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154398.jpg)
- (意)莱塔儒勒(Lattarulo,F)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24402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性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分析雷电预击穿现象及其电磁兼容问题的静电学-电动力学混合法1
1.1 简评1
1.2 雷雨云静电模型2
1.3 平面电场4
1.4 轴向电场9
1.5 预击穿静电学13
1.6 预击穿电动力学17
1.7 本章小结20
附录A21
A.1 地面场24
A.2 轴向场(雷云模型底部以下)24
附录B25
附录C29
C.1 无空间电荷区的静电学解法29
C.2 无空间电荷区的电动力学解法29
C.3 考虑电晕的电场解法30
附录D33
参考文献35
第2章 分析雷电电磁学及与附近电力传输线耦合的有效方法37
2.1 导言37
2.2 预击穿及击穿过程机理39
2.2.1 电晕现象39
2.2.2 浪涌电流的速度41
2.2.3 土壤特性42
2.3 天线模型43
2.4 讨论45
2.5 回击放电电流49
2.6 临近线路中的感应电压52
2.6.1 实际激励场52
2.6.2 与附近线路的耦合效应53
2.6.3 应用范例与讨论56
2.7 本章小结59
附录A61
附录B62
参考文献66
第3章 地磁暴效应对长距离交流输电系统的影响70
3.1 导言70
3.2 系统等效模型71
3.2.1 电力变压器与自耦变压器模型72
3.2.2 静止无功补偿器模型73
3.3 协同补偿策略74
3.4 试验结果77
3.5 本章小结80
参考文献80
第4章 传输线与地下金属结构之间交流干扰的评估方法82
4.1 导言82
4.2 系统等效模型85
4.3 试验结果90
4.4 本章小结93
参考文献94
第5章 准静态磁场渗透金属外壳的关键实例:一种新模型95
5.1 导言95
5.2 无载荷短孔径98
5.2.1 简评98
5.2.2 集中式磁通渗透99
5.2.3 分布式磁场渗透99
5.3 有载荷的短孔径和穿孔薄层103
附录A108
椭圆短孔径的磁链108
附录B110
填充或未填充连续薄层的椭圆孔径的电阻与电感110
附录C112
由不同材料填充的孔径的磁通渗透深度112
附录D113
针对孔径磁链概念的评论113
参考文献114
第6章 用网络分割法解决涉及人体的电磁兼容问题116
6.1 导言116
6.2 网络分割法应用于接触人体的极低频电场118
6.2.1 对地等效电容的提取法118
6.2.2 有效静电高度及连接点电流的计算122
6.2.3 人体在平面上接地122
6.2.4 人体悬浮在地面上空125
6.3 应用于静电放电分析的改进人体模型126
6.3.1 简评126
6.3.2 对串联参数Ri和Li的计算127
6.3.3 暂态分析129
6.3.4 接触放电模式132
6.3.5 气体放电模式138
6.4 本章小结140
附录A141
平面上方的球体141
参考文献141
第7章 针对谐波干扰的新电能质量评估标准145
7.1 电能质量简介145
7.1.1 干扰种类146
7.1.2 频率波动147
7.1.3 电压幅值波动147
7.1.4 波形变化148
7.2 电磁兼容标准149
7.2.1 IEC谐波标准150
7.2.2 IEEE谐波标准152
7.2.3 IEC与IEEE标准中的谐波限值比较152
7.3 谐波畸变监测152
7.3.1 对电压和电流畸变的评估153
7.3.2 建立新评价指标的需要153
7.4 非正弦情况下供电系统新的电能质量评估标准154
7.4.1 基本假设154
7.4.2 谐波畸变的新评估准则155
7.4.3 仿真结果156
7.4.4 实验结果157
7.5 本章小结162
参考文献162
第8章 实际线路运行条件下前置变换器系统的设计165
8.1 导言165
8.2 基本功能、运行限制与数学模型167
8.3 基本控制方法171
8.3.1 相位控制171
8.3.2 交流电流控制171
8.3.3 基于双坐标轴的电流控制172
8.3.4 平均化与线性化方法的应用173
8.3.5 电压定向控制174
8.4 先进控制技术175
8.4.1 无传感器控制技术175
8.4.2 直接功率控制176
8.5 基于PI的电流控制器设计准则177
8.6 直流电压控制的设计准则186
8.6.1 基于PI的电压控制187
8.6.2 基于PI的电压控制设计实例189
8.7 非理想运行条件191
8.7.1 延迟191
8.7.2 电网不平衡192
8.7.3 电网传感器的位置影响193
8.7.4 LCL滤波器的被动阻尼193
8.8 本章小结193
参考文献194
第9章 应用伴随网络理论分析功率变换器的线路侧特性196
9.1 导言196
9.2 连接于线路的电压型变换器198
9.3 用“虚拟电路”法建立电流控制的电压型变换器模型199
9.4 频域内的灵敏度分析202
9.4.1 基本定义202
9.4.2 伴随网络理论的应用203
9.5 基于伴随电路的灵敏度分析:个例研究205
9.5.1 关于变压器感抗的线路电流灵敏度205
9.5.2 关于采样延迟的线路电流灵敏度206
9.5.3 关于LCL滤波器的灵敏度分析207
9.6 本章小结211
参考文献211
第10章 工业电力系统设计中的谐波潮流应用213
10.1 导言213
10.2 电力系统谐波响应214
10.3 概率表达式219
10.4 实例研究221
10.5 无源滤波器226
10.6 成本最小的抑制谐波的设计227
10.7 最优化算法228
10.8 实例研究229
参考文献230
第11章 采用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减弱配电线路中的谐波传播233
11.1 导言233
11.2 有源滤波器234
11.3 污染源负载的分类235
11.4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238
11.4.1 参考电流的产生239
11.4.2 p-q法240
11.4.3 有源滤波器的交流电流控制242
11.5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优化控制方法245
11.5.1 模糊控制简介245
11.5.2 模糊逻辑用于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电流控制246
11.5.3 Nelder-Mead单纯形优化方法简介247
11.5.4 Nelder-Mead优化方法用于有源滤波器三次谐波补偿250
11.6 实时控制的实现251
11.6.1 控制代码251
11.6.2 模糊算法的软件实现254
11.7 本章小结255
参考文献255
中英文对照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