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镇江市丹徒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镇江市丹徒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51440868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075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11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镇江市丹徒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8
卷一 政区39
第一章 行政建置39
第一节 历史沿革39
第二节 治所43
第二章 境域区划44
第一节 境域变迁44
第二节 行政区划44
第三章 镇经济开发区47
第一节 镇47
第二节 丹徒经济开发区65
第四章 村委会居委会自然村67
第一节 村委会67
第二节 集镇与社区居委会70
第三节 自然村71
卷二 自然环境81
第一章 地质地貌81
第一节 地质81
第二节 地貌84
第三节 山脉湖泊河流洲岛84
第二章 气候物候87
第一节 气候87
第二节 物候92
第三章 自然资源92
第一节 土地资源92
第二节 水资源93
第三节 林木资源95
第四节 矿物资源96
第五节 生物资源96
第四章 自然灾害98
第一节 洪灾涝灾98
第二节 旱灾99
第三节 风灾雹灾99
第四节 冻害热害100
第五节 坍灾101
卷三 人口105
第一章 人口状况105
第一节 人口总量105
第二节 人口分布106
第三节 人口变动108
第四节 人口构成110
第二章 人口调查117
第一节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17
第二节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18
第三章 人口控制118
第一节 人口政策118
第二节 人口政策宣传120
第三节 技术服务121
第四节 计划生育管理125
卷四 土地矿产管理131
第一章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131
第一节 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131
第二节 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132
第二章 土地规划132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32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36
第三章 土地保护138
第一节 土地复垦开发138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139
第四章 建设用地管理140
第一节 建设用地审批140
第二节 征地补偿与安置141
第三节 土地管理规费征收142
第四节 地价评估143
第五章 地籍管理145
第一节 地籍调查145
第二节 土地登记发证146
第三节 土地权属争议调处147
第六章 土地监察148
第一节 土地法规宣传148
第二节 土地执法监察148
第七章 矿产开采管理150
第一节 矿产资源管理150
第二节 矿产资源保护151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权有偿出让152
第四节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152
第五节 砖瓦窑业用地管理153
卷五 环境保护157
第一章 环境状况157
第一节 水状况157
第二节 大气状况158
第三节 声状况159
第二章 环境监测159
第一节 综合监测159
第二节 水环境监测160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160
第四节 声环境监测160
第五节 工业污染源监测160
第三章 污染治理161
第一节 污水治理161
第二节 废气治理162
第三节 噪声污染治理163
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处置164
第五节 辐射污染防治164
第四章 环境管理164
第一节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164
第二节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166
第三节 环保执法检查166
第四节 排污费征收与使用167
第五节 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68
卷六 水利173
第一章 水利体制改革173
第一节 水利管理体制改革173
第二节 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173
第三节 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改革174
第二章 江河整治175
第一节 长江坍岸治理175
第二节 江洲港堤建设176
第三节 河道疏浚179
第三章 水库与塘闸坝整修181
第一节 水库修建181
第二节 规闸整修185
第三节 蓄水塘改造187
第四章 农田排灌188
第一节 机电灌溉188
第二节 机电排涝189
第三节 喷灌井灌193
第五章 农田水利193
第一节 排灌输水工程建设193
第二节 冲沟整治196
第三节 农田平整196
第四节 田间水系建设197
第六章 防汛抗旱197
第一节 组织领导197
第二节 器材经费198
第三节 重大抗灾纪实199
第七章 水利科研201
第一节 技术人员201
第二节 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201
第八章 水利管理2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04
第二节 设施及工程管理204
第九章 水政管理206
第一节 水资源管理206
第二节 水行政执法207
第三节 水费征收及管理207
卷七 城乡建设215
第一章 丹徒新城建设215
第一节 地理环境215
第二节 建设规划216
第三节 市政建设217
第四节 公共设施建设221
第五节 城区工业园区建设226
第六节 城区商贸及服务业230
第七节 城区居民住宅区建设230
第二章 集镇与村庄建设232
第一节 建设规划232
第二节 集镇建设233
第三节 村庄建设235
第四节 建设管理236
卷八 农业239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39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239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240
第三节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40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242
第五节 场圃体制改革243
第二章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244
第一节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结构调整244
第二节 多种经营结构调整245
第三章 农业区划与生产条件246
第一节 农业区划246
第二节 生产条件247
第三节 农业资源开发248
第四章 种植业250
第一节 粮食作物250
第二节 油料作物252
第三节 经济作物253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256
第五节 种子259
第六节 农业技术推广260
第五章 林业260
第一节 林木品种及分布260
第二节 植树造林261
第三节 林政管理262
第六章 畜禽业263
第一节 家畜饲养263
第二节 家禽饲养264
第三节 特种禽畜饲养265
第四节 动物疫病防治266
第七章 蚕桑业267
第一节 桑树栽植267
第二节 蚕饲养268
第八章 水产业269
第一节 淡水养殖269
第二节 淡水捕捞270
第三节 特种水产养殖270
第四节 渔政管理271
第九章 农副产品质量建设272
第一节 无公害农产品272
第二节 绿色食品272
第三节 有机农产品273
第十章 农业机械273
第一节 农机具种类273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274
第三节 农机具服务275
卷九 工业279
第一章 工业体制改革279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279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280
第三节 用工制度改革281
第二章 工业经济成分282
第一节 国有工业282
第二节 集体工业282
第三节 民营工业283
第四节 股份制工业284
第五节 “三资”工业285
第三章 工业门类289
第一节 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89
第二节 电子及电器机械电气器材制造业290
第三节 金属制品业291
第四节 非金属矿物采选及制品业291
第五节 化学和塑料制品业293
第六节 纺织、丝绸及服装、鞋帽业294
第七节 印刷及工艺品制造业295
第八节 木材加工及家具、文教用品制造业295
第九节 食品及饮料制造业296
第十节 其他产业297
第四章 特色工业297
第一节 皮鞋皮毛297
第二节 轴承298
第三节 制刷299
第五章 工业管理299
第一节 管理机构299
第二节 技术管理300
第三节 质量管理300
第四节 安全管理303
第五节 资产管理304
第六章 规模企业和名优产品选介304
第一节 规模企业进介304
第二节 名优产品选介306
卷十 建筑业房地产业311
第一章 建筑业311
第一节 建筑队伍311
第二节 勘探设计312
第三节 建筑设备313
第四节 建筑材料313
第五节 建筑工程314
第六节 装饰业316
第七节 建筑业管理317
第二章 房地产业320
第一节 住房制度改革320
第二节 房屋开发与销售325
第三节 房产管理328
第四节 房屋拆迁331
第五节 物业管理332
卷十一 商贸服务业337
第一章 商贸体制改革337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337
第二节 经营体制改革337
第三节 产权制度改革338
第四节 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339
第二章 商贸经济成分339
第一节 国营商业339
第二节 集体商业340
第三节 私营个体商业341
第三章 商品经销342
第一节 生产资料经销342
第二节 生活资料经销344
第三节 粮油经销345
第四节 农特产品经销348
第五节 特种商品专营349
第六节 废旧物资经营350
第四章 商贸营销方式350
第一节 个体店铺与摊点350
第二节 综合服务社连锁店超市351
第三节 农贸市场商贸城351
第四节 庙会集市353
第五节 集镇商贸街355
第五章 服务业356
第一节 传统服务业356
第二节 新兴服务业358
卷十二 对外及港澳台经济贸易361
第一章 外经贸管理与改革3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61
第二节 体制改革361
第二章 对外及港澳台经济技术合作362
第一节 经济合作362
第二节 劳务技术合作363
第三节 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364
第三章 对外贸易及港澳台贸易369
第一节 外资收购与扶持出口商品生产369
第二节 自营出口370
卷十三 能源375
第一章 电力375
第一节 发电375
第二节 电网及供电377
第三节 用电384
第四节 供用电管理387
第五节 用电标准化建设390
第二章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液化气390
第一节 煤炭390
第二节 石油391
第三节 天然气393
第四节 液化气393
第三章 沼气秸秆气太阳能394
第一节 沼气利用394
第二节 秸秆气化395
第三节 太阳能利用395
第四章 节约能源396
第一节 节电396
第二节 节煤397
第三节 节油397
卷十四 交通邮政电信401
第一章 交通运输401
第一节 公路建设401
第二节 铁路建设405
第三节 航道建设406
第四节 港口与渡口建设407
第五节 桥梁与路涵建设408
第六节 客货运输410
第七节 交通管理415
第二章 邮政电信418
第一节 邮政418
第二节 电信420
卷十五 财政税务425
第一章 财政425
第一节 财政体制425
第二节 财政收入426
第三节 财政支出428
第四节 国债发售430
第五节 财政周转金管理430
第六节 财政管理和监督431
第七节 国有资产管理434
第二章 税务435
第一节 税收及税制改革435
第二节 国税及基金征收436
第三节 地方税及基金征收440
卷十六 金融447
第一章 金融体制改革447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447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448
第三节 分配制度改革448
第二章 银行448
第一节 机构448
第二节 存款450
第三节 贷款452
第四节 外汇结算454
第五节 中间业务455
第六节 银行监管456
第三章 保险458
第一节 机构458
第二节 财产保险459
第三节 人寿保险462
卷十七 经济综合管理467
第一章 经济发展综情467
第一节 经济规模467
第二节 经济结构468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471
第二章 计划管理472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改革472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473
第三节 宏观调控475
第三章 统计管理475
第一节 统计内容475
第二节 统计方法及标准477
第三节 统计服务478
第四章 物价管理479
第一节 价格管理体制改革479
第二节 价格管理479
第三节 收费管理484
第四节 价格监督检查484
第五节 价格服务486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486
第一节 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登记486
第二节 经济合同管理488
第三节 商标和广告管理490
第四节 市场管理490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491
第一节 计量管理491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492
第三节 质量监管493
第四节 特种设备管理494
第七章 审计495
第一节 国家审计495
第二节 社会与内部审计497
第三节 审计调查与信息498
第八章 安全生产管理499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499
第二节 安全生产专项监管与整治500
第三节 安全生产教育与技术培训501
卷十八 中共地方组织505
第一章 组织机构505
第一节 区委构成及届次505
第二节 区委工作机构509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510
第一节 党员代表选举510
第二节 历次党代表大会510
第三章 重要会议党务辑要512
第一节 重要会议512
第二节 党务辑要513
第四章 组织工作516
第一节 党员516
第二节 基层组织520
第三节 干部队伍建设521
第五章 宣传教育523
第一节 时政宣传523
第二节 理论教育523
第三节 通讯报道524
第六章 纪检监察525
第一节 党风党纪教育525
第二节 行风专项治理526
第三节 案件查处527
第四节 行政监察527
第七章 统战工作528
第一节 统战宣传528
第二节 民主党派工作529
第三节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530
第八章 政法工作531
第一节 政法队伍思想作风建设531
第二节 维护社会稳定532
第三节 调处疑难案件532
第九章 其他工作533
第一节 机要保密533
第二节 政策调研535
第三节 机关党建536
第四节 党校教育538
第五节 农村工作540
第六节 老干部工作544
第七节 党史工作547
卷十九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551
第一章 人大代表551
第一节 区人大代表选举551
第二节 乡镇人大代表选举554
第三节 区人大代表变更555
第四节 代表活动556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557
第一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557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563
第三章 人大常委会563
第一节 区人大常委会563
第二节 乡镇人大主席团568
第四章 依法履职569
第一节 区人大常委会履职569
第二节 乡镇人大履职574
卷二十 地方人民政府579
第一章 组织机构579
第一节 区人民政府579
第二节 区政府工作机构583
第三节 镇人民政府585
第二章 重要会议585
第一节 区政府组成人员会议586
第二节 区政府常务会议586
第三节 区长办公会议588
第四节 区政府专题会议588
第三章 政务工作589
第一节 政务改革589
第二节 政务督查590
第三节 政府法制591
第四节 外事侨务593
第五节 涉台事务595
第六节 信访调解597
第七节 机关事务管理599
第八节 双拥工作600
第九节 行政审批工作603
第十节 行政机关搬迁604
第十一节 为民办实事605
卷二十一 地方人民政协609
第一章 政协委员会609
第一节 区政协委员609
第二节 区政协常务委员会611
第三节 区政协工作机构612
第二章 政协会议613
第一节 区政协全体委员会议613
第二节 区政协主席会议615
第三节 区政协常委会议616
第三章 主要工作616
第一节 参政议政616
第二节 视察调研617
第三节 搜集和反映社情民意618
第四节 提案工作619
第五节 征集出版文史资料620
第四章 重要活动620
第一节 团结联谊620
第二节 纪念活动621
卷二十二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625
第一章 民主党派工商联62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丹徒区支部625
第二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丹徒区支部627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丹徒区支部628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630
第二章 人民团体632
第一节 总工会632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635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638
第四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639
第五节 文化艺术界联合会641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642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646
卷二十三 公安司法651
第一章 公安651
第一节 户政管理651
第二节 治安保卫652
第三节 道路交通管理655
第四节 刑案侦查657
第五节 出入境管理659
第六节 消防660
第七节 监所662
第二章 检察662
第一节 刑事检察662
第二节 反贪污贿赂665
第三节 控告申诉检察666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667
第五节 监所检察667
第三章 审判668
第一节 刑事审判668
第二节 民事审判669
第三节 商务经济审判671
第四节 行政审判671
第五节 申诉复查672
第六节 案件执行672
第四章 司法行政674
第一节 普法教育674
第二节 人民调解676
第三节 公证事务677
第四节 律师业务679
第五节 法律援助680
第六节 安置帮教681
第五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681
第一节 严打整治斗争682
第二节 平安创建683
第三节 调处重大矛盾纠纷684
第四节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685
卷二十四 军事689
第一章 人民武装机构689
第一节 区人民武装部689
第二节 基层人民武装部690
第二章 人武部建设691
第一节 军事建设691
第二节 政治建设692
第三节 后勤建设695
第三章 民兵预备役696
第一节 民兵696
第二节 预备役697
第四章 兵役699
第一节 兵役制度699
第二节 兵员征集699
第三节 招收飞行学员701
第五章 国防教育与国防动员702
第一节 国防教育702
第二节 国防动员704
第六章 人民防空706
第一节 机构队伍706
第二节 指挥通信706
第三节 防空工程707
第四节 防空宣传707
第七章 驻军708
第一节 武警部队708
第二节 野战部队709
第三节 军队生产基地709
卷二十五 精神文明建设713
第一章 组织管理713
第一节 机构设置713
第二节 创建管理714
第二章 思想道德教育716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716
第二节 道德规范教育717
第三节 丹徒精神教育717
第四节 主题教育718
第三章 文明创建719
第一节 文明单位创建719
第二节 文明户创建720
第三节 文明村镇创建721
第四节 文明行业创建722
第五节 文明机关创建723
第六节 文明社区、生态示范区、文明城市创建724
第四章 文明新人新事726
第一节 敬业奉献者726
第二节 兴教助学者727
第三节 见义勇为者728
第四节 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者729
第五节 尊老爱亲者730
卷二十六 科学技术735
第一章 科技体制改革735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735
第二节 投入机制改革736
第三节 人才引进机制改革736
第二章 科技机构737
第一节 研发机构737
第二节 服务机构740
第三节 科技团体740
第三章 科技队伍741
第一节 人员构成及分布741
第二节 技术职称评聘741
第四章 科技活动742
第一节 科技宣传742
第二节 科技培训742
第三节 科技咨询743
第四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743
第五节 科技先进县与乡镇创建744
第五章 科技研发与成果745
第一节 科技研发745
第二节 科技成果747
第六章 科技推广与交流750
第一节 科技推广应用750
第二节 科技交流与合作751
第七章 科技管理752
第一节 发展规划与政策管理752
第二节 项目及经费管理753
第三节 专利管理757
第八章 气象与地震测报757
第一节 气象测报757
第二节 地震监测758
卷二十七 教育763
第一章 教育体制改革763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763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764
第三节 办学体制改革764
第四节 教育教学改革764
第五节 招生制度改革765
第二章 基础教育766
第一节 幼儿教育766
第二节 小学教育768
第三节 特殊教育770
第三章 中等教育771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771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774
第四章 高等教育776
第一节 高等师范函授教育776
第二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776
第三节 高等专科职业教育776
第五章 成人教育777
第一节 机构经费777
第二节 农民教育777
第三节 职工教育778
第六章 教师779
第一节 师资队伍779
第二节 师资队伍建设780
第三节 师资队伍管理781
第四节 教师待遇782
第七章 教育经费设施设备783
第一节 教育经费783
第二节 设施设备785
第八章 教育管理7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787
第二节 教育与教学研究788
第三节 教育督导788
第四节 教育现代化建设789
卷二十八 文化体育793
第一章 文化793
第一节 文化体制改革793
第二节 文化机构设施794
第三节 文化艺术队伍795
第四节 文学艺术创作795
第五节 群众文化活动812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816
第七节 文物保护与管理816
第二章 大众传媒821
第一节 机构沿革821
第二节 广播821
第三节 电视822
第四节 广播电视制作823
第三章 档案地方志825
第一节 档案事业825
第二节 地方志事业828
第四章 体育830
第一节 体育设施830
第二节 群众体育831
第三节 军事体育833
第四节 学校体育833
第五节 体育竞赛834
第六节 体育队伍837
卷二十九 卫生845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845
第一节 卫生管理机构845
第二节 医疗机构846
第三节 卫生教学机构850
第二章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852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852
第二节 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852
第三节 公共卫生体制改革853
第三章 医疗护理853
第一节 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853
第二节 护理855
第四章 疾病防治857
第一节 预防接种857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858
第三节 寄生虫病防治863
第五章 医疗保健865
第一节 妇女保健865
第二节 儿童保健866
第三节 创建爱婴医院866
第六章 公共卫生867
第一节 学校卫生867
第二节 公共场所卫生867
第三节 职业卫生868
第四节 放射卫生869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869
第七章 药品食品监督871
第一节 机构871
第二节 药品监督871
第三节 食品监督872
卷三十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875
第一章 人事875
第一节 机构改革875
第二节 机构编制管理876
第三节 干部管理877
第四节 人才管理与服务878
第五节 工资福利管理878
第二章 劳动879
第一节 机构设置879
第二节 劳动制度改革880
第三节 劳动工资与福利880
第四节 劳动仲裁监察881
第五节 劳动就业885
第六节 人力资源市场建设885
第七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886
第三章 社会保障887
第一节 养老保险887
第二节 医疗保险889
第三节 失业保险891
第四节 生育保险892
第五节 工伤保险893
第六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94
卷三十一 社会事务899
第一章 民政899
第一节 基层自治组织建设899
第二节 优抚安置900
第三节 救灾救济902
第四节 农村扶贫903
第五节 社会福利904
第六节 老龄工作908
第七节 社团组织管理910
第八节 区划勘界与地名管理912
第九节 婚姻管理914
第十节 殡葬管理915
第二章 民族宗教916
第一节 民族916
第二节 宗教916
第三节 民族宗教管理918
第三章 旅游920
第一节 旅游资源920
第二节 旅游景点开发与建设922
第三节 旅游管理与服务923
专记:十里长山风光924
第四章 社会团体925
第一节 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925
第二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926
第三节 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928
第四节 台属联谊会929
第五节 个体私营企业协会929
第六节 红十字会930
第七节 商业联合会931
第八节 计划生育协会932
第九节 消费者委员会933
卷三十二 社会生活937
第一章 生活状况937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937
第二节 农民生活937
第二章 民风习俗939
第一节 岁时习俗939
第二节 礼仪习俗940
第三节 生活习惯941
第四节 婚丧喜庆习俗941
第五节 民族宗教习俗942
第六节 陋俗944
第三章 谚语944
第一节 时政类944
第二节 事理类944
第三节 修养类944
第四节 社交类945
第五节 生活类945
第六节 自然类946
第七节 生产类946
第四章 姓氏947
第一节 主要姓氏947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溯源及分布949
第五章 宗祠族谱952
第一节 宗祠952
第二节 族谱954
卷三十三 人物959
第一章 人物传959
第二章 人物名表978
附 录991
一、重要文件选编991
二、《丹徒县志》1993年版概述、序及编后1024
(一)《丹徒县志》1993年版概述1024
(二)《丹徒县志》1993年版序1029
(三)《丹徒县志》1993年版编后1030
三、1949~1985年丹徒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数据1032
四、《丹徒县志》1993年版补遗、纠错1043
五、历次《丹徒县志》出版概况1045
六、关于《镇江市丹徒区志1986~2005》各卷首照片说明1046
索引1051
后记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