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文学批评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文学批评史
  • 杨冬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333908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566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5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文学批评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 言1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与中世纪15

第一章 柏拉图15

《伊安篇》及其灵感理论17

诗人的摹仿能否为人们提供真理20

“理想国”的文艺政策24

美作为涵盖一切的学问27

第二章 亚理斯多德31

摹仿——艺术与现实的关系32

诗歌的有机整体论37

论悲剧的净化作用40

第三章 贺拉斯46

寓教于乐——诗的读者效果47

罗马古典主义及其创作规则49

论天才与技艺52

第四章 朗吉弩斯55

崇高的根源与效果56

构成崇高的五个因素58

从古人的创作中汲取灵感61

第五章 从普罗提诺到但丁64

奥古斯丁对诗歌的偏见65

普罗提诺的“内在模式”67

托马斯·阿奎那与但丁的寓言理论70

但丁论俗语73

第二编 文艺复兴时期至十八世纪79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79

批评家普遍信奉“寓教于乐”81

艺术摹仿与艺术想象83

由新体裁所引发的争论86

卡斯特尔维特罗的异端色彩88

第七章 布瓦洛91

布瓦洛与贺拉斯之比较92

诗艺中的理性原则94

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总结98

第八章 德莱顿与蒲柏101

《论戏剧诗》及其莎士比亚评论102

德莱顿对个人风格的兴趣106

蒲柏的《论批评》109

第九章 约翰逊114

“莎士比亚忠实于普遍的人性”115

道德标准或“诗的公正”说119

关于悲喜剧和“三一律”122

第十章 伏尔泰与卢梭126

《论史诗》与《英国通信》127

路易十四时代文学的崇拜者130

卢梭的《致达朗贝尔论戏剧书》133

第十一章 狄德罗137

关于严肃剧或家庭悲剧138

狄德罗的情感主义与原始主义倾向141

“唯有绝对不动感情,才能造就伟大的演员”145

第十二章 莱辛149

《拉奥孔》论诗与画的关系150

《汉堡剧评》试图恢复亚理斯多德的诗学精神157

第十三章 歌德163

从《莎士比亚命名日》谈起164

一般与特殊;寓意与象征168

关于“古典的”与“浪漫的”171

“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174

第十四章 席勒178

席勒的悲剧理论179

从批评史的角度看《美育书简》182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86

第三编 十九世纪初期195

第十五章 德国浪漫派的文学理论195

“古典的”与“浪漫的”之对比196

关于文学创作200

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203

第十六章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208

“诗人”进入了批评活动的中心209

关于诗的题材和诗的语言214

论想象与幻想218

柯勒律治的莎士比亚评论223

第十七章 赫士列特与济慈227

赫士列特对诗歌的界说228

创作的动力与非个性化理论231

济慈论诗人的“消极能力”235

赫士列特的批评方法238

第十八章 雪莱242

皮科克的《诗的四个时代》243

“诗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246

雪莱论感受力、想象和灵感248

诗为人类提供最高意义的快乐251

第十九章 斯达尔夫人256

论社会制度与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257

斯达尔夫人论古典诗与浪漫诗260

诗人是把被囚禁的感情解放出来264

第二十章 司汤达与雨果267

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268

《(克伦威尔〉序言》及其他271

雨果的莎士比亚评论275

第二十一章 黑格尔279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80

论史诗、抒情诗与戏剧284

黑格尔的文学趣味与创作理论290

第二十二章 海涅297

海涅论德国浪漫派298

海涅的文学观念302

第四编 十九世纪中期309

第二十三章 卡莱尔与亨特309

卡莱尔的文学史观与象征理论310

卡莱尔论作为诗人的英雄314

亨特论想象与幻想318

第二十四章 穆勒与罗斯金324

“诗是幽居独处时感情的自白”325

罗斯金论“感情的误置”329

第二十五章 爱伦·坡334

爱伦·坡论诗歌的创作过程335

真正的诗“完全是为诗而写的”339

第二十六章 爱默生343

论象征或艺术与自然的关系344

“诗人是言者,是命名者”348

第二十七章 圣勃夫354

论古典作家及其传统355

传记式的批评方法359

论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波德莱尔363

第二十八章 泰纳368

论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369

关于艺术的本质与理想374

论莎士比亚与巴尔扎克380

第二十九章 波德莱尔386

对爱伦·坡的认同与修正387

应和理论与想象理论390

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395

第三十章 别林斯基400

《文学的幻想》及其他早期评论401

创建诗学体系的尝试407

别林斯基的后期批评411

第三十一章 车尔尼雪夫斯基417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418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学批评424

第三十二章 杜勃罗留波夫430

“现实的批评”及其运用431

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436

第五编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445

第三十三章 阿诺德445

论诗歌的功用与批评的功用446

关于“诗歌是生活的批评”451

“试金石”与风格理论455

第三十四章 佩特与王尔德460

佩特与享乐主义艺术观461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代表465

印象主义批评方法469

第三十五章 布拉德雷475

“为诗而诗”的基本理论476

布拉德雷的悲剧理论480

性格分析还是意象分析?484

第三十六章 巴尔扎克与左拉489

《人间喜剧》前言及其他论文490

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495

第三十七章 朗松502

文学史观与文学史方法503

论文学与科学的关系508

论法国批评家512

第三十八章 尼采516

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517

论古希腊悲剧的诞生与衰亡521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及其他526

第三十九章 勃兰兑斯531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宏观描述532

勃兰兑斯的文学史观与批评方法538

第四十章 托尔斯泰546

托尔斯泰把艺术视为感情的传达547

对现代艺术的严厉批判551

真正的艺术的标志在于感染力556

主要参考文献561

后记5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