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术技法理论 透视·解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美术技法理论 透视·解剖
  • 魏永利,殷金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0513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技法(美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术技法理论 透视·解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透视编3

绪论3

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7

第一节 透视图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7

一、绘画与透视7

二、有关概念8

三、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式10

第二节 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16

一、视域16

二、视点与实际画面的距离18

三、视点与物体的观察距离19

第三节 近大远小与消失20

一、景物的深度变化与近大远小20

二、直线的视觉分类与透视变化25

三、视点与灭点的关系27

第四节 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27

一、视位上下高度的变化27

二、视位左右角度的变化30

三、视位前后距离的变化30

四、视位与物体的方位关系32

第二章 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34

第一节 平视一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35

一、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35

二、平行透视的特点和易出现的问题39

三、平行透视图做法42

四、平行透视图例分析48

第二节 平视二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57

一、成角透视的概念与状态57

二、成角透视的特点和易出现的问题60

三、成角透视图做法68

四、成角透视图例分析83

第三节 平视单视域空间的倾斜消失91

一、倾斜透视的形成91

二、平视倾斜的消失特点91

第四节 倾视二、三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98

一、倾视视域的形成与分类98

二、俯仰透视图做法102

三、应用图例分析108

第三章 曲线透视113

第一节 曲线透视画法113

一、曲线的概念与原则画法113

二、圆形透视图做法113

三、圆形透视变化特点115

第二节 曲线透视的应用116

一、圆形透视的应用116

二、任意曲线透视的应用121

第四章 人物透视123

第一节 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123

一、视高是测定人物高低变化的基准123

二、视高是衡量人体比例变化的关键125

第二节 人体透视的变化因素127

一、人体对称因素与观察角度127

二、人体动作变化与透视关系128

第三节 头部的透视变化128

一、头部的方位与透视变化128

二、五官的间距与透视变化129

第五章 阴影与反影透视130

第一节 阴影透视130

一、阴影的概念、分类、作用130

二、阴影的形成规律131

三、灯光下的阴影透视133

四、日光下的阴影透视135

第二节 反影透视138

一、反影的概念与规律138

二、水面反影透视画法141

三、镜面反影透视画法142

第六章 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复合视域空间143

第一节 透视法则的相对性143

一、散点透视的含义143

二、散点透视复合视域的构成143

三、关于“三远法”151

第二节 掌握规律合理运用152

一、对透视法则的灵活运用154

二、对透视效果的强化运用156

解剖编163

绪论163

第一章 总论170

第一节 人体解剖结构概述171

一、人体的骨骼171

二、人体的关节175

三、人体的肌肉178

第二节 人体比例183

一、全身的比例183

二、头部的比例183

三、躯干的比例183

四、上肢的比例187

五、下肢的比例187

第二章 头部189

第一节 头部的骨骼189

一、面颅骨190

二、脑颅骨191

第二节 头部的肌肉191

一、表情肌192

二、咀嚼肌192

第三节 头部的五官结构194

一、眼194

二、眉194

三、鼻194

四、口196

五、耳196

第四节 头部的形体结构198

第三章 躯干部201

第一节 躯干的骨骼201

一、脊柱201

二、胸廓211

第二节 躯干的肌肉211

一、颈部肌肉214

二、胸部肌肉215

三、腹部肌肉215

四、背部肌肉215

第三节 躯干的形体结构219

第四章 上肢部223

第一节 上肢的骨骼223

一、上肢带骨骼224

二、上臂骨骼225

三、前臂骨骼226

四、手部骨骼228

第二节 上肢的肌肉228

一、上肢带肌肉228

二、上臂肌肉231

三、前臂肌肉231

四、手部肌肉233

第三节 上肢的形体结构234

第五章 下肢部237

第一节 下肢的骨骼237

一、下肢带骨骼237

二、大腿骨骼237

三、小腿骨骼237

四、足部骨骼245

第二节 下肢的肌肉246

一、下肢带肌肉246

二、大腿肌肉249

三、小腿肌肉249

四、足部肌肉252

第三节 下肢的形体结构255

第六章 人体的动态257

第一节 人体动态与结构变化257

一、头、颈部的动态与结构变化257

二、躯干的动态与结构变化259

三、上肢的动态与结构变化260

四、下肢的动态与结构变化262

第二节 人体动态分析264

一、人体动态的基础264

二、人体重心与支撑面关系265

三、人体几种姿态分析266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268

第七章 美术作品人体结构分析270

第一节 中外人体比例方法概述271

第二节 美术作品人体解剖结构分析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