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深空网 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 下 深空干涉测量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深空网 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 下 深空干涉测量系统](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1911922.jpg)
- 董光亮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5878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深空激光通信系统-干涉测量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深空网 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 下 深空干涉测量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系统1
1.1 概述2
1.1.1 基本原理2
1.1.2 技术特点3
1.1.3 关键技术4
1.2 系统技术指标7
1.2.1 接收频段7
1.2.2 中频接口7
1.2.3 相关处理能力7
1.2.4 测量精度7
1.3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7
1.3.1 系统组成7
1.3.2 VLBI/△VLBI的工作原理9
1.3.3 DOR/DOD测量的工作原理11
1.3.4 △DOR/△DOD测量的工作原理12
1.3.5 SBI的工作原理13
1.4 系统工作流程14
1.4.1 深空干涉测量观测计划的编制15
1.4.2 观测前的系统检测17
1.4.3 DOR/DOD测量实施19
1.4.4 △DOR/△DOD测量实施19
1.4.5 SBI实施20
1.4.6 站内设备的自动运行20
1.5 系统指标计算分析22
1.5.1 DOR测量误差分析22
1.5.2 DOD测量误差分析27
1.5.3 △DOR测量误差分析30
1.5.4 △DOD测量误差分析33
1.5.5 SBI误差分析34
1.5.6 误差分配38
1.5.7 小结40
第2章 天伺馈分系统41
2.1 概述42
2.2 35m口径天线42
2.2.1 功能与技术指标42
2.2.2 组成44
2.3 66m口径天线45
2.3.1 功能与技术指标45
2.3.2 组成46
2.4 干涉测量对天线的要求47
第3章 时频分系统49
3.1 概述50
3.2 技术指标50
3.3 分系统组成51
3.4 频标稳定性对干涉测量的影响51
第4章 干涉测量射频信道分系统55
4.1 概述56
4.2 功能与技术指标56
4.2.1 主要功能56
4.2.2 技术指标56
4.3 组成及工作原理57
4.4 方案设计59
4.4.1 频率设计59
4.4.2 增益、群时延和低相噪设计63
4.4.3 S频段干涉测量本振69
4.4.4 S频段干涉测量下变频器70
4.4.5 X频段干涉测量本振71
4.4.6 X频段干涉测量下变频器72
4.4.7 干涉测量测试切换机箱72
4.5 关键技术73
第5章 数据采集与记录分系统75
5.1 概述76
5.2 功能与技术指标77
5.2.1 主要功能77
5.2.2 技术指标77
5.3 组成及工作原理79
5.3.1 基带转换单元81
5.3.2 数据存储与传输单元82
5.4 方案设计82
5.4.1 各种方案的比较82
5.4.2 全频谱接收处理数字基带转换结构设计85
5.4.3 信号调理与频综模块设计89
5.4.4 数据采集与基带转换板设计90
5.4.5 数据存储与传输模块设计101
5.4.6 系统自检与实时状态监测106
5.5 关键技术113
5.5.1 基于信道化接收的宽带全频谱数字基带转换技术114
5.5.2 数字AGC设计方案124
5.5.3 VSI和VSR数据格式编辑及高速缓存技术130
第6章 大气参数测量分系统139
6.1 概述140
6.2 功能与技术指标140
6.2.1 主要功能140
6.2.2 技术指标140
6.3 组成及工作原理141
6.4 方案设计142
6.4.1 微波辐射计子系统142
6.4.2 GNSS子系统144
6.4.3 地面五要素子系统144
6.4.4 伺服转台子系统147
6.4.5 中央信号处理子系统149
6.4.6 多路电源子系统149
6.4.7 折射修正服务终端151
6.5 关键技术155
第7章 延迟校准分系统157
7.1 概述158
7.2 功能与技术指标158
7.2.1 主要功能158
7.2.2 技术指标158
7.3 组成及工作原理159
7.4 方案设计160
7.4.1 S频段PCAL信号发生器160
7.4.2 X频段PCAL信号发生器163
7.4.3 频标时延测量机箱163
7.5 关键技术164
7.5.1 高稳定PCAL信号生成技术165
7.5.2 电缆时延在线标定技术165
第8章 站内监控分系统169
8.1 概述170
8.2 功能与技术指标170
8.2.1 主要功能170
8.2.2 技术指标170
8.3 组成及工作原理170
8.4 监控协议格式171
8.4.1 网络组播接口171
8.4.2 YK-MCP172
第9章 中心数据处理分系统175
9.1 概述176
9.2 功能与技术指标176
9.2.1 主要功能176
9.2.2 技术指标177
9.3 组成及工作原理179
9.3.1 数据接收及预处理子系统179
9.3.2 相关处理子系统179
9.3.3 监控子系统180
9.4 方案设计181
9.4.1 基本处理流程181
9.4.2 数据接收及预处理子系统183
9.4.3 相关处理子系统190
9.4.4 监控子系统206
9.5 关键技术206
9.5.1 集群运算处理技术206
9.5.2 相关处理的实现结构211
9.5.3 传统相关和本地相关处理方法218
9.5.4 通道时延不一致处理方法224
第10章 测试方法237
10.1 中心数据处理分系统指标测试方法238
10.1.1 测试框图238
10.1.2 DOR/DOD精度测试238
10.1.3 SBI精度测试240
10.1.4 相关处理能力240
10.2 干涉测量射频信道指标测试方法240
10.2.1 杂散指标测试240
10.2.2 本振相位噪声测试241
10.3 延迟校准设备指标测试方法241
10.3.1 测试框图241
10.3.2 延迟校准信号频率测试242
10.3.3 相位抖动测试242
10.3.4 在线标定电缆精度242
10.4 数据采集与记录设备指标测试方法243
10.4.1 基带信号中心频率分辨率测试243
10.4.2 信道相频非线性测试244
10.4.3 开机同步一致性测试245
10.4.4 子带拼接性能246
10.4.5 子带记录数据一致性测试247
10.5 大气参数测量设备指标测试方法249
10.5.1 中心工作频率测试249
10.5.2 亮温测量量程测试250
10.5.3 系统灵敏度测试250
10.5.4 亮温测量精度测试251
10.5.5 电离层修正精度测试251
10.5.6 非降雨天气对流层总延迟修正精度252
第11章 接口关系253
11.1 系统外部接口254
11.1.1 中心数据处理分系统对外接口关系254
11.1.2 站内设备对外接口关系257
11.2 站内设备分系统间接口259
11.2.1 干涉测量射频信道分系统259
11.2.2 延迟校准分系统260
11.2.3 数据采集与记录分系统261
11.2.4 大气参数测量分系统261
第12章 系统结构265
12.1 概述266
12.2 站内设备结构布局266
12.2.1 深空站布局266
12.2.2 设备结构布局267
12.2.3 数据采集与记录分系统结构268
12.2.4 大气参数测量设备结构270
12.3 中心数据处理分系统结构布局274
12.3.1 北京中心数据处理分系统274
12.3.2 西安中心数据处理分系统275
缩写词277
索引280
参考文献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