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纺织测试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纺织测试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1520614.jpg)
- 日本纤维性能评价研究委员会编;张亮恭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 ISBN:15041·1236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7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纺织测试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纺织性能测试的组成1
第一节 纺织性能测试工程学的意义1
第二节 纺织性能的测试体系2
第三节 本书的安排3
第二章 纺织试验一般事项6
第一节 取样方法6
一、取样的种类6
二、短纤维和长丝的取样6
三、宝塔筒子、筒子纱、绞纱的取样7
四、针、棉织物的取样7
一、标准状态8
第二节 试验条件和试样准备8
二、试样准备9
第三节 试验次数的决定方法10
第四节 测定结果的整理11
一、测定数据的整理方法(数值的取舍方法)11
二、测定数据的统计表示法12
三、大量测定数据的整理方法13
第三章 按照纺织性能分项的测试方法17
第一节 内部结构17
一、聚合体组成17
(一)化学结构17
(二)共聚物组成18
(一)立体等规性19
二、聚合体的基本结构19
(三)端基19
(四)杂键19
(二)共聚物链的形式21
(三)分子量22
(四)分子量的分布22
三、聚集态结构23
(一)结晶结构23
(二)结晶度24
(三)结晶大小和形状24
(四)长的周期24
(七)定向性25
(六)折叠结构和非折叠结构25
(五)非晶密度25
(八)非晶区的结构26
四、混聚物的结构26
(一)混合聚合体的结构和组成26
(二)混合聚合体的分散状态27
(三)添加剂的组成27
(四)添加剂的分散状态27
第二节 外部结构和形状33
一、纤维的结构和形状33
(一)截面形状33
(三)侧面结构34
(二)复合结构34
二、纱的结构35
(一)组成纱的纤维35
(二)纱的种类36
(三)捻度结构36
(四)纱内纤维的混和状态38
三、织物结构39
(一)构成织物的纱线39
(二)织物种类39
(三)密度,覆盖系数,单位面积的重量40
(一)纤维长度41
四、长度41
(四)截面形状41
(二)纱线长度42
五、粗细,厚度,膨松性43
(一)细度,支数43
(二)厚度46
(三)膨松性46
六、抱合性47
七、卷曲47
(一)卷曲形状48
(二)卷曲拉伸特性49
(三)卷曲回复性,坚牢性50
八、捻力矩和缠结51
(四)卷曲发生性51
第三节 物理性质56
一、光学性质56
(一)透明性56
(二)折射率57
二、热学性质58
(一)热转移性58
(二)比热58
(三)导热性59
(四)耐热性59
(一)导电性60
(二)电感性60
三、电学性质60
(三)带电性61
四、收缩性63
(一)热收缩性63
(二)湿润收缩性64
五、摩擦性64
六、热可塑性66
七、膨润性67
第四节 机械性质73
一、伸长性73
(一)应力-应变曲线73
(二)弹性75
(三)断裂强度和伸长度75
(四)单轴拉伸和双轴拉伸76
二、拉裂和脆裂性能78
(一)拉裂性能78
(二)脆裂性能78
三、屈曲性79
四、压缩性81
五、剪切性和扭曲性82
(一)剪切性82
(二)扭曲性84
六、疲劳性和磨损性84
(一)疲劳性84
七、粘弹性86
(二)磨损性86
(一)静粘弹性87
(二)动粘弹性88
八、温度对机械性质的影响90
九、冲击性能91
第五节 化学性质96
一、油脂和树脂96
(一)含量和组成96
(二)附着物的性质99
二、渗出性99
三、夹杂物101
四、耐药物性102
五、耐气候性104
六、气体着色性105
第六节 不匀疵点109
一、纤维的不匀疵点109
(一)化学纤维的不匀疵点109
(二)天然纤维的不匀疵点110
二、纱的不匀疵点111
(一)纱不匀的测试114
(二)疵点数的测定116
(三)强伸度不匀与应力不匀的测定117
(四)捻度不匀的测定117
(五)染色不匀的测定117
(一)织物疵点的种类118
三、织物的不匀疵点118
(二)疵点的代表性分析方法120
第七节 外观123
一、视觉的一般特性123
二、色彩特性124
(一)测色124
(二)表色124
(三)白度127
三、光泽特性127
(一)光泽强度127
(二)光泽的质感127
(二)摄影法130
(一)光学的方法130
四、布面130
(三)色与光泽130
(三)力学的方法132
五、织物悬垂性132
第八节 风格136
一、风格的定义和分类136
二、风格测试方法的设想137
三、风格的官能检查法138
四、风格的测试法139
(一)厚度风格139
(二)屈曲风格140
(五)滑溜风格142
(三)压缩风格142
(四)拉伸风格142
(六)剪切风格143
第九节 染色牢度148
一、日晒牢度148
二、洗涤牢度149
三、热水牢度152
四、水浸牢度152
五、海水牢度152
八、熨烫牢度153
九、升华牢度153
六、汗渍牢度153
七、摩擦牢度153
十、氧化氮气体牢度155
十一、干洗牢度156
第十节 传递性能160
一、水分传递性能160
(一)皮亚斯、李斯、奥登的浸透性测定装置160
(二)魏兰等人的浸透性测定法162
二、热传递性能165
(一)仅限于热本身的传递性能165
(二)水分渗透指数167
三、空气传递性能169
(二)吸声率的波长特性171
四、声音传递性能171
(一)吸声率种类171
(三)抗粘型直射吸声率172
(四)板状共振型共振周波数173
(五)单位面积阻抗法173
第十一节 实用性质179
一、耐皱性和洗可穿性179
(一)耐皱性179
(二)洗可穿性179
二、洗涤收缩性180
三、防污性和净争洗性181
(一)防污性181
(二)净洗性182
(一)阻燃性和抗燃性183
四、抗燃性183
(二)抗熔融性184
(三)分解发生气185
五、带电性186
六、抗起球性和抗泛白性188
(一)抗起球性188
(二)抗泛白性189
七、耐久性190
(一)形态稳定性、耐起拱性、打褶性190
(二)缺陷的形成191
一、皮肤损害性195
第十二节 卫生性质195
二、防霉、防菌和防虫性196
(一)防霉性和防菌性196
(二)防虫性198
三、残留物和残臭199
(一)织物处理剂的鉴别199
(二)树脂整理织物的甲醛臭200
(三)树脂整理织物的氨臭200
四、皮肤接触毒性和口服毒性200
第十三节 加工性202
一、纺纱性202
(一)假捻加工性211
二、长丝加工性211
(二)其它变形加工性214
三、织造性214
(一)制织性214
(二)制编性218
(三)簇绒加工性231
四、染整加工性235
(一)染整加工工程235
(二)煮练、漂白性236
1.退浆、煮练236
2.漂白、荧光增白237
1.对各种染料的染着性能238
(三)染色性238
2.染色作用240
3.匀染性242
4.配合染色性242
5.拔色性243
(四)后整理性243
五、缝纫加工性246
(一)布料使用性246
(二)可缝性248
(三)熨烫性250
(四)产品评价252
一、羊毛254
第四章 按照纺织材料分项的测试方法254
第一节 短纤维,纤维束类254
二、棉,麻255
三、粘胶纤维258
四、合成纤维260
第二节 长丝类265
一、蚕丝265
二、粘胶丝,铜氨丝,醋酸丝268
三、合成纤维长丝272
第三节 特种纤维279
一、玻璃纤维(纺织纤维)279
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斯潘达克斯)281
二、膨体变形丝286
第四节 纱线类286
一、短纤纱286
三、复合结构丝288
第五节 特种纱线292
一、缝纫线292
二、手工编结毛线293
三、渔网线295
四、绳索类295
第六节 服装用布类298
一、外衣用布类298
二、中衣类302
三、内衣类303
第七节 特殊衣料用布类,杂品308
一、婴儿服308
二、工作服,制服310
三、防寒和防水服装312
四、体育运动用服装313
五、日本和服315
六、医疗和实验用服料317
七、衣服装饰品,杂品318
八、衬里布319
九、夹里(或衬垫布)320
十、袜类320
十一、假发322
十二、伞面料324
第八节 家庭用及室内装饰用织物329
一、被褥类329
二、毛毯和绒布331
三、床上用纺织品332
四、地毯333
五、幕帘类336
六、椅垫用布338
七、壁布339
八、毛巾类339
九、夜用服装类340
一、轮胎帘子线342
第九节 工业用纺织品342
二、传送带用底布345
三、网类345
四、绳索类349
五、篷布类351
六、软管类(橡胶管、聚氯乙烯管)354
七、无纺织布355
八、过滤布357
九、袋类358
二、比较简单的定性试验360
(一)物理方法360
一、前处理360
第十节 鉴别法360
(二)化学方法364
1.燃烧试验364
2.热可塑性、石蕊反应、含氯含氮量试验365
3.对试剂的溶解性试验365
4.着色试验367
(三)混纺纱鉴别法371
第五章 影响纤维性能和织物性能的主要因素376
第一节 影响纤维性能的主要因素376
一、外部结构(与第三章第二节相对应)376
(一)卷曲376
(二)扭矩,扭结378
1.折射率381
二、物理性质(与第三章第三节相对应)381
(一)光学性质381
2.透明性383
3.光泽384
(二)热学性质384
1.玻璃化转移温度384
2.熔点(一次转移点)386
3.软化点387
4.比热387
5.导热性388
6.耐热性(耐老化性)388
1.导电性389
(三)电学性质389
2.带电性391
3.电感性391
(四)收缩性392
1.热收缩性392
2.湿态收缩性392
(五)摩擦特性393
(六)热可塑性393
(七)膨润性394
1.吸湿性394
2.膨润性394
(一)伸长性398
三、机械性质(与第三章第四节相对应)398
(二)粘弹性401
(三)扭曲性404
(四)屈曲性405
(五)冲击性406
(六)磨损、疲劳性406
四、化学性质(与第三章第五节相对应)411
(一)耐药物性411
(二)耐气候性411
五、不匀疵点(与第三章第六节相对应)415
六、染色加工性(与第三章第十三节四相对应)417
(一)单位面积重量423
一、外部结构(与第三章第二节相对应)423
第二节 影响织物性能的主要因素423
(二)被覆性424
二、机械性质(与第三章第四节相对应)426
(一)耐磨损性426
(二)耐撕裂性427
三、不匀疵点(与第三章第六节相对应)430
四、外观(与第三章第七节相对应)431
(一)颜色431
(二)白色性432
(三)光泽432
(四)表面组织433
(五)曲面造型性434
五、风格(与第三章第八节相对应)437
(一)厚度437
(二)压缩440
(三)屈曲441
(四)伸长443
(五)剪切444
(六)滑溜性445
六、染色牢度(与第三章第九节相对应)450
七、实用性质(与第三章第十一节相对应)454
(一)防皱性和洗可穿性454
(二)洗涤收缩性454
(三)防污性和净洗性455
(四)难燃性456
(五)带电性457
(六)抗起球性,抗泛白性457
(七)耐久性459
1.形态稳定性459
2.缺陷的形成460
八、卫生性质(与第三章第十二节相对应)462
九、缝纫加工性(与第三章第十三节五相对应)465
(一)底线断线465
(二)线缝收缩467
(三)熨烫性468
(四)尺寸稳定性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