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学方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史学方法论
  • 林家有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2091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史学方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历史研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

一、历史研究的继承与发展1

(一)历史研究需要继承1

(二)历史研究只有创新和超越才有生命力3

二、研究历史人物应注意的问题9

(一)找到人物的立足点、切入点,给予正确定位9

(二)将个体与群体结合起来研究,正确区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11

(三)将历史人物同时代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研究,正确评价人物的作用12

(四)不能忽视文化对人物的影响14

(五)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是社会实践16

三、近代中国时代的主题与人物研究18

(一)近代化——近代中国人物的思想主题18

(二)用近代化的视野研究近代中国人物与研究方法的转变24

(三)近代化应当成为评价近代中国人物的客观标准31

四、历史学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37

(一)历史学者必须具备的史德与史才37

(二)治学和写作对读书和思考的关系39

第二章 治史者必须重视方法问题42

一、掌握学习历史的入门方法——答张伟同志42

二、研究历史与运用工具书——答廖望同志44

三、关于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治学态度问题46

(一)研究工作应用最短的时间去争取最大的效果46

(二)治史的方法与态度是检验史学工作者成败的重要条件50

四、史学工作者必须学会鉴别和考证史料——当事人的记载也会有错误60

第三章 历史研究的方方面面67

一、关于政治史与政治思潮的研究67

(一)关于政治学的概念与内容问题67

(二)关于近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情况和未来政治史研究的重任69

(三)研究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思潮原则75

二、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如何为现实服务是不容忽视的方法81

三、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86

四、对“全盘西化”文化观的评析92

(一)“全盘西化”文化观,就反封建文化而言应该肯定92

(二)“全盘西化”作为概念是非科学的理念层面的研究课题95

五、关于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97

(一)必须遵循学术规范98

(二)历史研究的学术规范99

(三)遵守学术规范要注意的问题103

六、关于史学评论的问题106

(一)评什么书,由谁来评,如何评106

(二)树立正确对待书评的态度109

七、读范文澜先生《中华民族的发展》一文所想起的问题112

(一)中国是中华民族各族共同创缔造的祖国112

(二)中华民族大中华思想的形成是中国振兴的精神支柱117

(三)中华民族的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125

第四章 从研究孙中山得到的方法启示131

一、孙中山与历史科学的使命131

(一)孙中山借历史为现实革命服务131

(二)历史科学的使命:昭示未来137

二、孙中山整合民族意识的目的141

(一)孙中山从政治上整合民族意识,为中华民族振兴创造条件141

(二)孙中山从经济上整合民族意识,造成中华民族各民族相互依存的联合体146

(三)孙中山从文化上整合民族意识,形成中华民族各民族的共同追求150

三、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155

(一)近代中国缺乏独立和民主,任何事情都办不好155

(二)孙中山的中国近代化理念和实践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作用162

四、孙中山为什么能够成为辛亥革命的领袖165

(一)时代的变化需要孙中山这样的人物165

(二)孙中山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及时提出解救中国危机的主张167

(三)孙中山的思想和言行体现了资产阶级和国民的利益要求168

(四)孙中山是革命领导集团的杰出代表和佼佼者172

五、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与民初中国的政局176

六、孙中山与“人学”182

(一)孙中山是近代中国重视“人学”研究的伟大先驱之一182

(二)放弃或鄙视人文精神的建设,必然导致人伦的毁灭185

(三)国家的强弱“以人为本”——奠定教育在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189

七、孙中山的和平学说194

(一)和平只要有希望就要积极争取195

(二)只有消除帝皇思想,国内战争才会停止198

(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和平才有保证202

(四)用东方王道精神与西方霸道狂人抗衡205

八、中华书局与20世纪的孙中山研究207

(一)中华书局重视出版孙中山资料书,为孙中山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208

(二)中华书局出版孙中山研究著作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210

(三)中华书局具有明确的特色定位,为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遗产做出举世公认的成就214

九、对孙中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17

第五章 从书序、书评中得到的方法启迪222

一、《一代天骄——孙中山传记》序——民众需要通俗有趣的伟人传记222

二、《孙中山研究论文集》序——人物研究需要从多角度探视226

三、《岭南文化与孙中山》序——文化土壤对人物成长的影响229

四、《孙中山与香山》序——历史土壤与伟人间的相互作用233

五、《开拓与探索》序——历史学者需要眼睛向下透视社会236

六、《迷信与科学》序——科学一定会战胜迷信240

七、研究历史必须发掘新材料——评黄宇和著《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从未披露的史实》243

八、必须重视伟人遗墨真迹的学术价值——刘望龄编《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读后246

九、于微见著的深化与开拓——评刘曼容著《中国国民革命探微》248

十、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的新成果——读吴雁南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253

十一、求是·创新·成一家言——评朱英著《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256

十二、香港和澳门在两岸关系中的重要角色——评介孟庆顺著《港澳与海峡两岸关系》257

参考书要目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