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兴替史事论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清兴替史事论考
  • 谢景芳,赵洪刚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605325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中国-古代史-研究-明清时代-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清兴替史事论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假皇帝与代管家——朱元璋废相后明代阁权之争与批判1

一 废相与专制皇权的极端发展1

二 太监擅权是皇权之另类表现5

三 首辅辅政权力的非法制化8

四 皇权对权臣防范与整治12

五 “民贵君轻”理想的彻底破产16

致君尧舜与强权政治——论明代士大夫与专制皇权的冲突22

一 儒家民本与皇权专制发展的矛盾22

二 “致君尧舜”理想变幻想24

三 信念的坚守与抗争27

四 重新祭起的“天人感应”31

五 儒家理想的最后幻灭33

理论的崩溃与理想的幻灭——明代中后期的仕风与士风39

一 “空谈误国”说的着眼点39

二 科举改革本意与儒学功利化40

三 士风败坏与心学之推演45

四 黑暗政治与恶化的仕风48

五 仕风与士风的交相激荡52

六 无奈中的批判与希望55

明人士、商互识论58

一 此消彼长的士商地位58

二 窃喜的富有与无奈的卑贱60

三 虚荣的功名与财富的艳羡64

四 “平等”依然是梦想69

明代仕途蹭蹬下的文人心态——“洪朝选案”的时代思考71

一 洪朝选案与张居正71

二 洪朝选其人其事74

三 浊流勇退下归隐与恬淡78

四 对政情的透视与忧思83

五 余论89

论“己巳之变”与明清兴替91

一 以攻为守的战略转变91

二 解决矛盾寻求出路94

三 “己巳之变”始末96

四 事变对明朝的致命打击97

五 事变对后金的影响100

明末皇太极北掳中原人口考实102

一 问题的提出102

二 抢掠数字考实104

明末烟草传入东北史事刍议114

一 烟草到东北的传入路线114

二 烟草与东北社会日常生活116

三 早期的禁烟及其失败118

四 禁烟与后金的社会问题121

天花与清初史事评议124

努尔哈赤政治思想及时代特征136

一 王权思想与社会整合136

二 联合、平权与保守思想的形成142

三 进退两难的艰难选择148

四 经验主义与老人政治151

英雄与时代——后金政体演变论157

一 由“旗制”到“八旗制度”157

二 “八旗”权力与国家政权的矛盾160

三 “共治国政”与倒退的选择165

八旗汉军的名称及含义沿革考释171

“三王”、续顺公及所部“隶旗”考辨180

八旗汉军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191

一 八旗汉军的初建191

二 汉军建立是集权化的措施194

三 汉军建立与治汉攻明策的改变198

四 “内治”与扩张的准备199

五 汉军与清政权的建设200

清初八旗汉军的地位和作用——兼论清初政权的性质203

一 “以汉攻汉”的核心力量203

二 “以汉治汉”的特殊作用207

三 汉军的地位与清初政权性质211

清代八旗汉军的瓦解及其社会影响218

一 汉军经济与文化的逆向适应218

二 汉军的身份与文化回归222

三 驻防汉军的快速汉化226

四 “汉军出旗”与清廷的歧视及减负230

清初抑制西学探论242

一 明末清初西学之命运242

二 西学的工具化与中国化245

三 清初西学宫廷化之原因248

四 对西人西教的抑制与防范251

康熙帝与外籍教师团255

一 康熙帝对西学勤奋好学255

二 康熙帝身边的西人教师257

三 康熙帝身边西士之作为262

四 康熙帝学习西学的目的268

杨光先与清初“历案”的再评价271

一 杨光先反西学西士的本质271

二 “历案”与杨光先防范意识275

三 西方殖民主义现实威胁280

四 西方干涉中国内政的先声285

五 杨光先人品及其他289

六 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情感批判293

郝浴父子与奉天铁岭银冈书院297

一 郝浴以直蒙冤发遣297

二 银州遣戍生涯297

三 银冈书院与郝浴父子304

康熙中期东北治策的转变308

一 难以兼顾的家乡308

二 根据地与“根本之地”309

三 局部封禁与全面封禁312

四 满洲本习封禁深意316

清代东北地区教育实施的特点和经验教训318

一 东北封禁与特殊教育环境的保持318

二 “国语骑射”教育的强行维持320

三 满汉有别的教育实施323

四 强调吉、黑两地防范的最后意义324

五 东北教育的缓慢发展326

论清代奉天与内地间粮食海运贸易329

一 奉粮内运的起始与限制329

二 奉粮内运性质与规模332

三 封禁的突破与东北开发336

四 奉粮内运的广泛影响340

清代满族民俗政治化论析344

一 满族民俗与早期政治化倾向345

二 清代统治民俗政治化之表现351

三 满族统治者的反汉化措施358

四 有关民俗政治化之余论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