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培训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培训教程
  • 刘朝宽,何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862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12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643页
  • 主题词:法律-工作-中国-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培训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政治理论知识3

第一章 基本政治理论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3

一、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3

二、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5

三、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性8

四、人的本质10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10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0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1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2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13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3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4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5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8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19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19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19

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20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1

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21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1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22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2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22

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23

第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4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24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4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2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5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27

第四章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9

第一节 政治、权利、法律的关系29

一、政治、权利、法律的概述29

二、政治、权利、法律的关系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其特征31

一、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31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含义31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33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33

二、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33

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34

四、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34

五、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35

第四节 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36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36

二、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意义37

三、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途径39

第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1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历史背景41

一、目前中国农村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41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41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备良好的历史机遇42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43

一、生产发展43

二、生活富裕43

三、乡风文明44

四、村容整洁44

五、管理民主4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措施45

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45

二、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46

三、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47

第二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51

第六章 法学基础理论51

第一节 法的概念51

一、法的定义51

二、法的本质52

三、法的要素52

第二节 法的渊源与效力53

一、法的渊源53

二、法的效力55

第三节 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56

一、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的概念56

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56

三、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57

第四节 权利和义务58

一、权利和义务的概念58

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59

第五节 法律行为60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60

二、法律行为的分类61

第六节 法律关系63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63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64

三、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66

第七节 法律责任66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构成66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67

三、归责与免责68

第七章 宪法70

第一节 宪法概述70

一、宪法的概念70

二、宪法关系71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72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73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73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74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6

四、选举制度76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78

一、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78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8

三、特别行政区制度79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80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80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81

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82

第五节 国家机构82

一、中央国家机关82

二、地方国家机关84

第六节 司法制度84

一、人民法院84

二、人民检察院85

第七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85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概述85

二、居民委员会86

二、村民委员会86

第八章 民商经济法88

第一节 民法通则88

一、民事主体88

二、民事法律行为94

三、代理与诉讼时效101

四、人身权109

五、债权114

六、知识产权124

七、侵权责任134

第二节 物权法144

一、总则144

二、所有权148

三、用益物权160

四、担保物权169

五、占有182

第三节 合同法185

一、合同的订立185

二、合同的效力189

三、合同的履行191

四、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93

五、合同的责任194

六、转移财产权利的合同199

七、完成工作成果的合同209

八、提供劳务的合同212

第四节 婚姻法216

一、婚姻的成立与终止216

二、夫妻关系231

三、父母子女关系234

四、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239

第五节 继承法240

一、法定继承240

二、遗嘱继承244

三、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246

四、与继承相关的其他问题247

第六节 企业法律制度248

一、公司法律制度248

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256

三、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264

四、外资企业法律制度268

五、企业登记法律制度269

六、企业破产法律制度276

第七节 保险法284

一、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285

二、保险利益285

三、保险费286

四、保险合同的解除与终止286

五、最大诚信原则和告知义务286

六、保险索赔和理赔288

第八节 经济法律制度288

一、劳动法288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96

三、产品质量法302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307

五、土地管理法310

六、房地产管理法317

七、企业所得税法325

第九章 刑法331

第一节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331

一、犯罪的概念与特征331

二、犯罪构成332

第二节 犯罪停止形态335

一、犯罪停止形态概述335

二、犯罪既遂336

三、犯罪预备337

四、犯罪未遂338

五、犯罪中止形态339

第三节 共同犯罪341

一、共同犯罪概述341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341

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342

第四节 刑罚体系344

一、刑罚体系的概念344

二、我国刑罚的体系344

第五节 刑罚裁量345

一、刑罚裁量概述345

二、累犯346

三、自首和立功347

四、数罪并罚349

五、缓刑350

第六节 刑罚执行352

一、减刑352

二、假释353

第七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355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特征355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356

第八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357

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357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种类357

第九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359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和特征359

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种类360

第十节 侵犯财产罪360

一、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特征360

二、侵犯财产罪的种类361

第十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361

一、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概念和特征361

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种类363

第十二节 贪污贿赂罪365

一、贪污贿赂罪的概念和特征365

二、贪污贿赂罪的种类365

第十三节 渎职罪366

一、渎职罪的概念和特征366

二、渎职罪的种类366

第十章 行政法律368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368

一、行政法的概念368

二、行政法律关系368

三、行政法的渊源370

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370

第二节 行政主体及职权371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371

二、行政主体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371

三、行政机关372

三、被授权的组织和受委托的组织372

四、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374

第三节 行政许可法375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375

二、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376

三、行政许可实施主体377

四、行政许可实施程序378

第四节 行政复议法381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381

二、行政复议范围381

三、行政复议当事人和行政复议机关382

四、行政复议申请与受理385

五、行政复议的审理、决定和执行386

第五节 行政处罚法388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388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389

三、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391

四、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392

五、行政处罚的程序394

第六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396

一、治安管理处罚概述396

二、管辖400

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402

四、处罚程序404

第七节 国家赔偿法407

一、国家赔偿法概论407

二、行政赔偿408

三、刑事赔偿412

四、国家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412

第八节 人民调解条例413

一、人民调解的概念413

二、调解工作的原则414

三、调解委员会应建立的制度414

四、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415

五、人民调解工作程序416

六、常见的调解方法417

第九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办法418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的概念418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的内容418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方法418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419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义419

第十一章 程序法420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420

一、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概述420

二、民事诉讼的几项主要规定428

三、审判程序447

四、执行程序459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463

一、刑事诉讼法概述463

二、刑事诉讼基本制度464

三、刑事诉讼基本程序473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486

一、行政诉讼法概述486

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88

三、行政诉讼的管辖490

四、行政诉讼参加人493

五、行政诉讼程序498

六、行政诉讼的证据和法律适用501

七、行政案件的裁判和执行502

第四节 仲裁法504

一、仲裁法概述504

二、仲裁协议506

三、仲裁组织508

四、仲裁程序509

五、仲裁被撤销515

六、仲裁裁决的执行516

第三部分 基层法律服务制度与实务521

第十二章 基层法律服务制度521

第一节 基层法律服务概述521

一、基层法律服务的概念、性质和特征521

二、基层法律服务的任务和主要作用522

三、基层法律服务的原则524

第二节 基层法律服务所525

一、基层法律服务所概述525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服务范围526

三、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变更和注销527

四、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检查监督529

五、内部组织和人事管理530

六、财务管理制度531

七、档案管理制度531

八、违法执业的处罚532

第三节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534

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概念534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条件535

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537

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法治中的作用538

五、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范围540

六、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法律援助541

第四节 对基层法律服务的管理543

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原则543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素质547

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纪律550

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的法律责任553

五、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服务的卷宗材料管理559

第十三章 基层法律服务实务562

第一节 法律顾问工作562

一、法律顾问的概念和特征562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的意义563

三、法律顾问的分类564

四、法律顾问的工作原则和方法565

五、法律顾问工作的业务范围567

六、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的聘请程序567

七、法律顾问的工作制度和权利、义务568

第二节 诉讼代理业务570

一、诉讼代理概述570

二、代理第一审民事诉讼572

三、代理第二审民事诉讼577

四、代理行政诉讼(仅限于原告代理)578

第三节 非诉讼法律事务582

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担非诉讼法律事务概述582

二、非诉讼法律事务的种类586

三、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具体业务和工作范围587

第四节 主持调解业务600

一、调解的概念600

二、调解的范围600

三、调解的方式601

第五节 解答法律咨询602

一、解答法律咨询的概念602

二、解答法律咨询的特点602

三、解答法律咨询的主要方式602

第六节 代书法律文书603

一、代书的概念603

二、代书的范围603

三、代书的基本要求604

四、代书文书格式6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