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通史 现代史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界通史 现代史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1742574.jpg)
- 张开荣,王金虎主编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1159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162MB
- 文件页数:548页
- 主题词:世界史:通史-高等学校-教材;世界史:近代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界通史 现代史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张开荣1
第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张开荣1
第一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
从“共同胜利论”到“一国先胜论”1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5
二月革命后的时局和列宁的《四月提纲》9
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11
第二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15
建立、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初步措施15
苏俄反对国内叛乱和国外武装干涉斗争的胜利18
第三节 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21
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2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4
第四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26
苏联成立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26
苏联模式的形成与弊病28
苏联的肃反运动29
卫国战争前夕的苏联31
第二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张开荣33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33
革命运动高涨的条件及特点33
德国十一月革命35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兴亡41
意大利工农运动的兴衰46
英、法、美的工人罢工斗争48
日本的“米骚动”50
第二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主要活动52
共产国际的建立52
共产国际的主要活动54
共产国际的解散56
第三节 20世纪20~3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58
资本主义经济与经济大危机58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势65
美国经济发展和罗斯福新政67
英国地位的全面衰落72
法国欧陆霸权政策的破产和人民阵线运动76
德国的恢复、发展和希特勒的上台79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89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日本法西斯化90
第三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解放运动&李淑芳95
第一节 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95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概况95
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1918~1922)100
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1918~1922)104
伊朗的革命运动109
第二节 20世纪20~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110
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110
朝鲜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112
越南苏维埃运动114
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15
拉丁美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17
第四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张开荣121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21
一战后世界政治的新格局121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23
华盛顿会议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29
第二节 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134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于赔款问题的斗争134
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136
洛迦诺会议与《洛迦诺公约》137
裁军会议与《非战公约》140
第三节 大战前夕的国际风云143
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的恶化143
苏联争取集体安全体系的斗争145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侵略集团的形成148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阴谋152
英、法的绥靖政策与美国的中立政策155
英法、苏、德三角外交谈判160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63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李淑芳167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67
德国入侵波兰和英法对德宣战167
西欧国家的沦亡170
英伦三岛保卫战176
英美联合——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第一步181
苏联巩固自身边防的措施183
德意法西斯在非洲和东南欧的扩张187
第二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根本转折190
苏德战争的爆发190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96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大会战200
中途岛之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战役202
阿拉曼战役203
第三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205
北非战事的结束205
意大利投降207
开罗会议——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208
德黑兰会议——反法西斯联盟的加强与巩固211
苏军全面反攻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213
雅尔塔会议215
德国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和波茨坦会议219
日本无条件投降223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226
第六章 从苏联到俄罗斯&王金虎228
第一节 战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228
神圣化的斯大林228
文艺界和学术界的大批判231
经济历程233
政治生活235
第二节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237
赫鲁晓夫领袖地位的确立237
“秘密报告”239
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240
政治体制改革242
赫鲁晓夫下台244
第三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248
勃列日涅夫的成长历程248
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249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短期执政251
第四节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252
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252
最初的改革措施252
改革与争论254
政治改革与社会动荡255
“八一九”事件256
苏联解体259
第五节 叶利钦主导下的俄罗斯261
“斗士”叶利钦261
政坛角逐262
经济转轨264
第七章 美国与亚太发达大国&周祥森266
第一节 美国政府及其政策266
杜鲁门政府及其“公平施政”266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现代共和党主义”268
肯尼迪的“新边疆”与约翰逊的“伟大社会”270
从尼克松到卡特273
从里根到克林顿274
第二节 当代美国经济发展历程275
战后初期经济繁荣与短期危机275
50年代后期的低速增长276
60年代“高度繁荣”时期277
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279
80年代的美国经济280
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281
第三节 社会变化和社会运动283
社会变化283
黑人运动286
新左派运动287
女权运动与反正统文化运动289
第四节 日本的崛起291
日本经济的崛起291
政治改革293
经济体制改革295
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98
独具特色的企业制度303
第五节 加拿大发展历程304
圣劳伦时代304
迪芬贝克时代305
皮尔逊执政306
特鲁多时代307
马尔罗尼执政309
克雷蒂安时代310
多元文化主义310
第六节 战后澳大利亚发展历程312
经济发展312
政治发展316
第八章 新欧洲&周祥森321
第一节 欧洲一体化进程321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321
关税同盟的建立323
共同农业政策325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326
欧洲联盟的建立327
第二节 英国政府及其政策330
艾德礼政府及其国有化政策330
保守党13年执政331
威尔逊政府与“民主的和渐进的英国社会主义”333
从希思到卡拉汉:经济困境中的英国334
撒切尔主义335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336
第三节 德、法、意发展历程337
联邦德国政局的发展337
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339
德国的重新统一340
法国政局的发展343
法国的农业现代化344
法国的经济计划化346
战后意大利政局与经济348
第四节 社会党国际351
社会党国际的重建351
社会党国际的演变353
社会党与世界政治355
第五节 东欧的变革356
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356
“波匈事件”和“布拉格之春”359
东欧剧变363
第九章 战后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孙君健368
第一节 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与第三世界的兴起368
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368
战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371
战后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374
第三世界的兴起376
第二节 战后第三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380
冷战时期第三世界国家政治的发展380
冷战时期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385
冷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388
第三节 战后第三世界中的地区性大国394
印度394
印度尼西亚397
伊朗399
埃及403
南非405
巴西407
第四节 战后第三世界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410
韩国410
新加坡412
马来西亚413
泰国415
墨西哥416
阿根廷418
第十章 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孙君健420
第一节 战后两极格局形成时期的国际关系420
雅尔塔体制420
联合国的建立422
“冷战”的爆发425
两大阵营对峙431
第二节 国际力量分化组合时期的国际关系436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436
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439
美苏在全世界的争夺443
第三世界力量兴起后的团结反霸斗争446
第三节 缓和时期的国际关系449
美国的尼克松主义449
苏联的对外扩张452
多种力量的兴起455
南北关系与南南合作458
第四节 两极格局走向解体时期的国际关系462
里根的新遏制战略与美苏新对抗462
戈尔巴乔夫的战略调整与美苏新缓和466
南北对话陷于僵局与南南合作加强470
两极格局解体与国际关系的多极化474
第十一章 20世纪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周祥森477
第一节 20世纪的科技进步477
科学革命477
技术进步482
科技进步的文明后果484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487
凯恩斯经济学487
货币学派489
供给学派491
弗莱堡学派492
公共选择学派494
新制度学派495
创新理论497
第三节 西方史学理论499
克罗齐的史学理论499
柯林武德的史学理论500
韦伯的史学思想502
弗洛伊德的历史认识503
汤因比的历史意识505
卡尔的历史思想506
贝克尔的史学见解508
波普尔的历史哲学509
第四节 西方人文思潮511
存在主义511
后现代主义515
西方心理学516
政治伦理学519
大事年表&李淑芳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