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认知的哲学探究 观察的理论渗透与科学解释的认知维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认知的哲学探究 观察的理论渗透与科学解释的认知维度
  • 周燕,闫坤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6178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科学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认知的哲学探究 观察的理论渗透与科学解释的认知维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渗透观察”论题的认知重构1

前言1

小引3

第一章 中性观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5

一、理论中性的观察5

(一)经验主义传统视域中的观察5

(二)基于语言逻辑分析的中性观察7

二、理论渗透的观察15

(一)历史主义语境中的观察15

(二)观察与理论严格二分的质疑19

三、中性观察是否完全不可能23

(一)逻辑经验主义的修正23

(二)“观察渗透理论”论题的审视26

第二章 “观察渗透理论”论题的认知视角论辩30

一、观察语言与行为主义的启示31

二、基于模块理论的中性观察辩护35

(一)心理模块理论36

(二)知觉模块与中性观察39

(三)对日常语言学派与意义整体论的反驳44

三、观察渗透理论的认知视角分析47

(一)信息封装的经验可靠性48

(二)信息封装与观察的理论中性50

(三)意义整体论与知觉信念53

四、是否所有的观察都是理论渗透的56

第三章 观察的认知分析60

一、认知与知觉的连续性61

(一)视知觉过程的分层理论61

(二)模块理论的困难62

(三)基于表达的认知与知觉连续性65

二、信息下向过程的解释67

(一)注意的控制过程与认知驱动过程68

(二)下行通道的功能性解释70

三、知觉过程与认知参与的约束74

(一)视知觉前期处理的独立性74

(二)内隐作用机制75

(三)弱作用模式77

(四)认知对知觉的延时进入80

四、知觉学习83

(一)知觉可塑性84

(二)经验驱动与认知驱动86

五、认知进入的约束分析90

第四章 认知的表达分析94

一、认知的神经表达95

(一)基本工作假定95

(二)类脑网络模型的建构99

(三)原型表达与对象识别102

二、认知的知觉表达108

(一)知觉符号108

(二)框架表达与对象识别110

三、认知建模的约束分析116

第五章 “观察渗透理论”论题的认知重构123

一、“观察渗透理论”论题的认知修正123

(一)“理论渗透观察”强纲领的弱化123

(二)自然主义的进路126

二、中性观察的局部辩护131

(一)认知语境中的观察131

(二)理论渗透的约束机制134

三、研究启发139

下篇 认知视野下的语境相关与科学解释147

小引147

第六章 从语义解释到语用解释150

一、标准的语义学科学解释模型151

二、标准的语义学科学解释模型遇到的困难157

(一)导出是解释,解释是论证157

(二)对称性困扰158

(三)高概率要求问题159

(四)解释的相关性困扰160

(五)认知歧义性难题163

三、对标准科学解释模型的修改方案165

第七章 语境相关与语义解释模型173

一、语境与逻辑性的解释相关174

(一)逻辑相关遇到的困难及其困难的根源174

(二)逻辑性的解释相关中的语境因素179

二、语境与统计性的解释相关184

(一)统计相关模型理论185

(二)统计相关遇到的困难189

三、语境与因果性的解释相关191

(一)因果性的解释相关191

(二)因果相关不能离开语境199

四、定律与语境紧密联系199

(一)定律的逻辑特征及其与偶适概括的关系200

(二)定律与偶适概括的关系202

(三)定律离不开语境205

(四)解释科学可以没有定律206

(五)解释的或然性模型209

第八章语境相关与语用解释模型213

一、语境与范·弗拉森的解释模型213

(一)Why—问题的提出依赖于语境213

(二)对Why—问题的回答依赖语境215

(三)对Why—问题回答的评价离不开语境217

(四)解释相关是语境相关219

二、语境与阿欣斯坦的解释模型225

(一)理论来源:言语行为理论225

(二)理论形式结构227

(三)正确的解释和好的解释的区分233

三、语境性解释相关的综合建构237

(一)范·弗拉森的语境相关出现的问题237

(二)阿欣斯坦的语境相关存在的问题242

(三)语境性相关的综合构建244

第九章 认知语境与科学解释248

一、基于认知语境248

(一)认知语境248

(二)认知语境是不是常项253

(三)推理机制能否保障交际的成功256

二、知识状态的形式模型260

(一)解释中不同的知识状态260

(二)解释就是增加被解释项的可信值263

(三)解释体现被解释者对被解释项的期望264

(四)知识状态模型存在的问题265

三、科学解释中的认知语境和知识状态266

(一)解释中的问题和回答离不开认知语境和知识状态266

(二)解释的评价与认知语境和知识状态密不可分268

(三)科学解释随着背景知识的改变而改变269

第十章 语境、预设与科学解释271

一、Why—问题与科学解释271

(一)解释是对Why—问题的回答271

(二)命题理论和对照理论276

(三)对对照理论的反驳279

(四)科学解释未必是对Why—问题的回答284

二、Why—问题及其回答中的预设291

(一)问题离不开预设291

(二)对问题预设的分析293

(三)对问题的回答也离不开预设297

三、语用预设与科学解释298

(一)语用预设298

(二)对语用预设恰当性的分析300

(三)语用预设与科学解释304

第十一章 对科学解释的反思和展望308

一、对解释中语境作用的总结和反思308

二、对科学解释研究的展望310

三、解释应关注解释者的认知过程313

参考文献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