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肥料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壤肥料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019411.jpg)
- 吴礼树编;谭启玲,周卫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5786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土壤肥力-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壤肥料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壤的物质组成1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1
一、土壤矿物质的来源1
二、土壤矿物质的组成与性质4
三、土壤的颗粒组成6
四、土壤质地及其利用改良8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14
一、土壤有机质的特性14
二、土壤有机质的作用21
三、土壤有机质的管理23
第三节 土壤生物与土壤酶25
一、土壤生物25
二、土壤酶29
第四节 土壤胶体32
一、土壤胶体的组成及结构33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34
第五节 土壤溶液36
一、土壤溶液的组成和提取37
二、土壤溶液的特性39
三、土壤溶液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作用42
四、土壤溶液的动态平衡及其调节43
复习思考题45
主要参考文献45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46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46
一、土壤形成因素46
二、土壤形成过程52
三、土壤剖面56
第二节 土壤分类56
一、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56
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60
第三节 我国土壤资源分布概况62
一、我国土壤分布的自然地理条件62
二、我国土壤分布规律65
三、我国部分土类的分布和主要性质67
复习思考题70
主要参考文献70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状71
第一节 土壤的孔隙性71
一、土壤的相对密度和容重71
二、土壤孔隙度与孔隙比72
三、土壤孔隙类型73
四、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74
第二节 土壤的结构性75
一、土壤结构体的类型75
二、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76
三、土壤结构体的形成77
四、土壤结构性评价和管理77
第三节 土壤耕性79
一、土壤物理机械性79
二、土壤耕性81
第四节 土壤酸碱性83
一、土壤酸度83
二、土壤碱度85
三、土壤的缓冲性能85
四、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的影响87
第五节 土壤电性与离子交换89
一、土壤电性89
二、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交换性吸附90
三、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非交换性吸附93
四、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交换吸附93
第六节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94
一、土壤氧化还原反应94
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的关系95
复习思考题96
主要参考文献97
第四章 土壤肥力98
第一节 土壤养分98
一、土壤氮素98
二、土壤磷素103
三、土壤钾素106
四、土壤中的钙、镁、硫和微量元素108
第二节 土壤水分112
一、土壤水量112
二、土壤水的能量状态115
三、土壤水运动118
第三节 土壤空气122
一、土壤空气含量和组成122
二、土壤通气性123
第四节 土壤热量124
一、土壤热量平衡125
二、土壤热学性质126
三、土壤温度变化规律127
四、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调节128
第五节 土壤缓冲性129
一、土壤缓冲性的概念和意义129
二、土壤的化学缓冲性130
三、土壤的物理缓冲性131
四、土壤养分的缓冲性132
五、土壤对污染的缓冲性132
第六节 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132
一、土壤保肥性132
二、土壤供肥性134
第七节 土壤肥力因素相互关系135
一、土壤肥力与肥力因素135
二、土壤肥力因素的相互关系136
三、土壤肥力因素协调及调节137
复习思考题138
主要参考文献138
第五章 土壤培肥与利用改良139
第一节 土壤资源的特点与数量139
一、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139
二、我国土壤资源总面积140
三、各土纲的土壤资源比例140
四、不同地区的土壤资源141
五、耕地土壤资源概况141
第二节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问题143
一、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143
二、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144
第三节 土壤保护与合理利用147
第四节 耕地土壤资源的培肥与改良利用150
一、土壤培肥150
二、土壤的改良利用153
复习思考题157
主要参考文献157
第六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础理论158
第一节 植物营养的内容与领域158
一、植物营养的概念158
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领域158
三、植物营养学研究方法159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元素160
一、植物的组成和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160
二、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及来源162
三、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163
第三节 植物对营养的吸收164
一、养分离子向根表的迁移164
二、植物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164
三、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167
四、植物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168
五、叶部对养分的吸收168
六、养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169
第四节 植物对养分的运输与利用169
一、养分的短距离运输170
二、养分的长距离运输170
三、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养分的转移171
四、养分的再利用172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173
一、矿质营养学说与养分归还学说173
二、最小养分律173
三、施肥中的报酬递减现象174
四、作物的阶段营养与施肥175
复习思考题176
主要参考文献177
第七章 大量元素营养与肥料178
第一节 氮素营养与氮肥178
一、植物氮素营养178
二、氮肥种类与性质183
三、氮肥高效施用的原则190
第二节 磷素营养与磷肥193
一、植物磷素营养193
二、磷肥的种类与性质及其有效施用197
三、磷肥的施用原则202
四、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技术途径204
第三节 钾素营养与钾肥205
一、植物钾素营养205
二、钾肥种类与性质208
三、钾肥的有效施用210
四、缓解钾肥供应不足的途径211
复习思考题211
主要参考文献212
第八章 中量元素营养与肥料213
第一节 钙素营养与钙肥213
一、植物的钙素营养213
二、钙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215
第二节 镁素营养与镁肥218
一、植物镁素营养218
二、镁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219
第三节 硫素营养与硫肥220
一、植物硫素营养220
二、含硫肥料的种类、性质与施用222
复习思考题224
主要参考文献224
第九章 微量元素营养与肥料226
第一节 硼营养与硼肥227
一、植物硼素营养227
二、土壤中的硼230
三、硼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231
第二节 铁营养与铁肥233
一、植物铁素营养233
二、土壤中的铁235
三、铁肥及其合理施用237
第三节 锌营养与锌肥237
一、植物锌素营养237
二、土壤中的锌240
三、锌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241
第四节 铜营养与铜肥242
一、植物铜素营养242
二、土壤中的铜244
三、铜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245
第五节 钼营养与钼肥246
一、植物钼素营养246
二、土壤中的钼249
三、钼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250
第六节 锰营养与锰肥251
一、植物锰素营养251
二、土壤中的锰253
三、锰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254
第七节 氯营养与含氯肥料255
一、植物氯素营养255
二、土壤中的氯257
三、含氯化肥的施用257
复习思考题258
主要参考文献258
第十章 复合(复混)肥料及其他新型肥料259
第一节 复合(复混)肥料259
一、复合(复混)肥料的概念、标志和特点259
二、复合(复混)肥料的生产和质量指标261
三、复合(复混)肥料的种类、性质和使用262
第二节 叶面肥料269
一、国内外叶面肥的发展概况269
二、叶面施肥的优越性及局限性270
三、叶面吸收养分的机理271
四、影响叶面施肥的因素272
第三节 微生物制剂272
一、微生物制剂的性质及种类273
二、微生物制剂的作用275
三、我国微生物制剂的发展趋势276
四、微生物制剂施用的注意事项276
复习思考题277
主要参考文献277
第十一章 有机肥料278
第一节 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与化肥配合的效果278
一、有机肥料的作用278
二、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280
第二节 有机肥料的类型282
一、粪尿肥282
二、堆沤肥286
三、绿肥288
四、饼肥290
五、泥炭及腐殖酸类肥料291
六、泥土肥293
第三节 商品性有机肥料294
一、商品性有机肥料的现状及前景295
二、商品性有机肥料的类型297
三、商品性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297
复习思考题298
主要参考文献298
第十二章 配方施肥及施肥与环境300
第一节 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300
一、配方施肥的意义300
二、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301
第二节 配方施肥技术环节307
一、野外调查307
二、田间试验308
三、土壤测试308
四、配方设计308
五、校正试验308
六、配方加工308
七、示范推广308
八、宣传培训310
九、效果评价310
十、技术创新310
十一、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建设311
第三节 施肥与环境污染311
一、氮素污染311
二、磷素污染312
三、重金属污染313
四、施肥与温室气体314
复习思考题315
主要参考文献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