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
  • 郑楚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750830500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温室效应——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1

1.1 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1

1.2 能源与环境5

1.2.1 环境与环境科学6

1.2.2 燃烧排放与酸雨污染7

1.2.3 臭氧层的破坏与燃烧排放9

1.2.4 燃烧粉尘与碳氢化合物的排放13

1.3 温室效应14

1.4 全球气候的变化18

1.4.1 全球变暖19

1.4.2 气候变化信息的提取22

1.4.3 对未来气候变暖的预测23

1.5 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模拟方法25

1.5.1 气候变化的预测25

1.5.2 全球气候变化的GCM模型26

1.5.3 预测结果29

1.5.4 气候危机30

1.6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30

1.6.1 循环的加剧31

1.6.2 海平面上升32

1.6.3 流流的变化35

1.6.4 季风和台风36

1.6.5 雨型的改变36

1.6.6 植被的迁移和物种灭绝37

1.6.7 社会经济将受到的影响39

1.6.7 影响进程在发展、加速41

1.7 控制温室效应——人类面临的挑战41

1.7.1 总体对策42

1.7.2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43

1.7.3 抑制人口增长43

1.7.4 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烯料的依赖44

第二章 温室气体的排放源45

2.1 温室气体45

2.1.1 大气起源与地球大气圈45

2.1.2 温室气体的特性47

2.1.3 温室气体的来源49

2.2 氟氯烃(CFCs)的排放与抑制50

2.3 甲烷的排放与抑制52

2.4 其它微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抑制54

2.4.1 氧化亚氮54

2.4.2 臭氧(O3)56

2.4.3 硫化合物57

2.5 全球碳平衡58

2.5.1 碳的赋存形式58

2.5.2 地球的碳平衡58

2.5.3 化石燃料的排放60

2.5.4 森林破坏61

2.5.5 海洋的吸收62

2.5.6 不明吸收源63

2.5.7 地球上的碳平衡说明什么65

2.6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65

2.6.1 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66

2.6.2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66

第三章 能源利用与二氧化碳排放69

3.1 二氧化碳的排放及主要排放源71

3.1.1 二氧化碳排放的状况71

3.1.2 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72

3.1.3 能源消费构成和二氧化碳的排放75

3.2 能源利用中二氧化碳的排放75

3.2.1 化石燃料75

3.2.2 生物能源76

3.2.3 各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76

3.2.4 电力工业与二氧化碳排放78

3.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0

3.3.1 提高一次能源的转换效率80

3.3.2 提高终端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82

3.4 发展可再生能源83

3.4.1 太阳能资源84

3.4.2 地热资源86

3.4.3 生物质能88

3.4.4 风能90

3.4.5 水力能源91

第四章 二氧化碳的减排、回收、储存和利用93

4.1 二氧化碳的自然转化93

4.1.1 二氧化碳的回收、固定的有机化学方法与能源问题93

4.1.2 光合作用下藻类生物对二氧化碳的固定95

4.1.3 地球化学性碳循环和无机化学固碳96

4.2 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回收98

4.2.1 烟气回收的一般方法98

4.2.2 燃煤电站排烟中二氧化碳的回收技术100

4.2.3 CO2/O2方式下的煤粉燃烧系统101

4.3 二氧化碳的储存(碳隔离)103

4.4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及其发展前景109

4.4.1 国际二氧化碳市场概况109

4.4.2 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可行性109

4.4.3 二氧化碳的物理应用110

4.4.4 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112

4.5 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117

第五章 陆地植被与固碳120

5.1 全球生态系统120

5.1.1 生态系统的组成120

5.1.2 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121

5.2 植被与二氧化碳122

5.2.1 陆地植物的光合作用122

5.2.2 森林的二氧化碳交换123

5.2.3 植树造林对二氧化碳的控制作用124

5.3.1 植树造林的成本127

5.3 植树造林的费用和评价127

5.3.2 从必须的营养元素看植树的优势128

5.3.3 植树造林的综合评价129

5.4 防止森林破坏和沙漠化问题130

5.4.1 森林破坏的现状130

5.4.2 木材的利用和二氧化碳的固定132

5.4.3 恢复森林植被133

6.1.1 海洋生物化学过程136

第六章 海洋与二氧化碳问题136

6.1 海洋与二氧化碳的关系136

6.1.2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137

6.2 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溶解137

6.2.1 海水的行为138

6.2.2 二氧化碳向海洋中的溶解139

6.2.3 碳酸钙的溶解平衡和pH值142

6.2.4 沿深度方向的浓度变化和大循环的影响143

6.2.5 深海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和扩散143

6.3.1 生物活动和元素循环144

6.3 海洋中的碳循环144

6.3.2 海洋中碳行为的模型化145

6.4 利用海洋控制二氧化碳146

6.4.1 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146

6.4.2 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分布和迁移147

6.4.3 二氧化碳的深层海洋储存148

6.4.4 海洋生物技术151

6.4.5 二氧化碳储存对海洋环境的影响152

6.5 海洋的综合利用155

7.1.1 我国的能源构成及二氧化碳排放157

第七章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其对环境、经济的影响157

7.1 我国的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157

7.1.2 我国各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58

7.1.3 我国中长期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测160

7.2 气候变化对我国生态环境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162

7.2.1 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162

7.2.2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64

7.2.3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166

7.2.4 气候变化对我国草原及牧业的影响169

7.2.5 气候变化对我国林业的影响170

7.2.6 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经济的影响172

7.3 我国对减排二氧化碳所做的努力及应对措施176

7.3.1 减排二氧化碳的国际努力176

7.3.2 我国对减排二氧化碳所做出的积要贡献177

7.3.3 我国减排二氧化碳的应对措施179

第八章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行动187

8.1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187

8.2 减缓国际气候变化的政策及对策188

8.2.2 其它工业技术对策189

8.2.1 能源政策及对策前景189

8.2.3 征收温室气体排放税190

8.2.4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191

8.3 我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援助和国际合作191

8.3.1 常规发展性援助计划192

8.3.2 全球环境基金(GBF)192

8.3.3 我国面临的联合履约(JI)的机遇和挑战195

8.3.4 我国关于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对策196

8.4 人类社会控制温室气体增加的前景197

参考文献2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