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历史的深处 马克思历史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向历史的深处 马克思历史观研究
  • 陈先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3255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向历史的深处 马克思历史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1

第一章 对宗教的批判——通向实际生活的大门。论自我意识和自由25

第一节 自我意识原则的确立——由人的机械性到人的能动性的思辨表现25

第二节 马克思对自我意识哲学的探讨28

第三节 宗教是自我意识的异化。人性高于神性31

第四节 自由是精神存在物的类本质。自由的种与类38

第五节 私有者的利益同人道的对立44

第二章 在克罗茨纳赫对历史的研究。从批判宗教到探讨国家48

第一节 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人性国家与非人性国家48

第二节 人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人的社会特质和肉体特质53

第三节 政治国家的异化和人的本质的二重化59

第三章 探讨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异化论和社会革命论的结合65

第一节 政治动物——市民社会成员——人65

第二节 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71

第三节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获得彻底解放74

第四章 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结合。从异化到异化劳动79

第一节 研究经济领域中的异化。试图确立解释各个经济范畴的方法论原则79

第二节 人是社会联系的主体。真正的社会与异化的社会86

第三节 “谋生劳动”中的异化。论货币和信贷91

第五章 异化劳动理论的全面阐述。雇佣劳动中的异化97

第一节 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在于劳动的雇佣性质97

第二节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真正的劳动和异化的劳动101

第三节 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的多种表现112

第六章 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在矛盾。向唯物史观过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122

第一节 异化劳动理论中的人本主义因素122

第二节 超越费尔巴哈,向历史唯物主义前进127

第三节 对黑格尔异化观的批判改造,探讨历史的辩证运动134

第七章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143

第一节 自然的客观实在性。异化自然与人化自然143

第二节 人的社会本性。社会的人与非社会的人151

第三节 由实践范畴到劳动范畴。论自然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58

第八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特色和历史地位165

第一节 《手稿》的主题和它的哲学论证165

第二节 对《手稿》的不同理解169

第三节 《手稿》的历史地位182

第九章 对鲍威尔异化观的批判。论历史和群众187

第一节 从黑格尔到鲍威尔。对鲍威尔非批判唯心主义异化观的清算187

第二节 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199

第三节 历史和群众。物质利益的作用204

第十章 由“异化劳动”到全面确立唯物史观的理论准备207

第一节 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的初步接近207

第二节 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观与历史观的结合213

第三节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17

第十一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全面创立223

第一节 出发点转移的完成。劳动从作为人的内在本质到作为社会存在的基础223

第二节 深入到生产过程内部。从研究个体和类的矛盾到发现社会自身的规律232

第三节 对异化问题的新认识。从用异化解释分工到从分工中探求异化241

第四节 从实现人的本质到人的全面发展251

第十二章 唯物史观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对资本主义社会史和社会结构的卓越分析257

第一节 社会整体观和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257

第二节 历史和人性。历史评价的尺度264

第三节 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对阶级斗争物质基础的探讨275

第四节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282

第五节 掌握阶级社会历史的钥匙288

第十三章 1848年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发展。马克思对法德革命经验的总结294

第一节 1848年革命和抽象人道主义原则的破灭294

第二节 历史进步与社会变革。社会革命的必然性与必要性301

第三节 对国家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307

第四节 历史的主体与客体。历史人物的评价313

第十四章 唯物史观和经济学研究的深入结合。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系统分析320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新发展320

第二节 社会形态和人330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再考察336

第四节 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研究。社会形态更替的顺序性和跳跃性341

第五节 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和对史前社会的探讨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