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秀芳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02536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的价值3
三、研究综述4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1
五、主要研究内容12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15
第二章 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的历史渊源18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德化主义教育18
一、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化传统18
二、近代国民党统治下的三民主义教育2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2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27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30
三、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课程化的滥觞32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35
第三章 苏联化的“52体系”37
第一节 “52体系”产生的背景37
一、教育方针的革故鼎新38
二、思想改造运动40
第二节 “52体系”的形成45
第三节 “52体系”的课程设置48
一、课程门类48
二、课程比例51
第四节 “52体系”的课程内容56
一、编译讲授提纲56
二、编译教学大纲和教材57
第五节 “52体系”的课程实施与评价58
一、课程实施58
二、课程考核的“唯一标准”65
小结66
第四章 初步中国化的“61体系”67
第一节 “61体系”产生的背景与形成67
一、政治思想上“不断革命”68
二、“61体系”的形成78
第二节 “61体系”的课程理念及其设置81
一、日益“左”倾的课程理念81
二、“中国化”改造的课程设置86
第三节 “61体系”的课程内容89
一、自主编选教材89
二、课程要为政治斗争服务94
第四节 “61体系”的课程实施及其评价95
一、课程实施95
二、考试的取消99
小结101
第五章 拨乱反正的“过渡体系”102
第一节 “过渡体系”产生的背景与形成102
一、“文革”后教育界的思想变动102
二、“过渡体系”的形成108
第二节 “过渡体系”的课程设置112
一、课程门类与组织机构112
二、课程比例114
第三节 “过渡体系”的课程内容115
一、“有教学大纲、无统编教材”115
二、着重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119
第四节 “过渡体系”的课程实施及其评价120
一、课程实施120
二、考试考查制度的恢复与补考的实行122
小结124
第六章 初具“两课”形态的“85体系”127
第一节 “85体系”产生的背景与形成128
一、改革开放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28
二、“85体系”的形成和调整133
第二节 “85体系”的课程设置136
一、课程科目与门类137
二、课程比例139
第三节 “85体系”的课程内容141
一、教学大纲141
二、教材建设146
第四节 “85体系”的课程实施与评价148
一、课程实施148
二、考试制度改革与德育考评办法156
小结157
第七章 走向成熟的“跨世纪体系”159
第一节 “跨世纪体系”产生的背景与形成159
一、国内外环境的世纪变动160
二、“跨世纪体系”的形成168
第二节 “跨世纪体系”的课程设置172
一、课程门类与科目172
二、课程比例176
第三节 “跨世纪体系”的课程内容178
一、课程基本内容178
二、教学基本要求181
三、课程管理与教材186
第四节 “跨世纪体系”的课程实施188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188
二、强化实践环节191
三、教师队伍建设191
小结196
第八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演进逻辑与得失198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的内在逻辑198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变的动因198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稳定性因素208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中取得的主要成就210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深度参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210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211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自身更具时代性和科学性212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中积累的基本经验214
一、执政党的重视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214
二、传播国家知识、体现时代精神和国家发展需要是须臾不可偏离的天职216
三、坚持稳定与创新相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存和发展之道217
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永葆生机的法宝217
五、确定合理的课程比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和谐相处之道218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中的几个问题221
一、课程理念:政治性和科学性调谐困难221
二、课程内容:重复性问题挥之不去224
三、课程管理:集权和分权的天平难以平衡225
四、课程实施:教师责任与权益的不对称性突出227
第九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路径229
第一节 秉承“以人为本”的课程管理理念229
一、“以人为本”首要的是“以学生为本”230
二、“以人为本”也需要切实为广大教师服务233
三、“以人为本”还要落实到教材的管理上234
第二节 减少和规避高校与中学课程内容的重复235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重复性的两种类型235
二、加强大学、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培养目标的衔接236
三、加强大学、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衔接238
第三节 探索课程实施方法创新239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概论239
二、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240
三、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243
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244
第四节 积极借鉴国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益经验245
一、执政党应牢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导权245
二、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努力做到理论创新先行247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应努力实现多样化249
四、应着眼于民族性和世界性,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253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256
参考文献259
后记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