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影视多媒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影视多媒体
  • 郭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04907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多媒体(学科: 技术) 多媒体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影视多媒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1

1.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1

1.1.1 什么是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1

1.1.2 多媒体有什么特征2

1.1.3 怎样描述多媒体5

1.1.4 多媒体发展需要哪些技术条件6

1.2 视频数字化基础22

1.2.1 传统广播电视数字化22

1.2.2 下一代电视28

1.3 码率压缩编码标准33

1.3.1 压缩的理由33

1.3.2 压缩的原理35

1.3.3 压缩的标准37

1.4 21世纪的家庭多媒体终端52

1.4.1 决定21世纪的家庭多媒体终端特性的因素52

1.4.2 21世纪的家庭多媒体终端应具有的功能57

1.4.3 21世纪家庭多媒体终端构成方案探讨58

1.4.4 实现21世纪的家庭多媒体终端存在的问题62

1.5 MPEG464

1.5.1 MPEG4的产生背景64

1.5.2 MPEG4的基本构成65

1.5.3 MPEG4功能及应用67

1.5.4 MPEG4对彩电的贡献69

第二章 多媒体系统71

2.1 什么是多媒体系统71

2.2 典型的多媒体系统72

2.2.1 多媒体单机系统72

2.2.2 专业多媒体工作站74

2.2.3 多媒体远程通信系统92

2.3 多媒体系统的发展101

3.1.2 超媒体102

3.1.1 超文本102

3.1 超文本与超媒体概念102

第三章 超文本/超媒体技术及其应用102

3.1.3 超文本/超媒体发展历史103

3.2 超文本/超媒体系统结构与模型103

3.2.1 系统模型103

3.2.2 组成要素104

3.3 超媒体应用系统108

3.4 WWW中的超媒体协议108

3.5 超媒体未来发展方向111

3.5.1 从超媒体向智能超媒体的发展111

3.5.2 从超媒体向分布超媒体的发展111

3.5.3 开放性的大的超媒体信息空间111

第四章 多媒体记录技术113

4.1 概述113

4.2 磁记录技术114

4.2.1 磁记录原理114

4.2.2 数字录像机(DVTR)117

4.2.3 硬盘驱动器(HDD)134

4.3 光记录技术144

4.3.1 光记录原理144

4.3.2 DVD技术154

4.4 半导体存储器160

4.4.1 半导体存储器160

4.4.2 新型半导体存储器163

第五章 多媒体硬件和软件165

5.1 多媒体硬件165

5.1.1 声卡165

5.1.2 光存储设备167

5.1.3 输入输出设备170

5.1.4 高速输入输出接口174

5.1.5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简介181

5.2.2 多媒体驱动程序184

5.2.3 多媒体操作系统或操作环境184

5.2.1 多媒体软件概述184

5.2 多媒体软件184

5.2.4 多媒体软件程序设计基础188

5.2.5 多媒体软件介绍193

5.2.6 多媒体应用开发197

第六章 多媒体节目制作197

6.1 多媒体节目概述197

6.1.1 什么是多媒体节目197

6.1.2 多媒体节目的特点197

6.1.3 多媒体节目的类型197

6.1.4 多媒体节目的应用领域198

6.2 多媒体节目设计原理200

6.2.1 主题的选择与分析200

6.2.2 多媒体节目创作过程200

6.2.3 多媒体节目制作的系统环境201

6.2.4 多媒体节目创作队伍201

6.2.5 多媒体节目的评价203

6.3 媒体资料的准备204

6.3.1 图像素材204

6.3.2 音频资料206

6.3.3 动画资料207

6.3.4 初频素材208

6.3.5 文本素材208

6.4 多媒体节目编著系统208

6.4.1 什么是多媒体编著系统208

6.4.2 多媒体编著系统的产生和发展208

6.4.3 多媒体编著系统和汇编语言的有机结合209

6.4.4 常用多媒体节目编著系统209

6.5 媒体美学与艺术效果216

6.5.1 媒体美学216

6.5.2 各种媒体的特点216

6.5.3 画面可视性216

6.5.4 声音效果216

6.5.5 技术人员的艺术修养217

第七章 多媒体非线性编辑218

7.1 什么是非线性编辑218

7.2 多媒体非线性编辑发展的基本历程219

7.3 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220

7.3.1 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分类221

7.3.2 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主要功能221

7.3.3 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件222

7.4.1 视频压缩技术223

7.4 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的关键技术223

7.4.2 数据存储技术226

7.4.3 图像处理技术229

7.5 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的发展方向236

7.5.1 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236

7.5.2 编辑的网络化236

7.5.3 编辑的网络化237

7.5.4 现场编辑和远程编辑237

8.1.1 传统动画及其制作过程238

第八章 多媒体动画238

8.1 传统动画简介238

8.1.2 计算机在传统动画制作中的作用240

8.2 多媒体动画的几个问题241

8.2.1 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241

8.2.2 实时与逐帧问题241

8.2.3 关键帧与中间帧242

8.2.4 多媒体动画中的人机交互技术242

8.2.5 多媒体动画对系统硬件的要求244

8.3 建立模型244

8.3.1 二维模型的建立245

8.3.2 三维模型的建立247

8.4 对已建模型的编辑251

8.4.1 移动252

8.4.2 缩放252

8.4.3 旋转253

8.5.1 中间帧画面的计算方法254

8.5 中间帧的插入254

8.5.2 线性插值255

8.5.3 非线性插值255

8.6 着色256

8.6.1 多边形的扫描转换256

8.6.2 区域填充258

8.6.3 真实感图像的生成259

8.7 自然景象模拟263

8.7.1 法向扰动法265

8.7.2 fBm方法265

8.7.3 粒子系统方法265

第九章 影视技术的数字融合267

9.1 影视媒体融合的基础267

9.1.1 模仿电影技术的电视267

9.1.2 借鉴电视技术的电影268

9.2 影视技术融合的条件269

9.2.2 胶转磁270

9.2.1 磁转胶270

9.2.3 帧率转换272

9.3 影视技术融合的探讨272

9.3.1 分解力273

9.3.2 影调再现274

9.3.3 色调再现275

9.3.4 格式可变的CCD图像传感器275

9.4 影视技术融合的回顾275

9.5 影视媒体融合的展望280

第十章 多媒体数字音频283

10.1 概述283

10.2 数字音频基础283

10.2.1 取样283

10.2.2 奈奎斯特定理284

10.2.3 过取样285

10.2.4 量化285

10.2.6 高频颤动287

10.2.5 信号误差比287

10.2.7 数字记录与重放过程288

10.2.8 记录过程288

10.2.9 重放过程289

10.3 数字传输290

10.3.1 AES/EBU290

10.3.2 S/P DIF290

10.3.3 SCMS串联复制管理系统291

10.3.4 信号分配291

10.4 数字音频编辑291

10.4.1 无损编辑292

10.4.2 有损编辑293

10.4.3 基本编辑工具293

10.4.4 先进的DSP编辑工具295

10.5 MIDI297

10.5.1 什么是MIDI297

10.5.2 系统连接298

10.5.3 MIDI通道299

10.5.4 MIDI信息300

10.5.5 电脑音序器301

第十一章 多媒体直插卫星网303

11.1 直播卫星与运载火箭303

11.1.1 克拉克的设想303

11.1.2 运载火箭的能力304

11.1.3 直播卫星的入轨305

11.1.4 直播卫星试验308

11.2 直插卫星电视的系统311

11.3 直接卫星电视的未来312

11.3.1 转播变直播,单向变交互313

11.3.2 模拟变数字,单套变多套313

11.3.3 单工变多工,无偿变有偿314

11.3.4 高中低轨并用,固定移动并存314

12.1.1 图形适配器及其显示模式315

第十二章 多媒体图形显示原理315

12.1 多媒体图形显示基本概念315

12.1.2 光栅图形显示器的工作原理318

12.1.3 图形显示过程319

12.1.4 新型显示器件320

12.2 图形的生成321

12.2.1 初始化322

12.2.2 点的显示324

12.2.3 基本图形的生成326

12.3 图形的输入及存储326

12.3.1 图形的输入326

12.3.2 图形的存储327

12.4 应用328

第十三章 多媒体卡329

13.1 声音卡329

13.1.1 ISA总线声卡329

13.1.2 PCI总线声卡332

13.1.3 新型声卡中应用的新技术333

13.2 视频卡336

13.2.1 PCImager卡336

13.2.2 FlyVideo卡338

13.2.3 AV-8卡338

13.3 视频会议卡340

13.4 3D图形加速卡340

13.5 非线性编辑视音频编辑处理卡341

13.5.1 DigiSuite LE卡342

13.5.2 ReelTime卡343

13.5.3 PerceptionRT卡345

13.5.4 DigiSuite套卡345

第十四章 多媒体数据库349

14.1 数据与数据库349

14.1.1 数据(Data)的定义349

14.1.2 数据库(Database)的定义及种类350

14.1.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四大基本要素及系统的基本功能351

14.2 数据库系统在微机上的应用及其发展历程352

14.3 多媒体数据的特点353

14.4 多媒体数据库355

14.4.1 多媒体数据库的两种主要实现方式355

14.4.2 多媒体数据库关键技术357

14.5 多媒体数据库发展方向359

第十五章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361

15.1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361

15.1.1 虚拟现实的概念361

15.1.2 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362

15.1.3 虚拟现实的研究内容363

15.1.4 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364

15.2 虚拟演播室技术365

15.2.1 概述365

15.2.2 虚拟演播室技术365

15.3.1 影响实时显示的因素373

15.3 实时显示处理技术373

15.3.2 三维图形的实时显示技术374

第十六章 多媒体的未来377

16.1 多媒体共识377

16.2 多媒体现状377

16.2.1 码率压缩技术377

16.2.2 信息高速公路378

16.2.3 广播影视实践383

16.3 多媒体展望387

16.3.1 关键词检索演变为内容检索387

16.3.2 电因特网演变为光因特网387

16.3.3 IP电话将融合传统电话388

16.4 多媒体的演进390

参考文献391

后记394

16.3.4 21世纪的热门技术3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