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液病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456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474页
- 文件大小:363MB
- 文件页数:1501页
- 主题词:血液病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液病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部分 基础与理论1
第1章 血细胞的发生1
第一节 血细胞发育的基本概念2
第二节 造血细胞发育程序及其鉴别方法3
第三节 出生前造血6
第四节 出生前血细胞生成的特点8
第2章 造血器官的结构与功能11
第一节 骨髓的结构与功能11
第二节 淋巴组织20
第3章 造血及其调控32
第一节 造血32
第二节 造血调控41
第三节 造血干祖细胞研究的新方向50
第4章 造血细胞因子53
第一节 造血调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种类和性质63
第二节 各系造血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调控80
第三节 造血负调控因子85
第四节 造血调控网络93
第5章 血液遗传学99
第6章 血液免疫学126
第一节 免疫学的概念126
第二节 抗原131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135
第四节 获得性免疫153
第五节 抗体166
第六节 补体182
第7章 血液肿瘤分子药理学197
第一节 受体197
第二节 抗血液肿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200
第三节 针对靶点的新药设计216
第四节 以生物大分子为靶点的新药设计227
第8章 血液分子生物学234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35
第二节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246
第三节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279
第9章 循证医学与临床血液学289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概念和临床血液学的关系289
第二节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法在临床血液学中的应用291
第三节 实践指南的形成和在临床血液学中的应用295
第四节 循证实验医学与临床血液学299
第二部分 红细胞系统305
第10章 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305
第一节 红细胞膜的组成305
第二节 红细胞膜的结构311
第三节 红细胞膜的功能315
第四节 红细胞的老化324
第11章 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328
第一节 血红素的结构329
第二节 正常人体血红蛋白330
第三节 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339
第12章 红细胞能量代谢352
第13章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364
第一节 红细胞的生成364
第二节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368
第三节 红细胞的破坏370
第14章 红细胞疾病的分类374
第15章 贫血的临床表现380
第16章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84
第17章 缺铁及缺铁性贫血391
第18章 铁粒幼细胞贫血402
第一节 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402
第二节 骨髓-胰腺综合征405
第三节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406
第19章 铁负荷过多409
第一节 血色病410
第二节 继发性铁负荷过多415
第三节 铁负荷过多的其他疾病418
第20章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421
第21章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425
第22章 巨幼细胞贫血428
第23章 溶血性贫血概论441
第24章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452
第25章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462
第26章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棘刺红细胞增多症及其他469
第一节 口形红细胞增多症469
第二节 棘刺红细胞增多症471
第三节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474
第27章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477
第28章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493
第29章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502
第30章 其他酶缺乏症507
第一节 无氧糖酵解途径的酶缺乏症507
第二节 己糖磷酸旁路的酶缺乏症512
第三节 核苷酸代谢的酶缺乏症513
第31章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517
第一节 概述517
第二节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518
第三节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520
第四节 δ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523
第五节 δ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523
第六节 εβγδ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524
第七节 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存综合征524
第32章 异常血红蛋白526
第一节 血红蛋白526
第二节 血红蛋白的变异528
第三节 我国异常血红蛋白的研究551
第四节 我国人胎儿血红蛋白F的γ珠蛋白链多态性及其γ-珠蛋白基因重排554
第33章 镰状细胞综合征及其他血红蛋白病559
第一节 镰状细胞综合征559
第二节 不稳定血红蛋白564
第三节 氧亲和力增高血红蛋白566
第四节 血红蛋白M病567
第34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69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概述569
第二节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573
第三节 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577
第四节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79
第35章 新生儿溶血病583
第一节 Rh血型不合溶血病583
第二节 新生儿ABO溶血病587
第36章 化学、物理因素与生物毒素所致溶血性贫血589
第一节 某些化学物质所致溶血性贫血589
第二节 某些物理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594
第三节 生物毒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595
第37章 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598
第一节 原虫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599
第二节 细菌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601
第三节 病毒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604
第38章 机械性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607
第一节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608
第二节 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613
第三节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615
第39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618
第40章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635
第41章 遗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39
第一节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39
第二节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综合征)643
第42章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648
第43章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硫化血红蛋白血症652
第一节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652
第二节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655
第44章 血卟啉病657
第一节 皮肤光敏型卟啉病658
第二节 神经症状型卟啉病663
第三节 皮肤及神经症状型卟啉病665
第45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668
第三部分 白细胞系统677
第46章 中性粒细胞的结构、生化与功能677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的细胞结构677
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质膜功能蛋白的生化性质682
第三节 中性粒细胞功能695
第47章 中性粒细胞代谢707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的大分子代谢707
第二节 糖代谢708
第三节 环核苷酸代谢709
第四节 脂代谢710
第五节 Ca2+代谢713
第六节 ROS714
第48章 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分布及死亡717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717
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动力学717
第三节 白细胞变化的生理因素723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的凋亡725
第49章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32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732
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36
第50章 中性粒细胞质的异常745
第51章 嗜酸粒细胞的结构、生化与功能751
第一节 嗜酸粒细胞的形态和结构751
第二节 嗜酸粒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753
第三节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756
第52章 嗜酸粒细胞的生成、分布及调节760
第一节 嗜酸粒细胞的生成及调节760
第二节 嗜酸粒细胞的分布及影响因素763
第三节 嗜酸粒细胞的代谢763
第四节 嗜酸粒细胞的凋亡764
第53章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与嗜酸粒细胞减少症770
第一节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771
第二节 嗜酸粒细胞减少症779
第54章 嗜碱粒细胞与肥大细胞的结构、生化与功能781
第一节 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形态学特征781
第二节 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性慢反应中的作用782
第三节 肥大细胞的生物学功能786
第四节 嗜碱粒细胞与肥大细胞间的相互关系789
第55章 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增多症793
第一节 嗜碱粒细胞增多症793
第二节 肥大细胞增多症795
第56章 粒细胞功能异常性疾病800
第一节 儿童慢性肉芽肿病801
第二节 契-东综合征803
第三节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804
第四节 髓过氧化物酶缺乏症805
第五节 焦勃综合征805
第六节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806
第七节 C5功能不全综合征807
第八节 吞噬细胞粘附和趋化紊乱808
第57章 白血病总论811
第一节 发展史811
第二节 我国白血病的临床实践与研究817
第三节 展望819
第58章 白血病的流行病学822
第59章 白血病的病因学827
第60章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846
第61章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859
第62章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884
第63章 抗白血病药物892
第64章 细胞因子和生物学反应调节剂的临床应用903
第65章 血液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意义及其逆转新策略936
第一节 肿瘤细胞耐药基因表达的意义936
第二节 克服肿瘤耐药的新策略955
第66章 微量残留白血病971
第一节 引言971
第二节 临床研究972
第三节 实验研究981
第67章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994
第68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1007
第69章 儿童白血病1020
第一节 概述1021
第二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22
第三节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034
第四节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040
第五节 其他特殊类型白血病1044
第六节 白血病的辅助治疗1046
附:先天性白血病1051
第70章 老年急性白血病1054
第一节 老年急性白血病发病率1054
第二节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特点1055
第三节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治疗1056
第71章 白血病的支持治疗1063
第72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76
第73章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1097
第74章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1109
第75章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1116
第76章 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形态学1130
第77章 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分化1151
第一节 B淋巴细胞1151
第二节 T淋巴细胞1168
第三节 NK淋巴细胞1189
第四节 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1194
第78章 淋巴细胞疾病的分类与临床表现1203
第79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10
第80章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216
第一节 概述1217
第二节 B细胞系统缺陷病1218
第三节 T细胞系统缺陷病1222
第四节 吞噬系统缺陷病1226
第五节 补体系统缺陷病1227
第81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229
第82章 脾功能亢进1244
第83章 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249
第一节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49
第二节 毛细胞白血病1256
第三节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260
第四节 伴有毛细胞的脾淋巴瘤1263
第五节 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264
第六节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267
第七节 S-100β+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269
第八节 持续性多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1270
第84章 恶性淋巴瘤总论1275
第一节 引言1275
第二节 流行情况1276
第三节 病因学1278
第四节 病理学1280
第五节 临床表现1283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285
第七节 病理分型1288
第八节 临床分期1290
第九节 治疗1292
第十节 预防1294
第85章 霍奇金病1296
第一节 病理学1296
第二节 临床表现1298
第三节 治疗1300
第四节 预防1303
第五节 预后1303
第86章 非霍奇金淋巴瘤1306
第一节 引言1306
第二节 病理学1306
第三节 临床表现1307
第四节 诊断1311
第五节 治疗1311
第六节 展望1326
第87章 浆细胞结构与功能1329
第一节 浆细胞来源1329
第二节 浆细胞结构1330
第三节 浆细胞动力学1330
第四节 浆细胞功能1331
第88章 浆细胞病总论1334
第89章 浆细胞瘤1338
第一节 孤立性浆细胞瘤1338
第二节 髓外浆细胞瘤1339
第90章 多发性骨髓瘤1341
第91章 巨球蛋白血症1360
第92章 重链病1365
第93章 原发性与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1369
第94章 淀粉样变性1373
第95章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发育和功能1381
第一节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发育1382
第二节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生物学1399
第三节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1407
第96章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417
第97章 溶酶体贮积症1431
第一节 概述1431
第二节 神经鞘脂贮积症1433
第98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1442
第99章 骨髓纤维化1459
第100章 类白血病反应1470
下册1475
第四部分 止血与血栓1475
第101章 止血调节机制1475
第一节 血浆蛋白酶抑制物1476
第二节 抗凝血酶Ⅲ-肝素的作用机制1477
第三节 蛋白C抗凝系1483
第四节 因子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的抑制作用1486
第102章 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490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1491
第二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异质性1491
第三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1492
第103章 巨核细胞的结构、功能与分子调控1501
第一节 巨核细胞的发育1501
第二节 巨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05
第三节 巨核细胞造血的细胞因子调节1510
第四节 巨核细胞造血的分子调控1519
第104章 血小板的生物化学性能与分子生物学1527
第一节 血小板的生物化学性能1527
第二节 血小板的分子生物学1530
第105章 血小板功能1535
第106章 血小板生成、分布、寿命与转归1542
第一节 血小板生成1542
第二节 血小板异质性1543
第三节 血小板分布1545
第四节 血小板寿命1545
第五节 血小板归宿1546
第107章 血小板流变学1548
第108章 凝血因子生化与功能1554
第一节 凝血系蛋白的功能区1557
第二节 凝血系的酶原蛋白1560
第三节 促凝辅因子1567
第四节 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中的凝血因子1571
第五节 凝血蛋白的生物合成1575
第109章 凝血机制与调节1580
第一节 凝血的启动-过去的模式1581
第二节 凝血机制现今的进展1582
第三节 外源凝血系活化的机制1585
第四节 接触活化系的活化机制1591
第五节 凝血的局限与调节1592
第110章 纤维蛋白溶解机制1598
第一节 纤溶系统的组成1598
第二节 纤溶酶原和纤溶酶1599
第三节 纤溶酶原活化物1600
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1604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性调控1607
第111章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1610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1610
第二节 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1614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1617
第112章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622
第113章 过敏性紫癜1626
第114章 非过敏性紫癜及其他紫癜1631
第一节 非过敏性紫癜1631
第二节 对自身红细胞敏感所致的紫癜1633
第三节 对自身DNA敏感所致的紫癜1634
第115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36
第一节 成人ITP1636
第二节 儿童ITP1642
第116章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他类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46
第一节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46
第二节 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48
第三节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50
第四节 输血后紫癜1651
第五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52
第六节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1653
第七节 先天性及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症1654
第八节 获得性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56
第九节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57
第十节 其他因素所致血小板减少1658
第117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63
第118章 血小板增多症1670
第一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670
第二节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674
第三节 家族性血小板增多症1675
第119章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1677
第一节 血小板无力症1677
第二节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1680
第三节 血小板型假性血管性血友病1681
第四节 贮存池病1683
第五节 血小板促凝活性异常1684
第六节 信息传导和分泌异常1685
第120章 继发性血小板功能异常1688
第一节 骨髓增殖性疾病1688
第二节 其他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疾病1689
第三节 药物性血小板功能障碍1691
第121章 血友病和其他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1695
第一节 血友病甲1695
第二节 血友病乙1708
第三节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症1720
第四节 遗传性因子Ⅴ缺乏症1722
第五节 遗传性因子Ⅶ缺乏症1724
第六节 遗传性因子Ⅹ缺乏症1725
第七节 遗传性因子Ⅺ缺乏症1727
第八节 遗传性因子Ⅻ缺乏症、激肽释放酶原缺乏症和高分子量激肽原缺乏症1729
第九节 遗传性联合凝血因子缺乏症1730
第122章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疾病1733
第一节 维生素K的来源和在凝血因子合成中的作用1733
第二节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疾病1734
第123章 先天性第ⅩⅢ因子缺乏1741
第一节 先天性第ⅩⅢ因子缺乏症1741
第二节 第ⅩⅢ因子抑制物和获得性第ⅩⅢ因子缺乏症1743
第124章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异常1746
第一节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746
第二节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1748
第125章 血管性血友病1754
第126章 获得性凝血抑制物1769
第一节 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1770
第二节 获得性vWF抑制物1776
第三节 其他凝血因子免疫源性抑制物1778
第四节 肝素样抗凝物1780
第五节 抗磷脂抗体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780
第127章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1789
第128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796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实验1796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1798
第三节 防护和代偿机能1802
第四节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1803
第五节 诊断和治疗1807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疾病分析1810
第七节 局部的DIC症群1820
第129章 血栓性疾病与抗血栓疗法1826
第一节 血栓形成的机制1826
第二节 高凝状态1831
第三节 抗血栓疗法1854
第五部分 其他科疾病与血液学异常1873
第130章 感染性疾病与血液学异常1873
第一节 感染性贫血1873
第二节 白细胞改变1880
第三节 血小板改变和血栓性疾病1882
第131章 肝病与血液学异常1884
第132章 肾病与血液学异常1888
第133章 内分泌疾病与血液学异常1893
第134章 肿瘤与血液学异常1899
第135章 外科疾病患者的血液学问题1903
第一节 贫血1903
第二节 白细胞异常1905
第三节 出血1906
第四节 高凝状态1908
第五节 血液病的外科手术问题1909
第136章 妇产科与血液学的关系1914
第一节 妊娠期常见的血液病1914
第二节 血液病合并妊娠1925
第三节 血液病与妇科1928
第137章 职业中毒与血液学异常1928
第一节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1928
第二节 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932
第三节 苯中毒1934
第四节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不包括三硝基甲苯)1937
第五节 有机磷农药及其他农药中毒1939
第六部分 输血与造血干细胞移植1943
第138章 成分输血1943
第一节 成分输血概论1944
第二节 全血输注1946
第三节 红细胞输注1947
第四节 粒细胞输注1949
第五节 血小板输注1951
第六节 血浆蛋白制品输注1953
第139章 输血反应1961
第140章 输血传播性疾病1970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1970
第二节 艾滋病1975
第三节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1977
第四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1979
第五节 克雅病1980
第六节 梅毒1980
第七节 疟疾1981
第八节 弓形虫病1982
第141章 血液病患者的输血1984
第一节 红细胞疾病患者的输血1984
第二节 白细胞疾病患者的输血1991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输血1994
第142章 置换输血2002
第一节 总论2002
第二节 治疗机制2003
第三节 临床应用2004
第143章 骨髓移植2009
第一节 骨髓移植技术2010
第二节 骨髓移植的适应证及疗效2017
第三节 移植的并发症及其防治2026
第四节 骨髓移植后复发的防治2040
第144章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047
第一节 外周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2047
第二节 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2050
第三节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2055
第四节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058
第五节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点或潜在优势2062
第145章 脐带血移植2068
第一节 概述2068
第二节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2069
第三节 脐血的免疫学特性2073
第四节 脐血采集保存和脐血库2078
第五节 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2080
第六节 脐血移植的临床应用2081
附录2093
附录Ⅰ 血细胞分化抗原2093
附录Ⅱ 我国健康成人血象和骨髓象2116
附录Ⅲ 血液学常用实验室检查2119
索引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