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丛书 第1编 24 政治 法律 军事类 民国政制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丛书 第1编 24 政治 法律 军事类 民国政制史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2115698.jpg)
- 钱端升,萨师炯,郭登皞,杨鸿年,吕恩来,林?光,冯震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国丛书 第1编 24 政治 法律 军事类 民国政制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编 省制1
第一章 省行政机关1
第一节 第一期省行政机关2
第二节 第二期省行政机关9
第一项 巡按使公署9
第一目 巡按使9
第二目 巡按使公署政务厅10
第三目 政务厅外之?组织16
第二项 财政厅18
第一目 财政厅之组织18
第二目 财政厅之职权19
第三项 省政会议机关20
第三节 第三期省行政机关21
第一项 教育厅22
第一目 教育厅之组织22
第一目 实业厅之组织24
第二项 实业厅24
第二目 教育厅之职权24
第二目 实业厅之职权26
第三项 警务处26
第一目 警务处之组织27
第二目 警务处之职权29
第四项 省参事会30
第一目 省参事会之组织30
第二目 省参事会之职权32
第四节 第四期省行政机关32
第一项 省政府委员会33
第一目 省政府委员34
第二目 省政府主席35
第三目 省政府委员会议及其职权37
第四目 省政府行署之组织与职权39
第二项 秘书处40
第一目 秘书处之组织40
第三项 各厅41
第二目 秘书处之职掌41
第一目 各厅之组织42
第二目 各厅之职掌45
第四项 各专管处局49
第一目 保安处49
第二目 警务处50
第四目 统计处51
第五目 社会处51
第三目 卫生处51
第六目 合作事业管理处52
第七目 地政处52
第八目 会计处53
第九目 人事处(室)54
第十目 机构之调整54
第五项 厅务或处务会议及行政会议55
第一目 厅务或处务会议55
第二目 各厅行政会议56
第六项 合署办公制度58
第五节 省行政机关之职权59
第六节 省动员会议63
第二章 地方军政机关75
第一节 省最高军政机关75
第一项 概论75
第二项 省最高军政机关之组织76
第三项 省最高军政长官之职权78
第一项 巡阅使79
第二节 其他地方军政机关79
第一目 巡阅使署之组织80
第二目 巡阅使之职权83
第二项 护军使83
第一目 护军使署之组织84
第二目 护军使之职权84
第三项 镇守使85
第一目 镇守使署之组织85
第四项 绥靖主任87
第一目 绥靖主任公署之组织87
第二目 镇守使之职权87
第二目 绥靖主任之职权88
第三章 省会议91
第一节 省议员91
第一项 省议员之选举91
第一目 选举人及当选人之资格92
第二目 初选举93
第三目 覆选举97
第三项 省议员之权利与义务99
第二项 省议员之任期99
第二节 省议会之组织100
第三节 省议会会议100
第四节 省议会之职权102
第四章 省临时参议会104
第一节 省临时参议员104
第二节 省临时参议会之组织108
第三节 省临时参议会之会议108
第四节 省临时参议会之职权109
第一节 司法筹备处112
第五章 省司法机关112
第二节 法院编制法下省司法机关113
第三节 法院组织法下省司法机关118
第四节 省司法行政之监督120
第六章 特别区域行政机关123
第一节 京兆特别区域行政机关123
第一项 京兆特别区域行政机关之组织124
第二节 热察绥之行政机关125
第二项 京兆特别区域行政长官之职权125
第三节 东省特别区行政机关126
第四节 西康之行政机关128
第一项 西康政制之沿革128
第二项 西康建省委员会130
第五节 省与中央间之组织132
第一项 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132
第二项 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133
第三项 冀察政务委员会134
第七章 省县间之行政组织136
第一节 道制136
第一项 道之存废136
第二项 道行政公署137
第三项 道行政长官之职权138
第二节 各省特有之中间组织142
第一项 广东行政委员制142
第三项 江西党政委员分会制143
第二项 广西行政督察委员制143
第四项 安徽首席县长制144
第五项 江苏行政区监督制145
第六项 浙江县政督察专员制146
第七项 江西区长官制146
第八项 新疆区行政长制147
第九项 云南殖边督办公署148
第三节 行政督察专员制149
第一项 概论149
第一目 行政督察专员152
第二项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之组织152
第二目 行政督察专员之僚?154
第三目 区保安司令部156
第四目 战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区保安司令部之合并组织157
第三项 行政督察专员之职权158
第三编 县制164
第一章 县组织法规沿革164
第一节 清末之县组织法规165
第一项 各省官制通则165
第二项 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166
第二节 北京政府时代之县组织法规167
第一项 民元至民四之县组织法规167
第二项 民国至民十之县组织法规168
第三项 民十以后之县组织法规169
第三节 国民政府成立县组织法规170
第一项 国民政府初期之县组织法规170
第二项 十七年至二十三年之县组织法170
第三项 二十三年以来之县组织法规173
第四项 二十七年以来之县组织规定175
第五项 宪政时期之县组织规定178
第四节 总述179
第二章 县行政机关185
第一节 县行政长官185
第一项 北京政府时代之县知事185
第一目 县知事之资格之任用186
第二目 县知事之职权187
第一目 县长之资格任用及任期190
第二项 民十前后各自治省之县长190
第二目 县长之职权191
第三项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县长192
第一目 县长之资格任用及任期192
第二目 县长之职权194
第二节 秘书197
第三节 局与科198
第一项 局199
第一目 北京政府时代之局所200
第二目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局201
第一目 北京政府时代之科207
第二项 科207
第二目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科208
第四节 县行政人员之任用211
第一项 北京政府时代县政人员之任用211
第二项 国民政府成立后县政人员之任用212
第五节 县参事会214
第一项 县参事会之组织214
第三项 县参事会之职权215
第二项 县参事会会议215
第六节 县政会议与县行政会议216
第一项 县政会议216
第二项 县行政会议217
第七节 县之其他行政机关或人员217
第一项 县佐218
第二项 县征收机构219
第三项 县会计及统计机关220
第四项 委员会及其他机关221
第一目 委员会222
第二目 其他各机关227
第三章 县议会及县参议会243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代之县议会244
第一项 民三以前之县议事会244
第一目 县议员244
第二目 县议事会之组织及会议247
第三目 县议会之职权248
第一目 县议员249
第二项 民十前后各自治省之县议会249
第二目 县议论之组织及会议252
第三目 县议会之职权253
第二节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县政议会254
第一项 民二十后广东省之县参议会255
第一目 县参议员255
第二目 县政议会之组织及会议256
第一目 县参议员257
第二项 扶植自治时期之县参议会257
第三目 县参议会之职权257
第二目 县参议会之组织及会议260
第三目 县参议会之职权261
第三项 县各级组织纲要下之县参议会261
第一目 县参议员262
第二目 县参议会之组织及会议264
第三目 县参议会之职权265
第一项 普通法院271
第一目 地方审判厅检察处271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代之县司法机关271
第四章 县司法机关271
第二目 初级审判厅检察处272
第三目 地方分庭272
第四目 地方刑事简易庭274
第二项 兼理司法法院274
第一目 审检所274
第二目 县司法公署275
第二节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县司法机关276
第三目 县知事兼理司法276
第一目 地方法院277
第一项 普通法院277
第二目 地方法院分院279
第二项 兼理司法法院——县司法处279
第五章 县之下级组织281
第一节 民三以前县之下级组织——城镇乡281
第二节 民十前后晋滇省县之下级组织282
第一项 山西省之区村282
第二项 云南省之市村284
第三节 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县之下级组织285
第四节 二十三年以来县之下级组织290
第五节 县各级组织纲要下县之下级组织291
第六节 各特殊省份县之下级组织296
第一项 剿匪省份之下级组织296
第一目 广东省县之下级组织297
第二目 广西省县之下级组织297
第二项 广东广西两省县之下级组织297
第六章 各省县组织概略302
第一节 县各级组织纲要实施以前302
第二节 县各级组织纲要实施以后322
第四篇 市制347
第一章 市组织法规沿革347
第一节 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349
第一项 城镇之地位349
第二章 北京政府时代之市制349
第二项 城镇之组织350
第一目 董事会350
第二目 议事会353
第四项 江苏暂行市乡制353
第三目 两者之关系354
第三项 京师地方自治章程354
第二节 广州市暂行条例354
第一项 市之地位354
第二目 立法机关355
第一目 行政机关355
第二项 市之组织355
第三目 市审计处357
第三节 各省宪中之市制357
第四节 市自治制358
第一项 市之地位358
第二项 市之组织359
第一目 执行机关359
第二目 立法机关360
第三目 两者之关系361
第三项 市自治制之实施361
第五节 淞沪市自治制362
第二项 市之地位362
第一项 市之组织363
第一目 执行机关363
第二目 立法机关364
第三目 两者之关系364
第一节 十七年与十九年市组织法367
第三章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市制367
第一项 市之地位368
第二项 市之组织370
第一目 执行机关371
第二目 立法机关375
第三目 市之下级组织382
第二节 市组织法之修订进行386
第一项 市之地位389
第三节 三十二年市组织法389
第二项 市之组织390
第一目 执行机关390
第二目 立法机关391
第三目 市之下级机关391
第四章 各市组织概略399
第一节 直隶于行政院之市399
第二节 隶属于省政府之市410
第三节 筹备中之市423
附录 巳裁废之市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