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亲属法 2010最新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亲属法 2010最新修订版
  • 戴炎辉,戴东雄,戴瑀如合著 著
  • 出版社: 戴东雄
  • ISBN: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52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亲属法 2010最新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论1

第一章 亲属之共同生活1

〔一〕保族生活与经济生活1

〔二〕亲属共同生活团体与社会经济条件之关系2

〔三〕身分法之指导原理2

〔四〕亲属共同生活团体之型式3

第二章 身分关系及身分行为之特质4

〔五〕身分关系及身分行为之特质4

〔六〕民法总则编与亲属编之关系5

第三章 亲属法之立法与法源10

〔七〕亲属法立法之社会背景10

〔八〕亲属编之制定12

〔九〕亲属编之修正13

〔十〕亲属法之法源23

本论25

第一章 亲属25

第一节 亲属之分类与范围25

〔一一〕血缘观念之演变25

〔一二〕我国亲属之沿革25

〔一三〕我国民法上之亲属26

〔一四〕亲属之范围28

第二节 亲系、辈分及亲等29

〔一五〕亲系29

〔一六〕辈分30

〔一七〕亲等概说31

〔一八〕我国民法上之亲等33

第三节 亲属关系之发生及消灭35

〔一九〕亲属关系之发生35

〔二○〕亲属关系之消灭36

第四节 亲属关系之效果38

〔二一〕狭义亲属关系之效果38

〔二二〕广义亲属关系之效果39

第二章 婚姻41

第一节 婚姻制度41

〔二三〕婚姻之原始型态41

〔二四〕婚姻关系之形式41

〔二五〕婚姻成立之形式40

〔二六〕通婚之范围44

〔二七〕婚姻后同居之处所44

〔二八〕婚姻之目的44

〔二九〕我国旧制之婚姻45

〔三○〕我国民法上婚姻之定义46

第二节 婚约47

第一款 婚约之要件与内容47

〔三一〕婚约之要件47

〔三二〕婚约之内容50

第二款 婚约之无效及撤销51

〔三三〕不具备婚约要件之效力51

〔三四〕婚约之无效51

〔三五〕婚约之撤销52

第三款 婚约之效力53

〔三六〕身分上之效力53

〔三七〕违背婚约之损害赔偿54

第四款 婚约之解消55

〔三八〕概说55

〔三九〕婚约解除之原因56

〔四○〕婚约解除与裁判离婚之比较60

〔四一〕解除之方法61

〔四二〕婚约解除之效力尤其损害赔偿62

〔四三〕礼物之返还65

第三节 婚姻67

第一款 婚姻之要件67

第一项 实质之要件67

〔四四〕概说67

〔四五〕私益要件之一:能力及意思之要件67

〔四六〕私益要件之二:其他之要件72

〔四七〕公益之要件73

第二项 形式之要件91

〔四八〕概说91

〔四九〕我国婚姻法之沿革92

〔五○〕形式要件之内容94

第二款 不具备婚姻要件之效力100

〔五一〕不完全婚姻100

〔五二〕婚姻无效概说102

〔五三〕无效之原因103

〔五四〕无效婚姻之效力104

〔五五〕事实上之夫妻关系107

〔五六〕婚姻撤销概说108

〔五七〕私益上之撤销108

〔五八〕公益上之撤销111

〔五九〕婚姻撤销之效力113

〔六○〕损害赔偿及赡养费115

〔六一〕婚姻无效及撤销之诉116

第四节 婚姻之效力119

第一款 概说119

〔六二〕夫权主义与平等主义119

〔六三〕婚姻之效力概说121

第二款 身分上之效力123

〔六四〕夫妻之称姓123

〔六五〕贞操义务125

〔六六〕夫妻之住所与同居之义务125

第三款 财产上之效力131

〔六七〕日常家务代理权131

〔六七之一〕家庭生活费用及其负担方法132

〔六八〕扶养义务134

第五节 夫妻财产制136

第一款 总说136

〔六九〕夫妻财产制概说与溯源136

〔七○〕各种夫妻财产制之内容140

〔七一〕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141

〔七二〕特有财产146

第二款 夫妻财产制契约之订定148

〔七三〕契约之当事人148

〔七四〕契约之订立时期151

〔七五〕契约之方式153

〔七六〕契约之效力155

〔七七〕契约之登记160

第三款 夫妻财产制之类型162

第一项 概说162

〔七八〕夫妻财产制类型之特色162

第二项 法定财产制163

〔七九〕联合财产制之意义163

〔八○〕联合财产之组成与所有权之归属164

〔八一〕联合财产之管理、使用及收益权170

〔八二〕联合财产之处分权171

〔八三〕家庭生活费用之负担172

〔八四〕债务之清偿责任与补偿请求权172

〔八五〕联合财产制之消灭174

〔八五之一〕司法院释字第620号解释有关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溯及之效力181

〔八五之二〕民国91年新修正之法定财产制185

第三项 共同财产制198

〔八六〕共同财产制之意义198

〔八七〕共同财产制之财团199

〔八八〕共同财产之管理、使用、收益及处分权201

〔八九〕清偿债务之责任与家庭生活费用之负担203

〔九○〕夫妻之补偿请求权205

〔九一〕共同财产制之消灭205

〔九二〕劳力所得共同财产制208

第四项 分别财产制209

〔九三〕分别财产制之意义209

〔九四〕分别财产制之内容210

第六节 婚姻之解消211

第一款 总说211

〔九五〕婚姻解消之意义211

〔九六〕婚姻解消之原因212

第二款 配偶一方之死亡及死亡宣告212

〔九七〕配偶一方之死亡212

〔九八〕配偶一方之死亡宣告213

第三款 离婚215

第一项 概说215

〔九九〕离婚法之沿革215

〔一○○〕我国离婚法之沿革216

第二项 两愿离婚218

〔一○一〕承认两愿离婚之理由218

〔一○二〕两愿离婚之要件219

〔一○三〕事实上之离婚224

〔一○四〕两愿离婚之无效及撤销225

第三项 调解与和解离婚227

〔一○四之一〕调解、和解离婚之立法227

〔一○四之二〕调解、和解离婚之要件229

〔一○四之三〕法院离婚调解之程序231

〔一○四之四〕法院离婚之调解效力232

〔一○四之五〕调解、和解离婚之优点、缺点233

第四项 裁判离婚235

第一目 总说235

〔一○五〕承认裁判离婚之理由235

〔一○六〕裁判离婚之意义236

第二目 裁判离婚之原因237

〔一○七〕概说237

〔一○八〕重婚(民1052条一项一款)240

〔一○九〕与配偶以外之人合意性交(民1052条一项二款)241

〔一一○〕虐待(民1052条一项三、四款)243

〔一一一〕恶意之遗弃(民1052条一项五款)247

〔一一二〕杀害之意图(民1052条一项六款)249

〔一一三〕不治之恶疾(民1052条一项七款)250

〔一一四〕重大不治之精神病(民1052条一项八款)252

〔一一五〕三年以上生死不明(民1052条一项九款)252

〔一一六〕处刑(民1052条一项十款)253

〔一一七〕难以维持婚姻之其他重大事由(民1052条二项)256

第三目 裁判离婚之诉258

〔一一八〕概说258

〔一一九〕诉讼当事人258

〔一二○〕诉讼程序259

〔一二一〕调解260

第五项 离婚之效力262

〔一二二〕概说262

〔一二三〕身分上之效力262

〔一二四〕亲权行使及监护概说263

〔一二五〕离婚之亲权行使与子女监护之关系264

〔一二五之一〕离婚后会面交往权之行使274

〔一二六〕亲子间之扶养义务及继承关系283

〔一二七〕夫妻财产关系终了284

〔一二八〕离婚之损害赔偿285

〔一二九〕离婚之赡养费287

第四款 别居制度290

〔一三○〕概说290

〔一三一〕别居之原因291

〔一三二〕别居之程序293

〔一三三〕别居之效力293

〔一三四〕别居之终了299

第七节 妾与童养媳299

第一款 妾299

〔一三五〕夫妾关系之成立299

〔一三六〕身分上之效力300

〔一三七〕财产上之效力302

〔一三八〕夫妾关系之终了302

第二款 童养媳304

〔一三九〕概说304

〔一四○〕事实上之童养媳305

第三章 亲子307

第一节 总说307

〔一四一〕亲子关系之沿革307

〔一四二〕民法上亲子关系之种类309

第二节 婚生子女之推定310

〔一四三〕婚生推定之制度310

〔一四四〕受胎期间之推定310

〔一四五〕婚生之推定312

〔一四六〕不受婚生推定之婚生子女313

〔一四七〕婚生子女之否认315

第三节 认领322

第一款 任意认领322

〔一四八〕非婚生子女问题322

〔一四九〕认领之意义及方法323

〔一五○〕认领人及被认领人325

〔一五一〕认领之无效与认领之否认326

〔一五二〕认领之撤销328

第二款 强制认领329

〔一五三〕强制认领之意义329

〔一五四〕认领诉讼之当事人330

〔一五五〕强制认领之原因332

〔一五六〕认领请求限制之删除334

〔一五七〕认领请求权之消灭及抛弃335

第三款 认领之效力336

〔一五八〕准婚生子女身分之取得336

〔一五九〕认领之溯及效力336

〔一六○〕溯及效力之限制340

第四节 准正341

〔一六一〕准正之意义341

〔一六二〕准正之要件341

〔一六三〕准正之效力342

第五节 人工生殖子女343

〔一六三之一〕人工生殖子女之法律地位343

第六节 收养354

第一款 总说354

〔一六四〕收养制度之演进354

〔一六五〕我国收养制度之沿革363

〔一六六〕民法上收养子女之种类366

第二款 收养之成立367

第一项 收养之要件367

〔一六七〕实质之要件367

〔一六八〕形式之要件375

第二项 收养之无效及撤销378

〔一六九〕概说378

〔一七○〕收养之无效379

〔一七一〕收养之撤销381

第三款 收养之效力383

〔一七二〕概说383

〔一七三〕婚生子女身分之取得385

〔一七三之一〕养子女之从姓386

〔一七四〕亲属关系之发生388

〔一七五〕禁婚亲之适用391

第四款 收养关系之终止397

〔一七六〕概说397

〔一七七〕合意终止收养之要件398

〔一七八〕合意终止收养之无效及撤销404

〔一七九〕裁判终止收养之事由405

〔一八○〕终止收养请求权之消灭411

〔一八一〕收养终止之诉411

〔一八二〕收养终止之效力413

第七节 亲权416

第一款 总说416

〔一八三〕亲子关系与亲权416

〔一八四〕子女之从姓417

〔一八五〕为亲权人之资格与得行使亲权之父母426

〔一八六〕服亲权之子女428

〔一八七〕亲权行使之方法428

第二款 亲权之内容431

〔一八八〕概说431

〔一八九〕保护及教养之权利义务431

〔一九○〕子女应孝敬父母433

〔一九一〕居住所指定权433

〔一九二〕惩戒权435

〔一九三〕身分行为之同意权及法定代理权436

〔一九四〕未成年子女之特有财产与非特有财产436

〔一九五〕财产行为之法定代理权与同意权439

〔一九六〕对特有财产之权限441

第三款 亲权之停止444

〔一九七〕亲权消灭之原因444

〔一九八〕亲权行使之纠正及停止445

第四章 监护449

第一节 总说449

〔一九九〕监护制度之沿革449

〔一九九之一〕民国97年之监护新制452

〔二○○〕民法上之监护机关455

第二节 监护之开始457

〔二○一〕未成年人财产上之监护457

〔二○二〕成年人之监护459

第三节 监护人之确定462

〔二○三〕未成年人之监护人462

〔二○四〕成年人之监护人与辅助人467

第四节 监护人之缺格、辞职及撤退470

〔二○五〕监护人之缺格470

〔二○六〕监护人之辞职472

〔二○七〕监护人之撤退473

第五节 监护事务476

〔二○八〕概说476

〔二○九〕身分上之监护477

〔二一○〕未成年人财产上之监护478

〔二一○之一〕成年人财产上之监护486

〔二一一〕监护人之报酬487

〔二一二〕祖父母、父母为监护人时之特例488

第六节 监护之终了490

〔二一三〕监护终了之原因490

〔二一四〕监护终了后监护人之义务491

〔二一四之一〕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与德国成年辅助制度之评析492

第五章 扶养497

第一节 总说497

〔二一五〕扶养之意义497

〔二一六〕我国扶养制度之沿革498

〔二一七〕生活保持义务与生活扶助义务499

〔二一八〕扶养义务人500

〔二一九〕扶养权利人502

〔二二○〕配偶间之扶养义务及其顺序504

第二节 扶养义务之发生、变更及消灭508

〔二二一〕扶养义务之发生508

〔二二二〕扶养义务及权利之性质510

〔二二三〕扶养之程度511

〔二二四〕扶养之方法512

〔二二五〕扶养之变更512

〔二二六〕对未成年子女之扶养义务与离婚子女之亲权行使513

〔二二七〕扶养义务之消灭515

第六章 家516

第一节 家族制度516

〔二二八〕家族制与个人制516

〔二二九〕我国旧时之家族制517

第二节 民法上之家518

〔二三○〕家之意义518

〔二三一〕民法上家属关系之效果520

〔二三二〕家团522

第三节 民法上之家产524

〔二三三〕家与家产之关系524

〔二三四〕民法上之家产525

第四节 家长528

〔二三五〕家长之确定528

〔二三六〕家长之权利义务529

第五节 家属532

〔二三七〕家属身分之得丧概说532

〔二三八〕家属身分之取得533

〔二三九〕家属身分之丧失535

〔二四○〕家属之权利义务536

第七章 亲属会议538

第一节 总说538

〔二四一〕外国亲属会议制之沿革538

〔二四二〕我国亲属会议制之沿革539

〔二四三〕民法上亲属会议之特色541

〔二四四〕亲属会议之团体性541

第二节 亲属会议之组织542

〔二四五〕为亲属会议会员之义务542

〔二四六〕亲属会议会员之缺格及撤退543

〔二四七〕亲属会议之组成544

〔二四八〕亲属会议之存续期间545

第三节 亲属会议之权限及集会546

〔二四九〕亲属会议之权限546

〔二五○〕亲属会议之召集权人547

〔二五一〕召集之程序548

〔二五二〕开会及决议549

第四节 决议不服之诉550

〔二五三〕概说550

〔二五四〕决议无效之诉550

〔二五五〕决议撤销之诉5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