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弘道扬善 道教伦理及其现代价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弘道扬善 道教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 丁常云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ISBN:753262176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道教-伦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弘道扬善 道教伦理及其现代价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道教伦理概述1

一、道教伦理概念界说2

二、传统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关系4

三、道教伦理的主要特征9

四、道教伦理的基本内涵和表现领域13

(一)教义中的伦理思想14

(二)神仙信仰中的道德追求15

(三)清规戒律中的道德约束17

(四)道教禁忌中的道德要求18

(五)劝善书中的道德规范19

(六)各教派立教宗旨中的伦理道德20

(七)道教科仪中的伦理思想22

(八)历代高道的道德言行24

(九)仙话故事、道情戏、水陆画等的伦理教育26

五、道教伦理的现实与未来27

第一章 尊道贵德:道教徒的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33

一、道法自然:道教的天道原则33

二、柔弱不争:道教徒的处世方式36

(一)柔弱为上的人生态度37

(二)为而不争的处世原则38

三、奉道行事:道教徒的人格理想40

(一)“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40

(二)奉道是道教徒的人生追求42

(三)神仙是道教人格理想的典范45

四、忠孝为先:道教伦理的价值取向47

(一)忠孝之道本于天地47

(二)学道当以忠孝为先51

(三)净明以忠孝为本53

五、诚信不欺:道教伦理的基本原则56

(一)天道以至诚为本57

(二)持戒以守信为先58

(三)信仰以虔诚为首60

(四)行善以诚心为要61

(五)和谐以诚信为基62

第二章 济世利人:道教济世伦理的理念与实践65

一、学道为人:道教济世伦理的基本理念65

(一)慈悲仁爱的道德理念66

(二)学道为人的济世理念69

二、慈心于物:道教济世伦理的情感依据72

(一)万物皆有道性的情感寄托73

(二)齐同慈爱的至善真情76

三、无量度人:道教济世伦理的普世性质78

(一)崇尚道德的普世美德78

(二)度化众生的普世精神82

四、扶贫帮困:道教济世伦理的具体实践84

(一)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84

(二)扶贫帮困的具体实践88

第三章 慈爱和同:道教和谐社会伦理的追求与使命93

一、慈爱和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境界95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关系准则95

(二)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97

(三)济世利人的至善境界98

二、众生平等: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99

(一)众善奉行的道德理念99

(二)众生平等的和谐理念101

(三)欣乐太平的社会理想103

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法则106

(一)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106

(二)道教的生态伦理精神109

(三)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112

(四)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115

第四章 贵生重命:道教生命伦理的价值取向与追求119

一、仙道贵生:道教生命伦理的核心内容119

(一)积善成仙的生命追求120

(二)人道与仙道并修的道德伦理122

(三)好生恶杀的生命伦理126

二、我命在我:道教生命伦理的基本精神129

(一)自然无为的生命观130

(二)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132

(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133

三、修身养性:道教生命伦理的实现手段136

(一)从天道自然到人道养生136

(二)从外丹实践到内丹修炼138

(三)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143

四、长生久视:道教生命伦理的理想境界145

(一)神仙可学论的基本思想146

(二)学道与修仙的生命追求147

(三)与道合真的理想境界151

第五章 立德践行:道教伦理修养的方法与当代启示155

一、众善奉行:道教伦理修养的原则156

(一)正心去欲的原则156

(二)慈悲济世的原则159

(三)行善抑恶的原则161

二、赏善罚恶:道教伦理修养的方法165

(一)严格自律的修养方法165

(二)劝善度人的修养方法167

(三)诸恶莫作的修养方法169

三、规戒禁忌:道教伦理修养的途径172

(一)戒律与禁忌172

(二)道教伦理修养的主要途径177

四、道德教化:道教伦理修养的当代启示184

(一)对个人自身修养的启示184

(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启示186

(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189

第六章 积功行善:道教劝善活动的社会功能191

一、太上感应:道教劝善思想的形成191

(一)天人感应思想的由来192

(二)天人感应与因果报应194

(三)《太上感应篇》的出现196

二、善恶分明:道教劝善思想的基本内容199

(一)善与恶的思想199

(二)社会人伦与道德规范207

(三)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211

三、道德至上:道教劝善书的伦理特色213

(一)对行善积德的规劝214

(二)对社会道德的教化216

(三)道德至上的伦理特色219

四、净化人心:道教劝善书的社会作用221

(一)精神生活的补充作用221

(二)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224

(三)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227

(四)身心健康的引导作用229

第七章 紫气东来:道教伦理的现代建设与传扬233

一、继承传统:道教传统伦理的学习与研究234

(一)对道教传统伦理的再认识234

(二)道教传统伦理的继承与发展236

二、适应时代:道教传统伦理的现代建设238

(一)对现代道教伦理的一般认识239

(二)与时俱进地推进道教伦理建设240

(三)加强道教自身的宗教伦理建设242

三、服务社会: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走向247

(一)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247

(二)探索道教伦理的社会功能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