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种子革命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品种改良研究 1927-193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蒋国宏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605413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作物育种-良种繁育-研究-长江三角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种子革命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品种改良研究 1927-193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概念阐释1
一、农业改良·农业科技改良·农业品种改良1
二、“黄金十年”5
三、江浙·江南·长江三角洲7
第二节 研究缘起12
一、三农问题: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12
二、科技兴农: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15
三、品种改良:科技兴农的重中之重17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意义19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19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30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史料运用34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34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37
三、基本史料的来源与运用37
第二章 农业品种改良的思想基础与人才积聚42
第一节 农业品种改良的思想资源42
一、源头活水:古代重农思想的演化42
二、理论先行:民国时期的重农思潮概览45
第二节 农业品种改良人才的培养和积聚65
一、请进来:借才异域65
二、走出去:留学海外66
三、主渠道:国内教育69
第三章 乡村危机与农村复兴:农业品种改良的兴起73
第一节 “农村复兴便是复兴民族之基石”73
一、“乡村崩溃”,触目惊心73
二、复兴农村,势不可缓82
第二节 路在何方:教育,制度,抑或是技术?86
一、乡村建设派的探索87
二、中国农村派的主张89
三、农业技术派的思考91
第三节 农业品种改良力量的聚合98
一、国民政府推进品种改良的动因与举措99
二、非政府组织与农业品种改良120
三、绅士的嬗变与农业品种改良的兴衰134
第四章 棉种改良148
第一节 中棉的种植与改良的呼唤148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本土棉的种植148
二、棉花改良势在必行150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棉种改良159
一、晚清的棉种改良159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引进新种161
三、晚清及北洋时期棉种改良评估165
第三节 1927—193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棉业改良167
一、工业资本与棉产改良167
二、政府机构的改良举措169
第四节 改革商品流通,取缔棉花搀水搀杂行为181
一、棉花中搀水搀杂的产生根源181
二、棉花中搀水搀杂的巨大危害185
三、取缔棉花搀水搀杂的主要措施188
四、成效与局限195
第五节 棉种改良的成绩与不足199
一、主要成绩199
二、局限与不足202
第五章 蚕种改良与农村复兴(上)206
第一节 民国时期长江三角洲的蚕桑生产206
一、历史悠久的蚕桑业206
二、民国时期桑蚕业的发展210
第二节 蚕桑生产与乡村生活215
一、蚕桑业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15
二、蚕业生产与当地民众的精神生活220
第三节 蚕业的衰落及其危害222
一、尴尬的现状222
二、蚕业衰落的危害224
第四节 革命的呼唤:土种的生产与局限230
一、“养蚕之法,蚕种为先”230
二、土蚕种的生产与困境231
三、改良种的优势与采用235
第五节 政府进行蚕种改良的动因探究237
一、蚕种改良与培植税源237
二、蚕种改良与南京政府统治的合法性239
第六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蚕种改良243
一、国民政府243
二、江苏的改良实践253
三、浙江的蚕种改良261
四、两省的协作与异同265
第六章 蚕种改良与农村复兴(下)276
第一节 蚕种统制的实施277
一、设立职能机关,提供组织保证277
二、加强过程管理,确保蚕种质量279
三、调节蚕种供求,防止价格异动280
四、强化质量监控,打击制劣种商283
五、教育农民群众,增强保护意识288
第二节 建立模范区、合作社,改进农民育蚕技术289
一、蚕桑模范(改良)区的建立291
二、蚕桑改良(模范)区的内部组织与工作职责294
三、模范(改良)区的运作概述295
四、建立蚕业合作社,改进养蚕技术314
第三节 茧行与茧行统制320
一、茧行的性质与形式320
二、茧行的建立321
三、茧行统制的实施323
第四节 蚕业改良的成绩与局限330
一、蚕业改良的成绩330
二、蚕业改良的局限337
第七章 农业品种改良的绩效与不足341
一、对农村和农民在物质上的正面影响341
二、对农民精神方面的贡献348
三、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影响355
四、不足356
五、科学地看待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品种改良的成败358
第八章 农业品种改良的困境与无奈361
第一节 农业改良与社会环境361
一、动荡不宁的国内秩序363
二、波诡云谲的国际经济环境366
第二节 政府职能与农业品种改良375
一、政府职能的基本理论375
二、履行行政职能的物质保障378
三、公共政策与制度供给385
四、农业行政和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不足400
第三节 农民的经济拮据与农业品种改良401
一、农民贫困的状况403
二、贫困与农民的普遍兼业化405
三、农民的贫困与农业改良的困境407
第四节 乡村教育的滞后与农业人才的匮乏408
一、教育与人力资源的储备408
二、绅士城居与人才流失409
三、乡村教育落后与劳动者素质提升的樊篱411
第五节 中国农民的心理特点与农业改良416
第九章 小结421
参考文献431
后记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