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养殖水域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志辉,赵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出版社
- ISBN:780612844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水产养殖(学科: 生态学) 水产养殖 生态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养殖水域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生态学的内容、任务和方法1
二、水域生态学的产生、发展与现状2
三、我国在水域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和成就4
四、水圈及其划分5
五、生态系统8
六、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般规律10
七、限制因子的概念和原理12
第一篇 非生物环境因子的作用14
第一章 光14
一、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15
二、光谱成分和藻类的色素适应16
三、光与水生生物的行为18
四、浮游生物昼夜垂直移动19
五、光对动物生命过程的作用21
六、海的发光23
第二章 温度25
一、水生生物的极限温度27
二、温度和水生生物的地理分布30
三、温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31
四、周期性变温对水生生物生活的意义33
五、水体的热污染34
第三章 溶解盐类37
一、水体的化学分类37
二、水生生物的水—盐代谢和渗透压调节38
三、水生生物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43
四、盐度对水生生物生活的影响46
五、盐类成分的意义49
六、离子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50
七、内陆盐水的生物资源52
第四章 溶解气体56
一、嫌气性生物和好气性生物56
二、呼吸强度与呼吸系数57
三、水生动物对呼吸条件变化的适应60
四、窒死现象61
五、氧过量的危害63
六、二氧化碳的作用63
七、硫化氢64
八、沼气65
九、氨65
十、氮66
第五章 其他非生物因子67
一、pH值(氢离子浓度)67
二、悬浮物68
三、底质69
四、水的运动70
五、水位72
六、水体的容积大小73
第二篇 种群与群落76
第六章 水生生物种群76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76
一、种群的密度76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78
三、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80
四、生命表和内禀增长率82
五、种群中个体的空间分布类型86
第二节 种群增长的模型89
一、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式增长89
二、种群在有限环境中逻辑斯蒂增长92
三、具有时滞的种群增长模型93
四、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与资源管理95
第三节 种群数量变动及其生态对策101
一、种群的数量变动101
二、种群的生态对策:r-对策者和K-对策者103
第四节 动物种群的生产量及其测定方法105
一 周转时间法105
二 累计生长法106
三 指数方法106
四 碳预算法或生理学方法107
五 同年群法107
第七章 水生生物群落110
第一节 群落的结构111
一、群落的营养结构111
二、群落的时空结构112
三、群落的种类结构114
第二节 群落的的种间关系123
一、种间竞争和生态位123
二、捕食与寄生126
三、共生互利128
四、偏利和偏害129
五、刺激与抑制129
第三节 群落的适应130
一、水层区群落的适应130
二、水面区群落的适应132
三、水底区群落的适应133
第四节 水生生物群落的划分135
一、淡水生物群落的类型136
二、海洋主要生物群落类型139
第五节 水生生物群落的演替143
一、演替的一般概念143
二、演替的一般趋势144
三、自养演替和异养演替147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47
第三篇 生物生产力150
第八章 初级生产力150
第一节 初级生产力及其测定方法150
一、生物生产力及有关概念150
二、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过程152
三、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153
第二节 决定初级生产力的因素155
一、现存量155
二、养分155
三、光158
四、温度159
五、垂直水流160
六、动物滤食160
第三节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160
一、内陆水体161
二、海洋167
第四节 其他生物的初级生产力171
一、水草171
二、底生或周生藻类173
三、各类生产力间的关系174
四、生物圈的初级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175
第九章 次级生产力178
第一节 水生动物的次级生产178
一、摄食178
二、食物能量的分配和利用185
三、种群的能量流和生产量196
第二节 各类动物的次级生产力197
一、浮游动物197
二、底栖动物203
三、鱼类208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能流和次级生产211
第十章 水体渔业生产力215
一、水体生物生产规律的认识215
二、决定水体鱼产力的各项因素217
三、水体鱼产力的评估220
四、提高水体鱼产力的途径224
第四篇 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循环231
第十一章 碳循环231
一、水中的有机质231
二、水生微生物233
三、有机质消耗和转化239
四、水体中有机碳的时空分布245
五、水体有机质的收支平衡246
六、腐质(detritus)及其在水生态系中的作用248
第十二章 氮循环254
一、水体中氮的输入和支出254
二、水体中氮的内循环257
第十三章 磷循环261
一、水体中磷的输入262
二、磷在水层中的循环262
三、磷和水底沉淀263
第五篇 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物生产力266
第十四章 河流生态系统266
一、非生物环境266
二、生物群落269
三、能流和生物生产力271
第十五章 湖泊生态系统273
一、非生物环境273
二、生物群落275
三、生物生产力278
四、湖泊的富营养化282
五、湖泊的营养分类286
第十六章 水库生态系统291
一、非生物环境292
二、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293
三、生物生产力和利用296
第十七章 养鱼池生态系统299
一、非生物环境299
二、生物群落300
三、生物生产力303
四、能流和生物生产力模型308
第十八章 河口湾生态系统310
一、非生物环境310
二、生物群落312
三、生物生产力316
第十九章 浅海生态系统323
第一节 潮间带生态系统323
一、非生物环境323
二、生物群落324
第二节 浅海生态系统326
一、非生物环境326
二、生物群落326
三、生物生产力329
四、赤潮335
主要参考资料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