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 吴学臻,顾丽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 ISBN:978780150687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1

一、一面旗帜与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1

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5

(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和回答6

(二)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探索和回答8

(三)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探索和回答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11

(一)邓小平理论1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

(三)科学发展观16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意义17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22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22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发展24

(三)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26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30

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3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30

(二)“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3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再探索35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38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38

(二)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42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5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45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7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9

(四)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51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理论5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54

(一)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5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5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61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6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6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6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72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7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规划74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78

一、改革开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伟大革命78

(一)改革开放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革命79

(二)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全面进步、加速提升中国社会文明程度的革命80

(三)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的革命81

(四)改革开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革命82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83

(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基础上进行的83

(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85

(三)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87

(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继续推向前进的89

三、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90

(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90

(二)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93

四、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96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100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100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01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106

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108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108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113

(三)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方针115

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116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16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117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19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120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121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12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125

(一)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12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特征12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确立130

(一)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30

(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32

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135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破解经济发展难题139

五、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143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43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45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47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48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150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151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52

(八)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53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156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156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5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159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60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66

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169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69

(二)坚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172

(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总要求173

(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175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17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179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179

(二)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80

(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18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要求183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183

(二)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87

(三)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18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191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91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194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96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199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20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202

(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依据203

(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意义208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11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214

四、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部署215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16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16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17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219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20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221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理论222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22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225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25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228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229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231

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234

(一)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34

(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236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243

一、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243

(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244

(二)世界仍然很不安宁246

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47

(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提出248

(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249

(三)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252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54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255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256

(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257

四、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261

(一)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战略抉择262

(二)和平发展道路是具有深邃内涵的重大战略思想264

(三)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国内外意义266

五、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267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270

一、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270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271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273

(三)胡锦涛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论述276

二、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277

三、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281

(一)坚持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281

(二)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284

(三)统筹协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287

(四)推动军事领域的“四个创新”290

(五)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291

四、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292

(一)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293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创新295

(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力量全面建设297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298

一、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298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01

三、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303

四、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任务309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309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311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312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314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316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