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络医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络医学概论
  • 王居易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51323600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经络-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络医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 论2

第一节 经络理论的历史沿革2

一、经络理论的起源2

二、古代传统经络理论的发展3

三、近代经络理论的停滞与西化3

四、现代经络理论的研究状况4

第二节 经络医学概念的提出及研究内容和方法5

一、经络医学概念的提出5

二、经络医学的研究内容5

三、经络医学的研究方法7

第三节 经络医学理论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8

一、经络医学理论的价值8

二、经络医学临床应用的前景9

第四节 经络医学重要名词的界定12

一、经络12

二、五体12

三、节13

四、膜和膜原13

五、膏肓14

六、六经和六气15

七、开阖枢16

第二章 经络本意及经络系统的构成18

第一节 经络探源与经络本意18

一、经络探源18

二、经络本意21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22

一、十二经脉22

二、十二经别24

三、络脉25

四、十二经筋25

五、十二皮部26

六、奇经八脉27

第三节 十四经经络结构29

一、手太阴肺经30

二、手阳明大肠经30

三、足阳明胃经31

四、足太阴脾经33

五、手少阴心经34

六、手太阳小肠经34

七、足太阳膀胱经35

八、足少阴肾经37

九、手厥阴心包经37

十、手少阳三焦经38

十一、足少阳胆经39

十二、足厥阴肝经40

十三、任脉41

十四、督脉42

第三章 经络气化46

第一节 经络气化概要46

一、经络气化的基本内容47

二、经络气化的临床意义49

三、经络的疲劳和紊乱52

第二节 十二经的气化特点54

一、手太阴肺经54

二、手阳明大肠经56

三、足阳明胃经57

四、足太阴脾经57

五、手少阴心经60

六、手太阳小肠经62

七、足太阳膀胱经63

八、足少阴肾经64

九、手厥阴心包经67

十、手少阳三焦经69

十一、足少阳胆经71

十二、足厥阴肝经72

第三节 十二经的互补、增效、协同75

一、表里经75

二、同名经79

三、开阖枢与五脏旁通82

第四章 腧 穴86

第一节 腧穴概念与腧穴结构86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86

二、腧穴结构87

第二节 腧穴的功能与特性89

一、腧穴的功能89

二、腧穴的特性90

第三节 特定穴91

一、原穴91

二、五输穴105

三、络穴135

四、郄穴148

五、俞穴、募穴158

六、八脉交会穴172

七、下合穴176

八、八会穴178

第四节 其他腧穴180

一、头颈部180

二、胸腹部189

三、腰背部192

四、四肢部198

五、奇穴201

第五章 症候结构203

第一节 症候与症候结构203

一、症候与症候结构的含义203

二、症候结构的特性204

第二节 症候分析的思维要点208

一、思维程序208

二、常见思维误区210

第三节 常见病症的症候结构211

一、常见主症的症候结构211

二、症候结构的经典证型221

第六章 经络诊察224

第一节 经络诊察的基本方法224

一、审(视)225

二、切(候)228

三、扪(抚)231

四、按(压)233

五、循推236

第二节 经络诊察之循推法237

一、循推手法的操作要求237

二、循推中常见的经络异常变化238

第三节 十四经经络诊察242

一、手太阴肺经242

二、手阳明大肠经247

三、足阳明胃经251

四、足太阴脾经255

五、手少阴心经260

六、手太阳小肠经263

七、足太阳膀胱经267

八、足少阴肾经271

九、手厥阴心包经274

十、手少阳三焦经276

十一、足少阳胆经278

十二、足厥阴肝经282

十三、督脉285

十四、任脉288

第七章 辨 经290

第一节 辨经的思维程序290

一、主症及其症候结构的分析和确定290

二、主症及其症候结构与病变经脉的对接291

三、症候结构、经络诊察、经络病候之间的反复校正293

第二节 经络病候293

一、“是动”病候的含义293

二、经络病候各论294

第三节 临床辨经实例303

一、逐一筛选304

二、主症对接304

三、全面对接305

四、对接不全或无法对接308

第八章 选 经310

第一节 选经的依据310

一、依据经脉间的联系311

二、依据器官、组织所属311

三、依据脏腑所主311

四、依据十二经“是”主症311

第二节 选经方法314

一、选择病变经脉作为治疗经脉314

二、选择表里经作为治疗经脉316

三、选择同名经作为治疗经脉319

四、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选经323

五、开、枢、阖相配的选经方法325

六、奇经八脉的选经方法328

第九章 选穴配穴334

第一节 选穴配穴的理论依据和配伍原则334

一、选穴的理论依据334

二、腧穴配伍原则335

第二节 常用配穴法336

一、本经配穴336

二、表里经(阴阳经)配穴338

三、同名经配穴法339

四、奇经八脉配穴法340

第三节 临床常用对穴解析343

一、对穴的涵义343

二、对穴的理论基础343

三、对穴的特点344

四、常用对穴解析345

五、临床注意事项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