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进制造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进制造技术
  • 盛晓敏,邓朝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8198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先进制造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及体系结构1

1.1 知识经济条件下制造业的发展1

1.1.1 制造系统的定义和内涵1

1.1.2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制造业1

1.2 制造业的变革及挑战2

1.2.1 知识经济条件下以社会、市场、环境和资源为背景的制造业3

1.2.2 知识经济条件下以社会、市场、环境和资源为背景的制造技术3

1.2.3 21世纪对制造业的挑战4

1.3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及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战略6

1.3.1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6

1.3.2 美国制造业领先地位的动摇以及新的竞争策略6

1.3.3 日本制造业的茁壮兴起8

1.3.4 西欧制造业寻找与美日抗衡的途径8

1.3.5 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的进展9

1.4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技术构成及特点10

1.4.1 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10

1.4.2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及技术构成11

1.4.3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12

1.5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分类13

1.5.1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13

1.5.2 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类13

1.6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15

1.6.1 企业生产方式面临重大变革15

1.6.2 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15

1.6.3 设计技术不断现代化16

1.6.4 成形制造技术向精密成形或净成形的方向发展16

1.6.5 加工制造技术向着超精密、超高速以及发展新一代制造装备的方向发展16

1.6.6 新型加工方法以及复合工艺不断发展17

1.6.7 应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快速制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17

1.6.8 虚拟技术将广泛应用17

1.6.9 工艺模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17

1.6.10 技术创新将成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焦点18

1.7 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前沿18

参考文献21

第2章 现代设计技术23

2.1 现代设计技术概述23

2.1.1 概述23

2.1.2 现代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24

2.2 优良性能设计基础技术29

2.2.1 可靠性设计(Reliability Design)29

2.2.2 系统动态设计(Dynamic Design)37

2.2.3 摩擦学设计(Tribology Design)41

2.2.4 优化设计(Optimal Design)46

2.3 竞争优势创建技术51

2.3.1 创新设计技术51

2.3.2 快速响应设计技术55

2.3.3 智能设计技术59

2.3.4 仿真与虚拟设计(Simulation and Virtual Design)技术63

2.3.5 工业设计技术66

2.4 全寿命周期设计技术68

2.4.1 概述68

2.4.2 全寿命周期设计技术68

2.4.3 并行设计技术70

2.4.4 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74

2.5 绿色产品设计技术77

2.5.1 绿色产品的定义及内涵78

2.5.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78

2.5.3 绿色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标准79

2.5.4 绿色产品设计特点80

2.5.5 绿色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82

2.6 现代设计技术特点87

参考文献88

第3章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90

3.1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概述90

3.1.1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定义、内涵及技术地位90

3.1.2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发展现状91

3.1.3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发展趋势94

3.2 精密洁净铸造工艺95

3.2.1 近代化学硬化砂铸造工艺95

3.2.2 高效金属型铸造工艺及设备98

3.2.3 消失模(气化模)铸造技术103

3.3 精确高效金属塑性成形工艺106

3.3.1 概述106

3.3.2 超塑和等温成形工艺106

3.3.3 辊锻和楔横轧技术112

3.3.4 粉末成形工艺116

3.4 优质高效焊接及切割技术119

3.4.1 精密焊接119

3.4.2 特殊环境下焊接成形技术123

3.4.3 现代切割技术124

3.4.4 焊接机器人129

3.5 优质低耗洁净热处理技术130

3.5.1 真空热处理131

3.5.2 离子热处理133

3.5.3 激光表面合金化135

3.5.4 热处理工艺专家系统与性能预报136

3.6 优质清洁表面工程技术138

3.6.1 表面改性技术139

3.6.2 表面覆层技术147

3.6.3 复合表面技术152

3.7 超高速加工技术155

3.7.1 概述155

3.7.2 超高速切削、磨削机理159

3.7.3 超高速主轴单元制造技术161

3.7.4 超高速加工进给单元制造技术162

3.7.5 超高速加工用刀具、磨具163

3.7.6 超高速加工机床支承及辅助单元制造技术164

3.7.7 超高速加工测试技术165

3.8 超精密加工技术166

3.8.1 概述166

3.8.2 超精密切削加工170

3.8.3 超精密磨削和磨料加工171

3.8.4 超精密特种加工175

3.8.5 超精密加工装备176

3.9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177

3.9.1 概述177

3.9.2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的关键技术180

3.9.3 微型机械的微细加工工艺181

3.9.4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的相关技术186

3.10 非传统加工技术189

3.10.1 概述189

3.10.2 电火花加工195

3.10.3 高能束加工197

3.10.4 复合加工201

3.10.5 虚拟轴机床及其相关技术203

3.11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208

3.11.1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内涵、范围及技术地位208

3.11.2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国内外技术进展211

3.11.3 基于RPM快速制造模具技术215

3.11.4 快速制造金属原型零件216

3.12 虚拟成形与加工技术219

3.12.1 概述219

3.12.2 板料冲压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技术220

3.12.3 材料热加工虚拟制造成形223

3.12.4 机械加工的虚拟技术226

3.12.5 机械产品的虚拟装配技术227

参考文献228

第4章 制造自动化技术231

4.1 制造自动化技术概述231

4.1.1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定义、内涵及技术地位231

4.1.2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32

4.1.3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237

4.1.4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关键技术238

4.2 数控技术242

4.2.1 数控技术概况242

4.2.2 数控技术的发展245

4.2.3 计算机数字控制(CNC)系统249

4.2.4 数控加工编程技术255

4.2.5 非圆截面零件数控车削技术258

4.3 工业机器人259

4.3.1 工业机器人定义、组成、分类、运动轴系、自由度和技术地位259

4.3.2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263

4.3.3 工业机器人驱动与控制系统267

4.3.4 机器人软件273

4.3.5 机器人智能技术275

4.3.6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277

4.4 柔性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279

4.4.1 柔性制造技术概述279

4.4.2 智能制造技术概述281

4.4.3 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83

4.4.4 柔性制造系统(FMS)的控制286

4.4.5 分布式网络化IMS原型系统289

4.5 自动化制造系统中的检测与监控技术291

4.5.1 概述291

4.5.2 传感技术292

4.5.3 检测与监控技术基础294

4.5.4 自动化制造系统中主要信号检测方法295

4.5.5 自动化制造系统中监控技术298

4.5.6 基于神经网络的机械加工信息融合300

4.5.7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加工工况信息集成技术303

参考文献305

第5章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306

5.1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及产生背景306

5.1.1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306

5.1.2 制造业生产模式产生的背景308

5.2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创立基点及战略目标308

5.2.1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创立基点308

5.2.2 制造系统的工程属性和经济属性309

5.2.3 运营目标对制造系统的功能要求310

5.2.4 先进生产模式的战略目标310

5.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管理311

5.3.1 组织创新311

5.3.2 集成经营314

5.3.3 新的质量保证体系314

5.3.4 重组工程315

5.3.5 以人为本315

5.3.6 人机分工,人机匹配316

5.3.7 用分工协作代替全能316

5.3.8 用并行或交叉作业代替串行作业317

5.4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317

5.4.1 敏捷制造AM(Agile Manufacturing)317

5.4.2 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321

5.4.3 并行工程CE(Concurrent Engineering)323

5.4.4 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328

5.4.5 全能制造系统HMS(Holoson Manufacturing System)331

5.4.6 绿色制造GM(Green Manufacturing)332

5.5 管理综合自动化技术337

5.5.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r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338

5.5.2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以及智能资源计划IRP(Intelligent Resource Planning)342

5.5.3 虚拟制造VM(Virtual Manufacturing)345

5.5.4 分散化网络制造系统DNPS(Dispersed Networked Production System)348

参考文献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