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cdma2000 1x移动通信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cdma2000 1x移动通信系统
  • 杨大成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1457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cdma2000 1x移动通信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1

1.2 移动通信在整个通信网中的位置2

1.3 移动通信的传播环境3

1.4 移动通信网和固定通信网的比较5

1.5 码分多址(CDMA)技术5

1.5.1 什么是码分多址6

1.5.2 扩频技术6

1.5.3 多址技术8

1.5.4 码分多址和其他多址方式的比较10

1.6 未来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预测12

1.6.1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进程12

1.6.2 未来移动通信业务14

参考文献15

第2章 无线信道基础16

2.1 无线信道电波传播原理16

2.1.1 引言16

2.1.2 自由空间的传播16

2.1.3 反射18

2.1.4 绕射20

2.1.5 散射21

2.2 移动通信信道的特点和分类22

2.2.1 移动通信信道的特点22

2.2.2 移动通信信道的分类25

2.3 无线信道的传播模型26

2.3.1 引言26

2.3.2 大尺度衰落27

2.3.3 小尺度衰落27

2.3.4 衰落概率模型29

2.3.5 信道衰落模型30

2.3.6 无线信道模型的仿真方法33

2.4 MIMO无线信道43

参考文献45

第3章 cdma2000标准体制47

3.1 总体结构47

3.2 无线部分49

3.2.1 cdma2000 1x50

3.2.2 1x EV-DO51

3.2.3 1x EV-DV52

3.3 A接口部分53

3.3.1 组成结构54

3.3.2 标准发展54

3.4.1 组成结构55

3.4 电路交换部分55

3.4.2 标准发展56

3.5 分组交换部分57

3.5.1 网络结构58

3.5.2 标准系列59

3.6 短消息部分60

3.7 智能网部分60

3.7.1 网络参考模型61

3.7.2 标准的发展62

3.8 定位系统63

3.8.1 基本定位技术63

3.8.2 网络结构64

3.8.3 标准体系65

第4章 cdma2000空中接口概述66

4.1 IS-2000标准概况66

4.2 IS-2000中的物理信道72

4.3 IS-2000中的逻辑信道及其与物理信道的映射82

4.4 关于IS-2000第3层所提供的业务89

参考文献90

第5章 cdma2000物理层92

5.1 cdma2000物理层概述92

5.1.1 cdma2000物理层的关键性特征92

5.1.2 cdma2000信道结构93

5.1.3 CDMA系统时间99

5.2 cdma2000物理信道99

5.2.1 cdma2000前向物理信道99

5.2.2 cdma2000反向物理信道108

5.3 cdma2000信道调制参数和技术113

5.3.1 差错控制技术114

5.3.2 扩频码120

5.3.3 扩频调制123

5.3.4 数据速率124

5.3.5 基带滤波128

5.3.6 前向发送分集129

5.3.7 功率控制132

5.4 cdma2000调制解调技术132

5.4.1 前向链路复扩频132

5.4.2 反向链路混和相移键控(Hybrid Phase Shift Keying,HPSK)139

参考文献141

第6章 cdma2000的第二层协议及接入与寻呼技术143

6.1 cdma2000的第二层协议143

6.1.1 cdma2000的MAC子层协议143

6.1.2 cdma2000的LAC子层协议151

6.2.1 IS-95接入控制过程简介153

6.2 cdma2000的接入过程153

6.2.2 cdma2000的接入控制过程156

6.2.3 接入过程中的切换165

6.3 cdma2000的寻呼技术167

6.3.1 IS-95的寻呼过程168

6.3.2 cdma2000的寻呼过程172

参考文献180

第7章 IS-2000的协议结构182

7.1 IS-2000协议中各层的结构及功能182

7.2 IS-2000协议中第3层信令的结构183

7.3 IS-2000协议中的第3层信令协议184

7.3.1 第3层协议体系描述184

7.3.2 第3层协议消息流程及操作原理184

参考文献204

7.4 IS-2000所支持的模拟操作204

第8章 cdma2000 1x EV-DO/DV简介205

8.1 1x EV-DO(HDR)简介205

8.1.1 1x EV-DO的特点206

8.1.2 1x EV-DO的体系结构207

8.1.3 1x EV-DO的物理层211

8.2 1x EV-DV简介217

8.2.1 1x EV-DV的基本要求218

8.2.2 1x EV-DV的关键技术220

8.2.3 1x EV-DV的物理层224

8.2.4 1x EV-DV的后向兼容和发展229

参考文献229

第9章 cdma2000中的相关技术231

9.1 Turbo码231

9.1.1 差错控制编码简介231

9.1.2 Turbo码的编码237

9.1.3 Turbo码的最大后验概率(MAP)译码240

9.1.4 Turbo码的SOVA算法245

9.1.5 自适应迭代Turbo译码器250

9.1.6 Turbo码在cdma2000中的应用255

9.1.7 Turbo码的性能分析260

9.2 差错控制技术263

9.2.1 差错控制的研究背景263

9.2.2 差错控制系统简介264

9.2.3 传统的ARQ技术265

9.2.4 混合ARQ(Hybrid ARQ)268

9.2.5 自适应递增冗余(AIR)和链路自适应(LA,Link Adaptation)270

9.2.6 (Ⅲ型)type-ⅢHARQ271

9.2.7 1x EV-DV中的重传机制277

9.3.1 功率控制285

9.3 功率控制和切换285

9.3.2 切换295

9.4 cdma2000的业务质量控制308

9.4.1 业务分类308

9.4.2 物理层(L1)中的质量控制机制309

9.4.3 第二层(L2)中的质量控制机制310

9.4.4 第三层(L3)中的质量控制机制311

9.5 cdma2000 1x的资源控制和1x EV的调度技术312

9.5.1 cdma2000 1x的资源控制技术312

9.5.2 1x EV的调度技术317

9.6 前向分组数据信道参数表329

参考文献331

第10章 链路预算基本方法334

10.1 传播模型334

10.1.1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334

10.1.2 室外传播模型335

10.1.3 室内传播模型340

10.2 通信概率342

10.2.1 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342

10.2.2 对数正态阴影342

10.2.3 通信概率分类342

10.3 容量估算343

10.4 反向链路预算344

10.4.1 反向链路预算举例345

10.4.2 反向链路预算的主要参数346

10.5 前向链路预算352

10.5.1 导频信道前向链路预算352

10.5.2 前向业务信道链路预算354

10.5.3 链路平衡355

参考文献356

第11章 cdma2000的网络技术357

11.1 cdma2000的网络参考模型357

11.1.1 网络参考模型357

11.1.2 主要网络实体358

11.1.3 主要网络接口参考点360

11.2 cdma2000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接口360

11.2.1 IOS接口的作用与发展360

11.2.2 IOS V4.1标准的组织结构361

11.2.3 IOS V4.1的参考模型和协议结构361

11.2.4 IOS V4.1的业务特性365

11.2.5 IOS V4.1的消息与定时器369

11.2.6 IOS标准的发展370

11.2.7 cdma2000 1x EV-DO的IOS接口372

11.3.1 ANSI-41标准的功能与发展374

11.3.2 ANSI-41标准的组织结构374

11.3 cdma2000电路域网络技术374

11.3.3 ANSI-41网络的参考模型与协议结构375

11.3.4 ANSI-41的典型功能介绍379

11.4 cdma2000分组域网络技术390

11.4.1 总体描述390

11.4.2 简单IP391

11.4.3 移动IP394

11.4.4 简单IP与移动IP的比较397

11.4.5 分组域的网络设计399

11.5 未来的全IP网络技术401

11.5.1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401

11.5.2 全IP移动网的参考模型402

参考文献406

12.2 短消息服务协议描述407

12.2.1 网络参考模型407

12.1 短消息增值业务407

第12章 移动短消息业务407

12.2.2 SMS协议408

12.2.3 SMS中继层409

12.2.4 SMS传输层411

12.2.5 SMS电信业务层412

12.3 cdma2000 1x系统对SMS的支持413

12.3.1 概述413

12.3.2 SMS收发的具体流程413

12.3.3 短消息的发送对系统性能和容量的影响416

12.4 短消息业务的发展以及cdma2000 1x系统对其的支持417

12.4.1 短消息业务的发展417

12.4.2 cdma2000 1x系统对多媒体消息的支持419

参考文献420

13.1 话音业务模型421

第13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业务模型421

13.2.1 TCP连接建立与释放和流量控制过程422

13.2 TCP模型422

13.2.2 TCP模型的建立424

13.3 HTTP业务模型425

13.3.1 概述425

13.3.2 业务测试和分析429

13.3.3 具体仿真中的HTTP业务模型429

13.3.4 HTTP业务模型的参数430

13.3.5 前向链路HTTP业务模型431

13.3.6 反向链路HTTP业务模型436

13.4 FTP业务模型441

13.4.1 前向链路FTP业务模型441

13.4.2 反向链路FTP业务模型442

13.5.1 WAP业务模型的特点443

13.5 WAP业务模型443

13.5.2 WAP业务模型的参数444

13.5.3 前向链路WAP业务模型444

13.5.4 反向链路WAP业务模型444

13.6 近似实时的视频模型445

13.6.1 近似实时的视频业务模型的特点445

13.6.2 视频业务模型的参数447

13.7 工程上业务模型应用举例447

13.7.1 话音业务448

13.7.2 数据业务448

13.8 有关的数学公式推导452

13.8.1 对数正态分布随机数的产生452

13.8.2 Pareto分布的有关公式453

参考文献4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