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通史 卷4 宋辽金元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山西通史 卷4 宋辽金元卷
  • 刘泽民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4276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8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西通史 卷4 宋辽金元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记述3

第一章 宋朝统一山西地区的斗争3

第一节 平定李筠反叛3

一、李筠起兵反叛3

二、双方战前的准备5

三、宋太祖讨平叛乱7

第二节 平定北汉9

一、北汉内乱9

二、宋太祖一伐北汉12

三、宋太祖二伐北汉16

四、北汉灭亡18

五、焚毁太原城22

第三节 杨业父子抗辽25

一、杨业威震燕门25

二、雍熙北伐28

三、出师未捷身先死31

四、杨延昭抗辽34

第二章 宋朝在山西的统治38

第一节 宋朝在河东地区的行政建置38

一、行政区划38

二、行政机构40

三、河东路经抚使一览表42

第二节 宋真宗祀后土46

一、宋真宗祀后土的背景及准备46

二、宋真宗祀后土的经过49

第三节 宋夏战争中山西的战略地位53

一、宋夏战争53

二、山西是宋对夏战争的后方基地56

第四节 河东地区经济的发展60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60

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66

三、盐业经营的发展71

四、商业经济的发展75

五、水陆交通的发展79

第三章 宋代河东地区文化的兴盛81

第一节 教育的兴盛81

一、教育的发展81

二、程颢泽州讲学84

第二节 史学的成就86

一、著名史学家王溥86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87

第三节 宋代晋祠的建筑及塑像89

一、晋祠的扩建89

二、晋祠的宋代塑像92

第四节 宗教的传播93

一、佛教的发展93

二、佛寺的兴建95

三、佛寺建筑及壁画、雕塑艺术98

四、道教的发展102

第五节 杰出的绘画艺术104

一、山水画家米芾和米友仁104

二、马远及其绘画世家107

三、其他著名画家及画论110

第六节 戏曲与历法113

一、戏曲113

二、历法115

第四章 辽在山西北部的统治117

第一节 辽在山西北部统治的巩固117

一、辽占有今山西北部地区117

二、辽在今山西境内的南下进攻119

三、辽政权中的山西汉人家族122

第二节 辽建西京大同126

一、辽建西京大同的原因126

二、辽设西京的战略意义129

三、西京大同的行政设置130

第三节 辽代山西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132

一、农业的发展132

二、畜牧业的发展134

三、工商业的发展136

第四节 辽代山西北部地区的文化139

一、戏曲与绘画139

二、佛教与寺庙建筑142

三、应县木塔144

第五章 女真贵族人侵山西与山西人民的抵抗149

第一节 山西军民的抗金斗争149

一、金兵攻陷云中149

二、金兵南侵152

三、金兵进逼太原155

四、金兵围困太原158

五、血战太原161

第二节 山西人民的抗金斗争164

一、山西全境沦陷164

二、红巾军165

三、八字军167

四、太行忠义社169

五、其他义军173

第六章 金在山西地区的统治176

第一节 金在山西的行政区划、机构及暴政176

一、行政区划176

二、推行汉官制度179

三、云中西朝廷及行政机构181

四、粘罕在山西的暴政183

五、粘罕一伙的覆灭185

第二节 金政权中的山西汉人官僚188

一、韩企先(附时立爱)188

二、康公弼(附虞仲文)190

三、杨云翼192

四、高汝砺194

第三节 金代山西地区的经济发展198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98

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200

三、盐业的发展204

四、商业的发展207

第四节 金代山西的文化208

一、极富地域色彩的河汾诸老208

二、私学传授与官学教育211

三、地方戏的盛行213

四、数学与天文学成就215

五、精美辉煌的佛教艺术217

第七章 蒙元山西统治的建立220

第一节 蒙古国的建立及其对山西的军事占领220

一、蒙古国的建立220

二、蒙古军伐金及对山西的抄掠223

三、蒙古军攻破中都及对山西地区的第二次进攻228

四、蒙古军占领山西230

第二节 山西军民的抗蒙斗争235

一、完颜伯嘉、胥鼎经略河东236

二、胡天作、郭文振、张开等人的抗蒙活动240

三、民众抗蒙斗争245

第三节 地主阶级的投降与蒙元山西统治的确立252

一、地主武装的投降252

二、蒙、汉军队共平抗蒙山寨258

三、窝阔台进占河中府260

第八章 蒙汉地主联合统治在山西的形成和巩固263

第一节 蒙汉地主的政治结合263

一、“以汉治汉”政策在山西的推行263

二、世官世侯制的推行与汉族地主的起用266

第二节 蒙元山西地方政权的巩固和完善275

一、山西地方政权与职官制度的演变275

二、元朝巩固政权的政治措施在山西政权建设中的施行286

第三节 元朝山西籍主要政治人物292

一、张德辉292

二、许国祯293

三、郝经294

四、赵璧296

五、吕思诚297

第九章 元朝山西经济的恢复发展299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299

一、招抚流民,释放奴隶,解放劳动生产力299

二、兴修水利,恢复发展农业生产301

三、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303

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304

五、农业生产的破坏与衰败305

第二节 手工业的畸形发展314

一、煤炭业314

二、纺织业315

三、制瓷业316

四、冶炼业318

五、河东盐业的经营319

第三节 商业的繁兴和晋商的向外发展320

一、元朝山西的商贸320

二、走向外境的晋商325

第十章 民族交融的山西地方文化328

第一节 民族文化融会的结晶——杂剧和散曲328

一、元杂剧的源泉328

二、山西元杂剧的主要作家及其贡献331

第二节 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和散文创作334

第三节 佛教、道教的传播及其壁画艺术339

一、宗教的传播339

二、精美的壁画艺术341

第四节 以救弊补阙为宗旨的史学344

一、元好问与《壬辰杂编》344

二、刘祁与《归潜志》346

三、刘郁与《西使记》347

第五节 其他文化事业348

一、刻书348

二、医学349

三、机具、军器制造术350

第十一章 元朝在山西统治的结束352

第一节 元朝末年的黑暗统治352

一、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352

二、国家财政匮乏和劳动人民的沉重负担355

三、统治阶级的激烈争夺给山西造成的兵灾357

第二节 刘福通红巾军北伐及其在山西的斗争359

第三节 元末山西的军阀混战364

下编·专论371

北宋时期山西的经济状况371

一、耕地、人口和农业生产371

二、开发四大矿产378

三、商业贸易出现新的格局385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388

北宋中期山西农民的重负——欧阳修《河东奉使奉草》浅析392

一、河东赋敛过重392

二、农民负担沉重的主要原因398

靖康之难后山西人再次南迁406

一、南迁的规模和区域406

二、安置流民410

三、“宋南渡诸将皆北人”414

宋辽金蒙在山西进行的战争421

一、杨业抗辽和宋廷屈辱求和421

二、金兵南侵和河东义军奋起抵抗427

三、蒙古和金朝在山西的争夺战434

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古建筑441

一、宋代山西的古建筑441

二、辽代山西的古建筑445

三、金代山西的古建筑450

四、元代山西的古建筑453

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民族融合460

一、人口上的融合460

二、经济上的融合467

三、文化上的融合475

四、风俗上的融合483

宋金元时期的山西戏剧490

一、宋金的诸宫调490

二、元代的杂剧497

三、戏曲文物、戏剧作家及其他501

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雕版印刷512

一、宋代雕版印刷空前兴盛512

二、辽代刻书和释迦塔秘藏517

三、金源刻书业与平阳雕版520

四、元代雕版印书不断创新523

五、平水刻书业兴盛的原因525

宋辽金元之际佛教、道教在山西的兴衰528

一、佛教圣地五台山528

二、辽金寺庙数大同531

三、道教宫观称永乐538

四、关公崇拜和关庙540

五、释道寺观三晋多543

范仲淹在山西554

一、通判河中府554

二、宣抚河东558

三、关心国计民生564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569

一、《通鉴》的著述过程569

二、司马光的治学方向576

三、《通鉴》的历史意义及影响587

王禀与太原保卫战600

一、王禀的家世及其生平600

二、艰苦卓绝的太原保卫战602

三、太原能够长期坚守及最终沦陷的原因608

四、太原保卫战的意义613

四、太原保卫战的意义613

不畏强暴的监察御史——姚天福——兼论元初推行汉法的斗争616

一、藐视显贵,面折权相616

二、执法谨严,除暴安良620

三、推行汉法的斗争624

关汉卿和元杂剧632

一、关汉卿籍贯山西解州632

二、关氏生年及早期放浪生活635

三、在“中国戏曲摇篮”里成长638

四、清官治理下的安定社会环境641

五、关氏剧作的地域印记643

六、《录鬼簿》误记关氏籍贯646

七、关汉卿的大都行迹650

八、“梨园师首”,“杂剧班头”655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元代山西659

一、关于山西经济状况的记述660

二、关于山西城市建设的记述665

三、关于山西风俗习惯的记述6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