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层析成像 基本原理、系统技术、图像质量及应用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层析成像 基本原理、系统技术、图像质量及应用 第3版
  • (德)威利·卡伦德尔(Willi A.Kalender)著;许州,陈浩,王远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3013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计算机X线扫描体层摄影-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层析成像 基本原理、系统技术、图像质量及应用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历史概述1

第1章 CT原理4

1.1 关于断层成像的一般认识4

1.1.1 CT——一种数字成像手段4

1.1.2 断层成像为什么能够提高对比度6

1.2 CT的基本原理8

1.2.1 我们在CT中测量什么8

1.2.2 在CT中如何测量一个物体10

1.2.3 如何计算一幅CT图像11

1.2.4 在CT图像中显示什么12

第2章 技术原理18

2.1 发展阶段与目标18

2.1.1 20世纪70年代——从头颅到全身扫描18

2.1.2 20世80年代——单层快速扫描20

2.1.3 20世纪90年代——快速容积扫描20

2.1.4 21世纪初——多样化的快速容积扫描21

2.1.5 2010后十年将是Sub-mSv CT21

2.2 CT扫描标准配置22

2.2.1 机械设计22

2.2.2 X射线部件26

2.2.3 准直器和过滤器29

2.2.4 探测器系统31

2.3 扫描方式和扫描参数40

2.3.1 定位像40

2.3.2 单层扫描:连续CT41

2.3.3 单层扫描——步进模式41

2.3.4 材料的选择性成像——双能量CT42

2.3.5 连续扫描——动态CT42

2.3.6 CT透视——介入CT43

2.3.7 容积扫描——螺旋CT43

2.3.8 容积扫描——锥束CT43

2.4 特殊扫描原理CT45

2.4.1 电子束CT46

2.4.2 动态空间再现机46

2.4.3 平板探测器CT扫描系统48

2.4.4 PET/CT联合扫描系统52

2.4.5 SPECT/CT联合扫描装置54

2.4.6 双源CT55

第3章 螺旋CT58

3.1 早期设计与成果58

3.2 螺旋CT的扫描原理和技术特性60

3.3 螺旋CT图像重建62

3.3.1 基本z轴内插法(360°LI)63

3.3.2 采用数据重组的z轴内插法(180°LI)63

3.3.3 180°z轴内插算法的演变65

3.4 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67

3.4.1 多层螺旋CT的z轴内插法(180°MLI)67

3.4.2 多层螺旋CT的z轴滤波法(180°MFI)67

3.4.3 ECG相关性心脏成像69

3.5 锥束螺旋CT图像重建73

3.5.1 64层重建方法73

3.5.2 多于64层重建方法74

3.5.3 大螺距双源CT螺旋扫描75

第4章 图像质量79

4.1 连续CT的变量和方法80

4.1.1 CT值、均匀性、对比度和线性80

4.1.2 像素噪声81

4.1.3 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度分辨率82

4.1.4 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92

4.1.5 伪影93

4.2 螺旋CT的变量和方法97

4.2.1 一般问题97

4.2.2 像素噪声98

4.2.3 层面灵敏度曲线99

4.2.4 z轴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101

4.2.5 多层螺旋CT需考虑的因素106

4.2.6 锥束螺旋CT考虑的因素107

4.2.7 螺旋CT的伪影110

4.2.8 z轴方向上良好样本的效应111

4.2.9 双源CT的性能112

4.3 平板探测器CT需考虑的因素116

4.3.1 基于C形臂的FDCT图像质量需考虑的问题116

4.3.2 面部头骨的FDCT成像需考虑的问题120

4.3.3 FDCT中减少伪影所做的工作121

4.4 系统整体性能指标125

4.4.1 噪声,剂量和分辨率相互之间的关系125

4.4.2 品质因数127

4.5 验收试验和稳定性试验128

第5章 剂量130

5.1 CT是高剂量检查方法吗130

5.2 剂量测量的技术参数132

5.2.1 连续单层扫描的剂量分布132

5.2.2 杂散辐射139

5.2.3 螺旋扫描的其他注意事项140

5.2.4 宽排探测器的其他注意事项141

5.2.5 宽排探测器的CTDI概念143

5.2.6 CT的剂量参考水平144

5.2.7 CTDI的问题145

5.3 CT的患者剂量145

5.3.1 扫描参数对患者剂量的影响146

5.3.2 螺旋CT对患者剂量的影响147

5.3.3 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的估计148

5.3.4 有效剂量估计151

5.3.5 患者剂量的测定问题156

5.4 进一步降低剂量的可行性157

5.4.1 检查人员的作用158

5.4.2 技术措施和新方法159

5.5 我们应如何对待关于剂量的讨论170

5.5.1 CT系统的进一步优化170

5.5.2 剂量、好处及风险的相关信息171

5.5.3 作者的总结和建议174

第6章 图像处理及可视化176

6.1 简单图像处理及评价流程176

6.2 二维显示177

6.3 三维显示179

6.3.1 表面显示179

6.3.2 投影显示180

6.3.3 体绘制技术181

6.3.4 虚拟内窥镜技术182

6.3.5 选择3D显示方法的建议183

6.4 怎样处理全部图像186

第7章 特殊应用188

7.1 概述188

7.2 定量CT189

7.3 心脏的时像选择成像192

7.3.1 连续CT中的前瞻性触发193

7.3.2 螺旋CT中的回顾性门控193

7.3.3 使用前瞻性触发技术的高螺距双源螺旋CT195

7.3.4 CT用于冠状动脉钙含量测量195

7.4 双能CT198

7.4.1 双能CT的基本物理原理198

7.4.2 技术解决方案202

7.4.3 DECT应用203

7.5 图像导引的介入治疗206

7.6 基于诊断的临床预成像(显微CT)209

7.6.1 微焦点体外成像209

7.6.2 微焦点CT活体成像212

7.6.3 质量控制和剂量评估212

7.7 CT组织灌注的评估218

7.7.1 临床CT的大脑灌注测量218

7.7.2 使用CT进行灌注评估的另外的方法221

7.7.3 质量控制和剂量的考虑222

第8章 CT的未来225

8.1 共同关注226

8.2 技术发展227

8.3 专用乳腺CT的特点228

8.4 总结235

第9章 图像重建的数学概述238

9.1 二维图像重建239

9.1.1 二维投影数据的定义239

9.1.2 平行束投影数据的重建240

9.1.3 平行束FBP算法242

9.1.4 二维扇束投影的定义242

9.1.5 扇束滤波反投影算法243

9.1.6 等角射线产生的扇形投影数据的FBP重建算法244

9.1.7 重排245

9.1.8 等角扇束投影数据的重排246

9.2 三维图像重建246

9.2.1 锥束投影的定义247

9.2.2 Feldkamp锥束重建算法247

9.2.3 EPBP——一种Feldkamp类型的算法248

9.2.4 单层重排算法251

9.2.5 锥束投影的精确三维重建252

参考文献256

缩写和符号275

词汇表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