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陆耀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09749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85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1256页
- 主题词:供热系统-设计-手册;空气调节系统-设计-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9章 空调设计的基本资料1441
19.1 大气环境的质量标准1441
19.1.1 大气质量分级1441
19.1.2 不同质量等级的浓度限值1441
19.1.3 环境质量区的划分1442
19.2 热舒适和热舒适方程1442
19.2.1 室内的热舒适性及影响热舒适性的因素1442
19.2.2 人体热平衡和舒适方程(Fanger方程)1453
19.2.3 热环境的评价指标1458
19.3 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及设计参数1459
19.3.1 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1459
19.3.2 室内空调计算参数1464
19.3.3 新风量1465
19.4 实用设计指标汇编1479
19.4.1 空调冷负荷设计指标1479
19.4.2 冷、热源设备的装机容量及能源效率限定值1481
19.4.3 其他指标1483
19.4.4 各种空调系统投资、寿命等的比较1486
19.5 简易空调负荷估算方法1487
19.5.1 基本设计条件1488
19.5.2 最大冷、热负荷的确定1488
19.5.3 单位面积冷热负荷估算值1491
19.6 通过风管、风机和水泵的得热和失热1496
19.6.1 通过风管的得热与失热1496
19.6.2 空气流经通风机时的温升1498
19.6.3 通过水泵和水管道的温升1499
19.7 风机连接对全压的影响1500
19.7.1 风机的出口1500
19.7.2 风机的进口1503
19.8 空调过程的热、质平衡及不同大气压力时的修正1504
19.8.1 空调过程的热、质平衡1504
19.8.2 不同大气压力时的修正问题1505
19.8.3 保持正压所需风量的估算1506
19.9 空调系统的划分与技术层的设置1507
19.9.1 空调系统的划分、选择与配置1507
19.9.2 技术设备层的设置1510
19.10 h—d图的应用1511
19.10.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1511
19.10.2 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1511
19.10.3 典型的空气状态变化和处理过程1512
19.11 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1513
19.11.1 年经常费法1513
19.11.2 等价均匀全年费用法1514
第20章 空调负荷计算1515
20.1 空调区冷负荷的基本构成1515
20.1.1 空调区得热量的构成1515
20.1.2 空调区冷负荷的构成1515
20.1.3 空调区湿负荷的构成1515
20.2 空调区负荷计算的准备工作1516
20.2.1 围护结构的夏季热工指标1516
20.2.2 房间的分类1522
20.2.3 城市的分组1522
20.2.4 有外遮阳板的窗口直射面积和散射面积的计算1523
20.3 外墙、架空楼板或屋面的传热冷负荷1525
20.4 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1534
20.5 外窗的太阳辐射冷负荷1536
20.5.1 外窗无任何遮阳设施的辐射负荷1536
20.5.2 外窗只有内遮阳设施的辐射负荷1546
20.5.3 外窗只有外遮阳板的辐射负荷1546
20.5.4 外窗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板的辐射负荷1546
20.6 内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1546
20.6.1 相邻空间通风良好时内围护结构温差传热的冷负荷1546
20.6.2 相邻空间有发热量时内围护结构温差传热的冷负荷1546
20.7 人体显热冷负荷1547
20.8 灯具冷负荷1550
20.8.1 白炽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1550
20.8.2 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1552
20.9 设备显热冷负荷1552
20.9.1 发热设备显热散热量的计算1553
20.9.2 设备显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1554
20.10 渗透空气显热冷负荷1556
20.10.1 渗入空气量的计算1557
20.10.2 渗入空气显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1557
20.11 食物的显热散热冷负荷1558
20.12 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1558
20.12.1 人体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1558
20.12.2 渗入空气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1558
20.12.3 食物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1558
20.12.4 水面蒸发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1559
20.13 各个环节的计算冷负荷1560
20.13.1 空调区的计算冷负荷1560
20.13.2 空调建筑的计算冷负荷1560
20.13.3 空调系统的计算冷负荷1560
20.13.4 空调冷源的计算冷负荷1561
20.14 计算例题1561
20.15 空调冷负荷计算的电算法1565
第21章 空气处理和处理设备1566
21.1 空气的过滤净化1566
21.1.1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1566
21.1.2 空气过滤器的性能1566
21.1.3 过滤净化的计算1568
21.1.4 空气的除臭、消毒1569
21.2 空气的冷却1572
21.2.1 设计要点1572
21.2.2 热工计算和压力损失计算1573
21.3 喷水室1581
21.3.1 喷水室设计要点1581
21.3.2 喷水室构件1582
21.3.3 Luwa型高速喷水室及流体动力式喷水室1587
21.3.4 喷水室热工及阻力计算1588
21.4 蒸发冷却器1595
21.4.1 直接蒸发冷却器1595
21.4.2 间接蒸发冷却器1601
21.5 空气的加热1606
21.5.1 设计要点1606
21.5.2 空气加热器的选择计算(见表21.5-2)1607
21.5.3 电加热器1608
21.6 空气的加湿1610
21.6.1 空气加湿的方法1610
21.6.2 各种加湿器的比较1611
21.6.3 湿膜蒸发式加湿器1612
21.6.4 干蒸汽加湿器1618
21.6.5 电极式加湿器1620
21.6.6 电热式加湿器1621
21.6.7 PTC蒸汽加湿器1621
21.6.8 间接蒸汽加湿器1622
21.6.9 超声波加湿器的应用1622
21.6.10 高压喷雾加湿器1623
21.6.11 室内直接加湿1624
21.7 空气的除湿1626
21.7.1 各种除湿方法的比较1626
21.7.2 冷冻除湿的选择计算1627
21.7.3 固体除湿1629
21.7.4 干式除湿——转轮除湿机1634
21.7.5 除湿系统设计与安装注意事项1642
21.7.6 溶液除湿1644
21.8 组合式空调机组1646
21.8.1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类型(见表21.8-1)1646
21.8.2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型号1649
21.8.3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规格(见表21.8-3)1649
21.8.4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噪声限值1650
21.8.5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技术要求1650
21.8.6 组合式空调机组空气处理要求1651
21.9 风机盘管机组1652
21.9.1 风机盘管机组分类1652
21.9.2 风机盘管机组型号表示方法1653
21.9.3 风机盘管机组基本性能参数1653
21.9.4 风机盘管机组技术要求1654
21.9.5 风机盘管新风供给方式(见表21.9-4)1655
21.9.6 风机盘管水系统(表21.9-5)1656
21.9.7 风机盘管调节方法1657
21.9.8 冷热负荷计算1657
21.10 单元式空调机1657
21.10.1 分类1657
21.10.2 单元式空调机的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1659
21.10.3 空调机的制冷量1660
21.10.4 蒸发器(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计算1661
21.10.5 空调机的热平衡计算1664
21.10.6 选择计算举例1665
21.10.7 空调机应用范围的扩大——循环混合1667
21.10.8 空调机出口风管的合理连接1668
21.11 分散式高大建筑屋顶通风空调机组1669
21.11.1 概述1669
21.11.2 Roof Vent LHW机组的类型与结构1670
21.11.3 运行流程与模式1672
21.11.4 系统配管设计1673
21.11.5 TopVent冷/暖、通风机组1673
第22章 空调系统1675
22.1 空调系统的分类(见表22.1-1)1675
22.2 空调系统的比较与选择1676
22.3 集中式空调系统1679
22.3.1 系统划分原则1679
22.3.2 回风系统选择1679
22.3.3 一次回风系统与一、二次回风系统的处理过程和计算方法见表22.3-31679
22.3.4 单风机系统与双风机系统1683
22.4 蒸发冷却式空调系统1683
22.4.1 一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1683
22.4.2 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1685
22.4.3 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1686
22.4.4 除湿与蒸发冷却联合空调系统1690
22.4.5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选用原则1691
22.4.6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1693
22.5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1696
22.5.1 简介1696
22.5.2 产品性能测试条件1696
22.5.3 系统工作范围1697
22.5.4 系统应用场合1697
22.5.5 系统分类1697
22.5.6 机组规格1699
22.5.7 系统设计1700
22.5.8 系统制热能力校核1703
22.5.9 系统配管设计1705
22.5.10 系统控制配线设计1710
22.5.11 室外机安装1712
22.5.12 新风供给设计1715
22.6 高大建筑物分层空调设计1716
22.6.1 分层空调适用范围和空调方式1716
22.6.2 分层空调负荷计算1717
22.6.3 分层空调气流组织1723
22.6.4 空调系统1733
22.7 部分空调系统实例汇编1734
22.7.1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空调系统设计1734
22.7.2 江苏省电网调度中心蓄冷空调设计1740
22.7.3 上海财富广场办公楼地板送风系统的设计和应用1748
22.7.4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空调设计1751
22.7.5 上海科技馆空调设计1755
22.7.6 上海世茂国际广场暖通空调设计1760
22.7.7 上海四季酒店1768
22.7.8 上海体育馆水蓄冷工程改造1780
22.7.9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厦空调设计1783
22.8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1790
22.8.1 概述1790
22.8.2 系统运行策略1792
22.8.3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1795
22.8.4 运行能耗分析1798
22.8.5 干燥地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1799
22.8.6 应用实例1805
22.9 溶液调湿式空调系统与设备1808
22.9.1 除湿溶液处理空气的基本原理1808
22.9.2 除湿溶液处理空气的基本单元与装置1810
22.9.3 溶液热回收型新风机组1811
22.9.4 溶液热回收型新风机组的性能参数1814
22.9.5 溶液热回收型新风机组的选型1817
第23章 变风量空调系统1821
23.1 基本概念1821
23.1.1 系统特点与适用范围1821
23.1.2 系统调节原理1822
23.2 负荷计算1822
23.2.1 现代化办公和商业建筑的特点与热舒适性1822
23.2.2 内外分区与空调负荷1822
23.2.3 负荷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1824
23.2.4 负荷分类与用途1825
23.3 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1826
23.3.1 变风量末端装置1826
23.3.2 常用变风量末端装置的特点与适用范围1829
23.3.3 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主要部件1829
23.4 系统选择1831
23.4.1 风机动力型变风量空调系统1831
23.4.2 单风管变风量空调系统1832
23.4.3 系统布置及注意事项1834
23.5 变风量空气处理系统设计1836
23.5.1 变风量空气处理系统分类1836
23.5.2 送风温度及系统风量计算1836
23.5.3 空气处理机组选用1837
23.6 变风量末端装置选择计算与选型1838
23.6.1 风量计算1838
23.6.2 选型实例1839
23.7 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设计1846
23.7.1 新风处理方式(表23.7-1)1846
23.7.2 几个新风问题及对策1847
23.8 风系统设计1848
23.8.1 风管计算方法1848
23.8.2 风管布置特点1849
23.8.3 风系统设计步骤1850
23.9 自动控制1851
23.9.1 室内(区域)温度控制1851
23.9.2 空调系统控制1852
第24章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1856
24.1 概述1856
24.1.1 低温送风系统分类及冷媒温度1856
24.1.2 低温送风系统特点1856
24.1.3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建筑适用性1857
24.2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冷源选择1857
24.2.1 冷源型式与送风温度关系1857
24.2.2 冷水机组直接产生低温空调冷水1858
24.2.3 直接膨胀式(DX)系统1858
24.2.4 冰蓄冷系统1858
24.3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设计1859
24.3.1 空调负荷计算1860
24.3.2 附加负荷计算1862
24.3.3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设计1865
24.4 低温送风空调器选型及机房布置1882
24.4.1 空调器选型1882
24.4.2 空调机房布置要求1883
24.5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运行1884
24.5.1 低温送风系统的软启动1884
24.5.2 送风温度的再设定1884
24.5.3 利用自然冷源节能运行1884
第25章 气流组织1886
25.1 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及分类1886
25.2 侧向送风1888
25.2.1 侧向送风的送、回风口布置形式及适用条件1888
25.2.2 侧送百叶送风口的最大送风速度(见表25.2-1)1888
25.2.3 侧送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1888
25.2.4 侧向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1904
25.3 孔板送风1905
25.3.1 孔板送风及其适用条件1905
25.3.2 孔板送风的设计计算1905
25.3.3 孔板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1908
25.4 散流器送风1911
25.4.1 散流器送风及其适用条件1911
25.4.2 散流器送风的最大送风速度,见表25.4-11912
25.4.3 散流器送风的设计计算1912
25.4.4 散流器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1916
25.5 喷口送风1916
25.5.1 喷口送风及其适用条件1916
25.5.2 喷口送风的设计计算1917
25.5.3 喷口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1921
25.6 条缝口送风1922
25.6.1 条缝口送风及其适用条件1922
25.6.2 条缝口送风的设计计算1922
25.6.3 条缝口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1926
25.7 下部送风1928
25.7.1 下部送风的类型、特征及与其他送风方式的对比1928
25.7.2 地板送风静压箱(层)1931
25.7.3 地板送风系统设计中的问题1934
25.8 空气分布器1941
25.8.1 常用空气分布器的型式、特征及适用范围1941
25.8.2 常用空气分布器的选用简表1951
25.8.3 地板送风的空气分布器1951
25.9 回风口1961
25.9.1 回风口的布置方式及吸风速度1961
25.9.2 常用回风口的型式1962
第26章 空调水系统1965
26.1 空调水系统分类1965
26.2 水系统的承压及设备布置1966
26.2.1 水系统的承压1966
26.2.2 设备布置1968
26.2.3 水系统的水温、竖向分区及设计注意事项1970
26.3 空调水系统的形式、管路特性及流量变化1971
26.3.1 水系统的典型形式1971
26.3.2 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1974
26.3.3 水系统流量的调节方法1974
26.4 PP-R塑铝稳态管在空调水系统中的应用1976
26.4.1 概述1976
26.4.2 PP-R稳态管的适用范围、规格尺寸与连接方式1977
26.4.3 设计与选用1978
26.4.4 管道布置及敷设原则1980
26.4.5 管道水力计算1982
26.4.6 管道试压1984
26.5 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984
26.5.1 沿程阻力1984
26.5.2 局部阻力1989
26.5.3 部分设备压力损失的参考值1994
26.5.4 水击的防止与水流速度的选择1994
26.5.5 冷凝水管的设计1998
26.6 水力平衡及平衡阀1999
26.6.1 水力失调和水力平衡理念1999
26.6.2 平衡阀的类型2001
26.6.3 水力平衡装置的设置原则2007
26.6.4 手动平衡阀的设计排布及选型2008
26.6.5 自动流量平衡阀的设计排布及选型2009
26.6.6 自力式压差控制器的设计排布及选型2010
26.6.7 多功能平衡阀的排布及选型示例2012
26.6.8 平衡阀的现场调试2012
26.6.9 平衡阀设计应用示例2013
26.7 变流量空调水系统设计2015
26.7.1 概述2015
26.7.2 一次泵定流量系统2016
26.7.3 二次泵变流量系统2018
26.7.4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2020
26.7.5 “低温差综合症”2023
26.7.6 变流量水系统比较2024
26.7.7 一次泵变流量水系统设计注意事项2025
26.7.8 含热回收机组的冷水系统设计2025
26.8 水系统的附件、设备及配管2027
26.8.1 集管及分、集水器2027
26.8.2 水过滤器2028
26.8.3 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定压与膨胀2030
26.8.4 减压稳压阀2037
26.8.5 循环水泵2038
26.8.6 排气阀2041
26.8.7 设备的配管2043
26.9 水系统的水处理2043
26.9.1 循环冷却水的主要水质指标2043
26.9.2 结垢与腐蚀倾向的预测2044
26.9.3 阻垢措施(盐垢)与现场监测2045
26.9.4 腐蚀控制2046
26.9.5 腐蚀鉴定及监测2050
26.9.6 微生物污染的控制2051
26.9.7 物理水处理方法2052
26.10 冷却塔2053
26.10.1 冷却塔类型2053
26.10-2 冷却塔产品标记2055
26.10.3 选择冷却塔的基本技术参数2056
26.10.4 冷却塔的噪声及噪声控制2056
26.10.5 冷却塔的选型2057
26.10.6 冷却塔的布置2059
26.10.7 冷却水系统设计2059
26.10.8 冷却水系统的防冻2060
第27章 空气洁净2062
27.1 洁净空调技术的应用2062
27.1.1 微电子工业2062
27.1.2 医药卫生2062
27.1.3 食品工业2062
27.1.4 其他2063
27.2 污染物质2063
27.2.1 污染物的分类2063
27.2.2 污染物的浓度2063
27.2.3 污染物的来源和发尘量2064
27.3 洁净室的洁净度等级标准2066
27.3.1 室内尘粒的级别标准2066
27.3.2 室内细菌浓度的级别标准2067
27.3.3 工业洁净室的分子态污染物(AMC)有关标准2068
27.3.4 各种行业的洁净标准参考2069
27.4 洁净室的原理、构成与分类2070
27.4.1 洁净室的原理2070
27.4.2 洁净室的构成2070
27.4.3 洁净室的分类2071
27.5 空气过滤器的特性指标和分类2073
27.5.1 过滤器的特性指标2073
27.5.2 过滤器的分类2075
27.5.3 空气过滤器的滤材和型式结构2078
27.5.4 静电空气过滤器2080
27.5.5 化学过滤器2080
27.5.6 高效过滤器的安装2081
27.5.7 关于过滤器的选择2082
27.6 局部净化设备及洁净室附属设备2083
27.6.1 局部净化设备的应用和围挡2083
27.6.2 各种局部净化设备2083
27.6.3 洁净室的附属设备2085
27.7 洁净室的风量确定与气流组织2086
27.7.1 非单向流洁净室的风量确定2086
27.7.2 单向流洁净室的风量确定2088
27.7.3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和换气次数2088
27.8 净化空调系统设计2090
27.8.1 净化空调系统的特点2090
27.8.2 实现各种不同级别洁净室的系统方式2091
27.8.3 工业净化空调方式应用例2096
27.9 生物洁净室的设计2099
27.9.1 生物洁净室与工业洁净室的主要区别(表27.9-1)2099
27.9.2 医院洁净手术室设计2099
27.9.3 无菌病房与隔离病房2103
27.9.4 实验动物洁净设施设计2103
27.9.5 生物安全技术2105
27.10 洁净室的节能2108
27.10.1 能耗特点2108
27.10.2 节能措施2109
27.11 洁净室设计的综合要求与规划原则2110
27.11.1 洁净室建筑设计的综合原则2111
27.11.2 洁净室的人、物净化流程设计2112
27.11.3 其他问题2112
第28章 蓄冷和蓄热2114
28.1 基本概念2114
28.1.1 概述2114
28.1.2 蓄冷系统的计量2114
28.1.3 系统的运行及控制策略2115
28.1.4 蓄冷常用术语2117
28.2 空调蓄冷系统的分类和蓄冷介质2118
28.2.1 蓄冷系统的分类与蓄冷介质的选择2118
28.2.2 各类蓄冷空调系统的性能、价格对比2119
28.3 水蓄冷2121
28.3.1 水蓄冷空调系统2121
28.3.2 水蓄冷空调系统设计2122
28.3.3 水蓄冷系统的控制2125
28.3.4 蓄冷水槽2126
28.3.5 水蓄冷系统的运行和保养2134
28.4 冰蓄冷2134
28.4.1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适用条件和要求2134
28.4.2 冰蓄冷空调系统制冰与蓄冷方式2135
28.4.3 各种冰蓄冷装置的性能、特点和选用2137
28.4.4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2156
28.4.5 蓄冰空调系统的设计注意事项2171
28.4.6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和自动控制2172
28.4.7 冰蓄冷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2175
28.5 蓄热系统2176
28.5.1 蓄热系统的形式与分类2176
28.5.2 蓄热系统及设备的性能和特点2177
28.5.3 电蓄热供暖和空调系统的设计2183
28.5.4 蓄热生活热水系统的设计2186
28.5.5 蓄热系统的控制2187
28.5.6 蓄热系统的施工、运行和保养2187
第29章 空调冷源2189
29.1 空调冷源选择基本原则2189
29.1.1 空调冷源的种类及其特点2189
29.1.2 空调冷源选择基本原则2189
29.2 制冷剂2191
29.2.1 制冷剂的种类及编号方法2191
29.2.2 制冷剂的分类、特性及评价指标2194
29.2.3 制冷剂的选用原则与技术要求2200
29.2.4 常用制冷剂的热力特性及压焓图2205
29.2.5 有关“保护臭氧层和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的资料摘编2250
29.3 制冷机的选择2260
29.3.1 制冷机的种类2260
29.3.2 空调用制冷机的优缺点比较2261
29.3.3 各类制冷机的名义工况条件2264
29.4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及冷水机组2265
29.4.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构造原理及特点2265
29.4.2 活塞式冷水机组2268
29.5 涡旋式压缩机及冷水机组2270
29.5.1 工作过程2270
29.5.2 涡旋式压缩机的特点2271
29.5.3 压缩机的结构简介2272
29.5.4 压缩机的输气量、制冷量及电机功率2272
29.5.5 涡旋式冷水机组2274
29.5.6 冷水机组的制冷、制热循环过程及外部水管系统连接图2274
29.6 螺杆式压缩机及冷水机组2276
29.6.1 螺杆式压缩机分类2276
29.6.2 螺杆式冷水机组2280
29.6.3 螺杆式冷水机组的控制原理与保护2284
29.6.4 螺杆式冷水机组选用指南2286
29.7 离心式压缩机及冷水机组2287
29.7.1 离心式压缩机的原理2288
29.7.2 离心式压缩机的组成与分类2288
29.7.3 离心式冷水机组2292
29.7.4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控制原理与保护2297
29.7.5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选用指南2298
29.7.6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运行规律2300
29.8 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2305
29.8.1 吸收式制冷原理及工质2305
29.8.2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2309
29.8.3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2312
29.8.4 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选用指南2314
29.9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2322
29.9.1 简介2322
29.9.2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的型号及代号2322
29.9.3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性能参数2323
29.9.4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不同工况下的制冷性能2325
29.9.5 换热器水侧阻力及修正2327
29.9.6 可变水量运行的模块化冷水机组2328
29.9.7 模块化冷水机组的安装与进出水管的连接2329
29.9.8 选型示例2333
29.10 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与配管2334
29.10.1 氟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与配置2334
29.10.2 氨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与配置2341
29.11 制冷机房设计2343
29.11.1 制冷机房设计原则及要求2343
29.11.2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机房设计2345
第30章 热泵2347
30.1 空气源热泵机组2347
30.1.1 概述2347
30.1.2 热泵机组的种类与特点2347
30.1.3 空气-水热泵机组2348
30.1.4 机组的变工况特性2349
30.1.5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与机组容量确定2351
30.1.6 季节性能系数2356
30.1.7 噪声与振动控制2357
30.1.8 设计注意事项2360
30.2 地下水式水源热泵2362
30.2.1 概述2362
30.2.2 地下水式水源热泵机组2363
30.2.3 热泵机组与水源的连接使用方式2365
30.2.4 机房系统设计2367
30.2.5 地下水源系统设计2370
30.2.6 其他水源系统设计2374
30.3 水环热泵2375
30.3.1 概述2375
30.3.2 水环热泵机组2377
30.3.3 系统设计2382
30.3.4 自控设计2390
30.3.5 安装与噪声控制2393
30.4 地源热泵2394
30.4.1 简介2394
30.4.2 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的形式与连接2395
30.4.3 设计方法及步骤2399
30.4.4 设计注意事项2406
30.4.5 地埋管的水力计算2407
30.4.6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2411
30.4.7 设计举例2412
第31章 户式集中空调2415
31.1 概述2415
31.1.1 户式集中空调分类2415
31.1.2 户式集中空调的特点2415
31.2 负荷计算2416
31.2.1 室内设计参数选用2416
31.2.2 夏季空调负荷计算2416
31.2.3 冬季空调负荷计算2419
31.3 风管式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2419
31.3.1 系统特点2419
31.3.2 系统总负荷的确定2420
31.3.3 设备选用与布置2420
31.3.4 风管系统的设计2421
31.3.5 系统控制2422
31.4 水管式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2422
31.4.1 系统的组成与特点2422
31.4.2 系统负荷确定2422
31.4.3 设备选择2423
31.4.4 水管系统设计2424
31.4.5 系统控制2427
31.5 蒸发冷凝式空调系统2428
31.5.1 机组分类2428
31.5.2 主要技术性能2429
31.5.3 系统特点2430
31.5.4 系统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2430
31.5.5 控制系统设计2431
31.5.6 工程设计举例2432
第32章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2434
32.1 冷热源的节能设计2434
32.1.1 冷热源节能设计的主要途径2434
32.1.2 供热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2439
32.1.3 室外热力网的节能设计2440
32.1.4 空气源热泵机组应用需知2445
32.2 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2447
32.3 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2449
32.3.1 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2449
32.3.2 空调系统的节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2457
32.3.3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2460
32.4 能量回收装置2461
32.4.1 概述2461
32.4.2 转轮式热回收器2465
32.4.3 液体循环式热回收器2476
32.4.4 板式显热回收器2484
32.4.5 板翅式全热回收器2486
32.4.6 热管热回收器2491
32.4.7 溶液吸收式全热回收装置2510
32.5 冷水机组的热回收2514
32.5.1 冷水机组热回收分类2514
32.5.2 热回收冷水机组的特点2514
32.5.3 热回收冷水机组的运行控制2516
32.5.4 提高热回收机组热水水温的冷水系统设计2518
32.6 游泳馆的热能回收与利用2519
32.6.1 游泳馆的特殊性2519
32.6.2 游泳馆的能源再生系统2519
32.6.3 控制运行的温度模式2520
32.6.4 运行模式2521
32.6.5 再生系统应用示例2522
第33章 供暖与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2523
33.1 基础知识2523
33.1.1 基本概念2523
33.1.2 自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524
33.1.3 供暖与空调自控系统的设计2528
33.1.4 供暖与空调专业的设计范围2529
33.2 常用传感器2529
33.2.1 温度传感器2529
33.2.2 湿度传感器2531
33.2.3 压力/压差传感器2531
33.2.4 流量计2532
33.2.5 液位计2534
33.2.6 气体成分传感器2535
33.2.7 人员进出检测器2535
33.3 常用执行器2535
33.3.1 电磁阀2535
33.3.2 电加热器的控制设备2536
33.3.3 电动机的控制设备2536
33.3.4 电动调节阀2539
33.4 控制器及调节方法2552
33.4.1 控制器2552
33.4.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2553
33.4.3 控制规律2555
33.5 制冷机房和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2558
33.5.1 监测与控制内容2558
33.5.2 冷水机组的监测与控制2559
33.5.3 冷却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2560
33.5.4 冷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2563
33.6 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2566
33.6.1 风机盘管机组的监测与控制2567
33.6.2 新风机组的监测与控制2567
33.6.3 空调机组的监测与控制2569
33.6.4 变风量系统空调机组的监测与控制2572
33.6.5 多工况节能控制2576
33.7 锅炉房的监测与控制2582
33.7.1 锅炉房监测与控制的任务2582
33.7.2 供暖锅炉房检测参数和仪表2583
33.7.3 供暖锅炉房的自动控制2593
33.8 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2601
33.8.1 供热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2601
33.8.2 供热网的主要调节方法与目标2603
33.8.3 几种典型换热站自动监测与控制2604
33.8.4 通信系统2610
第34章 人工冰场设计2615
34.1 人工冰场的基本设计条件2615
34.1.1 冰场的类型2615
34.1.2 冰场的设计参数2616
34.2 人工冰场的场地构造与排管布置2616
34.2.1 冰场场地的构造形式2616
34.2.2 供冷排管设计2619
34.3 人工冰场的冷负荷计算2621
34.3.1 指标估算法2621
34.3.2 图表计算法2622
34.3.3 分项计算法2622
34.4 人工冰场的制冷系统2624
34.4.1 人工冰场的供冷方式2624
34.4.2 间接供冷系统2625
34.4.3 制冷机及制冷机容量的确定2628
34.5 消除雾气和防止结露2629
34.5.1 消除冰面雾气2629
34.5.2 防止顶棚结露2630
34.6 人工冰场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2631
34.7 工程实例2632
34.7.1 首都体育馆冰场2632
34.7.2 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冰场2634
34.7.3 西安博登文化娱乐公司人工溜冰场2636
第35章 暖通专业设计深度及设计与施工说明范例2637
35.1 方案设计深度的规定2637
35.1.1 设计说明书2637
35.1.2 设计图纸2638
35.2 初步设计的深度规定2638
35.2.1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2638
35.2.2 热能动力2640
35.3 施工图设计的深度规定2641
35.3.1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2641
35.3.2 热能动力2644
35.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初步设计说明范例2646
35.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施工图设计说明范例2653
35.5.1 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653
35.5.2 空调与制冷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658
参考文献2665
“产品资讯”目录(见光盘)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