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水文化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水文化论纲](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165313.jpg)
- 潘世东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5668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97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712页
- 主题词:汉水-流域-文化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水文化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引言1
一 汉水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1
二 汉水文化研究的文化意义及当代价值4
三 汉水文化研究的文化背景和理论视野6
第一编 汉水流域古老的文明历史渊源9
第一章 古老的汉水与古老的生命源头11
一 汉水是中国远古最大的江河11
二 汉水流域早期的生命起源及地质地貌考古发现16
三 恐龙蛋与汉水流域早期的生命演进28
四 “郧县人”与中国文化的发祥地31
第二章 汉水,古老的华夏民族源头地34
一 “华夏”之名的由来及与汉民族的关系34
二 华夏民族与汉水的关系36
第三章 汉水流域古老民族的迁徙融合与古老的方国39
一 先秦时期汉水中上游的古老民族迁徙融合39
二 汉水流域古方国的类型42
三 汉水流域古方国分布概况47
四 几个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汉水方国48
五 汉水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51
第二编 汉水文化的类型构成57
第四章 民间文学59
一 汉水流域有代表性的神话59
二 汉水流域的民间歌谣82
三 汉水流域的民间故事101
第五章 民俗文化109
一 汉水流域的岁时时令节庆习俗109
二 汉水流域的居住习俗120
三 汉水流域乡村的婚嫁习俗121
四 汉水流域的丧俗131
五 汉水流域的祭祀与信仰习俗137
六 汉水流域的饮食习俗138
七 汉水流域的禁忌习俗143
八 奇异的生活习俗:楚步、解手、半夜搬家、火烧龙灯148
第六章 民间艺术149
一 汉水流域的民间工艺149
二 汉水流域民间文艺157
三 流行于汉水流域的几大剧种174
第七章 宗教文化184
一 汉水流域道教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185
二 汉水流域道教的产生186
三 汉水流域道教的长足发展190
四 汉水流域道教的的全面繁盛191
五 汉水流域道教的的逐渐衰微194
第八章 移民文化196
一 汉水流域历史上的移民196
二 荆襄流民运动198
三 汉水流域移民的历史原因201
四 移民对汉水流域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影响204
五 中国与韩国在汉水文化上的惊人相似209
第九章 商旅交通文化214
一 通往中原的古代水道、驿道和商队214
二 葛结在汉水流域中上游的蜀道220
三 蜀道上的栈道、阁道和碥路230
四 横亘东西、勾连南北的汉水流域古代盐道234
第十章 科技文化245
一 天文与地震遥测科学245
二 医药科学250
三 铸造技术252
四 纺织技术255
五 漆器技术260
第三编 汉水流域的文化结丛265
第十一章 汉中文化267
一 汉中的独特历史人文地理地位267
二 汉中的风土人情269
三 汉中著名的风景名胜274
四 莲花落——汉中历史上独特的乞丐文化281
五 昙花一现的张鲁政教合一政权285
六 汉中历史名人287
第十二章 商洛文化289
一 商洛的历史文化地位289
二 商洛古驿铺溯源291
三 “商洛八关”295
四 “商山四皓”306
五 仓颉造字阳虚山310
六 商洛酒文化312
第十三章 房陵文化320
一 房陵文化的特点321
二 汉水流域的古文明大国——庸325
三 房陵黄酒与房陵酒文化332
四 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及故事339
五 吕家河民歌文化347
第十四章 南阳文化358
一 蕴藉深厚的古南阳先楚文化和诗经文化359
二 南阳汉文化363
三 南阳内乡的衙门文化369
四 南阳古名人举要379
五 当代“南阳作家群”386
第十五章 襄阳文化388
一 襄阳的历史文化地位388
二 襄阳万山与汉水神女390
三 襄阳先楚文化395
四 襄阳的政治军事地位与襄樊围城之战405
五 襄阳历史文化名胜408
六 襄阳历史文化名人411
第十六章 荆州文化423
一 荆州的历史文化地位423
二 荆州与三国历史文化424
三 刘表与荆州学派430
四 荆州的历史文化名胜436
五 荆州历史文化名人442
第十七章 汉派文化451
一 汉派文化的历史演变451
二 汉派文化的古今代表事相例举456
三 武汉人与汉派文化之批判475
第四编 汉水流域的特色文化形态477
第十八章 炎帝文化479
一 江北与江南的民族和文化源远流长479
二 大江南北炎帝及其后裔的遗迹481
三 大江南北炎帝神农氏遗迹的同异484
四 论炎帝神农尝百草对汉水文化的深远影响487
第十九章 楚文化496
一 楚国的兴起及楚文化的形成496
二 楚文化形成前文化遗存498
三 楚国的文学与艺术500
四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502
第二十章 三国文化505
一 何谓三国文化505
二 三国文化与汉水的关系508
三 汉水流域三国文化的特征512
第二十一章 武当文化519
一 武当道教及武当道教文化研究519
二 武当武术523
三 武当文学艺术528
四 武当建筑艺术531
五 武当道教养生与修炼养生的五项基本原则535
六 武当文化的特征538
第二十二章 孝文化539
一 中华孝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内涵539
二 汉水流域孝文化的流变543
三 汉水流域古代孝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及本事548
四 汉水流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553
五 对孝文化的扬弃与创新557
第二十三章 神农架《黑暗传》与汉民族史诗文化560
一 《黑暗传》在神农架的发现及成书560
二 《黑暗传》的故事梗概565
三 《黑暗传》是否可以视为“汉民族神话史诗”584
四 《黑暗传》文化底蕴的多视角探测589
五 《黑暗传》的价值系统探测605
第五编 汉水文化的精神要素分析625
第二十四章 汉水文化的特征627
一 开放性和广适性。628
二 持久性和变化性。630
三 丰富性和生长性。632
四 过渡性和和谐性。634
第二十五章 汉水文化精神635
一 首创首发、敢为人先的精神636
二 国家至上、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638
三 公而忘私、牺牲奉献的精神639
四 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640
五 注重孝道、道德至上的精神641
六 独立求真、不懈探索的精神642
第六编 汉水文化个案解析645
个案之一:汉水流域“寄死窑”之历史文化哲学解读647
一 对寄死窑习俗的学术理论解析647
二 对“寄死窑”之历史文化哲学解读651
个案之二:汉水流域丧歌多文化向度的价值系统结构657
一 丧歌习俗与汉水流域丧歌的分类657
二 汉水流域丧歌的多文化向度的价值系统结构探测661
个案之三:论汉水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对策669
一 十堰市文化旅游资源基本存量现状分析669
二 十堰市文化资源、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融合的现状分析672
三 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676
个案之四:《桃花源记》与汉水流域桃花源求真682
一 东南西北著名桃花源述论682
二 《桃花源记》与汉水流域竹山武陵源和桃花源685
后记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