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论
  • 方创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5118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区域规划-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理论基础1

第一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内涵1

一、对区域规划含义的种种认识1

二、管治概念及内涵2

三、空间管治5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8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进程8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9

三、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12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13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理论13

一、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理论的基本内涵14

二、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理论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比较分析15

三、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理论与区域规划及管治15

第四节 人地关系和谐理论17

一、人地和谐关系的本质与基本特征18

二、人地和谐关系的基本理论19

三、人地和谐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与展望24

第五节 循环经济理论27

一、循环经济的由来与理论内涵28

二、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与基本模式31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33

第六节 环境伦理学理论34

一、环境伦理观的由来与主要原则35

二、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36

三、区域规划与管治中的环境伦理问题38

四、区域规划与管治中的环境伦理责任41

参考文献43

第二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进展评估47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国际进展47

一、德国的区域规划体系47

二、美国的区域规划体系50

三、法国的区域规划体系53

四、英国的区域规划体系54

五、加拿大的区域规划体系55

六、奥地利的区域规划体系56

七、日本的区域规划体系58

第二节 空间管治的国际进展58

一、空间管治内涵的研究进展58

二、城市管治的研究进展60

三、城镇群体发展地区的空间管治研究进展63

四、大都市区空间管治的研究进展66

五、区域管治的研究进展67

第三节 空间管治的国内进展69

一、城市管治69

二、城市边缘区管治71

三、都市圈区域管治72

四、区域多中心管治73

五、生态型区域管治75

第四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借鉴与启示76

一、国外区域规划对中国区域规划的借鉴与启示76

二、国外空间管治对中国空间管治的借鉴与启示76

第五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总体评价82

一、区域规划的总体评价82

二、空间管治的总体评价83

参考文献88

第三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原理90

第一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重要性及紧迫性90

一、区域发展格局的合理化重组迫切需要区域规划和管治来实现90

二、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迫切需要通过区域规划落实到空间91

三、国家宏观调控迫切需要通过区域规划从战略高度做好顶层设计91

四、近50年来积淀的种种空间失控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区域规划化解92

五、日益严重的空间剥夺行为亟待区域规划与管治消减93

六、京津冀都市圈等城市群起飞急需区域规划提供持续动力源93

七、长江三角洲疾呼突破行政界限推出整体性区域规划94

八、珠江三角洲面临的区域发展问题急需区域规划与管治出台良药95

九、渝蜀联手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极急需区域规划先行96

第二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层次类型97

一、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横向层次与纵向层次97

二、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类型99

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导则与重点104

一、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104

二、区域规划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与目标107

三、空间管治的基本导则108

四、空间管治的重点内容110

第四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功能112

一、重塑区域优势,重组区域联盟112

二、找准区域定位,明晰产业方向113

三、化解区域冲突,达成共生默契113

四、统筹区域问题,促进区域繁荣113

五、防止区域侵略,消除区域剥夺114

六、根治城市病理,寻求区域途径114

第五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模式115

一、区域规划的基本模式115

二、空间管治的基本模式118

参考文献121

第四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嬗变格局123

第一节 大经济地带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123

一、20世纪50年代的“沿海、内地”两大经济地带123

二、20世纪60年代的“一线、二线、三线”三大经济地带124

三、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沿海、内地、边疆”三大经济地带125

四、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25

五、21世纪初期新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26

第二节 大经济区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128

一、20世纪50年代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128

二、20世纪60年代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130

三、20世纪70年代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131

四、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131

五、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138

第三节 21世纪初期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新格局139

一、七大经济区的规划与管治新格局139

二、八大经济区的规划与管治新格局141

三、十大综合经济区的规划与管治新格局142

四、十一大经济区的规划与管治新格局143

第四节 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演变的规律性分析144

一、规划与管治对象由开发整治全部区域转变为管治“问题区域”145

二、规划与管治范围由宏观为主转变为宏微观并重,由全覆盖非重叠型转变为与全覆盖重叠型并存146

三、规划与管治动力由政治驱动力为主逐渐转向以市场驱动力为主146

四、规划与管治重点由梯度发展转向城市网络化发展147

五、规划与管治类型及性质由简单变复杂,由行政经济区变为区域经济区148

六、规划与管治原则由重视国防与民族原则转向注重经济与生态原则148

七、区域政策对区域规划与管治起着战略影响和巨大作用149

第五节 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演变的政策效应149

一、沿海与内地划分格局的政策效应149

二、大经济协作区划分格局的政策效应150

三、“三线”建设划分格局的政策效应150

四、三大经济地带划分格局的政策效应151

五、经济特区与开发区建设格局的政策效应152

六、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153

七、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效应155

八、中部崛起的政策效应155

第六节 区域规划与管治新区的催生与发展156

一、以流域为主线新经济地带的形成与发展156

二、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57

三、都市圈的新生与发展158

四、“泛”字型区域的形成与发展159

五、CEPA的形成与发展162

参考文献163

第五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分区分级164

第一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分区的基本出发点164

一、首要出发点:突出以大江大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为主轴线165

二、第二出发点:突出以互补互惠互利市场经济联系为纽带165

三、第三出发点:突出以城市群或都市圈为核心165

四、第四出发点:兼顾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和省级行政区划完整性165

五、第五出发点:适当照顾经济区域划分的连续性166

第二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分区方案166

一、总体方案166

二、流域经济带与经济区划及管治的具体方案166

三、分区规划与管治方案170

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分区的综合比较分析171

一、经济区经济总量的比较分析171

二、经济区在全国中的经济地位比较分析175

三、经济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分析176

四、经济区经济结构的比较分析177

五、经济区经济运行质量的比较分析178

六、经济区经济集聚效应的比较分析180

七、经济区人口与城市化水平的比较分析181

八、经济区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182

第四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分级方案183

一、中国经济区内部空间的政策分区管治183

二、中国经济区内部空间的分级管治185

参考文献186

第六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重点地区188

第一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重点地区的选择188

一、城市群结构体系作为规划与管治重点地区的研究进展188

二、城市群结构体系作为规划与管治重点地区的战略定位190

三、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空间组织191

第二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重点地区的分级培育192

一、城市群分级指标的确定与计算192

二、城市群发育程度指数的计算194

三、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分级方案196

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重点地区的区域分异特征196

一、城市群总体发育程度低且差异很大,发育具有阶段性197

二、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空间发育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199

三、城市群经济密度与人口密度呈现出空间的不均衡性200

四、城市群的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具有空间的分异性203

五、城市群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分化性205

六、城市群的投资强度与产出强度具有很大的一致性207

七、城市群内部集聚程度呈现出空间的异质性208

参考文献210

第七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制度建设212

第一节 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建设212

一、我国三类空间规划存在着日益突出的不协调问题212

二、加大三类空间规划协调力度,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213

第二节 整合的区域一体化建设215

一、推进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215

二、推进区域市场建设一体化216

三、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217

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一体化218

五、推进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219

六、推行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追踪一体化220

第三节 自主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220

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内涵与战略地位221

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有效途径222

三、甘肃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223

第四节 顶层的区域规划协调与管治机构建设229

一、成立国家区域规划工作委员会229

二、建立互利互律互动的区域治理结构231

三、把调整行政区划,化区际问题为区内问题作为临时性权宜之计232

第五节 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立法及执业制度建设233

一、提高区域规划的公众参与度,发挥“共鸣箱”的作用233

二、加强区域规划与管治的法制及执业制度建设234

第六节 规范的区域政策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236

一、制定规范的区域政策236

二、避免滥用区域政策一哄而上,脱离实际催生都市圈和城市群237

三、围绕区域政策目标建立规范的双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38

第七节 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人才队伍建设239

一、加强系统集成模型技术在区域规划中的互补对接应用239

二、加强3S+3D+VR技术在区域规划中的互补对接应用242

三、加强合理的区域规划人才队伍建设243

参考文献245

第八章 跨行政区域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246

第一节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246

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概况246

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要点247

三、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管治要点261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276

一、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战略地位276

二、武汉城市圈区域规划要点279

三、武汉城市圈空间管治要点293

参考文献299

第九章 行政区域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300

第一节 焦作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300

一、焦作市区域规划的背景条件与迫切性分析300

二、焦作市区域规划要点302

三、焦作市空间管治要点316

第二节 菏泽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322

一、菏泽市区域规划的重要性与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323

二、菏泽市区域规划要点327

三、菏泽市空间管治要点339

第三节 石家庄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348

一、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定位348

二、石家庄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原则349

三、石家庄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内容及重点351

四、石家庄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分区方案357

参考文献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