8章 局域网:连接和网际互联194

8.1 局域网定义195

8.2 局域网应用及其优点195

8.3 局域网的各个组成方面196

8.3.1 媒体选择196

8.3.2 拓扑结构:物理及逻辑配置201

8.3.3 物理和逻辑拓扑202

8.3.4 基带和宽带203

8.3.5 媒体接入控制204

8.4 局域网设备209

8.4.1 网络接口卡209

8.4.2 桥接器209

8.4.3 集线器211

8.4.4 交换机212

8.4.5 路由器214

8.4.6 网关215

8.5 局域网网段216

8.6 局域网操作系统216

8.7 局域网网际互联217

8.7.1 广域网217

8.7.2 高级网间互联协议217

8.8 虚拟局域网218

8.9 远程局域网接入219

8.10 局域网标准及标准组织220

8.11 快速局域网的速度优势221

8.11.1 100Base-T或快速以太网222

8.11.2 等时以太网综合业务222

8.11.3 100V G-AnyLAN222

8.11.4 高速令牌环223

8.11.5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223

8.11.6 千兆位以太网224

8.11.7 异步传输模式226

8.11.8 第三层交换227

8.11.9 第四层交换229

8.11.10 关注一下P及Q229

8.11.11 防火墙230

8.12 非标准局域网230

8.13 参考书目230

第9章 宽带网络基础结构233

9.1 接入技术233

9.1.1 xDSL234

9.1.2 有线电视244

9.1.3 无线本地环路247

9.1.4 混合本地环路247

9.2 SONET/SDH247

9.2.1 SONET标准开发249

9.2.2 SONET/SDH传输体系249

9.2.3 SONET/SDH拓扑251

9.2.4 路径、支路和信道252

9.2.5 SONET帧格式252

9.2.6 SONET/SDH硬件254

9.2.7 SONET的优点255

9.2.8 SONET/SDH的应用255

9.2.9 SONE和/或波分复用256

9.2.10 SONET上的分组258

9.3 参考书目258

第10章 宽带网络业务:FR、SMDS、ATM、B-ISDN和AIN261

10.1 帧中继261

10.1.1 帧中继定义262

10.1.2 帧中继标准263

10.1.3 帧中继接入264

10.1.4 帧中继网络264

10.1.5 帧中继设备266

10.1.6 帧中继协议:帧结构266

10.1.7 本地管理接口协议268

10.1.8 拥塞管理268

10.1.9 帧中继网络的工作方式269

10.1.10 基于帧中继的语音270

10.1.11 帧中继成本273

10.1.12 帧中继的优势和不足274

10.1.13 帧中继应用275

10.2 交换式兆比特数据业务276

10.2.1 SMDS定义277

10.2.2 SMDS标准277

10.2.3 SMDS接入278

10.2.4 SMDS网络279

10.2.5 SMDS协议:分段、重组合和信元结构280

10.2.6 SMDS的费用280

10.2.7 SMDS的优点281

10.2.8 SMDS的不足281

10.2.9 SMDS的应用281

10.3 异步传输模式282

10.3.1 ATM定义283

10.3.2 ATM标准284

10.3.3 ATM接入285

10.3.4 ATM网络和设备286

10.3.5 ATM协议和信元结构287

10.3.6 网络仿真294

10.3.7 基于ATM的多协议294

10.3.8 ATM的优点295

10.3.9 ATM的缺点295

10.3.10 ATM的应用296

10.4 宽带ISDN296

10.4.1 B-ISDN的定义297

10.4.2 B-ISDN接入297

10.4.3 B-ISDN业务297

10.4.4 B-ISDN设备297

10.4.5 B-ISDN的费用298

10.4.6 B-ISDN的优点298

10.4.7 B-ISDN的不足298

10.4.8 B-ISDN的应用298

10.5 高级智能网络299

10.5.1 高级智能网的定义299

10.5.2 业务创建环境300

10.5.3 AIN的结构300

10.5.4 AIN的业务301

10.5.5 AIN的未来302

10.6 参考书目303

第11章 无线网:语音与数据307

11.1 数字和模拟312

11.2 复用和接入技术312

11.2.1 频分多址312

11.2.2 时分多址313

11.2.3 码分多址314

11.2.4 FDMA、TDMA和CDMA的对比316

11.3 交换式移动无线电/中继移动无线电316

11.4 寻呼318

11.4.1 寻呼网络318

11.4.2 寻呼设备320

11.4.3 寻呼应用:现状和未来321

11.5 无绳电话和无线办公电信系统321

11.5.1 无绳电话标准322

11.6 蜂窝无线电323

11.6.1 蜂窝系统的标准325

11.6.2 蜂窝无线电技术的未来327

11.6.3 蜂窝数据通信327

11.7 无线数据网络:分组无线电329

11.8 无线局域网330

11.8.1 无线局域网:应用和未来的发展331

11.9 无线本地环路332

11.9.1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334

11.9.2 多信道多点分布业务335

11.9.3 注册许可的微波335

11.9.4 个人通信业务335

11.10 近地轨道卫星336

11.10.1 LEO的工作原理337

11.11 个人数字助理340

11.12 参考书目341

第12章 因特网和万维网345

12.1 Internet定义345

12.2 Internet的物理拓扑347

12.3 Internet接入349

12.3.1 拨号接入350

12.3.2 xDSL接入351

12.3.3 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352

12.3.4 卫星电视接入353

12.3.5 专用接入353

12.3.6 接人任何地方354

12.4 Internet接入费用354

12.5 用户设备要求355

12.6 Internet的标准、管理和管制356

12.7 IP编址357

12.8 域名系统358

12.8.1 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359

12.9 Internet协议361

12.9.1 TCP/IP协议361

12.9.2 应用层协议366

12.10 Internet应用367

12.10.1 e-mail367

12.10.2 文件传送368

12.10.3 电子公告牌系统368

12.10.4 图书馆目录368

12.10.5 实时应用368

12.10.6 金融服务368

12.10.7 视频369

12.10.8 无线电369

12.10.9 Internet电话369

12.10.10 综合报文传送370

12.11 Internet2371

12.12 万维网372

12.12.1 网站和主页372

12.12.2 统一资源定位器372

12.12.3 标准373

12.12.4 应用373

12.12.5 电子商务374

12.12.6 搜索引擎和浏览器374

12.13 内联网和外联网375

12.14 Internet安全:一个特殊的问题376

12.4.1 完全风险和防范措施376

12.15 虚拟专用网379

12.15.1 应用方案381

12.16 Internet的多种应用383

12.17 评论Internet黑暗的一面384

12.18 参考书目384

第13章 视频及多媒体连网387

13.1 视频通信:定义及发展387

13.2 视频基础388

13.3 模拟电视标准389

13.4 数字电视及高清晰度电视390

13.5 带宽及压缩391

13.6 视频标准392

13.6.1 Px64393

13.6.2 JPEG393

13.6.3 MPEG393

13.7 H.320系列多媒体标准:特点关注于H.323394

13.7.1 H.320395

13.7.2 H.321396

13.7.3 H.322396

13.7.4 H.323396

13.7.5 H.324397

13.7.6 T.120398

13.8 视频会议系统398

13.9 视频会议设备399

13.10 广域网视频会议网络400

13.11 基于局域网的视频网络401

13.12 多媒体401

13.13 软件:焦点在于合作402

13.13.1 局域网络连接402

13.13.2 广域网连网404

13.13.3 互联网404

13.13.4 多媒体标准404

13.14 视频和多媒体的未来404

13.15 参考书目405

第14章 网络融合407

14.1 融合的定义408

14.1.1 应用408

14.1.2 网络技术408

14.1.3 终端技术408

14.1.4 什么是大处理408

14.2 推动力409

14.2.1 管制解除和竞争409

14.2.2 应用410

14.2.3 技术412

14.3 长途公路供应商416

14.3.1 电信网络417

14.3.2 数据网络418

14.3.3 CATV网络418

14.3.4 无线网络419

14.3.5 卫星网络419

14.3.6 电力公司419

14.3.7 Internet和IP网络420

14.3.8 融合的网络421

14.4 高速公路问题422

14.4.1 标准422

14.4.2 管制423

14.4.3 税收424

14.4.4 逻辑地址的分配和可携带性424

14.4.5 互连性425

14.5 I-Way的冗余建设425

14.6 内容是关键426

14.7 竞争在继续:合并和收购426

14.7.1 贝尔系统的发展426

14.8 参考书目430

第15章 有关管制的问题和解答432

15.1 1996年电信法案435

15.1.1 商业线路435

15.1.2 合并及收购435

15.1.3 规则及实施436

15.2 费率和资费438

15.3 Internet439

15.4 号码便携性439

15.5 对用户的意义440

15.6 参考书目441

附录 缩略语、缩写和符号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