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策勒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策勒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179637.jpg)
- 孙新茂主编;策勒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9259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96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825页
- 主题词:策勒县-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策勒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编 建置 区划第一章 位置 面积40
第二章 建置 沿革40
第三章 行政区划4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行政区划4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41
第四章 乡镇概况47
第一节 策勒镇47
第二节 策勒乡48
第三节 固拉哈玛乡49
第四节 达玛沟乡51
第五节 恰哈乡53
第六节 奴尔乡55
第七节 博斯坦乡58
第八节 乌鲁克萨依乡59
第二编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地貌62
第二章 气候63
第一节 气候概述64
第二节 四季气候特征64
第三节 日照 气温65
第四节 降水68
第五节 蒸发与蒸散量69
第六节 风速 风向69
第三章 水文70
第一节 地表水70
第二节 地下水76
第四章 土壤77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与分布77
第二节 土壤类型79
第三节 土壤肥力83
第五章 生物 矿藏86
第一节 主要植物86
第二节 主要动物89
第三节 矿藏89
第六章 自然灾害90
第一节 干旱90
第二节 干热风91
第三节 霜冻91
第四节 大风92
第五节 冻害93
第六节 冰雹93
第七节 洪灾93
第三编 人口96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96
第一节 人口数量97
第二节 人口分布98
第二章 人口构成98
第一节 民族构成101
第二节 年龄、性别构成102
第三节 文化构成102
第四节 行业、职业构成103
第三章 计划生育103
第一节 机构103
第二节 工作104
第四编 农业112
第一章 机构112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14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14
第二节 土地改革114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115
第四节 人民公社117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118
第三章 作物种植119
第一节 作物品种120
第二节 作物栽培123
第三节 作物产量124
第四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126
第四章 植物保护127
第一节 主要病害与防治127
第二节 主要虫害与防治128
第五章 农业分区129
第一节 山地草原牧业区129
第二节 山谷牧农区129
第三节 浅山带单作农林牧结合区130
第四节 绿洲主要复种区130
第五节 北部荒漠植被保护区131
第六章 蚕桑131
第一节 机构人员培训134
第二节 基础设施134
第三节 育苗栽桑和桑树改良134
第四节 养蚕技术134
第五编 畜牧业140
第一章 机构140
第二章 牧业体制142
第一节 牧区民主改革142
第二节 牧业合作化142
第三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142
第三章 草场资源及利用143
第一节 天然草场143
第二节 草原建设148
第四章 畜禽品种及改良149
第一节 品种149
第二节 牲畜品种改良154
第五章 放牧管理154
第一节 四季轮放154
第二节 抗灾保畜155
第六章 畜病防治156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156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157
第七章 经营效益157
第一节 经营状况157
第二节 牲畜存栏158
第三节 产品 产量160
第四节 畜牧业产值161
第八章 牧业分区162
第一节 南部山地放牧区162
第二节 中南浅山放牧区162
第三节 中北平源集约饲养区163
第四节 北部沙漠放牧区163
第六编 园艺167
第一章 瓜果种类及分布167
第一节 瓜果种类167
第二节 果树构成及分布170
第二章 果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171
第一节 育苗技术171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172
第三章 瓜果采收、贮藏及加工173
第一节 采收173
第二节 贮藏173
第三节 果品加工174
第四章 经营管理175
第一节 果园面积及产量175
第二节 经营形式177
第五章 果树分区177
第一节 浅山杏子区178
第二节 策勒河下游平原红枣、杏子、核桃区178
第三节 奴尔河下游平原葡萄、红枣区178
第七编 林业180
第一章 机构180
第二章 林木资源181
第一节 资源分布181
第二节 林木面积181
第三章 植树造林182
第四章 防风固沙183
第一节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184
第二节 防沙 治沙185
第五章 林业分区188
第一节 山区农牧防护林区188
第二节 牧区防护林薪炭林亚区188
第三节 农区防护林经济林亚区188
第四节 平原农田防护林区189
第五节 农田防护林用材林亚区189
第六节 西北部、北部荒漠次生林保护、改造区189
第六章 林业管理192
第一节 林木管理192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193
第三节 林业资源调查及分类区划194
第八编 农牧机具第一章 机构196
第一节 农机管理机构196
第二节 服务机构197
第二章 发展概况198
第一节 传统农具198
第二节 机械化农机具199
第三章 农机分布和作业水平201
第一节 农机分布201
第二节 机械作业水平202
第四章 安全监理和技术培训204
第一节 安全监理204
第二节 技术培训205
第五章 农机具修造205
第九编 水利208
第一章 机构208
第一节 行政机构208
第二节 事业单位210
第二章 水利建设210
第一节 引水工程211
第二节 蓄水工程214
第三节 提水工程217
第四节 防洪工程218
第五节 防病改水218
第三章 水利分区219
第一节 山地集流区219
第二节 山前平原散流区220
第三节 沙漠无流区220
第四章 水电建设221
第五章 水利管理221
第一节 灌溉管理221
第二节 水库管理221
第三节 水费管理222
第六章 战斗渠工程222
第一节 工程建设缘由222
第二节 工程规划223
第三节 渠道工程224
第四节 配套工程228
第五节 工程投入233
第六节 工程效益234
附一 策勒县战斗渠工程30年进程记事表236
附二 “水的变迁”内容简介240
第十编 工业250
第一章 管理机构250
第二章 手工业252
第三章 县属集体工业255
第四章 地方国营工业256
第五章 乡镇企业262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2
第二节 发展概况263
第三节 企业构成264
第十一编 交通268
第一章 机构268
第二章 道路268
第一节 古道268
第二节 公路269
第三章 桥涵272
第四章 运输273
第一节 运输工具273
第二节 客货运输276
第五章 交通管理277
第一节 运输市场管理277
第二节 公路养护278
第十二编 邮电280
第一章 邮政280
第一节 邮政机构280
第二节 邮路281
第三节 邮政业务282
第二章 电信283
第一节 电信机构283
第二节 电报284
第三节 电话284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城乡建设288
第一节 机构290
第二节 城乡建设和管理290
第二章 环境保护303
第一节 环境状况304
第二节 环保工作304
第十四编 商业 外贸第一章 商业3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310
第二节 私营商业312
第三节 集体商业313
第四节 国营商业313
第二章 外贸318
第一节 经营品种318
第二节 畜产品收购318
第十五编 粮油322
第一章 机构322
第二章 粮油购销324
第一节 粮油征购324
第二节 粮油销售、供应325
第三章 粮油储藏 调运326
第一节 粮油储藏326
第二节 粮油调运327
第四章 粮油加工330
第五章 粮油管理332
第十六编 财政334
第一章 机构334
第二章 财政体制335
第三章 财政收入336
第四章 财政支出338
第十七编 税务342
第一章 机构342
第一节 机构沿革342
第二节 策勒县地方税务局343
第三节 策勒县国家税务局344
第二章 税收34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税收34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税收346
第十八编 金融 保险第一章 金融352
第一节 机构352
第二节 货币357
第三节 储蓄与存款358
第四节 信贷359
第二章 保险362
第十九编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364
第一节 机构364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实施365
第二章 物价管理368
第一节 机构368
第二节 物价监督检查368
第三章 统计管理373
第一节 机构373
第二节 统计内容373
第三节 统计服务374
第四章 技术监督与计量管理374
第一节 机构374
第二节 人员培训375
第三节 计量监督和检定375
第四节 技术监督和“打假”375
第五节 代码标识管理376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376
第一节 机构376
第二节 集市建设和管理377
第三节 企业登记379
第四节 合同鉴定380
第六章 审计381
第一节 机构381
第二节 审计监督382
第七章 土地管理383
第一节 机构383
第二节 管理体制383
第三节 地籍管理384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385
第五节 基本农田保护385
第六节 土地监察385
第二十编 政党 群团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策勒县地方组织390
第二章 中共党员在策勒县的早期活动391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策勒县地方组织393
第一节 组织机构393
第二节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402
第三节 县委工作部门406
第四节 纪律检查407
第五节 宣传工作410
第六节 统战工作412
第七节 稳定工作414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427
第四章 群团429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29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434
第三节 职工联合会437
第四节 其他团体438
第二十一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442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442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43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447
第四节 选举449
第二章 政府45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县政权452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458
第三章 人民政协464
第一节 机构464
第二节 历届政协全委会464
第三节 政协工作468
第四节 县政协史略468
第二十二编 重大政事第一章 中俄“策勒村事件”472
第一节 策勒村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472
第二节 策勒村事件的起因472
第三节 事件的暴发475
第二章 抗日救亡运动477
第三章 建立党政机构478
第一节 成立中国共产党策勒县委员会478
第二节 建立人民政权,成立县人民政府478
第四章 抗美援朝479
第五章 减租反霸479
第六章 镇压反革命481
第七章 “三反”运动481
第八章 土地改革482
第九章 农业互助合作484
第十章 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85
第十一章 肃清反革命运动485
第十二章 整风、反右48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87
第一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87
第二节 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89
第十四章 “大跃进”489
第十五章 人民公社化运动490
第十六章 整风整社491
第十七章 精简干部492
第十八章 “文化大革命”492
第十九章 揭批查打,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496
第二十章 清理“三种人”496
第二十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97
第一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497
第二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498
第二十二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98
第二十三章 “三讲”教育499
第二十三编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502
第一节 机构502
第二节 社会治安505
第三节 户政506
第四节 交通管理507
第五节 消防管理508
第二章 检察509
第一节 机构509
第二节 刑事检察510
第三节 经济检察511
第四节 法纪检察511
第五节 监所检察511
第六节 控告、申诉、民事、行政检察512
第三章 审判512
第一节 机构512
第二节 审判制度513
第三节 刑事审判515
第四节 民事审判515
第五节 经济审判516
第六节 行政审判516
第七节 执行517
第四章 司法行政517
第一节 机构517
第二节 律师和公证518
第三节 法制宣传519
第四节 人民调解520
第二十四编 民政第一章 机构522
第二章 优抚523
第一节 节日慰问523
第二节 烈军属优待补助524
第三节 伤残抚恤524
第三章 救灾、救济525
第四章 社会安置528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528
第二节 自流人员安置528
第三节 城市精简下放人员安置529
第五章 福利529
第一节 干部困难补助529
第二节 供养孤老残幼530
第三节 福利事业531
第六章 婚姻管理532
第七章 助残事业533
第八章 地名普查533
第二十五编 劳动人事 社会保障第一章 机构536
第二章 编制53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人员编制53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员编制538
第三节 编制管理541
第三章 干部542
第一节 干部来源 结构542
第二节 干部管理544
第三节 干部离休 退休544
第四章 工资545
第一节 工资制度545
第二节 工资调整546
第五章 技术人员职务评聘与管理549
第六章 工人550
第一节 工人状况550
第二节 工人管理551
第七章 劳动就业552
第一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52
第二节 招工就业552
第八章 劳动保险553
第一节 机构553
第二节 养老保险金的统筹与发放553
第三节 失业保险金的统筹与发放555
第二十六编 军事第一章 军队体制558
第一节 封建时期军队55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队559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559
第二章 兵役561
第一节 封建时期的兵役561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56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565
第三章 新中国民兵567
第一节 领导体制567
第二节 组织建设569
第三节 政治教育570
第四节 军事训练571
第五节 武器装备573
第六节 主要活动574
第四章 兵事577
第一节 扜弥国与于阗国之战577
第二节 于阗军与喀喇汗军激战策勒山区578
第三节 策勒村事件578
第四节 马虎山、马仲英叛匪劫掠579
第五章 军政、军民关系580
第一节 拥政爱民580
第二节 军民共建582
第二十七编 教育第一章 机构587
第二章 普通教育587
第一节 小学教育587
第二节 中学教育591
第三章 成人教育594
第一节 扫盲教育594
第二节 工农文化业余教育598
第三节 职工教育599
第四节 农牧民业余文化技术教育599
第四章 教师600
第五章 教育管理601
第一节 经费601
第二节 勤工俭学603
第三节 义务教育工程建设604
第二十八编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技机构60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608
第二节 科研服务机构608
第二章 科技队伍610
第三章 科技成果612
第一节 成果612
第二节 西红花栽培及其系列产品开发617
第四章 科普活动618
第二十九编 文化第一章 文化机构、设施624
第一节 管理机构624
第二节 事业机构、设施625
第二章 文化活动629
第一节 文艺创作629
第二节 展览629
第三节 演出629
第四节 电影放映631
第三章 维吾尔族民间谚语、歌谣632
第一节 维吾尔族民间谚语选632
第二节 维吾尔族民间歌谣选634
第四章 广播 电视655
第一节 广播655
第二节 电视659
第五章 档案 图书661
第一节 档案661
第二节 图书665
第六章 史志编纂668
第一节 党史资料征集编印668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670
第七章 文物、古迹670
第一节 文物670
第二节 古迹671
第三节 古树676
第三十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678
第一节 行政机构679
第二节 医疗、防疫机构680
第三节 医疗队伍682
第四节 医疗设备与技术686
第五节 医疗制度687
第六节 防疫 保健688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690
第二章 体育691
第一节 机构691
第二节 体育设施692
第三节 体育活动692
第四节 体育训练和竞赛694
第五节 全民健身运动698
第三十一编 民族 宗教第一章 机构700
第一节 民族宗教事务局700
第二节 伊斯兰教协会700
第二章 民族迁居史略701
第一节 古代民族701
第二节 维吾尔族702
第三节 汉族703
第三章 民族习俗704
第一节 维吾尔族习俗704
第二节 汉族习俗711
第三节 回族习俗713
第四章 宗教714
第一节 佛教714
第二节 伊斯兰教714
第三节 宗教事务管理715
第三十二编 道德风尚建设第一章 思想道德建设7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7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团结721
第二章 精神文明创建725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机构725
第二节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726
第三章 社会新风727
第三十三编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732
第二章 人物表742
第三章 知名人物简介747
附录764
一、策勒县2001~2003年大事记764
二、策勒县2001~2003年县情简况768
三、策勒县2000年开始的思想文化建设活动771
四、地方文献辑存774
五、《于阗县乡土志》策勒内容摘录776
六、民国《策勒县志》内容摘录779
七、新疆策勒县投资开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785
《策勒县志》编修始末791
《策勒县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