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跨度桥梁结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跨度桥梁结构](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158607.jpg)
- 秦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3093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53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882页
- 主题词:桥梁结构:大跨度结构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跨度桥梁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基本概念1
1.1大跨度桥1
1.1.1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2
1.1.2拱桥2
1.1.3斜拉桥3
1.1.4悬索桥4
1.2大跨度桥梁结构体系4
1.2.1箱梁桥结构体系4
1.2.2连续刚构桥结构体系5
1.2.3拱桥结构体系5
1.2.4斜拉桥结构体系12
1.2.5悬索桥结构体系13
1.3桥梁结构理论发展现状14
1.4桥梁结构理论发展趋势15
1.5本书主要内容18
参考文献18
第二章 箱型桥梁结构体系21
2.1直箱型桥梁结构体系21
2.1.1单跨箱型桥梁结构21
2.1.2连续直箱型桥梁结构21
2.2曲箱型桥梁结构体系22
2.3现有分析方法23
2.3.1梁格法23
2.3.2板壳有限元法23
2.3.3有限条法23
2.3.4有限梁段法23
2.4新的分析方法24
2.4.1样条有限点法24
2.4.2QR法24
2.4.3样条子域法24
2.4.4样条无网格法24
2.5样条函数25
2.5.1B样条函数构造的方法25
2.5.2B样条函数的性质26
2.5.3B样条函数的数值方法26
2.5.4样条基函数27
2.5.5样条函数值表30
2.5.6样条离散化31
2.6水平曲梁的应变、曲率及扭率33
参考文献35
第三章 薄壁箱梁桥分析的样条有限点法37
3.1概述37
3.1.1基本假设37
3.1.2位移模式37
3.1.3剪力滞位移模式39
3.1.4主扇性坐标39
3.1.5计算格式选择40
3.2基本理论40
3.2.1几何方程——应变与位移的关系40
3.2.2本构关系——应力与位移的关系42
3.2.3变分原理42
3.3样条有限点法43
3.4连续薄壁箱梁桥分析的新方法45
3.4.1位移模型45
3.4.2样条位移函数46
3.4.3样条离散化刚度方程46
3.4.4位移及应力47
3.5薄壁箱梁桥畸变效应47
3.5.1第三种计算格式47
3.5.2第四种计算格式48
3.5.3第五种计算格式55
3.5.4第六种计算格式56
3.5.5第七种计算格式56
3.6计算例题58
参考文献60
第四章 连续薄壁箱梁桥分析的QR法61
4.1QR法61
4.2连续箱型桥分析的QR法64
4.2.1位移函数64
4.2.2连续直箱型桥梁结构65
4.2.3连续曲箱型桥梁结构65
4.3另外几种计算格式67
4.3.1第三种计算格式67
4.3.2第四种计算格式68
4.3.3第五种计算格式70
4.4变高度箱梁桥结构分析的QR法72
4.5计算例题74
4.6附录77
4.6.1弹性力学平面问题77
4.6.2薄板单元79
4.6.3平板壳单元80
4.6.4开洞单元81
4.6.5单元刚度矩阵85
4.6.6箱梁段单元89
4.6.7内力计算93
4.6.8箱梁桥畸变效应分析的QR法95
参考文献97
第五章 连续薄壁箱梁桥分析的样条子域法98
5.1样条子域法98
5.2连续直箱型桥梁结构100
5.2.1划分子域100
5.2.2双向单样条平板壳子域100
5.2.3建立结构刚度方程105
5.2.4凝聚问题105
5.2.5横隔板处理106
5.2.6确定结构的位移及内力106
5.3连续曲箱型桥梁结构106
5.3.1箱型结构理论106
5.3.2双向单样条截锥薄壳子域108
5.3.3建立结构总刚度方程111
5.3.4确定结构的位移及内力111
5.4样条子域111
5.4.1样条平板壳子域111
5.4.2样条截锥薄壳子域115
5.4.3样条箱梁子域120
5.5变高度箱型桥梁结构121
5.6计算例题121
5.7附录123
5.7.1建立变换矩阵[C]s123
5.7.2建立Sij的具体形式125
5.7.3建立变换矩阵[T]131
5.7.4建立映射样条子域134
参考文献138
第六章 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的新方法139
6.1概述139
6.1.1应力状态139
6.1.2剪力滞效应139
6.1.3基本假设140
6.1.4剪力滞翘曲位移函数140
6.2变分原理141
6.3样条有限点法143
6.4样条子域法145
6.5QR法148
6.6计算例题150
参考文献151
第七章 薄壁箱拱桥分析的新方法152
7.1概述152
7.1.1薄壁箱梁箱拱畸变152
7.1.2畸变应变能154
7.1.3基本假设156
7.2变分原理156
7.3样条有限点法159
7.4样条子域法163
7.5QR法167
7.6样条加权残数法169
7.7计算例题172
7.8附录172
7.8.1样条箱拱段子域/样条箱拱段单元172
7.8.2样条有限点法的刚度矩阵184
7.8.3样条有限点法另一种计算格式184
7.8.4由式(3.52)确定样条基函数186
参考文献191
第八章 连续薄壁箱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192
8.1概述192
8.1.1变形状态192
8.1.2Langrange描述192
8.1.3非线性力学193
8.1.4非线性问题194
8.1.5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195
8.2计算原理196
8.2.1基本理论196
8.2.2几何非线性样条有限点法197
8.2.3几何非线性样条有限点法第一种格式198
8.2.4几何非线性样条有限点法第二种格式199
8.2.5几何非线性样条有限点法第三种格式201
8.3薄壁箱梁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样条有限点法202
8.3.1基本原理202
8.3.2第一种格式204
8.3.3第二种格式206
8.3.4第三种格式208
8.3.5非线性方程组解法209
8.4薄壁箱梁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的QR法209
8.4.1基于箱梁单元/箱梁子域的QR法209
8.4.2基于板壳单元/板壳子域的QR法213
8.5薄壁箱梁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样条子域法216
8.5.1基于箱梁子域的样条子域法216
8.5.2基于板壳子域的样条子域法216
8.5.3建立样条平板壳子域217
8.5.4建立样条截锥壳子域220
8.6薄壁箱拱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221
8.6.1样条有限点法221
8.6.2QR法224
8.6.3样条子域法224
8.7非线性方程解法224
8.7.1Newton-Raphson法224
8.7.2修正的Newton-Raphson法之一225
8.7.3修正的Newton-Raphson法之二226
8.7.4BFGS法226
8.7.5收敛准则227
8.8计算例题228
8.9附录231
8.9.1薄壁箱梁几何非线性理论231
8.9.2按3.5.5节做法建立非线性的刚度方程239
8.9.3建立箱梁(拱)段子域几何非线性刚度方程241
8.9.4建立样条平板壳子域几何非线性刚度方程247
8.9.5建立样条截锥壳子域几何非线性刚度方程248
8.9.6建立结构非线性总体刚度方程249
8.9.7两个重要性质249
参考文献250
第九章 结构弹塑性分析的QR法251
9.1弹塑性本构关系251
9.1.1屈服准则251
9.1.2强化(软化)准则253
9.1.3流动法则257
9.1.4增量理论259
9.1.5Mises等向强化弹塑性矩阵261
9.1.6广义等向强化弹塑性矩阵265
9.2弹粘塑性本构关系268
9.2.1弹粘塑性模型268
9.2.2本构关系269
9.3材料非线性应变理论272
9.3.1单向应力状态273
9.3.2复杂应力状态275
9.3.3统一的本构理论277
9.4建立结构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新模型278
9.4.1平面框架弹塑性分析的QR法278
9.4.2空间框架弹塑性分析的QR法282
9.5结构材料非线性分析的算法284
9.5.1增量初应力迭代法284
9.5.2增量变刚度迭代法285
9.6弹塑性梁单元286
9.7两个特例详细解析289
9.7.1拉杆弹塑性分析的样条有限点法289
9.7.2梁的弹塑性分析的样条有限点法297
9.7.3塑性矩阵304
9.8计算例题305
参考文献305
第十章 连续薄壁箱桥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307
10.1混凝土破坏准则307
10.1.1单轴受力状态的破坏准则307
10.1.2双轴受力状态的破坏准则308
10.1.3混凝土受压状态的破坏准则309
10.2混凝土本构关系311
10.2.1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变关系311
10.2.2应力增量-应变增量关系314
10.2.3等效单轴应力-应变关系315
10.2.4弹塑性理论316
10.2.5弹粘塑性理论319
10.2.6弹塑性应变理论320
10.3钢筋本构关系322
10.3.1分布模式322
10.3.2离散模式323
10.4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关系324
10.4.1τ-s关系324
10.4.2粘结性的模拟方法324
10.5混凝土裂缝模拟及处理328
10.5.1混凝土宏观裂缝产生的原理328
10.5.2混凝土裂缝模拟328
10.5.3混凝土开裂后的处理方法330
10.5.4混凝土开裂后的抗拉效应332
10.5.5单元受压破坏后的处理333
10.5.6钢筋单元屈服后的处理333
10.5.7联结单元破坏后的处理335
10.5.8释放力的分配原则335
10.6预应力损失及预应力效应336
10.6.1预应力钢束预应力损失336
10.6.2预应力效应338
10.7钢筋混凝土箱桥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341
10.7.1QR法341
10.7.2曲箱梁桥材料非线性分析的QR法344
10.7.3曲箱梁桥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样条子域法346
10.7.4曲箱梁桥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样条有限点法346
10.7.5箱拱桥材料非线性分析的QR法347
10.8非线性方程组解法347
10.8.1增量迭代法347
10.8.2过渡子域或过渡单元348
10.8.3算法348
10.9计算例题348
参考文献360
第十一章 连续薄壁箱桥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362
11.1梁的双重非线性问题362
11.1.1基本理论362
11.1.2双重非线性样条有限点法364
11.2薄壁箱梁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样条有限点法366
11.2.1基本原理366
11.2.2第一种格式367
11.2.3第二种格式367
11.2.4第三种格式367
11.3薄壁箱梁双重非线性分析的QR法368
11.3.1基于箱梁段单元/箱梁段子域的QR法368
11.3.2基于板壳单元/板壳子域的QR法371
11.3.3建立新单元371
11.4箱型桥梁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样条子域法372
11.4.1基于箱梁段子域的样条子域法372
11.4.2基于板壳子域的样条子域法372
11.4.3建立样条板壳子域372
11.5薄壁箱拱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373
11.5.1样条有限点法373
11.5.2QR法375
11.5.3样条子域法377
11.6增量迭代法379
11.7计算例题381
11.8附录385
11.8.1塑性流动法则理论385
11.8.2弹塑性应变理论387
参考文献388
第十二章 连续薄壁箱桥动力分析的新方法390
12.1动力分析原理390
12.2建立结构动力模型的新方法390
12.2.1样条有限点法建模390
12.2.2QR法建模392
12.2.3样条子域法建模394
12.3结构动力特性算法395
12.3.1特征值问题395
12.3.2特征值问题解法396
12.4结构动力反应的新算法396
12.4.1基本方程396
12.4.2建立递推格式397
12.4.3建立无条件稳定算法(5SWRM-1)399
12.4.4建立条件稳定算法400
12.5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新算法402
12.5.1非线性动力方程402
12.5.2求解非线性增量动力方程的新算法403
12.5.3求解非线性动力方程的几种新算法406
12.5.4无条件稳定算法409
12.6计算例题409
参考文献413
第十三章 桥梁结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414
13.1概述414
13.1.1结构失稳特性414
13.1.2判断结构稳定性的能量准则415
13.1.3结构动力稳定性416
13.2结构非线性静力稳定性问题416
13.2.1建模417
13.2.2算法417
13.2.3迭代收敛准则422
13.3结构非线性平衡路径跟踪算法423
13.3.1切线刚度法424
13.3.2特征刚度法425
13.3.3位移收敛控制增量迭代法427
13.4结构非线性静力稳定性简化算法429
13.4.1基本原理429
13.4.2计算步骤430
13.4.3算例430
13.5结构非线性动力稳定性问题431
13.5.1建模431
13.5.2算法432
13.5.3计算步骤434
13.5.4求解结构动力失稳临界荷载的方法435
13.5.5几点注意436
13.6薄壁箱桥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436
13.6.1薄壁箱梁桥非线性静力稳定性分析的QR法436
13.6.2薄壁箱梁桥非线性动力稳定性分析的QR法437
13.6.3薄壁箱拱桥非线性静力稳定性分析的QR法437
13.6.4薄壁箱拱桥非线性动力稳定性分析的QR法437
13.7计算例题437
参考文献444
第十四章 混凝土徐变收缩效应分析的新方法445
14.1概述445
14.1.1徐变与收缩445
14.1.2徐变及收缩对结构的影响445
14.1.3影响徐变及收缩的因素446
14.2徐变及收缩理论446
14.2.1徐变理论446
14.2.2收缩理论449
14.3变分原理449
14.4结构徐变及收缩效应分析的新方法450
14.4.1样条有限点法450
14.4.2QR法458
14.5结构徐变非线性效应分析的新方法460
14.5.1建立新模型460
14.5.2新算法464
14.6结构徐变非线性效应分析的QR法467
14.7计算例题467
14.7.1南宁永和大桥混凝土徐变收缩效应分析467
14.7.2巫山长江大桥混凝土徐变收缩效应分析467
参考文献467
第十五章 桥梁结构温度效应分析的新方法469
15.1温度场469
15.2温度场分析的QR法470
15.2.1计算原理470
15.2.2建立单元473
15.2.3建立新单元475
15.3桥梁结构温度效应分析的QR法475
15.3.1热弹塑性本构关系475
15.3.2建模477
15.3.3算法480
15.3.4温度应力480
15.3.5计算合拢温度480
参考文献480
第十六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分析的新方法482
16.1结构体系483
16.2连续刚构桥静力分析的新方法484
16.2.1平面问题484
16.2.2空间问题488
16.2.3先整体后局部分析法491
16.3连续刚构桥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492
16.3.1建立新模型492
16.3.2算法495
16.4连续刚构桥动力分析的新方法495
16.4.1建立新模型495
16.4.2新算法496
16.5连续刚构桥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496
16.5.1建立新模型496
16.5.2算法497
16.6桥梁分段施工过程分析的新方法498
16.6.1成桥结构受力状态分析的前进分析法498
16.6.2各施工阶段理想状态分析的倒退分析法500
16.6.3前进-倒退迭代法501
16.6.4结构施工过程分析的QR法501
16.6.5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分析的新方法503
16.7连续刚构桥最优化方法505
16.7.1结构最优化方法505
16.7.2连续刚构桥成桥状态最优化方法508
16.7.3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最优化方法510
16.8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病害512
16.8.1跨中下挠512
16.8.2梁体开裂512
16.9计算例题513
参考文献519
第十七章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分析的新方法520
17.1结构体系520
17.2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分析的QR法522
17.2.1平面问题523
17.2.2空间问题526
17.2.3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分析法528
17.3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分析的QR法529
17.3.1建模529
17.3.2算法533
17.3.3钢管混凝土拱桥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33
17.4钢管混凝土拱桥受力性能537
17.4.1非线性性能537
17.4.2动力反应537
17.4.3非线性静力稳定性538
17.4.4温度问题538
17.4.5核心混凝土徐变与收缩539
17.4.6拱桥的极限承载能力540
17.5钢管混凝土拱桥脱空问题540
17.6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过程分析的新方法541
17.6.1施工过程541
17.6.2施工过程分析的新方法542
17.6.3大跨度拱桥施工控制中的灰-神经网络法544
17.7钢管拱肋吊装过程最优化方法544
17.7.1钢管拱肋成桥状态最优化方法544
17.7.2钢管拱肋施工阶段最优化方法545
17.7.3工程实例547
17.8计算例题548
参考文献548
第十八章 大跨度斜拉桥分析的新方法550
18.1概述550
18.1.1斜拉桥结构体系550
18.1.2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551
18.1.3斜拉桥设计计算流程551
18.1.4索力优化问题555
18.1.5大跨度斜拉桥分析问题558
18.2斜拉桥分析的QR法558
18.2.1平面问题558
18.2.2空间问题561
18.2.3先整体后局部分析法565
18.3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的QR法566
18.3.1建模567
18.3.2斜拉桥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处理方法569
18.3.3算法570
18.4斜拉桥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570
18.4.1建立新模型570
18.4.2算法573
18.5斜拉桥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573
18.5.1建立新模型573
18.5.2算法576
18.6斜拉桥动力分析的新方法576
18.6.1建立新模型576
18.6.2新算法577
18.7斜拉桥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577
18.7.1建立新模型577
18.7.2算法578
18.7.3简化算法579
18.8斜拉桥索力最优化方法579
18.8.1结构最优化计算方法579
18.8.2斜拉桥成桥状态索力优化方法582
18.8.3斜拉桥施工阶段索力优化方法583
18.9斜拉桥施工过程分析的新方法585
18.9.1建立结构计算模型585
18.9.2确定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586
18.9.3确定施工理想状态586
18.9.4施工实时控制分析586
18.10计算例题587
参考文献593
第十九章 大跨度悬索桥分析的新方法595
19.1结构体系595
19.2悬索桥分析的QR法596
19.2.1平面问题596
19.2.2空间问题598
19.2.3先整体后局部分析法598
19.3悬索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的QR法598
19.3.1建模598
19.3.2算法598
19.4悬索桥材料非线性分析的QR法599
19.4.1建模599
19.4.2算法599
19.5悬索桥双重非线性分析的QR法599
19.5.1建模599
19.5.2算法600
19.6悬索桥动力分析的QR法600
19.6.1建模600
19.6.2算法600
19.7悬索桥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QR法600
19.7.1建模600
19.7.2算法601
19.8悬索桥施工过程分析的QR法601
19.8.1成桥结构受力状态分析的前进-QR法601
19.8.2施工阶段合理状态分析的倒拆-QR法603
19.8.3前进-倒拆-QR法604
19.9工程实例604
19.9.1江苏润扬长江大桥604
19.9.2广东汕头海湾大桥604
19.9.3福建厦门海伦大桥605
参考文献605
第二十章 桥梁结构损伤分析的新方法606
20.1概述606
20.1.1结构损伤606
20.1.2基本方程607
20.1.3损伤变量607
20.1.4应力应变关系608
20.1.5演化方程608
20.1.6应力等效原理609
20.2钢材损伤理论609
20.2.1弹性各向同性损伤本构关系609
20.2.2弹塑性各向同性损伤本构关系610
20.2.3各向同性损伤的弹塑性应变理论613
20.2.4各向同性损伤的弹粘塑性理论614
20.2.5弹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关系614
20.2.6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关系616
20.2.7损伤演化模型618
20.3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620
20.3.1混凝土弹性各向同性损伤本构关系620
20.3.2混凝土弹塑性各向同性本构关系620
20.3.3混凝土粘弹塑性各向同性本构关系622
20.3.4各向同性损伤的弹塑性应变理论623
20.3.5损伤演化方程624
20.4损伤变分原理624
20.4.1损伤的变分原理624
20.4.2三类变量损伤广义变分原理625
20.4.3二类变量损伤广义变分原理625
20.5结构损伤分析的新方法625
20.5.1建模625
20.5.2算法626
参考文献626
第二十一章 桥梁结构不确定性分析的新方法627
21.1不确定性变量627
21.2不确定性本构关系628
21.3结构不确定性非线性变分原理629
21.4结构不确定性样条函数方法631
21.4.1样条离散化631
21.4.2建立样条刚度方程631
21.4.3计算不确定量632
21.5小结632
参考文献632
第二十二章 桥梁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634
22.1概述634
22.1.1结构的功能要求634
22.1.2结构功能函数634
22.1.3结构极限状态635
22.1.4结构可靠度636
22.1.5结构可靠指标637
22.1.6求可靠度指标β的QR方法637
22.1.7结构不确定性可靠度639
22.1.8结构体系可靠度642
22.1.9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的方向645
22.2结构不确定性静力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646
22.2.1基本原理646
22.2.2随机QR法648
22.2.3随机非线性QR法651
22.2.4随机模糊非线性QR法654
22.2.5结构时变可靠度分析的随机样条函数方法656
22.3结构不确定性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656
22.3.1基本原理657
22.3.2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样条函数方法657
22.3.3确定结构动力可靠度659
22.4大型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QR法661
22.4.1结构分析的QR法661
22.4.2结构塑性极限分析的QR法664
22.4.3结构塑性极限荷载与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关系666
22.4.4主要失效机构-QR法670
22.4.5最易失效机构QR法672
22.4.6塑性极限荷载-QR法672
22.4.7弹性调整-QR法673
22.5结构随机模糊可靠度677
22.5.1基本概念678
22.5.2满足度-QR法682
22.5.3等效功能函数-QR法684
22.5.4随机模糊功能函数-QR法686
22.6计算例题687
22.7附录690
22.7.1概率的基本概念690
22.7.2随机变量统计值692
22.7.3可靠指标的几何意义693
22.7.4计算可靠指标β的两个常用公式694
22.7.5改进一次二阶矩法697
22.7.6结构体系中功能函数的相关性701
22.7.7随机变量的抽样701
22.7.8可靠指标与安全系数的关系704
22.7.9可靠指标与分项系数的关系706
22.7.10求Jacobi矩阵709
22.7.11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失效模式法710
22.7.12基于结构整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710
22.7.13塑性铰模型-QR法710
参考文献720
第二十三章 桥梁结构抗震分析的新方法722
23.1概述722
23.1.1抗震的基本对策722
23.1.2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722
23.1.3桥梁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723
23.1.4地震作用理论724
23.1.5抗震设计725
23.1.6桥梁抗震设计方法725
23.1.7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法726
23.2恢复力模型727
23.3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727
23.3.1建模727
23.3.2算法728
23.4结构不确定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732
23.4.1结构随机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732
23.4.2结构随机模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733
23.5结构不确定性抗震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734
23.5.1结构失效准则734
23.5.2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735
23.5.3结构抗震的条件可靠度公式737
23.5.4结构体系抗震可靠度计算步骤738
23.5.5动力塑性极限荷载-QR法739
23.5.6静力塑性极限荷载-QR法740
23.6工程实例分析:桂林石家渡漓江大桥非线性地震反应740
23.7工程实例分析:南宁市邕江永和大桥非线性地震反应746
23.8附录756
23.8.1确定恢复力向量756
23.8.2材料本构关系756
23.8.3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时变动力可靠度757
23.8.4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的Pushover法758
23.8.5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的Pushover-QR法760
参考文献763
第二十四章 智能桥梁结构分析的新方法764
24.1智能桥梁结构分析的新方法764
24.2智能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767
24.3智能大跨度桥梁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770
24.4智能大跨度桥梁结构振动主动控制770
24.5计算例题771
24.6附录771
24.6.1智能梁单元771
24.6.2智能板壳单元773
24.6.3其他单元775
24.6.4非线性QR法775
参考文献776
第二十五章 桥梁结构性能设计理论778
25.1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778
25.1.1桥梁结构抗震性能水准778
25.1.2构件的健全度779
25.1.3桥梁抗震性能目标779
25.1.4桥梁抗震性能概念设计779
25.1.5桥梁抗震性能计算设计780
25.1.6桥梁抗震性能评估780
25.1.7结构抗震性能控制780
25.1.8结构抗震性能的社会经济评估781
25.1.9桥梁抗震性能设计总框图781
25.2结构全寿命成本周期理论782
25.2.1投资-效益准则782
25.2.2抗震优化设计模型782
25.2.3结构全寿命周期总费用评估782
25.2.4人员伤亡损失评估782
25.2.5随机模糊评估方法评估结构全寿命周期总费用783
25.3可持续发展环保生态桥梁设计理论783
参考文献783
第二十六章 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分析的QR法784
26.1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分析的样条子域法784
26.2桩与土相互作用分析的QR法785
26.2.1平面问题786
26.2.2空间问题789
26.3桩与桩相互作用分析的QR法793
26.4桥梁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分析的QR法793
26.4.1平面问题793
26.4.2空间问题795
26.5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的QR法797
26.5.1建立新模型797
26.5.2新算法797
26.6计算例题798
参考文献798
第二十七章 大跨度桥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的QR法799
27.1概述799
27.1.1结构极限承载能力799
27.1.2基本理论799
27.1.3结构分析方法800
27.2钢管混凝土拱桥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的QR法800
27.2.1建模801
27.2.2算法805
27.2.3求结构极限承载能力806
27.3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的QR法807
27.3.1建模807
27.3.2求解极限承载能力809
27.3.3实体退化单元809
27.3.4QR法模型818
27.3.5预应力问题821
27.4结构动力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的QR法825
27.4.1建模825
27.4.2算法825
27.5弹性调整-QR法826
27.6计算例题826
参考文献827
第二十八章 结构的非线性单元828
28.1材料非线性单元828
28.2几何非线性单元829
28.2.1平面梁单元829
28.2.2平面样条梁单元831
28.2.3空间梁单元832
28.2.4空间样条梁单元834
28.2.5弹性力学平面单元834
28.2.6大挠度薄板单元838
28.2.7大挠度薄壳样条子域/样条单元840
28.2.8板壳几何非线性样条子域/样条单元843
28.2.9单元刚度矩阵的三种格式847
28.2.10实体退化单元848
28.3双重非线性单元848
28.3.1初应力理论与几何非线性理论结合的单元848
28.3.2变刚度理论与几何非线性理论结合的单元849
28.3.3单元刚度矩阵的三种格式851
28.3.4双重非线性单元刚度矩阵的具体形式852
28.3.5大变形弹塑性问题852
28.3.6实体退化单元853
参考文献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