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 秦汉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 秦汉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164430.jpg)
- 周来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64673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155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美学史-中国-秦汉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 秦汉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第一节 审美文化的概念、对象、范围和方法3
一、审美文化研究的对象3
二、审美文化研究的范围5
三、审美文化研究的方法6
第二节 “中和”是中华审美文化的根本精神和优良传统7
一、“和”的起源7
二、“中和”的发展10
三、中华审美文化与西方审美文化17
第三节 中华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18
一、儒、道、佛(禅)互补,三教合流18
二、文、史、哲的交融,感性与理性的统一22
三、中华文化的泛审美化,伦理性与审美性的融合23
第一章 来自远古时代的审美信息——史前石器、陶器和玉器1
第一节 在石头中孕育的美感5
一、摸索——旧石器时代感官经验的累积5
二、朦胧——审美意识的萌动和宗教意识的出现7
第二节 用泥土塑造美11
一、实用与审美——造型与彩饰12
二、写实与抽象——纹样17
第三节 史前玉器闪烁出的美22
一、美饰——饰玉的审美功能23
二、象征——礼玉和葬玉的象征意义26
第二章 神秘的幻想,信仰的世界——原始图腾、巫术和神话31
第一节 一个信仰的世界33
一、原始宗教信仰的组成33
二、崇拜母题38
第二节 文化精神的走向44
一、人的觉醒与神的缺失44
二、文化精神与神话意识46
第三节 艺术成长之源50
一、情感、想象与意志——原始审美心理的构成50
二、艺术形态与文化原型&53
第三章 文明之光照耀着美——青铜器与甲骨文57
第一节 青铜时代59
一、从礼器到工艺品60
二、巫术之美与理性之美67
第二节 甲骨文字71
一、记录与表达——文字符号的功能美72
二、线与美——书法艺术美的肇始75
第四章 易、礼与乐79
第一节 太极图的和与美81
一、中华和谐美第一图81
二、古朴的形象,直观的辩证哲学83
三、古太极图的创造与发展84
第二节 《易经》的阴阳之和88
一、《易经》——中华文化的智慧之源88
二、象、数与理89
三、“保和大和,乃利贞”90
四、“观其象,而玩其辞”92
第三节 礼的乐化93
一、奉神人之礼93
二、礼仪的类型与功能94
三、礼的乐化96
第四节 乐的繁荣97
一、乐舞的时代孕育了乐舞的美学97
二、偏于抒情表现的乐101
三、“礼节民心,乐和民声”108
四、东方的《乐记》和西方的《诗学》110
第五章 孔子、孟子与荀子113
第一节 孔子的仁、和、美115
一、孔子与《论语》115
二、以仁释礼,“仁者,爱人”116
三、以和为美,尽善尽美119
四、“大哉,孔子!”122
第二节 孟子的“充实之为美”125
一、孟子与《孟子》125
二、“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126
三、“我岂好辩也”129
第三节 荀子的“性无伪而不能自美”130
一、荀子与《荀子》130
二、“性无伪而不能自美”130
三、理融于象,道隐于事134
第六章 老子和庄子137
第一节 老子的无为139
一、老子与《老子》139
二、“无状之状、无物(象)之象”的道139
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42
四、诗体哲学144
第二节 庄子的逍遥145
一、庄子与《庄子》145
二、庄子对老子的道的发挥145
三、“道”的绝对与“己”、“物”的相对147
四、“逍遥游”的审美境界150
第七章 《诗经》和楚辞157
第一节 《诗经》的艺术原则159
一、《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159
二、“和”的精神159
三、赋、比、兴163
四、“《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171
五、“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72
第二节 楚辞的美学精神173
一、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174
二、从娱神、疑神到敬人、颂人175
三、楚辞的美学精神179
四、楚辞与《诗经》美学精神的差异与融合183
第八章 《淮南子》和董仲舒185
第一节 《淮南子》的“心和欲得则乐”187
一、《淮南子》其书187
二、大道、大人、大优游188
三、“天地之气,莫大于和”190
四、“心和欲得则乐”191
第二节 董仲舒的“大一统”和“天人合一”194
一、经学群儒之首,汉代之孔子194
二、“大一统”与“天人合一”195
三、“和”的普遍性与“不和之和”199
四、礼、乐的分化与审美的自觉202
第九章 秦兵马俑、汉画像石和汉赋205
第一节 秦兵马俑“虎视何雄哉”的时代风貌207
一、震惊世界的发现207
二、千人千面的逼真、写实208
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时代风貌209
第二节 汉画像石与画像砖的审美特征212
一、绘画与雕刻融合的审美艺术212
二、兴于汉,盛于汉,亡于汉的两汉艺术212
三、周、秦与殷、楚审美文化浇灌的一朵奇葩214
第三节 汉赋“莫我大也”的大汉雄风218
一、两汉语言艺术的代表218
二、“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220
三、“莫我大也”的时代精神222
四、“含和而吐气”与“盛哉乎斯世”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