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法律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法律问题研究
  • 张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7574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教育法令规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法律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法制1

第一节 教育权1

一、教育权的演变1

二、教育权的法制化6

第二节 受教育权10

一、受教育权的演变10

二、受教育权的法制化12

第三节 教育法制20

一、教育法制的含义21

二、教育法制的主体22

三、教育法制的范围23

四、教育法制的依据24

五、我国教育法制的现实分析24

第二章 教育法的地位29

第一节 教育法的概念29

一、教育法的含义29

二、教育法的特征30

三、教育法与教育政策32

第二节 教育法的沿革39

一、具有教会法性质的古代教育法39

二、附属于行政法的近代教育法39

三、形成独立法律部门的现代教育法41

第三节 教育法的性质42

第四节 我国教育法的历史沿革43

一、清末的教育立法44

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45

三、国民党时期的教育立法46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立法46

第五节 教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47

一、学界争议及评析48

二、教育法应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50

第三章 教育法体系53

第一节 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53

一、教育法的表现形式53

二、教育法的层级58

三、教育法的效力从属关系59

四、对教育法表现形式的实践分析60

第二节 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63

一、基础教育法64

二、职业教育法65

三、高等教育法65

四、民办教育法66

五、学校法66

六、教师法67

七、学生法67

八、教育经费法68

九、终身学习法69

十、国家教育考试法70

第三节 教育法体系完善的思考71

第四章 教育基本问题74

第一节 教育地位74

一、关于教育地位的规定74

二、确立教育地位的必要性75

三、教育地位的保障77

第二节 教育方针79

一、关于教育方针的规定79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回顾81

三、教育方针表述的争论82

第三节 教育基本原则84

一、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84

二、教育的公益性原则84

三、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85

四、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88

五、教育法制统一原则90

第四节 教育基本制度91

一、学校教育制度91

二、义务教育制度94

三、职业教育制度96

四、成人教育制度98

五、国家教育考试制度99

六、学业证书制度100

七、学位制度101

八、教育督导制度103

九、教育评估制度104

第五章 教育投入106

第一节 国家办学教育经费投入体制106

一、以财政拨款为主107

二、以多渠道筹措为辅111

第二节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117

一、保障机制117

二、保障要求119

第三节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体制121

一、财政拨款121

二、企业承担121

三、教育附加费122

四、学费122

第四节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123

一、财政拨款123

二、社会投入124

三、校办产业收入125

四、学费125

第五节 民办学校教育投入体制127

一、举办者负责筹措127

二、政府适当支持128

第六节 教育经费管理133

一、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制度134

二、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监督制度134

第六章 学校136

第一节 学校的法人地位136

一、法律上的学校136

二、学校的法人资格136

三、学校法人的类型138

四、学校法人的特点139

第二节 学校的设置141

一、学校的举办141

二、学校设置的条件142

三、学校设置的程序143

第三节 学校的权利145

一、《教育法》规定的学校权利145

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校权利150

第四节 学校的义务151

一、《教育法》规定的学校义务151

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校义务153

第五节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153

一、公办中小学的内部管理体制153

二、公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157

三、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159

四、校长的任职资格159

第六节 学校法律地位的分析161

一、学校的法律地位161

二、学校与政府的关系163

第七章 依法治校166

第一节 依法治校的含义166

一、行政管理权要依法行使167

二、办学自主权要依法行使167

三、行政管理权和办学自主权必须依法接受监督169

四、行政行为与办学行为违法应担责170

第二节 依法治校对学校的基本要求171

一、建立完善依法治校的依据171

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172

三、落实民主管理173

四、依法维权174

五、依法接受管理和监督175

第三节 依法治校的地方实践175

一、“一”是校长树立一个理念176

二、“二”是规范二个行为177

三、“三”是三个保障178

四、“四”是做到四个转变178

五、“五”是落实五项民主管理178

第四节 依法治校认识上的几个误区178

第八章 学校章程188

第一节 学校章程的地位189

一、学校章程与学校一般规章制度的关系189

二、学校章程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关系191

三、学校章程与国家政策的关系193

四、学校章程与学校规划的关系195

第二节 学校章程的作用195

一、学校设立和活动的基本依据195

二、学校自主管理、政府监督的基本依据196

第三节 学校章程的内容198

一、民办学校章程的主要内容198

二、高等学校章程的主要内容199

三、公立中小学校章程的内容199

第四节 学校章程的结构200

一、总则200

二、分则204

三、附则209

第五节 学校章程制定中的几点注意事项210

一、章程制定的原则210

二、章程的制定、修改和通过211

第九章 教师215

第一节 法律意义上的教师215

一、教师的职业特征215

二、教师的执业机构216

三、教师承担的使命217

第二节 教师的权利217

一、《教师法》规定的教师权利218

二、特定教师的特定权利222

第三节 教师权利的保障224

一、政府部门和学校的保障义务224

二、教师待遇的保障225

三、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28

第四节 教师的义务230

一、《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义务230

二、教师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232

第五节 教师管理法律制度234

一、教师资格制度234

二、教师职务制度238

三、教师聘任制度240

四、教师的培训、培养制度241

五、教师的考核与奖励制度241

第六节 教师法律地位的分析242

一、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的关系243

二、教师与学校的关系243

三、聘任制下教师的身份及教师聘用合同的性质247

第十章 教师申诉制度252

第一节 教师申诉制度的概念252

一、教师申诉制度的含义252

二、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253

第二节 教师申诉的提起256

一、教师申诉的主体256

二、教师申诉的内容256

三、教师申诉的形式259

第三节 教师申诉的受理259

一、受理机关259

二、受理审查259

三、受理处理260

四、处理文书260

第四节 教师申诉的救济261

一、救济途径及期限261

二、救济措施选择与程序启动262

第五节 对教师维权的几点建议263

一、教师维权途径的比较263

二、教师选择维权途径应当注意的问题264

第六节 教师申诉的地方立法实践评析265

第十一章 学生272

第一节 学生的法律特征272

一、法律意义上的学生272

二、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特点272

第二节 学生的权利274

一、《教育法》规定的学生权利275

二、特定学生的特定权利278

三、关于受教育权的几个问题280

第三节 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283

一、未成年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284

二、特殊学生群体受教育权的保护286

第四节 学生易受侵犯的几类权利分析288

一、未成年学生易受侵犯的几类权利分析288

二、高校学生的学习自由权分析294

第五节 学生的义务295

一、《教育法》规定的学生义务295

二、特定学生的特定义务296

第六节 学生违法行为的责任297

一、学生处分的性质298

二、学生处分的类型和范围300

第七节 学生的法律地位分析303

一、学生与政府的关系303

二、学生与学校的关系304

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306

第十二章 校园安全308

第一节 学生伤害事故的界定308

一、是与学生有关的伤害事故309

二、是学生人身损害事故310

三、是在校学生的人身损害事故311

第二节 事故责任的确定原则312

一、过错原则312

二、学校有无过错的认定312

三、学校有过错就一定承担赔偿责任吗313

四、学校的职责314

五、学校履行职责的时间段分析315

第三节 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318

一、学校责任事故318

二、学生责任事故322

三、第三人责任事故325

四、可免责的学生伤害事故326

五、学校管理职责外的学生人身安全事故327

六、由致害人本人负责的学生伤害事故328

第四节 校园伤害事故的事前预防329

一、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329

二、加强校内日常安全管理330

三、强化安全教育331

第五节 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332

一、抓紧时间,及时救助学生332

二、想方设法,及时告知家长333

三、事发、事后,及时报告上级333

四、保护现场,组织专人处理335

五、主动协商,慎重对待承诺335

六、分清责任,处理有关人员336

第六节 校园安全法规的缺陷分析336

一、立法上的低层次性337

二、司法适用上的参照性337

三、调整内容的局限性338

参考文献339

后记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