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围术期血液保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围术期血液保护](https://www.shukui.net/cover/9/32230628.jpg)
- 黄长顺等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5159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35页
- 主题词:围手术期-血液-护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围术期血液保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输血的历史与进展1
第一节 输血历史1
一、输血技术的萌芽阶段1
二、现代输血的开始1
三、成分输血3
四、输血传播疾病3
五、输血指南的建立3
第二节 自体输血与血液回收4
第三节 我国输血医学的发展5
第四节 未来展望6
第五节 输血历史标志性事件6
第二章 输血传染性疾病9
第一节 输血传染性疾病概述9
第二节 输血传染性疾病分类11
一、病毒性肝炎11
二、输血传播的艾滋病16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20
四、输血相关梅毒22
五、输血相关疟疾24
六、弓形体病26
七、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感染27
八、西尼罗病毒29
九、其他输血相关疾病30
第三节 输血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30
一、从来自低危人群的定期、志愿无偿的献血者采集血液30
二、所有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输血传染病检测31
三、保证血液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32
四、加强血制品制备的无菌技术操作33
五、对血液实施病原体灭活处理34
六、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机会,减少白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35
七、提高对血液管理和输血工作的重视,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监管35
八、引进保障机制,分担输血风险36
第三章 贫血的耐受与输血指征38
第一节 贫血概述39
一、贫血的概念和诊断标准39
二、贫血的类型39
三、贫血对机体的影响41
四、机体对贫血的耐受性42
第二节 机体对贫血耐受的评估42
一、循环血容量的估计43
二、组织缺氧的监测47
第三节 输血指征50
一、Hb输血指征50
二、生理输血指征51
三、外科输血原则51
第四节 大出血病人的输血52
一、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及其处理52
二、大出血病人的输血策略57
第四章 容量治疗与血浆代用品61
第一节 容量治疗的生理学基础61
一、概述61
二、容量治疗的生理学基础62
第二节 容量治疗的临床应用67
一、围术期容量治疗67
二、危重病容量治疗76
三、血液稀释与容量治疗83
第三节 容量治疗的检测指标83
一、容量治疗的一般监测指标84
二、容量复苏终点的监测指标85
第四节 容量治疗对机体的影响87
一、代谢性酸中毒87
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87
三、对凝血系统的影响88
四、对氧供、氧耗及酸碱平衡的影响88
五、变态反应89
第五节 血浆代用品89
一、血浆代用品的概念及分类89
二、晶体液90
三、胶体液93
四、晶体液与胶体液在容量治疗中的优缺点97
第五章 血液稀释101
第一节 血液稀释技术101
一、血液稀释的定义及意义101
二、血液稀释分类101
三、血液稀释后的生理变化102
四、血液稀释技术的临床应用104
五、血液稀释的适应证及禁忌证107
六、血液稀释研究的新进展108
第二节 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110
一、定义110
二、实施ANH的生理改变111
三、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方法113
四、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的特点114
第三节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115
一、AHH的方法115
二、AHH对机体的影响116
三、AHH的血液保护功能118
四、AHH的特点118
五、AHH的问题118
第四节 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119
一、定义119
二、血液稀释方法119
三、ANIH采血量120
四、ANI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21
第六章 自身血液回收技术125
第一节 围术期的自身血液回收125
一、回收血的定义125
二、两种回收方式的比较126
三、洗涤法的优点128
四、回收式自身输血的应用指征130
五、回收式自身输血的应用禁忌证131
第二节 回收式自身输血的理论和原理137
一、离心动力学137
二、处理模式138
第三节 设备硬件138
一、概述138
二、离心机139
三、阀门140
四、泵141
五、控制键和显示屏142
六、监测系统145
七、机器的日常保养148
第四节 回收式自身输血的一次性耗材149
一、概述149
二、吸引/抗凝集合管路150
三、抗凝剂151
四、储血器152
五、负压153
六、离心装置154
第五节 回收式自身输血的流程156
一、处理系统概述156
二、准备工作156
三、充杯158
四、洗涤159
五、排空159
六、其他流程161
第六节 术后自体血液回收161
第七章 血小板分离技术164
第一节 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164
一、概述164
二、APRP的作用机制164
三、APRP的质量控制166
四、APRP的止血效果166
五、APRP的非止血方面作用167
六、关于APRP的不同意见167
七、APRP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68
第二节 血小板分离术的基本设备与应用技术168
一、APRP采集方法170
二、APRP采集物的处理173
三、APRP输注173
四、APRP血小板产量173
五、APRP的展望174
第三节 自体血小板胶175
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75
二、血小板胶的生物学特性176
三、APG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176
四、APG在骨科中的应用177
五、APG凝胶的制作179
附录:富血小板血浆采集容量表184
第八章 控制性低血压和血液保护187
第一节 控制性低血压的生理学基础187
一、血压187
二、组织灌流量188
三、组织灌注压188
第二节 控制性低血压对生理功能的影响188
一、中枢神经系统188
二、心脏189
三、肾脏190
四、肝脏190
五、肺191
第三节 控制性低血压常用药物及方法192
一、广泛椎管内麻醉192
二、挥发性麻醉药192
三、硝酸甘油193
四、硝普钠194
五、腺苷及三磷酸腺苷195
六、尼卡地平197
七、联合用药197
第四节 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198
一、控制性低血压的作用198
二、适应证198
三、禁忌证198
四、并发症198
第五节 控制性低血压的管理199
一、控制性低血压的实施方法199
二、控制性低血压的监测方法199
三、控制性低血压的“安全限”199
四、施行控制性低血压的注意事项200
第六节 控制性低血压与血液稀释联合应用201
第九章 止血药物的临床应用203
第一节 抗纤溶药203
一、天然抗纤溶药——抑肽酶203
二、合成抗纤溶药——赖氨酸类206
第二节 去氨加压素208
一、先天性出血性疾病208
二、获得性出血性疾病208
三、肝硬化209
四、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209
第三节 其他促凝血药210
一、凝血酶原复合物210
二、冻干人纤维蛋白原211
三、蛇凝血素酶211
四、重组的Ⅶ因子激活物212
第四节 局部止血材料213
一、吸收性明胶海绵213
二、医用生物蛋白胶213
三、其他止血材料214
第十章 成分输血216
第一节 成分输血的意义216
一、全血的缺点216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217
第二节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217
一、红细胞217
二、血小板222
三、白细胞225
四、血浆226
五、冷沉淀228
六、全血229
七、血浆蛋白229
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悬液231
第十一章 促红细胞生成素233
第一节 概述233
一、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历史233
二、EPO的生成来源233
三、EPO的生物化学234
四、EPO的生成调控235
五、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生物化学237
六、EPO/EPOR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238
第二节 EPO的主要病理生理功能及机理240
一、红细胞动员240
二、抗凋亡作用242
三、促进血管生成243
四、促进神经生长、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244
五、抗炎作用245
六、抗氧化作用246
七、促进肿瘤细胞增殖246
八、EPO制剂的兴奋剂作用246
第三节 EPO的临床应用247
一、EPO的适应证247
二、EPO的禁忌证248
三、围术期EPO应用时机248
四、EPO应用途径249
五、EPO应用方案249
六、EPO疗效监测及剂量调整250
七、EPO的耐药性及原因251
第四节 EPO应用的不良反应252
一、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252
二、血栓形成或栓塞253
三、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254
四、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254
五、虹膜炎样反应254
六、单纯性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254
七、脱发255
八、过敏反应255
第五节 铁剂的临床应用256
一、铁剂的应用256
二、使用铁剂注意事项257
第六节 叶酸及维生素E的应用258
一、叶酸的应用258
二、维生素E的应用258
第七节 新型EPO制剂的开发259
一、新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259
二、EPO融合蛋白259
三、EPO与其他细胞因子的融合蛋白260
四、造血细胞磷酸酶260
五、其他促红细胞生成素260
第十二章 围术期非手术性出血的处理263
第一节 概述263
一、正常止血机制263
二、凝血机制264
三、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267
四、出血性疾病分类269
第二节 围术期非手术性出血的定义、原因、止血改变273
一、定义273
二、原因274
三、围术期的止血改变275
第三节 围术期非手术性出血的处理277
一、识别有出血危险的病人277
二、监测281
三、以血液为基础和/或药物学干预284
第四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85
一、病因和诱因285
二、发病机制286
三、临床表现287
四、实验室检查28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88
六、治疗292
七、DIC疗效标准299
第十三章 稀有血型的输血对策301
第一节 血型系统概述301
一、ABO血型系统301
二、H系统301
三、Lewis抗原302
四、Rh血型系统302
第二节 中国人群中稀有血型特性304
第三节 Rh(D)阴性血型的输血对策305
一、抗体筛选305
二、输血对策306
三、治疗308
第四节 罕见血型开米拉309
第五节 建立稀有血型档案310
第十四章 输血不良反应312
第一节 输血不良反应概述312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312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313
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14
第二节 输血的一般不良反应315
一、发热反应315
二、过敏反应318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320
四、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325
五、非免疫性溶血输血反应327
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28
七、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328
八、细菌污染反应330
九、输血导致的免疫抑制332
十、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333
十一、输血后紫癜(PTP)336
十二、血小板无效性输注336
第三节 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339
一、循环超负荷339
二、血钾改变341
三、酸碱平衡紊乱343
四、微血管栓塞344
五、枸橼酸钠中毒344
六、含铁血黄素沉着症345
七、出血倾向346
八、供氧能力降低348
九、高血氨349
十、低体温349
第十五章 去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和应用352
第一节 血液储存的损伤352
第二节 白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353
一、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354
二、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354
三、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355
四、抑制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机会355
第三节 去白细胞输血器和体外循环用白细胞滤器357
一、去白细胞输血器357
二、体外循环用白细胞滤器359
小结 去白细胞的意义361
第十六章 不同病种的血液保护363
第一节 心脏手术患者血液保护363
一、减少出血和输血的术前措施364
二、术中降低失血和输血措施365
三、术后回收纵隔引流血369
四、心脏手术后的凝血病370
第二节 骨科手术的血液保护377
一、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378
二、合理使用止血药物380
三、气囊止血带的应用381
四、多种措施综合应用382
第三节 神经外科手术的血液保护383
一、神经外科血液保护的特点384
二、颅内血管手术的控制性降压386
三、脑肿瘤手术的自体输血388
四、脊柱、脊髓手术综合血液保护措施389
第四节 肝脏移植术患者的血液保护391
一、围术期肝移植病人失血因素391
二、肝移植血制品的应用393
三、综合血液保护措施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396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404
一、妇产科手术的特点404
二、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大出血的处理405
第六节 小儿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411
一、小儿输血的基本问题411
二、新生儿成分输血413
三、烧伤小儿手术输血413
四、小儿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414
五、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血液保护414
六、控制性降压418
七、温度的影响418
八、去白细胞输血419
九、促红细胞生成素(EPO)420
第七节 血液病患者手术的血液保护422
一、血液病患者失血的因素422
二、血液病患者的血液保护425
第十七章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429
第一节 DVT病因及危险因素429
一、与手术和麻醉有关的因素431
二、与病人有关的因素431
三、病理生理因素432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433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433
二、肺栓塞435
第三节 预防436
一、药物预防方法436
二、机械预防方法437
三、不同情况下的预防策略438
第四节 治疗440
一、抗凝治疗440
二、溶栓治疗441
三、腔静脉内放置滤网442
四、手术切除血栓442
结语443
第十八章 人工氧载体445
第一节 人工氧载体的研究及发展445
一、人工血红蛋白及其类似物的合成445
二、血红蛋白微囊化445
三、全氟碳化合物446
四、血红蛋白溶液446
第二节 人工氧载体的作用机理及生产447
一、理化性质及代谢447
二、作用机理448
三、产品及安全性449
第三节 人工氧载体的应用及评价450
一、临床应用450
二、PFC的优缺点451
三、HBOCs的优缺点452
第四节 人工氧载体的前景452
第十九章 输血风险的防范和预警454
第一节 输血风险的防范454
一、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454
二、输血传播的疾病460
第二节 输血风险的预警463
一、血液预警系统的历史463
二、血液预警系统的定义464
三、血液预警系统的作用465
四、血液预警系统的组成与职责465
五、一些国家和地区血液预警系统的现状466
第二十章 输血的法律与道德问题470
第一节 输血引发的法律诉讼问题470
一、概述470
二、输血相关诉讼引发的思考与对策470
第二节 更新输血观念,确保输血安全474
第三节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站管理办法》475
一、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确保血液安全475
二、做好采供血网络的整体规划和调整工作475
三、落实《血站管理办法》,加强血站质量体系建设,做好执业验收工作476
四、加强监管,严格执法476
五、加强临床用血监管,促进科学合理用血476
六、大力提倡成分输血476
七、签署输血志愿书477
八、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应采取的对策477
九、严肃查处非法采供血液举例说明477
第四节 输血风险责任与我国法律的适用478
一、概述478
二、输血服务主体应遵循的法律原则问题479
三、相关法律诉讼的问题481
四、输血风险责任与侵权民事责任484
五、输血风险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485
六、输血风险责任符合不可抗力的特征,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处理485
第五节 献血与输血的道德规范486
一、概述486
二、献血者道德规范487
三、受血者相关规定488
四、输血的管理489
五、临床输血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490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491
附录二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495
附录三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499
附录四 临床输血须知506
附录五 自身输血操作规程555
附录六 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578
附录七 相关网络链接585
附录八 血液保护相关彩图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