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冷空调装置节能原理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建一,李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0677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制冷-空气调节器-节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制冷空调装置节能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制冷方式、制冷剂和控制方式的选择4
1.1 制冷方式的选择4
1.1.1 各种相变制冷方法的特点4
1.1.2 气体节流和膨胀制冷10
1.1.3 涡流管制冷11
1.1.4 半导体制冷13
1.1.5 制冷方法选择要点14
1.2 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设计参数16
1. 2.1 冷凝温度的确定17
1.2.2 蒸发温度的确定19
1.2.3 压缩机吸气温度的确定21
1.2.4 节流前液态制冷剂过冷温度的确定22
1.2.5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中间压力(中间温度)的确定22
1.3 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选择25
1.3.1 制冷剂选择的原则25
1.3.2 制冷剂的热力完善度32
1.3.3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36
1.4 制冷空调装置的控制方式与节能37
1.4.1 工业制冷装置的控制方式与特点38
1.4.2 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43
思考题43
第2章 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形式45
2.1 单级压缩制冷的循环形式选择45
2.1.1 过冷循环45
2.1.2 过热循环46
2.1.3 回热循环47
2.1.4 带有辅助回路的单级压缩制冷新流程50
2.2 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压缩级数54
2.2.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压缩级数55
2.2.2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压缩级数57
2.2.3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压缩级数59
2.3 两级压缩制冷的循环方案与节能61
2.3.1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型式61
2.3.2 中间冷却型式的选择64
2.3.3 一次节流与两次节流的选择65
2.4 制冷系统的供液方式69
2.4.1 直接膨胀供液系统70
2.4.2 重力供液系统71
2.4.3 泵循环供液系统72
2.4.4 加压供液系统74
2.4.5 喷射式供液系统76
思考题76
第3章 制冷空调压缩机与设备的选择78
3.1 制冷压缩机的选型78
3.1.1 常用制冷压缩机的特点78
3.1.2 制冷空调压缩机的选型要点80
3.2 制冷压缩机的台数与容量83
3.3 制冷压缩机能量调节方式的选择85
3.3.1 活塞式压缩机的能量调节方式85
3.3.2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能量调节87
3.3.3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能量调节88
3.3.4 制冷压缩机的变速能量调节89
3.4 冷凝器的选择92
3.4.1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93
3.4.2 水冷式冷凝器93
3.4.3 蒸发式和淋水式冷凝器94
3.5 蒸发器的选择96
3.5.1 蒸发器的种类及特点96
3.5.2 蒸发器的选择97
3.6 节流装置的选择101
3.6.1 浮球调节阀101
3.6.2 热力膨胀阀103
3.6.3 电子膨胀阀107
思考题109
第4章 制冷空调系统热负荷的控制111
4.1 低温建筑和空调建筑的隔热111
4.1.1 隔热材料111
4.1.2 低温建筑的隔热层厚度114
4.1.3 防潮隔汽层117
4.1.4 隔热结构的恶化121
4.1.5 空调采暖建筑的隔热123
4.2 太阳辐射热124
4.3 门洞及通风换气的冷损失126
4.3.1 冷库开门冷损失126
4.3.2 减少门洞冷损失的措施128
4.3.3 通风换气的耗冷量130
4.4 低温建筑和空调建筑内的热负荷132
4.4.1 设备发热产生的热负荷133
4.4.2 低温和空调空间内人员和照明产生的热负荷134
思考题139
第5章 制冷空调装置电气系统的节能140
5.1 变压器的合理选配140
5.1.1 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140
5.1.2 变压器的系列和容量选择141
5.1.3 变压器的台数选择143
5.2 制冷装置中电动机的合理匹配145
5.2.1 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145
5.2.2 单级制冷压缩机的电动机匹配145
5.2.3 两级压缩机的电动机匹配146
5.3 用户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148
5.3.1 电力网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基本概念148
5.3.2 提高用户的自然功率因数150
5.3.3 设置无功补偿装置152
思考题157
第6章 空调系统的节能159
6.1 空调节能评价159
6.1.1 相关的空调节能法规与标准159
6.1.2 节能评价水准160
6.1.3 节能评价指数161
6.1.4 空调中的?分析165
6.2 空调系统耗能特点与节能途径165
6.2.1 建筑空调负荷的概念166
6.2.2 减少空调负荷的原理167
6.2.3 影响空调系统耗能的主要因素168
6.2.4 空调系统耗能特点169
6.2.5 空气调节的节能途径与方法170
6.3 空调系统的节能分析170
6.3.1 合理确定设计和运行参数170
6.3.2 空气处理设备的节能174
6.3.3 输送系统的节能178
6.3.4 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与节能控制186
6.4 空调系统的热回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191
6.4.1 热回收换热装置191
6.4.2 空调系统中的能量循环利用195
6.4.3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01
6.5 空调系统总耗能量计算206
6.5.1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206
6.5.2 负荷频率表法209
6.5.3 度日法210
6.5.4 电子计算机模拟计算法211
思考题211
第7章 蓄冷空调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212
7.1 蓄冷空调的发展背景与特点212
7.1.1 蓄冷空调的发展背景212
7.1.2 蓄冷空调的特点213
7.2 蓄冷空调技术原理与应用214
7.2.1 蓄冷系统工作原理214
7.2.2 冷负荷分布与蓄冷空调的适应性215
7.2.3 水蓄冷空调系统216
7.2.4 冰蓄冷空调系统219
7.3 蓄冷空调的效益227
7.3.1 电力部门的效益227
7.3.2 用户侧的效益228
7.3.3 蓄冷工程效益分析229
7.4 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结合的经济性与能耗分析235
7.4.1 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空调的结合形式235
7.4.2 低温送风系统的组成及特点236
7.4.3 低温大温差输配系统的经济性与能耗237
7.4.4 低温送风系统的风管得热与温升241
7.5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的节能分析246
7.5.1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的工作原理246
7.5.2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的能效分析247
7.5.3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及应用248
思考题249
第8章 制冷空调装置的节能技术改造250
8.1 压缩机所匹配的电动机的更新250
8.2 电动机的磁性槽泥改造252
8.2.1 磁泥改造的节电原理252
8.2.2 磁性槽泥材料252
8.2.3 磁性槽泥改造施工工艺253
8.2.4 采用磁性槽泥改造电动机的节电效果和注意事项254
8.3 电动机的△-?转换改造255
8.4 用户电力负荷曲线的改进和变压器节能改造257
8.5 水泵及水系统的节能改造259
8.5.1 水泵特性、管路特性与工作点259
8.5.2 现役水泵的技术改造260
8.5.3 水系统的管路改造262
8.6 风机与风机系统的节能改造263
8.7 隔热层的维修改造265
8.7.1 外贴隔热层法维修和改造冷库266
8.7.2 内贴隔热层的维修改造267
8.8 盐水制冰装置的节能改造268
8.9 异步电动机节电器及其应用270
8.10 交流接触器的节能运行技术271
8.11 制冷空调装置的热(冷)回收利用272
8.11.1 制冷压缩机排气显热的回收利用272
8.11.2 制冷空调装置全部冷凝热的回收利用274
8.11.3 从空调排风中回收冷(热)量275
8.11.4 制冷装置中“废冷”的回收利用276
思考题277
第9章 制冷空调装置运行调节中的节能技术278
9.1 制冷空调系统主要运行参数及其控制278
9.1.1 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278
9.1.2 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280
9.1.3 压缩机的吸气温度281
9.1.4 压缩机的排气温度282
9.1.5 两级压缩循环的中间温度283
9.2 制冷系统的调整操作284
9.2.1 不同制冷系统的调整要点284
9.2.2 配用压缩机要点285
9.2.3 系统供液与压缩机的调整285
9.2.4 压缩机发生湿行程的操作调整286
9.3 制冷系统不正常情况的分析和排除287
9.3.1 制冷系统正常运转的标志287
9.3.2 制冷系统中的不正常现象及排除方法289
9.4 制冷系统运行调整中的节能技术291
9.4.1 适当调高冷凝压力实现节能292
9.4.2 采用较高的蒸发温度实现节能293
9.4.3 制冷装置夜间运行的节能294
9.4.4 食品冷却过程中的节能298
9.4.5 食品冻结过程中的节能299
9.4.6 系统能量管理技术300
9.5 制冷空调设备和系统的效率指标304
9.5.1 制冷压缩机或机组的性能系数304
9.5.2 制冷空调系统的效率指标308
思考题309
第10章 制冷空调装置的维护和保养310
10.1 制冷系统的维护和保养310
10.1.1 制冷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310
10.1.2 制冷系统中的润滑油314
10.1.3 制冷系统中的机械杂质319
10.1.4 制冷装置中的水320
10.2 制冷压缩机的维护和检修322
10.2.1 压缩机维护和检修的必要性和计划322
10.2.2 制冷压缩机的正常维护保养324
10.2.3 制冷压缩机定期检修的内容325
10.3 溴化锂制冷装置的操作维护326
10.3.1 溴化锂机组的正常运转操作326
10.3.2 溴化锂制冷装置的维护保养327
10.4 制冷空调中静止工作设备的操作与维护329
10.4.1 冷凝器的操作和维护329
10.4.2 蒸发器的操作和维护330
10.4.3 风机盘管的维护和保养333
10.4.4 空调机组设备的维护和保养334
10.4.5 辅助设备的操作和维护335
10.5 制冷空调装置中相关设施的维护338
10.5.1 冷却水系统与冷冻水系统338
10.5.2 冷库建筑的正确使用和维护342
10.6 制冷空调装置运行维护的综合管理343
10.6.1 制冷空调装置综合管理的主要任务343
10.6.2 综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贯彻344
10.6.3 设备管理学科的发展345
思考题346
第11章 制冷空调装置节能体系的建设与管理347
11.1 能源计量347
11.2 制冷空调装置的工作日记348
11.2.1 压缩机车间(机房)工作日记350
11.2.2 冷加工产品的产量统计351
11.3 能源统计分析与制冷运行指标分析352
11.3.1 能源统计分析352
11.3.2 单位产品耗电量计算354
11.3.3 制冷空调辅助材料消耗量355
11.3.4 制冷运行指标分析356
11.4 产品电耗定额的制定与管理358
11.5 制冷空调装置用户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361
11.5.1 用户管理节能与科技进步节能361
11.5.2 用户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362
11.6 宏观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363
11.6.1 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363
11.6.2 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364
11.6.3 培育节能服务体系365
11.6.4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366
11.6.5 我国节能法制建设的发展与现状367
思考题368
附录369
附录A 冷库管理规范(试行)369
附录B 冷库管理检查评比办法374
附录C 空气调节节能途径与方法375
附录D 深圳市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规定376
附录E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382
附录F 制冷空调节能相关国家标准与规范目录384
参考文献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