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合材料大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复合材料大全](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1566339.jpg)
- 沃丁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2476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282页
- 文件大小:162MB
- 文件页数:13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复合材料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篇1
第一章 总论1
1.1 复合材料概论1
1.1.1 复合材料的定义1
1.1.2 复合材料的特点2
1.2 复合材料发展历史3
1.2.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史3
1.2.2 金属基与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史4
1.2.3 碳/碳复合材料与无机胶凝材料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史6
1.2.4 复合材料的当代水平和发展前景7
1.2.5 复合材料在中国的发展10
1.3 复合材料的命名及分类10
1.3.1 复合材料的命名10
1.3.2 复合材料的分类12
1.4 复合效应12
1.4.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2
1.4.2 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14
1.4.3 复合材料的化学性能15
1.4.4 复合材料的工艺特点15
1.4.5 组合复合效应16
1.5 复合材料性能复合原理16
1.5.1 基体与增强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容性16
1.5.2 力学性能复合17
1.5.3 物理性能复合18
1.6 复合材料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9
1.6.1 复合材料在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19
1.6.2 复合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1
1.6.3 复合材料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2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原材料26
2.1 聚合物基体26
2.1.1 不饱和聚酯树脂26
2.1.2 环氧树脂32
2.1.3 酚醛树脂38
2.1.4 其它热固性树脂42
2.1.5 聚氨酯树脂44
2.1.6 热塑性树脂46
2.1.7 高性能树脂51
2.1.8 QY8911双马来酰亚胺系列树脂55
2.2 金属基体64
2.2.1 选择金属基体的原则64
2.2.2 结构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65
2.2.3 功能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68
2.3 陶瓷基体70
2.3.1 陶瓷基体的种类、组成、结构及特性70
2.3.2 陶瓷基体粉末原料72
2.3.3 有机先驱体转化的陶瓷基体76
2.4 玻璃纤维77
2.4.1 玻璃纤维的成分与性能77
2.4.2 连续玻璃纤维制造方法79
2.4.3 玻璃纤维浸润剂与织物的表面处理85
2.4.4 玻璃纤维制品品种与用途89
2.5 碳纤维98
2.5.1 概述98
2.5.2 碳纤维制造方法99
2.5.3 中间产品101
2.5.4 碳纤维的性能与用途101
2.6 芳纶纤维102
2.6.1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纤维102
2.6.2 聚对苯甲酰胺(PBA)纤维104
2.6.3 芳纶共聚纤维104
2.6.4 芳纶纤维的新发展105
2.6.5 芳纶纤维的应用105
2.7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106
2.7.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原料的结构和性能106
2.7.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造107
2.7.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性能111
2.7.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应用与发展前景114
2.8 陶瓷纤维117
2.8.1 碳化硅纤维117
2.8.2 氮化硅纤维120
2.8.3 氧化铝纤维121
2.8.4 氮化硼纤维122
2.9 其它纤维123
2.9.1 硼纤维123
2.9.2 高强聚乙烯纤维124
2.9.3 矿物纤维128
2.9.4 植物纤维128
2.10 晶须128
2.10.1 碳化硅晶须129
2.10.2 碳晶须129
2.10.3 其它130
2.11 颗粒131
2.11.1 碳化硅颗粒131
2.11.2 氮化硅颗粒132
2.11.3 硼化钛颗粒132
2.11.4 其它133
2.12 添加剂133
2.12.1 添加剂的作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33
2.12.2 偶联剂134
2.12.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引发剂和促进剂137
2.12.4 阻聚剂与缓聚剂144
2.12.5 增韧剂与稀释剂145
2.12.6 环氧树脂固化剂149
2.12.7 抗氧剂152
2.12.8 光稳定剂156
2.12.9 热稳定剂159
2.12.10 填料161
2.12.11 脱模剂163
2.12.12 着色剂与触变剂166
2.12.13 阻燃剂167
参考文献170
第三章 复合材料界面174
3.1 概述174
3.1.1 界面的意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174
3.1.2 复合材料界面研究展望176
3.2 表面和界面热力学177
3.2.1 界面热力学量表征178
3.2.2 粘合功和内聚功179
3.2.3 表面和界面张力180
3.3 界面的润湿和粘合作用189
3.3.1 润湿过程的热力学处理190
3.3.2 杨氏方程和接触角191
3.3.3 铺展压和铺展系数195
3.3.4 固体表面能与表面润湿性的关系196
3.3.5 润湿作用对界面粘合的影响198
3.4 材料界面的物理、化学作用及表面改性技术204
3.4.1 界面电现象及其应用205
3.4.2 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210
3.4.3 材料表面改性技术213
3.5 界面力学与界面设计218
3.5.1 界面残余应力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219
3.5.2 界面残余应力的估算220
3.5.3 界面层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的确定222
3.5.4 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测定224
3.5.5 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的优化设计225
3.6 界面性能的测试与表征226
3.6.1 表面和界面张力的测定方法227
3.6.2 固体表面分析技术232
3.7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234
3.7.1 概述234
3.7.2 润湿现象235
3.7.3 界面反应及其控制237
3.7.4 界面特性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238
3.7.5 界面表征240
参考文献242
第四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244
4.1 概述244
4.1.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概况244
4.1.2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选择原则及方法245
4.2 接触低压成型工艺248
4.2.1 原材料248
4.2.2 模具及脱模剂251
4.2.3 手糊成型工艺253
4.2.4 喷射成型技术256
4.2.5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258
4.2.6 袋压法、热压罐法、液压釜法和热膨胀模塑法成型259
4.2.7 劳动保护261
4.3 夹层结构制造技术262
4.3.1 玻璃钢夹层结构的种类和特点262
4.3.2 蜂窝夹层结构制造技术263
4.3.3 泡沫塑料夹层结构制造技术265
4.4 模压成型工艺270
4.4.1 概述270
4.4.2 模压料生产技术270
4.4.3 SMC、BMC、HMC、XMC、TMC及ZMC生产技术272
4.4.4 制品压制工艺281
4.4.5 压机及模具285
4.4.6 模压制品设计289
4.5 层压及卷管成型工艺290
4.5.1 概述290
4.5.2 预浸胶布制备工艺及设备291
4.5.3 层合板生产技术294
4.5.4 卷管生产技术296
4.6 缠绕成型工艺299
4.6.1 概述299
4.6.2 原材料及芯模300
4.6.3 纤维缠绕规律301
4.6.4 缠绕成型工艺及参数选择304
4.6.5 缠绕机305
4.7 连续成型工艺309
4.7.1 概述309
4.7.2 拉挤成型工艺309
4.7.3 连续缠管工艺313
4.7.4 连续制板工艺316
4.8 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318
4.8.1 概述318
4.8.2 增强粒料、预浸料及片状模塑料制备321
4.8.3 注射成型工艺323
4.8.4 挤出成型工艺326
4.8.5 缠绕成型工艺327
4.8.6 热塑性复合材料拉挤成型328
4.8.7 焊接层合法329
4.8.8 热塑性片状模塑料制品冲压成型工艺及设备329
4.8.9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330
4.9 其它成型工艺331
4.9.1 离心成型工艺331
4.9.2 浇铸成型工艺333
4.9.3 弹性体贮树脂模塑成型技术334
4.9.4 增强反应注射模塑技术335
4.10 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制造技术337
4.10.1 概述337
4.10.2 编织机简介340
4.10.3 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特点340
4.10.4 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应用343
4.11 超混杂复合材料工艺344
4.11.1 概述344
4.11.2 功能型超混杂复合材料设计344
4.11.3 功能-结构型超混杂复合材料成型工艺347
4.12 橡胶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349
4.12.1 品种及分类349
4.12.2 主要原料及配合剂349
4.12.3 制备技术350
参考文献357
第五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360
5.1 概述360
5.1.1 对制造技术的要求360
5.1.2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的难点及解决途径360
5.1.3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方法的分类361
5.2 固态法361
5.2.1 粉末冶金法361
5.2.2 热压法362
5.2.3 热等静压法362
5.2.4 热轧法、热挤压法和热拉法363
5.2.5 爆炸焊接法364
5.3 液态法364
5.3.1 真空压力浸渍法364
5.3.2 挤压铸造法366
5.3.3 液态金属搅拌铸造法368
5.3.4 液态金属浸渍法370
5.3.5 共喷沉积法371
5.3.6 热喷涂法373
5.4 其它制造方法374
5.4.1 原位自生成法374
5.4.2 物理气相沉积法374
5.4.3 化学气相沉积法376
5.4.4 电镀、化学镀和复合镀法376
5.5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方法的比较与发展前景376
参考文献377
第六章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378
6.1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378
6.1.1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378
6.1.2 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均匀分散工艺380
6.1.3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搅拌工艺原理与方法382
6.1.4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原理与方法382
6.1.5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养护工艺原理与方法386
6.2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387
6.2.1 概述387
6.2.2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388
6.2.3 晶须(短切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391
6.2.4 颗粒弥散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394
6.2.5 纳米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397
6.2.6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398
参考文献403
第七章 复合材料连接与加工技术404
7.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连接与加工技术404
7.1.1 复合材料结构机械的连接404
7.1.2 复合材料结构特种紧固件404
7.1.3 复合材料制孔工艺405
7.1.4 复合材料切割加工409
7.1.5 机械连接工艺411
7.1.6 胶接连接工艺413
7.2 金属基复合材料414
7.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冷加工技术414
7.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加工技术415
7.2.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超塑性成型加工技术416
7.3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418
7.3.1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可加工性418
7.3.2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磨削加工419
7.3.3 激光、高压水、等离子等高能束加工422
7.3.4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放电加工424
7.3.5 工程陶瓷材料的复合加工424
7.3.6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型面加工方法与连接技术426
参考文献426
第八章 复合材料测试技术429
8.1 增强材料测试技术429
8.1.1 玻璃纤维测试技术429
8.1.2 碳纤维测试技术433
8.1.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性能的测试方法434
8.2 基体材料测试技术438
8.2.1 热固性树脂性能测试技术439
8.2.2 热塑性树脂性能测试技术443
8.3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技术444
8.3.1 单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445
8.3.2 NOL环性能测试449
8.3.3 玻璃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及短切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试验方法450
8.3.4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试验方法452
8.3.5 复合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方法453
8.4 复合材料制品检验455
8.4.1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浴缸性能测试455
8.4.2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波形瓦试验方法456
8.4.3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性能测试457
8.4.4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内压试验方法460
8.5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461
8.5.1 光学无损检测461
8.5.2 超声无损检测462
8.5.3 声振检测464
8.5.4 X射线检测465
8.5.5 声发射检测466
8.5.6 电性能检测467
8.5.7 微波检测467
8.6 复合材料失效分析467
8.6.1 零维复合材料失效分析467
8.6.2 一维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失效分析469
8.6.3 二维层合板断裂失效分析471
8.6.4 层合板疲劳断裂及失效分析472
参考文献473
第九章 复合材料力学474
9.1 各向异性体弹性力学基础474
9.1.1 各向异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474
9.1.2 各向异性体的工程弹性常数477
9.1.3 各向异性体弹性系数的转换公式478
9.2 复合材料的刚度479
9.2.1 铺层的刚度479
9.2.2 层合板的刚度483
9.3 复合材料的强度486
9.3.1 铺层的强度486
9.3.2 层合板的强度488
9.4 复合材料失效准则490
9.4.1 最大应力失效准则和最大应变失效准则491
9.4.2 二次型失效准则491
9.4.3 蔡-胡(Tsai-Wu)张量多项式失效准则492
9.4.4 高次型失效准则494
9.4.5 复合材料失效准则的实验研究495
9.5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496
9.5.1 简单模型法496
9.5.2 预测复合材料单层的宏观性能497
9.5.3 精确分析法498
9.6 复合材料粘弹性力学500
9.6.1 塑料基体的粘弹性500
9.6.2 复合材料的粘弹性503
9.7 复合材料疲劳504
9.7.1 疲劳损伤机理504
9.7.2 疲劳特性505
9.7.3 寿命预测507
9.7.4 疲劳设计508
9.8 复合材料的冲击响应508
9.8.1 复合材料中的弹性波508
9.8.2 复合材料性能的应变率相关性508
9.8.3 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破坏特性510
9.8.4 复合材料的冲击实验方法510
9.8.5 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的数值分析方法511
9.9 复合材料损伤513
9.9.1 损伤类型和特点513
9.9.2 含缺陷/损伤层合板的剩余强度估算514
9.9.3 含缺陷/损伤层合板的疲劳特性517
9.9.4 复合材料损伤力学518
9.9.5 复合材料结构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519
9.10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519
9.10.1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分析519
9.10.2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分析520
9.10.3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521
9.11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522
9.11.1 预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522
9.11.2 预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523
参考文献523
第十章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527
10.1 各向异性体弹性力学基本方程527
10.2 复合材料杆分析528
10.2.1 一端固定受拉复合材料杆529
10.2.2 自重作用下的复合材料直杆变形529
10.3 复合材料梁529
10.3.1 最简单的受载情况529
10.3.2 叠板层合梁531
10.3.3 复合材料矩形截面梁分析532
10.3.4 梁平面弯曲问题的Hashin解法536
10.3.5 复合材料薄壁梁537
10.4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分析539
10.4.1 对称层合板539
10.4.2 非对称层合板553
10.4.3 层合板的稳定性558
10.5 复合材料层合壳的分析562
10.5.1 勒夫(A.E.H.Love)一次近似壳体理论562
10.5.2 正交各向异性旋转层合壳体的轴对称问题563
10.5.3 圆柱形层合壳的唐乃尔-穆什塔利近似理论566
10.5.4 层合扁壳的工程近似理论568
10.5.5 层合壳体的赖斯纳型修正理论569
10.6 夹层结构分析569
10.6.1 夹层结构分析基础570
10.6.2 波纹夹芯板与栅格夹芯板的刚度572
10.6.3 蜂窝夹层结构的工程计算573
10.7 自由边界效应与分层破坏问题577
10.7.1 层合板壳层间应力分析的模型与解法577
10.7.2 层合板的层间应力分析578
10.7.3 层合圆柱形壳体的层间应力分析582
10.7.4 层合板层间强度测定问题584
10.7.5 层合板分层破坏效应问题585
参考文献586
第十一章 复合材料结构数值的分析方法588
11.1 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元位移法588
11.2 复合材料结构应力杂交元法594
11.3 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元混合法594
11.4 复合材料结构边界元法595
11.5 复合材料结构数值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595
参考文献596
第二篇 设计篇597
第十二章 复合材料的性能597
12.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597
12.1.1 预浸料性能597
12.1.2 层合板性能598
12.1.3 夹层板性能602
12.1.4 QY8911双马来酰亚胺系列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604
1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09
12.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610
12.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614
12.2.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616
12.3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19
12.3.1 玻璃(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19
12.3.2 氮化硅(Si3N4)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20
12.3.3 氧化铝(Al2O3)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21
12.3.4 碳化硅(SiC)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21
12.3.5 纳米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22
12.3.6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623
12.4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23
12.4.1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分类623
12.4.2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特征624
12.4.3 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24
12.4.4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30
12.4.5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34
12.4.6 凯芙拉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36
12.4.7 合成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38
12.4.8 天然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39
12.4.9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40
12.5 混杂与超混杂复合材料的性能641
12.5.1 混杂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与特点641
12.5.2 混杂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643
12.5.3 混杂复合材料的混杂效应643
12.5.4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644
12.5.5 超混杂复合材料的性能646
12.6 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649
12.6.1 概述649
12.6.2 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分类649
12.6.3 植物纤维和基体的复合原理及特点649
12.6.4 植物纤维增强有机基体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及性能650
12.6.5 植物纤维增强无机基体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及性能655
参考文献656
第十三章 复合材料连接设计660
13.1 概述660
13.1.1 复合材料的连接特点660
13.1.2 连接效率660
13.1.3 不同连接方法的比较660
13.2 胶接连接设计661
13.2.1 胶接连接设计需考虑的主要内容661
13.2.2 胶接连接形式和特点662
13.2.3 双面搭接设计663
13.2.4 单面搭接设计666
13.2.5 阶梯形搭接设计668
13.2.6 楔形搭接设计669
13.2.7 承受压剪载荷的连接设计670
13.2.8 连接接头承受面内(边缘)剪切载荷的连接设计670
13.2.9 胶接连接的损伤容限671
13.3 螺栓连接设计672
13.3.1 螺栓连接设计的一般特性672
13.3.2 螺栓连接的载荷传递和破坏形式673
13.3.3 设计考虑的主要参数674
13.3.4 单钉连接的设计方法678
13.3.5 多钉连接的设计679
13.4 铆钉连接设计681
13.4.1 铆接的一般特性681
13.4.2 铆接接头中孔的变形和残余应力681
13.4.3 连接复合材料的新型铆钉682
13.5 螺纹连接设计684
13.5.1 复合材料螺纹连接的一般特性684
13.5.2 螺纹连接的形式684
13.5.3 复合材料与金属螺纹连接685
13.6 夹层结构的连接设计685
13.6.1 夹层板的边缘处理与局部增强685
13.6.2 夹层结构的连接形式686
参考文献687
第十四章 复合材料修补技术689
14.1 复合材料破损与可修补性的判断689
14.1.1 复合材料破损类型689
14.1.2 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损伤评估中的应用691
14.1.3 损伤评估与修补流程图692
14.2 复合材料的修补设计693
14.2.1 主要承力结构的修补设计693
14.2.2 结构损伤的修补方法694
14.3 复合材料的修补工艺697
14.3.1 复合材料的修理过程697
14.3.2 修补材料700
14.3.3 修理设备703
14.3.4 复合材料的微波修复703
14.3.5 用复合材料修复含裂纹金属飞机结构706
参考文献708
第十五章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709
15.1 设计条件和设计原则709
15.1.1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特点709
15.1.2 设计条件和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709
15.1.3 设计原则710
15.2 功能设计711
15.2.1 按刚度设计711
15.2.2 按强度设计711
15.2.3 按屈曲要求设计711
15.2.4 零膨胀系数层合板的设计712
15.3 结构设计712
15.3.1 材料设计原则712
15.3.2 工艺设计713
15.3.3 混杂复合材料的选用原则714
15.3.4 等代设计714
15.3.5 许用值的确定715
15.3.6 安全系数716
15.4 可靠性设计与优化设计717
15.4.1 可靠性设计717
15.4.2 层合板的优化设计718
15.4.3 层合壳的优化设计719
15.4.4 夹层板壳的优化设计720
15.5 典型结构设计721
15.5.1 层合杆的设计721
15.5.2 梁柱722
15.5.3 层合壳的设计723
15.5.4 加筋板的设计724
15.5.5 夹层结构的设计726
参考文献730
第十六章 复合材料产品设计731
16.1 容器与管道设计731
16.1.1 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的设计731
16.1.2 纤维增强塑料管道设计735
16.1.3 复合管道设计743
16.1.4 纤维增强塑料贮罐的设计747
16.2 玻璃钢船舶设计759
16.2.1 船用玻璃钢的材料特性759
16.2.2 玻璃钢船体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760
16.2.3 船体结构形式的考虑762
16.2.4 玻璃钢船体强度和刚度的校核763
16.2.5 玻璃钢船体强度与刚度的关系764
16.3 车辆构件设计765
16.3.1 复合材料车厢壳体设计766
16.3.2 复合材料传动轴767
16.3.3 复合材料板簧769
16.3.4 复合材料旋转飞轮770
16.4 冷却塔设计771
16.4.1 冷却塔结构设计771
16.4.2 冷却塔工艺计算778
16.5 雷达天线罩设计782
16.5.1 雷达天线罩总体设计782
16.5.2 雷达天线罩的电性能设计783
16.5.3 雷达天线罩的结构设计785
16.6 建筑制品设计792
16.6.1 水箱的结构设计792
16.6.2 浴缸的结构设计794
16.7 叶片设计795
16.7.1 玻璃钢叶片的结构设计795
16.7.2 玻璃钢叶片的强度、刚度计算797
16.7.3 玻璃钢叶片的铺层设计798
16.7.4 玻璃钢叶片(轮)的平衡800
16.7.5 玻璃钢叶片结构试验800
参考文献801
第十七章 复合材料及其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03
17.1 复合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03
17.1.1 复合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概述803
17.1.2 复合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示例804
17.1.3 复合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806
17.2 复合材料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07
17.2.1 概述807
17.2.2 复合材料产品的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808
17.2.3 复合材料产品的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811
17.2.4 复合材料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例811
17.3 复合材料制品工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13
17.3.1 注射及RTM制品工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813
17.3.2 SMC模压成型计算机模拟与工艺参数设计816
17.3.3 纤维缠绕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817
参考文献818
第三篇 应用篇819
第十八章 复合材料在建筑工业中的应用819
18.1 概述819
18.1.1 发展复合材料建筑制品的意义819
18.1.2 复合材料的建筑特性819
18.1.3 建筑用复合材料发展现状820
18.2 复合材料建筑结构821
18.2.1 复合材料大型建筑结构821
18.2.2 复合材料活动房屋827
18.2.3 复合材料充气结构828
18.3 复合材料装饰制品830
18.3.1 屋顶、墙面及吊顶装饰830
18.3.2 复合材料浮雕与雕塑831
18.3.3 玻璃钢门、窗及家具833
18.4 复合材料卫生洁具835
18.4.1 概述835
18.4.2 浴缸与按摩浴缸836
18.4.3 浴室防水盘838
18.4.4 盒式卫生间840
18.5 复合材料水处理设备及用品842
18.5.1 概述842
18.5.2 罐、池、槽的玻璃钢防腐蚀衬里843
18.5.3 处理粪便用的玻璃钢净化槽845
18.6 透光复合材料的应用847
18.6.1 概述847
18.6.2 透明玻璃钢板材及采光罩848
18.6.3 透明玻璃钢在工业建筑采光工程中的应用850
18.6.4 透明玻璃钢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852
18.6.5 透明玻璃钢的其它应用853
18.7 玻璃钢冷却塔与风管854
18.7.1 玻璃钢冷却塔854
18.7.2 玻璃钢通风管道860
18.8 复合材料在水工建筑中的应用863
18.8.1 聚合物混凝土复合材料水工建筑863
18.8.2 玻璃钢水工建筑868
18.8.3 玻璃钢/钢丝网水泥复合材料水工建筑870
18.8.4 玻璃钢筋混凝土水工建筑871
参考文献871
第十九章 复合材料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873
19.1 防腐设施873
19.1.1 概述873
19.1.2 腐蚀原理873
19.1.3 防腐蚀技术874
19.1.4 复合材料在防腐设施中的应用880
19.1.5 腐蚀试验方法886
19.2 容器888
19.2.1 概述888
19.2.2 玻璃钢容器的应用889
19.2.3 玻璃钢容器的应用发展动向895
19.3 管道895
19.3.1 概述895
19.3.2 玻璃钢管道的应用897
19.4 水汽处理设备900
19.4.1 概述900
19.4.2 处理介质的化学成分901
19.4.3 水汽处理设备的腐蚀及防护902
19.4.4 复合材料在水汽处理设备中的应用902
参考文献907
第二十章 复合材料在交通运输与能源工业中的应用909
20.1 交通设施909
20.1.1 高等级公路复合材料防撞护栏909
20.1.2 玻璃钢防撞墩及隔离墩911
20.1.3 玻璃钢防眩板912
20.2 复合材料桥梁912
20.2.1 桥梁用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性能 特点912
20.2.2 玻璃钢复合材料桥梁结构的设计特点914
20.2.3 玻璃钢箱梁的设计及计算915
20.3 公路路面与机场道面921
20.3.1 钢纤维混凝土公路路面和机场道面的结构形式921
20.3.2 钢纤维混凝土公路路面和机场道面的设计计算方法922
20.3.3 钢纤维混凝土公路路面和机场道面的施工方法924
20.3.4 钢纤维混凝土公路路面和机场道面的技术特征分析926
20.3.5 钢纤维混凝土公路路面和机场道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926
20.4 交通工具壳体927
20.4.1 复合材料交通工具壳体的开发简史927
20.4.2 复合材料交通工具壳体的特点930
20.4.3 复合材料交通工具壳体的结构形式和生产工艺930
20.4.4 复合材料交通工具壳体的技术经济分析932
20.5 复合材料自行车933
20.5.1 自行车用材料及其特点933
20.5.2 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935
20.5.3 WCF自行车937
20.6 船舶939
20.6.1 概述939
20.6.2 船体材料、结构形式与成型方法942
20.6.3 渔船943
20.6.4 游艇945
20.6.5 救生艇946
20.6.6 高性能船946
20.6.7 军用舰艇947
20.6.8 其它船舶和舰船部件950
20.6.9 船舶入级和建造规范及有关标准950
20.7 制动件952
20.7.1 概述952
20.7.2 石棉制动件954
20.7.3 半金属制动件955
20.7.4 无石棉制动件955
20.7.5 制动材料的试验与检测956
20.8 风机与风力机叶片957
20.8.1 玻璃钢叶片的发展简史957
20.8.2 玻璃钢叶片的特点957
20.8.3 玻璃钢叶片在轴流风机上的应用958
20.8.4 玻璃钢叶片在风力发电机上的应用959
20.8.5 玻璃钢叶片的成型工艺特点961
20.9 能源963
20.9.1 概述963
20.9.2 海洋能源963
20.9.3 地热发电965
20.9.4 储能飞轮965
20.9.5 超导器械966
20.9.6 太阳能发电967
20.9.7 原子能开发968
参考文献969
第二十一章 机械电器工业972
21.1 通用机械设备零部件972
21.1.1 复合材料齿轮972
21.1.2 复合材料轴承976
21.1.3 复合金属耐磨件及耐腐件983
21.2 复合材料发动机零部件987
21.2.1 复合材料发动机进气歧管987
21.2.2 金属基复合材料活塞987
21.2.3 复合材料发动机机体989
21.2.4 复合材料发动机连杆989
21.3 机械摩擦复合材料制品990
21.4 复合材料阻尼零部件990
21.4.1 复合材料板弹簧990
21.4.2 层压复合钢板990
21.5 复合材料模具991
21.5.1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模具991
21.5.2 钢口镶嵌复合材料模具991
21.6 复合材料飞轮991
21.7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992
21.8 复合材料热交换系统零部件992
21.9 复合材料密封件992
21.10 复合材料永磁体993
21.11 复合材料电器设备零件993
21.11.1 复合材料层合板995
21.11.2 复铜箔层合板995
21.11.3 复合材料绝缘管槽及工具制品996
21.11.4 复合材料灯具997
21.11.5 复合材料锥形电杆997
21.11.6 复合材料电机护环998
21.11.7 复合材料绝缘子998
21.11.8 氢冷发电机用复合材料定子挡风罩999
21.11.9 复合电缆999
参考文献999
第二十二章 复合材料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1000
22.1 电子功能材料1000
22.1.1 概述1000
22.1.2 印刷线路板1000
22.1.3 天馈系统1002
22.1.4 电磁屏蔽材料1004
22.2 家电用品1006
22.2.1 概述1006
22.2.2 电视机用品1006
22.2.3 电冰箱用品1010
22.2.4 其它家电用品1011
参考文献1013
第二十三章 复合材料在医疗、体育、娱乐方面的应用1015
23.1 生物复合材料1015
23.1.1 人工脏器用复合材料1015
23.1.2 齿科用复合材料1017
23.1.3 骨科用复合材料1019
23.1.4 创伤外科用复合材料1021
23.2 医疗设备1023
23.2.1 复合材料在诊断装置中的应用1023
23.2.2 陶瓷复合材料在医疗测量上的应用1025
23.2.3 医院器械1028
23.3 体育用品1029
23.3.1 概况1029
23.3.2 水上运动器械1029
23.3.3 球类运动器材1031
23.3.4 其它体育用品1034
23.4 娱乐设施与器材1035
23.4.1 游乐设施1035
23.4.2 钓鱼竿1036
23.4.3 乐器1036
23.4.4 音响器材1037
参考文献1038
第二十四章 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1039
24.1 飞行器1039
24.1.1 飞机1039
24.1.2 直升机1043
24.2 雷达罩1049
24.2.1 地面雷达罩1049
24.2.2 机载、舰载和车载雷达罩1052
24.3 导弹1056
24.3.1 多功能复合材料与导弹弹头1056
24.3.2 全复合材料的固体火箭发动机1058
24.4 航天器1060
24.4.1 人造卫星1060
24.4.2 太空站1061
24.4.3 天地往返运输系统1062
参考文献1063
第二十五章 复合材料在农、林、牧、渔及食品业中的应用1065
25.1 复合材料在农业、林业中的应用1065
25.1.1 透明玻璃钢温室1065
25.1.2 复合材料粮仓、饲料仓1067
25.1.3 农用车辆及器具1068
25.2 玻璃钢在渔、牧业中的应用1069
25.2.1 玻璃钢在渔业中的应用1069
25.2.2 玻璃钢在畜牧业中的应用1070
25.3 复合材料在食品业中的应用1071
25.3.1 概述1071
25.3.2 食品用玻璃钢的标准与毒性检验1071
25.3.3 复合材料冷藏冷冻设备1073
25.3.4 复合材料食品容器1074
25.3.5 复合材料水箱1074
25.3.6 其它应用1079
参考文献1079
第二十六章 国防与军工1080
26.1 概述1080
26.2 防护工程1080
26.2.1 结构隐身材料1080
26.2.2 工程防护复合材料1081
26.2.3 发展趋势1083
26.3 枪械1084
26.3.1 复合材料枪托、握把、护木1084
26.3.2 复合材料弹匣1085
26.3.3 复合材料大口径机枪枪架1086
26.3.4 发展思路1087
26.4 火炮与弹箭1088
26.4.1 复合材料身管1088
26.4.2 炮管热护套1088
26.4.3 炮栓紧塞具1089
26.4.4 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1090
26.4.5 复合材料喷管1091
26.4.6 复合材料尾翼1092
26.4.7 复合材料弹托1093
26.4.8 复合材料翼座1095
26.4.9 复合材料发射筒1095
26.4.10 玻璃钢弹药包装筒1096
26.4.11 复合材料引信结构件1097
26.4.12 发展趋势1099
26.5 装甲1100
26.5.1 高性能玻纤复合装甲1100
26.5.2 芳纶纤维复合装甲1100
26.5.3 高强度聚乙烯纤维复合装甲材料1101
26.5.4 陶瓷复合装甲材料1101
26.5.5 复合材料内衬1102
26.5.6 发展方向1102
26.5.7 复合材料防弹背心1104
参考文献1106
第二十七章 特种复合材料及其应用1107
27.1 功能复合材料1107
27.1.1 防弹复合材料1107
27.1.2 微波复合材料1108
27.1.3 摩擦功能复合材料1111
27.1.4 抗辐射复合材料1112
27.1.5 光学复合材料1112
27.1.6 超导复合材料1113
27.1.7 烧蚀复合材料1114
27.2 智能复合材料结构1116
27.2.1 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概念1116
27.2.2 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117
27.2.3 智能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设计方法1118
27.2.4 几种智能复合材料结构1120
27.2.5 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展望1122
27.3 仿生复合材料1122
27.3.1 仿生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1122
27.3.2 复合材料的仿生原理1123
27.3.3 复合材料的仿生设计1123
27.3.4 生物医学复合材料1128
27.3.5 仿生复合材料的展望1129
参考文献1129
第二十八章 金属、无机非金属及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1131
28.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1131
28.1.1 航空航天工业1131
28.1.2 机械电子工业1133
28.1.3 国防军工及其它领域1133
28.2 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1135
28.2.1 概述1135
28.2.2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GRC)1135
28.2.3 玻纤增强石膏复合材料1136
28.2.4 氯氧镁复合材料1137
28.3 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与应用1139
28.3.1 概述1139
28.3.2 植物的种类及其基本构造1140
28.3.3 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常用的粘合剂1142
28.3.4 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简介1145
28.3.5 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1149
28.3.6 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1151
参考文献1156
第二十九章 复合材料与环境1157
29.1 概述1157
29.1.1 材料与环境1157
29.1.2 从环境的要求来衡量复合材料1157
29.1.3 未来复合材料在符合环境要求上的发展方向1157
29.1.4 符合环境要求应用复合材料的原则1159
29.2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1159
29.2.1 粉碎1159
29.2.2 二次回收方法1159
29.2.3 三次回收方法1161
29.3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1163
29.3.1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回收方法1164
29.3.2 多级循环回收法1167
29.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及其控制1167
29.4.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及其控制研究的重要性1167
29.4.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和分离回收与复合设计的关系1168
29.4.3 金属基复合材料可重熔回收利用及其控制1168
29.4.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可分离回收行为1173
29.5 废弃物作为复合材料原料的应用前景与实例1174
29.5.1 废弃物复合材料1174
29.5.2 聚合物基废弃物复合材料1176
29.5.3 硅酸盐基废弃物复合材料1177
29.5.4 金属基废弃物复合材料1178
29.6 与环境相协调的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1179
29.6.1 可再生复合材料1179
29.6.2 可降解复合材料1180
29.6.3 高性能复合材料1180
29.6.4 功能复合材料1181
29.6.5 利用固废物为原料的复合材料1182
参考文献1182
第四篇 信息篇1185
第三十章 复合材料的标准1185
30.1 中国复合材料标准化工作1185
30.1.1 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工作1185
30.1.2 纤维增强塑料标准的制定程序1186
30.2 中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1187
30.2.1 纤维增强塑料标准1187
30.2.2 纤维增强塑料产品标准介绍1190
30.3 纤维增强塑料国外标准1195
30.3.1 国外标准ISO1195
30.3.2 美国标准ANSI和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标准1195
30.3.3 欧共体国家标准1198
30.4 标准的贯彻实施及监督执行1198
30.4.1 标准的贯彻实施1198
30.4.2 对标准实施监督1198
第三十一章 复合材料原辅材料、制品及设备生产厂商1199
31.1 北京市1199
31.2 上海市1199
31.3 天津市1203
31.4 重庆市1203
31.5 东北地区1204
31.6 华北地区1206
31.7 华东地区1206
31.8 西北地区1220
31.9 西南地区1222
31.10 中南地区1222
31.11 台湾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1226
31.12 美国及英国1227
第三十二章 研究机构及高等学校1229
32.1 北京市1229
32.2 上海市1232
32.3 天津市1234
32.4 东北地区1235
32.5 华北地区1236
32.6 华东地区1236
32.7 西北地区1241
32.8 西南地区1242
32.9 中南地区1242
第三十三章 学术团体、会议、出版物1245
33.1 学术团体1245
33.2 重要复合材料会议1246
33.2.1 历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实录1246
33.2.2 历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实录1249
33.2.3 历届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会议实录1251
33.2.4 国际复合材料会议简介1252
33.3 出版物1253
33.3.1 图书1253
33.3.2 刊物1257
复合材料原辅材料、制品及设备索引1260
常见物理量单位换算表1264
主要名词与术语1267
主要英文缩略语1275
主要符号说明1279
层合板表示法1281
后记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