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1972676.jpg)
- 高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318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理论阐释:“政府回应力”的逻辑基础28
第一节 “政府回应力”研究的学科视野28
一 管理主义的视野29
二 宪政主义的视野31
第二节 政府回应力的内涵透视35
一 政府回应35
二 “政府回应力”的概念与特征43
第三节 政府回应力的价值取向45
一 政府回应力的义务价值分析46
二 政府回应力的实践价值分析49
第四节 基于责任政府的政府回应框架52
一 政府回应的逻辑依据: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权力代理理论53
二 政府回应的流程模式:“责任驱动”55
三 政府回应的技术关键:主动、透明、充分、迅捷58
四 政府回应的时间序列:抓住“第一时间”与“最佳时机”59
五 政府回应的着力点:负责任的官方与负责任的媒体59
第二章 测量体系: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建62
第一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成与功能62
一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成62
二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功能64
第二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流程68
一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原则68
二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流程71
第三节 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标准、指标与方法74
一 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标准75
二 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指标设计76
三 政府回应力测评的方法选择78
第四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的实证分析82
一 问卷调研的设计与实施82
二 政府回应力广度维度的实证分析84
三 政府回应力深度维度的实证分析88
四 政府回应力效度维度的实证分析91
第三章 实证检验:政府回应力的案例分析96
第一节 直面丑闻: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96
一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99
二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102
三 启示与反思:直面问题、直接回应、超越具体事件完善制度105
第二节 反应迅捷:成都公交燃烧事故106
一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109
二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110
三 启示与反思:信息公开透明与及时回应113
第三节 扩大参与:深圳市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115
一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116
二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119
三 启示与反思:扩大参与、整合力量、区分回应、双方受益127
第四章 帕累托改进:政府回应力的制约因素分析130
第一节 权威中心的闭锁场域:责任政府的民主政治土壤贫瘠130
一 政治议题中的权利与权力的倒置131
二 无限全能型的政府权能理念133
三 人治政治中的政府闭锁135
四 官员权力的闭合运作136
第二节 传统行政文化的惯性:政府对自身责任的知行困境138
一 工具理性精神缺乏138
二 “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141
三 家长制作风过盛143
四 法治理念植入困难144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阻碍责任政府构建的现实深层动因146
一 政府管理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回应效能低下146
二 等级授职体制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147
三 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不健全,限制了政府回应能力的提升149
四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落后,制约着政府回应的提高151
五 中国式的官僚制对社会需求的忽视152
第五章 对策探讨:提升政府回应力的路径选择155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责任政府的生态优化155
一 政治复兴:回归公共治理156
二 政治发展范式变迁:政府回应模式的变迁158
三 理性官僚制的正当性重建159
第二节 行政伦理的重塑:政府责任的主观环境优化161
一 建立“政府回应”机制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至上162
二 “政府回应”主体培育的方向:具有“公共道德”的行政人格163
三 “政府回应”机制建立的途径:他律与自律164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改造:责任政府构建中的自我优化166
一 扁平化的政府组织机构:扩大管理幅度,减少中间层级166
二 参与式治理:缩短政府决策与执行的距离168
三 压缩层级:缩短政府与公众的交流空间距离170
第四节 完善电子化的政府回应平台:责任政府的现代化技术保障171
一 以公众为中心,建立电子政务发展架构171
二 电子政务建设应从网络基础建设向功能应用和社会服务层面转变176
第五节 推进公众的政治参与:责任政府构建的核心任务179
一 认清角色、明确责任、完善机制180
二 积极引导、依法规范、有效回应181
结论与展望185
附录189
参考文献193
后记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