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元祥,沈旎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094918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208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第一篇 课程理念与课程开发3
第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3
第一节 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
一、为什么要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
(一)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4
(二)针对中小学课程教学的弊端10
二、从国外综合实践课程中应该获得哪些启示13
(一)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情况13
(二)国内外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的设计21
(三)国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27
(四)几点启示36
学习与思考39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理念40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什么样的课程40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40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基本特征51
(三)什么样的课程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定57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59
(一)为什么要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60
(二)为什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66
(三)为什么要注重实践与反思75
学习与思考77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与理念78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价值78
(一)丰富学生经验79
(二)完善学生的生活方式81
(三)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2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什么83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取向84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内在结构87
三、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施中的价值选择与目标设计94
(一)如何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的校本化95
(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课程目标的三个问题96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年段目标设计100
(一)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依据100
(二)教师如何指导高年级进行主题活动110
学习与思考125
第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要义阐释126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26
一、指导思想127
二、基本原则130
(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课程特征131
(二)坚持课堂组织与开放活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132
(三)坚持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133
(四)坚持实践学习与认知学习相结合134
(五)坚持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实际、校本开发相结合134
学习与思考135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135
一、主要内容135
(一)研究性学习135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37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137
(四)信息技术教育139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开发141
学习与思考142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142
一、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的学习活动142
(一)学习方式142
(二)活动过程143
(三)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144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145
(一)应注重对学生的表现和素质发展进行整体评价145
(二)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等方面评价146
(三)侧重于对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状况的评价146
学习与思考146
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与保障146
一、学校的管理146
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147
三、社区和政府的职责148
(一)社区参与148
(二)地方政府管理148
学习与思考149
第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要素150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结构150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基本内容要素150
(一)研究性学习150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67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184
(四)信息技术教育192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要素之间的联系195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195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维度196
(三)学生自我的关系维度196
学习与思考197
第二节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作用198
一、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198
(一)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担任什么角色198
(二)教师在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中应扮演什么角色201
(三)从事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206
(四)教师应做好的准备209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干什么213
(一)综合实践活动呼唤教师的有效指导213
(二)教师指导的内容223
学习与思考236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236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237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237
(二)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倾向244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247
(一)突出学生主体247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249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252
(一)实践形式及意义252
(二)有知性的活动与有理性的实践253
(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255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256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256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260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262
(一)关注过程263
(二)兼顾结果268
六、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与建构的关系271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体验271
(二)体验的价值生成:意义建构275
七、综合实践活动中规范性与开放性的关系277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课程规范278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281
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282
(一)有“时间”才可能有深度实践282
(二)有“空间”才可能有发展285
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287
(一)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287
(二)学校与社会共生288
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文化的关系289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校发展的意义289
(二)学校文化重建290
学习与思考294
第四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开发295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原则296
一、着眼生活296
二、立足兴趣297
三、依托学校资源298
四、体现综合299
学习与思考300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开发与指导301
一、以校为本,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主题301
(一)与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结合,设计主题活动301
(二)发掘学校周边社区教育资源,设计主题活动306
二、以生为本,与学生兴趣结合设计主题311
(一)带领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生成活动主题311
(二)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与学科整合设计主题316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活动设计的方法319
(一)主题活动设计的方法319
(二)主题活动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321
学习与思考322
第五章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过程中的教师指导323
第一节 主题确定阶段的教师指导策略323
一、问题从哪里来,指导学生发现问题324
(一)将问题作为主题活动的线索324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25
(三)寻求问题记录与问题交流的形式328
二、聚焦问题形成主题,指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330
(一)整理与归类问题,形成主题330
(二)表述与论证,确定主题331
(三)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分解主题334
三、如何策划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337
(一)了解主题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337
(二)指导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339
四、团结起来力量大:指导学生融入小组学习340
(一)选择适当的小组活动时机340
(二)个人与集体,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342
(三)活而有序,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344
学习与思考346
第二节 主题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策略347
一、活动过程拒绝程式化347
(一)教师要不断把探究、实践的新形式介绍给学生350
(二)用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350
(三)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352
二、如何保障校外活动与课外活动的有效性352
(一)活动前作充分预期,找到合理有效的对策353
(二)积极寻求多方帮助354
(三)活动后的总结和阶段评价不落空354
三、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留存355
(一)教师以身示范提供样本356
(二)保存、整理和交流记录缺一不可356
四、教师在课堂上做什么357
(一)倾听且质疑、询问358
(二)和学生一起做研究358
五、有效的课堂活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359
(一)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不把大量任务带到课下360
(二)构建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桥梁360
(三)加强劳动技术教育360
六、预设和生成,说旧了的新话题361
(一)把活动看成一个连续的过程362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362
(三)教师敏感度的培养363
七、教师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363
(一)教师有所为364
(二)教师有所不为364
学习与思考364
第三节 总结、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策略365
一、及时反思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指导学生养成理性反思、及时总结的习惯365
(一)教师自身良好的反思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典范366
(二)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反思367
(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问卷的方法367
二、在失败中学习: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结果368
(一)适当的目标定位,有效的过程指导,带领学生走出失败的阴影370
(二)关注无形的结果,实施发展的评价,将失败转化为一种积极的体验370
(三)冷静地分析问题,积极地寻求对策,把握失败生成的机遇与价值371
三、活动结果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376
(一)考察活动的内容,根据内容选择结果表达的方式377
(二)寻找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结果表达方式380
(三)采用生动活泼的交流方式来表达,使结果更容易被接受,让活动有实效381
四、旁征博引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382
(一)旁征博引,学会为自己的观点寻求支撑383
(二)学会作注释,养成实事求是的文风384
五、有效地参与总结与交流:指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与人共享成果的策略386
(一)明确总结交流的目的与原则387
(二)从有利于共商、共享的角度来选择总结交流的方式388
六、欣赏与批判:指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他人以及进行自我评价389
(一)了解评价的目的,淡化评比,强化诊断与调整功能390
(二)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评价工具,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391
(三)多元评价、过程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392
学习与思考394
中册395
第六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及指导策略395
第一节 文献查找活动的指导395
一、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明确文献资料查找的方向396
(一)为学生搭建文献查找的平台396
(二)按图索骥需要的文献列表,为学生提供参考的书目399
(三)任务驱动,作业单式的指导402
二、取舍得当: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资料的处理406
(一)为文献资料排序、编目,制作文献卡片406
(二)指导学生掌握对有用的信息进行记录的基本方法407
学习与思考410
第二节 实验活动的指导410
一、实验准备阶段的指导411
(一)观察与提问,指导学生明确实验问题411
(二)智慧火花,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前假设413
(三)寻找证据,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撰写方案416
二、实验实施阶段的指导(动手做)419
(一)客观严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与记录419
(二)分析归纳,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21
三、实验的表达与交流阶段的指导(想与做)422
(一)做有所得,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422
(二)真实再现,指导学生再现实验425
学习与思考425
第三节 调查活动的指导426
一、调查活动的基本要素及一般步骤426
(一)了解调查活动的基本要素,明确在调查活动中能做什么426
(二)了解调查活动的基本步骤,明确在调查活动中怎么做428
二、问卷调查活动的指导策略430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指导学生做好问卷调查前的准备430
(三)调查为了研究,指导学生进行问卷的结果的统计与分析434
三、访谈活动的指导策略436
(一)做一个受欢迎的访问者,指导学生与受访者交往436
(二)会问、善听、巧记,指导学生掌握访谈技巧438
(三)整理与提炼,指导学生学会表达与交流访谈成果442
学习与思考445
第四节 设计与制作活动指导445
(一)指导学生寻找设计与制作思路的策略446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47
(三)动脑与动手的统一450
二、指导学生经历设计与制作的策略451
(一)设计与制作计划、方案制定451
(二)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运用454
(三)感受技术的魅力456
学习与思考460
第五节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461
一、教师的指导是实现学生自主活动的保障461
(一)教师指导的作用461
(二)教师在哪些地方应该对学生给予指导462
二、注意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跟踪与服务466
三、选题时注意做到切口小、挖掘深475
四、注意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484
五、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490
学习与思考493
第二篇 方法指导与管理评价497
第七章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497
第一节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认识498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特征499
(一)帮助和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达到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499
(二)重视学习过程499
(三)促进社会及其成员参与学校管理500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原则500
(一)管理的自主性与主导性相结合501
(二)预设性管理与开放性管理相结合501
(三)管理的多样性与一致性相结合502
(四)课程管理与研究指导相结合502
三、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范围503
(一)时空503
(二)资源503
(三)行为和过程504
四、新的课程形态对课程管理的挑战504
(一)对学校管理的挑战505
(二)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505
(三)对社会的挑战506
五、建立新的课程实施保障机制的意义507
(一)充分体现了管理的价值507
(二)推动和加速了学校制度的重建508
(三)促进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508
学习与思考510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管理510
一、问题引导,参与策划511
(一)带领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生活511
(二)帮助学生归类问题,提炼主题511
(三)参与方案制定,指导实践过程512
二、多方配合,整体推进513
三、承认差异,重点扶植514
四、提供机会,共同反思514
学习与思考520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管理520
一、学生活动的分组521
(一)尊重学生意愿,服从主题需要521
(二)关照学生兴趣,注重强弱结合521
(三)强调就近组合,提倡男女生搭配522
(四)分组、分工明确,允许跨班、跨校522
二、学生活动的指导525
(一)主题的获取525
(二)资料的收集526
(三)整理与研究528
(四)成果的形成与展示529
三、学生活动的安全保障532
(一)学校的安全措施533
(二)教师的安全考虑533
(三)社会的安全责任534
学习与思考535
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管理536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培训536
(一)培训什么537
(二)怎样培训538
(三)怎样落实培训539
二、选择指导教师540
(一)主题的需要541
(二)学生的意愿541
(三)学校统一安排542
(四)社会力量参与指导542
三、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量化543
(一)围绕学校规划设计班级活动543
(二)制定学期(或学年)班级活动规划543
(三)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小组,根据主题需要研制活动表格543
(四)全程指导活动,及时纠正偏差543
(五)提供展示舞台,开展积极评价544
(六)搞好活动总结544
(七)教师小队的分工与合作544
四、教师支持系统的建立545
(一)政策支持545
(二)物质支持545
(三)心理支持545
学习与思考550
第八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51
第一节 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的意义551
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552
(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552
(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553
(三)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三级管理的课程,要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555
二、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意义555
(一)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对学生的意义555
(二)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559
(四)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562
学习与思考563
第二节 如何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564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征与类型564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征565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类型570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573
(一)针对性原则573
(二)整合性原则575
(三)经济性原则575
三、几种主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576
(一)校内课程资源577
(二)校外课程资源581
学习与思考589
第三节 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应处理好哪些关系589
一、处理好文本资源与非文本资源的关系589
(一)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592
(二)具体问题具体对待593
二、处理好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关系594
(一)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597
(二)开发校外资源要有规划597
(三)建立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协调转换机制597
三、处理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关系600
(一)课程资源开发是利用的前提602
(二)课程资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603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能促进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603
学习与思考611
第九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612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为什么要进行发展性学生评价613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特点613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613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613
(三)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过程614
(四)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614
(五)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614
(六)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615
二、综合实践活动倡导的评价理念615
(一)整体观615
(二)多元化615
(三)过程性616
三、综合实践活动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价值所在616
(一)引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向617
(二)强化学生的实践与探究学习618
(三)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618
学习与思考625
第二节 如何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发展性学生评价626
一、确立学生评价目标626
(一)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627
(二)问题解决627
(三)动手操作627
(四)表达与交流628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28
二、科学选择学生评价内容635
(一)学习态度635
(二)合作精神635
(三)探究能力635
(四)社会实践、交往能力635
(五)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636
(六)劳动态度与习惯636
(七)设计与操作技能636
三、设计学生评价工具647
四、灵活运用多种学生评价方法659
(一)实施前评价660
(二)实施过程评价660
(三)实施总结评价661
五、呈现学生评价结果进行反馈677
(一)充分利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678
(二)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过程性体验678
(三)开展讨论会,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拓展679
(四)随机展示,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679
学习与思考684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发展性学生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85
一、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685
(一)注意及时把握评价信息资料的提供方式685
(二)要注意恰当利用搜集评价信息的工具686
二、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提出改进计划686
(一)从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发现指导上的课题,以改善教学686
(二)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687
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中需处理好几对关系687
(一)过程与结果的关系687
(二)个人与小组的关系687
(三)评价周期与时空的关系687
(四)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687
学习与思考692
第四节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什么要对教师进行评价693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时期,有必要对教师进行评价吗693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何帮助695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699
学习与思考703
第五节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703
一、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强调评价的针对性703
二、注重教育教学实践,强调评价的过程性705
三、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强调评价的主动性706
四、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强调评价的综合性710
学习与思考713
第六节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实施教师评价713
一、教师的反思策略713
(一)什么是反思性教学?713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717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的策略72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的基本范畴721
(二)教师评价的基本操作流程730
学习与思考735
第七节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评价的目标确定736
一、促进课程的不断创生与完善737
二、促进学校制度和文化重建737
三、促进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739
四、促进师生生活方式的转变740
五、促进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741
学习与思考744
第八节 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评价的原则744
一、可持续发展性原则744
(一)通过评价促发展745
(二)注重肯定评价745
二、自主性原则745
三、指导性原则746
四、特色鲜明的原则747
五、充分开放的原则748
学习与思考750
第九节 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评价的内容750
一、课程设置751
二、制定方案、计划751
(一)学校根据办学目标和特点,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计划751
(二)体现学校长远规划754
三、建立组织机构755
(一)建立四结合的课题研究领导机构755
(二)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756
四、师资安排756
五、开展校本培训756
(一)培训内容757
(二)培训方式757
六、制定管理制度758
(一)建立学校管理制度759
(二)探索管理策略762
七、资源开发利用780
(一)评价学校校外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781
(二)学校要开发利用人才资源782
(三)信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783
八、营造学校文化氛围783
(一)观念文化784
(二)制度文化785
(三)物质文化786
(四)教育行为文化789
学习与思考790
下册791
第十节 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评价的方法791
一、组织学校进行自我表现791
二、组织学校进行自我评价791
三、组织开展校际之间的互评792
四、建立学校管理评价制度792
学习与思考800
第三篇 案例分享与学生活动资源包803
第十章 案例分享803
第一节 从案例中学习,在案例基础上创新803
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的指导作用803
(一)通过案例,进一步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基本理念的认识804
(二)通过对案例的阅读,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角色805
(三)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有助于教师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启发教师进行分析和反思805
二、教师如何使用案例807
(一)案例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案例是现实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集中体现807
(二)案例叙述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及过程交代比较清楚,尤其是事例发生的特定教育背景808
(三)案例并非是固定的模式,十全十美,可以完全照搬使用808
三、选择典型案例的标准和依据809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是否以学生为主体809
(二)活动内容是否联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809
(三)活动方式是否具有实践性810
(四)活动过程是否具有生成性810
(五)是否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了课程资源811
(六)是否合理地进行了管理和评价811
第二节 国内优秀案例点评812
1.孔雀鱼的养殖观察812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812
二、活动目的813
三、活动过程814
四、活动结果819
五、学生收获体会820
六、指导教师点评825
七、问题的拓展826
2.生日,如何过826
一、突如其来的电话826
二、发人深省的《自我回顾》828
三、真诚沟通定主题829
四、群策群力定方案831
五、各显神通集资料832
六、采访的故事833
七、漫谈生成新主题836
八、唇枪舌战辩论会838
九、辩论会节选839
十、身体力行在会后841
十一、丰富多彩的体验842
十二、点点滴滴话反思846
3.古城荆州与发展旅游事业848
一、主题选定与计划849
二、活动的方式与学生的体验852
三、师生对活动的反应与思考857
4.节约用水859
一、活动背景859
二、活动目标860
三、活动准备861
四、活动过程861
活动总结871
5.椰子与我们的生活875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875
二、活动的过程及方式877
三、活动的结果及评价897
四、师生的收获与反思899
6.饮食与健康902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902
二、活动具体目标的确定903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903
四、实际应用,美食大赛909
五、结果与评价911
7.漫话端午节915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915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916
三、活动的具体过程916
四、汇报“漫话端午节”926
五、活动的结果与评价928
8.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景区发展策略与潜力的对比研究938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938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939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940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946
五、学生的收获950
六、指导教师的认识与体会951
9.野菜变奏曲960
一、活动背景分析及主题的提出961
二、活动总体目标964
三、活动计划965
四、活动步骤966
五、收获与存在的问题984
10.小筷子 大文章987
一、课题的产生987
二、具体活动目标988
三、实施过程989
四、体会与反思995
五、学生日记998
11.石牌岭,我的家1001
一、活动实施的基础1001
二、确定活动的大主题1002
三、活动准备阶段1003
四、活动实施过程1007
12.我与菊花同成长1023
一、确定活动主题1024
二、确定活动目标1025
三、活动实施过程1026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1035
13.安全自护我能行1042
一、活动主题提出的意义1042
二、活动主题的提出1043
三、活动的具体目标1044
四、活动内容概述1044
五、活动实施的过程1045
六、活动的结果与评价1054
14.少儿拖把的研究与制作1065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1065
二、活动目标1066
三、活动准备过程1066
四、活动实施过程1068
15.小小商品交易会1078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1078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1079
三、活动的结果与评价1089
16.移动式课桌的研究1098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1098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1099
三、活动实施过程1100
第三节 国外典型案例分享1113
1.设计制造一辆自行车拖车1113
一、活动主题1113
二、活动目标1115
三、活动计划1117
四、活动过程1118
五、活动结果1126
六、活动评价1127
2.关于肺结核的研究1129
一、活动主题1129
二、活动目标1130
三、活动计划1132
四、活动过程1133
五、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1142
3.佩戴自行车头盔的法令1145
一、活动主题1145
二、活动目标1146
三、活动计划1149
四、活动过程1150
五、活动评价1161
4.学生历史杂志1163
一、活动主题1163
二、活动目标1163
三、活动计划1167
四、活动过程1168
五、活动结果1180
六、活动评价1181
第十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包的开发与使用1183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文本资源开发的意义1183
一、综合实践活动文本开发的必要1183
二、文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定位1184
三、综合实践活动文本设计的若干设想1184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包的开发思路1186
一、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资源包的作用1186
二、综合实践资源包编制思路及其特点1186
(一)指导性1186
(二)开放性1187
(三)整合性1187
(四)实用性1187
三、综合实践资源包的结构和体例1187
(一)内容结构1187
(二)各册参考主题及方法引导的初步设计1189
四、活动建议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