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 201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 2014](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0019731.jpg)
- 马中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0800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青年-亚文化-研究报告-中国-2014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 201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经典理论的继承与现实研究的创新呼唤——2014年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论略&马中红1
向经典理论致敬1
多元青年亚文化透视5
媒介技术与青年的主体性建构6
身体的在场及其亚文化意义10
青年亚文化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再思考13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文选19
道德恐慌与文化霸权——解读斯图亚特·霍尔等著《监控危机》&黄典林19
一、《监控危机》:道德恐慌与文化霸权的重建20
二、葛兰西转向与道德恐慌研究范式的转换26
三、结语30
亚文化与权力的交锋: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研究的逻辑与立场&卢鹏31
一、仪式抵抗:工人阶级文化霸权的抵抗策略31
二、“妇女不同意”:女权主义对亚文化研究的介入38
三、“黑”与“不黑”的政治学: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种族”转向43
四、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化理论的启发47
青年研究的理论范式转型及其学科意义&吴鲁平50
一、青年研究中的现代化理论范式50
二、青年研究中的后现代化理论范式52
三、青年研究中的新型现代性或互构论范式55
叙事:青年研究从对策性到解释性转型的建构进路&马纯红60
一、青年研究的学科范式转换60
二、学术研究的理论叙述61
三、叙事就是一种理论结构63
四、结语64
“玩转我的iPhone,搞掂我的世界!”——探讨新传媒技术应用中的“中介化”和“驯化”&潘忠党65
一、“媒介化”及其涵盖66
二、“中介化”作为社会交往的基本过程70
三、“驯化”:中介机制中的主体的策略性实践74
四、结语:如何从此起步?79
颠覆、抵制与游戏——网络文字涂鸦的亚文化话语空间建构&杜丹83
一、网络文字涂鸦的内容分析84
二、符码的抵制85
三、游戏的狂欢90
四、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的颠覆92
五、结语95
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对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周裕琼96
一、文献回顾97
二、研究设计100
三、研究发现102
四、结论108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小清新亚文化&蔡骐111
一、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小清新:分化与聚合111
二、小清新亚文化的风格建构114
三、小清新亚文化风格的现实意义118
11月11日:从文化建构到商业收编——基于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对于“光棍节”和“网购狂欢节”的分析&王璐122
一、理论前提与研究问题122
二、光棍节 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124
三、从“脱光”到“疯淘”——商业对青年亚文化的全面收编129
四、收编之后135
五、结论137
宅女,或离家出走?——当下青春写作的两幅肖像&金理139
一、“宅女”是如何炼成的:马小淘《毛坯夫妻》139
二、“家”的内外:张悦然《家》146
三、纠结难尽的辩证150
数字空间中的主体建构——网络一代的各个侧面&克里斯蒂娜·沙赫纳155
一、数字空间的构形力量155
二、网络一代:数字网络背景下的趋势、偏好和优先选择157
三、在网络丛林里:数字危险168
在中国独立数字纪录片中体现的酷儿主体&卢克·罗宾逊170
i与I的抗争:青年学生苹果产品消费的主体性建构研究&徐世甫176
一、消费社会的主体性批判176
二、“i”与“I”的划界:“客我”与“主我”的厘清178
三、从i到I:青年学生消费主体性的建构历程180
四、结语:不被苹果“啃食”的一代185
网络田野中的身体及其边界&任珏187
身体化的网络流行语:何为与为何——一个青年亚文化的社会学解读&王斌205
一、理论工具:网络空间、身体与语言205
二、何为身体化的网络流行语:类别与功能207
三、为何出现流行语的身体化:探索性的原因分析210
四、反思与结论212
青年亚文化研究工作坊217
“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的社会学研究方法&陆士桢 郑玲 王蕾217
一、综合性和独有性是社会研究方法的特质218
二、精准的理论和伦理视角是社会研究方法的基础225
三、研究程序和技术是社会研究方法的保障236
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系列文章“出炉记”&陈一256
青年亚文化研究信息与资料281
2014青年亚文化研究著作述评&顾亦周281
是亚文化,还是消费文化?281
粉丝·性别·媒介·越轨284
亚文化:我将是你的镜子290
2014年亚文化现象与热词解读&鲍鲳293
“90后”面面观&王榕 武俊 费紫葳 陆晴琦305
一、大众媒体视角下的“90后”306
二、商业视角下的“90后”310
三、学术视角下的“90后”313
四、“90后”看自己315
结语320
2014年中国青年亚文化大事记&闻亦柳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