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经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府经济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1954353.jpg)
- 张占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1501477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44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国家行政机关-经济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府经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
第一节 市场机制与市场经济2
一、私人产品与市场经济2
二、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效率3
三、市场失灵及其校正4
第二节 政府经济职能与政府治理7
一、政府职能的理论阐释7
二、公共物品与政府的经济职能8
三、政府规制及其效率11
四、政府规制失灵及其校正12
五、政府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15
第三节 政府与市场的边界16
一、政府规模的无序扩张17
二、政府规模扩张的理论阐释18
三、公共选择与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性19
第四节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21
一、政府与市场博弈的理论分析21
二、政府与市场完全博弈的动态分析22
第二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预算25
第一节 公共支出及其效益26
一、公共支出的分类26
二、公共支出的增长理论28
三、公共支出的效益评价31
第二节 公共收入及其效应33
一、公共收入的构成与特征34
二、税收制度及其效应34
三、债务收入及其效应36
第三节 公共预算与收支管理40
一、政府预算管理40
二、国库集中支付47
三、政府采购制度48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50
五、财政审计与财政问责51
第三章 宏观调控的理论与政策53
第一节 宏观调控基本理论54
一、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54
二、国民经济核算指标56
三、国民收入决定论58
第二节 宏观调控政策63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类型和工具63
二、财政政策的目标、类型和工具65
三、国际经济政策74
第三节 宏观调控政策协调80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协调80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81
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82
第四节 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84
一、国际金融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84
二、国际金融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5
三、应对国际金融动荡之策86
第四章 政府规制理论与实践91
第一节 规制理论的起源与基本概念92
一、政府规制的起源92
二、规制的概念、特点与分类93
三、政府规制的目标及手段96
第二节 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97
一、强化经济规制的理论97
二、简化政府规制的理论98
三、我国政府规制理论的特点101
第三节 我国政府规制面临的问题102
一、经济规制领域的问题102
二、社会规制领域的问题102
三、行政规制领域的问题103
第四节 政府规制理论对我国的启示103
一、经济体制基础不同103
二、简化理论与强化理论并用104
三、完善监督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105
四、引进和推动激励性机制106
第五章 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式转型107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转型108
一、从“三步走”到中国梦108
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然性109
三、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基本内容109
四、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关系111
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12
一、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112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113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113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114
第三节 经济结构调整115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115
二、需求结构调整115
三、供给结构调整116
四、要素投入结构调整116
第四节 创新驱动与深化经济改革117
一、加快技术创新驱动117
二、国有企业改革120
三、垄断行业改革122
四、投资体制改革125
五、财税体制改革126
六、金融体制改革127
七、价格体系改革127
第六章 统筹城乡与城镇化发展129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130
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130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131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模式133
第二节 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135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135
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138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140
第三节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42
一、建设的重点任务142
二、建设的政策措施147
第四节 创新统筹城乡和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149
一、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149
二、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150
三、完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150
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151
五、稳妥推进行政区划改革151
第七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153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154
一、新阶段我国工业化的特征154
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的问题154
三、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紧迫性155
第二节 加快若干重点产业发展156
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156
二、加强现代能源产业158
三、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159
四、加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60
五、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161
第三节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162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性162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163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167
第四节 加快服务业的大发展171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172
二、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173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保障175
第八章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177
第一节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背景178
一、我国区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178
二、我国区域发展面临新挑战184
第二节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185
一、区域平衡发展战略186
二、区域非平衡发展战略187
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88
四、国家五年计划与区域协调发展192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目标194
第三节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196
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96
二、把握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关系198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200
一、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提高政府调控能力201
二、整合区域规划和加强法制建设201
三、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作用202
四、统筹“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203
第九章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7
第一节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8
一、生态文明的起源与内涵208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可持续发展211
三、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对策214
第二节 循环经济216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与起源216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217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与政策222
第三节 低碳发展223
一、“国际低碳经济”的起源与内涵223
二、中国低碳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24
三、低碳发展国际态势及主要经验225
四、中国低碳发展的路径与政策选择230
第十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233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概述234
一、劳动力市场的特征与问题234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兴起与发展235
三、经济全球化时代劳动力市场的新发展236
四、劳动力市场主要理论与研究前沿237
第二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挑战与对策239
一、劳动力市场面临的问题与困境239
二、过渡时期的劳动力市场特征241
三、建立和谐劳动力市场的制度保障与对策242
第三节 就业理论与政策243
一、就业理论及其新发展243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就业特征与就业安全245
三、中国就业的现状与问题246
四、中国的就业政策247
第四节 当前劳动力市场与就业的突出问题与改进对策248
一、统一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发展中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248
二、“人口红利”变化对劳动力市场与就业的压力挑战249
三、人口老龄化对就业的冲击与影响250
四、全球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带来的挑战251
五、改革中国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制度的思考252
第十一章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255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基本问题256
一、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256
二、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257
三、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259
四、收入分配的国际比较与借鉴261
第二节 中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与认识262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263
二、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264
三、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再认识265
第三节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构想267
一、明确树立公平的分配价值理念267
二、健全功利与道义相结合的分配体系267
三、实现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268
四、实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268
第四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概述270
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70
二、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法274
三、中国社会保险法评述281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283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理论284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284
二、金融创新理论与内容287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289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289
二、当前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294
三、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295
第三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295
一、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的含义295
二、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架构296
三、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国际经验298
四、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探索和实践300
第四节 外汇储备的使用与管理302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与属性302
二、外汇储备使用303
三、外汇储备管理模式306
第十三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309
第一节 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与完善310
一、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310
二、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310
三、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313
第二节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314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与形成314
二、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315
三、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316
第三节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317
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317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318
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措施320
第四节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321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地位演进321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贡献322
三、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323
第五节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325
一、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325
二、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329
第十四章 能源与粮食安全333
第一节 概述334
一、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334
二、粮食安全的基本内涵335
第二节 全球能源格局与中国能源政策取向336
一、全球能源供求格局变化与各国能源政策调整336
二、中国能源安全现状342
三、中国能源战略及其相关政策347
第三节 全球粮食供求格局与中国粮食安全战略348
一、全球粮食市场的变化趋势348
二、中国粮食供求格局变化与面临的挑战350
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选择351
第四节 国家能源与粮食储备353
一、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基本内涵353
二、能源储备与能源安全353
三、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355
第十五章 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359
第一节 全球经济治理概述360
一、全球治理的提出及其发展历程360
二、全球经济治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361
三、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363
第二节 全球贸易治理与中国参与364
一、WTO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重要作用365
二、中国积极参与WTO并发挥重要作用367
第三节 国际金融体系调整与中国参与369
一、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370
二、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371
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374
第四节 全球能源治理与中国参与375
一、全球能源治理的历史与框架375
二、全球能源治理面临的挑战377
三、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考量379
后记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