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国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朱煜善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09066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国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还灵不灵?1
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批判的武器?1
社会主义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
必须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到关系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的战略高度来认识1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26
第一节 早期的探索26
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27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27
太平天国道路的探索27
洋务新政道路的探索27
第二节 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37
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进一步加深37
君主立宪式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37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37
民主共和国式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37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为什么走不通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5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3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53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特道路53
第三章 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的人口问题62
第一节 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矛盾63
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63
我国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63
第二节 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76
人口问题首先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76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76
全面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变劣势为优势76
第三节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宏观决策87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我国的人口国情相结合87
坚定不移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提高人口质量87
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101
第一节 实事求是地评价我国自然环境的现实意义101
有利于摸清“家底”,正确了解国情101
有利于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101
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理解和拥护我国的基本国策,增强深化改革的信心101
第二节 国土、地形、耕地105
国土辽阔而耕地不多105
地形多样,需要制止水土流失105
耕地锐减,决非“杞人忧地”105
第三节 气候、河湖、海洋120
气候复杂多样,“十里不同天”120
大江大河纵横奔流120
漫长的海岸,富饶的海洋120
第五章 中国的资源条件132
第一节 矿产、生物、水、热及风光132
矿产资源,前景广阔132
水、热资源丰富132
珍奇的动物,繁茂的植物132
秀丽的风光132
第二节 资源条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144
资源条件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144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使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步缩小144
资源条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紧约束”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144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当重视的有关资源条件的几个问题151
正确对待资源的绝对量、人均量以及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151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和分配的宏观调控151
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共享世界的市场与资源积极创造条件151
第六章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159
第一节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159
建国40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59
在国际横向比较中认识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159
两个基本结论159
第二节 中国是一个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173
中国仍然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173
正确认识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173
几点基本结论173
第三节 中国有希望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9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195
2000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蓝图195
前景展望:有忧患,更有希望195
第七章 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201
第一节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20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201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201
人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201
我国人民政权的演变201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司法制度209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9
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209
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209
我国的司法制度209
我国的武装力量209
第三节 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制度219
我国的行政区划219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19
地方各级政府机关219
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自治219
特别行政区的构想和实践219
第四节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29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229
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229
第八章 全面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236
第一节 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光辉成就236
华夏文化的基础236
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236
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236
第二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作用248
在传统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形态248
传统文化形成的价值取向248
由传统文化支配的思维方式248
传统文化形态的巨大潜力和阻力248
第三节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而努力260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260
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260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而努力260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275
第一节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275
和平仍然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275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275
第二节 新技术革命和改革潮流的挑战与机遇289
方兴未艾的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289
一个世界范围的改革潮流正在兴起289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抓住时机,迎接挑战289
第三节 警惕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阴谋296
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是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战略变化296
中国是西方国家搞“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296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粉碎“和平演变”的阴谋296
第十章 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309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瑰宝309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表现309
中华民族的“脊梁骨”309
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情怀309
第二节 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21
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321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321
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21
第三节 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为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贡献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