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美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美学史
  • 李鹏程,王柯平,周国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6661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048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1078页
  • 主题词:美学史-西方国家-19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美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3

一 解题3

二 德意志观念论哲学导致的西方美学史的“哥白尼革命”及其效应5

三 德意志观念论哲学家的美学与本时代的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9

四 关于本编内容建构合乎编名概念的逻辑性说14

第一章 康德的先验美学17

第一节 康德生平及其学术事业17

一 康德的生平17

二 康德学术的最初理路:前批判时期21

第二节 审美判断力批判在康德哲学中的位置25

一《判断力批判》的缘起27

二 哲学的划分与一般的哲学领地31

三 判断力批判的哲学功用以及判断力的性质35

四 自然的合目的性及其审美表象与逻辑表象43

第三节 美的分析学51

一 按质来看的鉴赏判断53

二 按量来看的鉴赏判断60

三 按与目的的“关系”来看的鉴赏判断66

四按“对‘对象’愉悦”的模态来看的鉴赏判断78

五 审美判断中想象力的作用和表象能力80

第四节 崇高的分析学83

一 过渡到崇高和对崇高的分类研究83

二 数的崇高87

三 力的崇高94

四 崇高判断的模态97

五 审美判断力的范畴总论及其廓清99

第五节 艺术论、天才论以及审美判断力的辩证法106

一 艺术的概念及其审美意义106

二 天才与美的艺术108

三“美的艺术”:分类、结合与比较117

四 审美判断力的辩证法以及美的道德性122

第二章 谢林美学131

第一节 谢林的生平、著作及哲学概观132

一 生平132

二 著作134

三 哲学概观136

第二节《先验唯心论体系》中的美学思想138

一 诗与艺术138

二 自然的自由与人的残缺140

三 艺术与完整的人142

第三节 艺术科学与艺术哲学144

一 艺术哲学的重要性144

二 艺术展现绝对者146

三 艺术与哲学处于同样高度147

第四节 艺术哲学的一般部分149

一 艺术以诸神形象展现绝对者149

二 诸神谱系与神话故事152

三 天才及美与崇高154

第五节 艺术哲学的特殊部分156

一 总体的划分156

二 造型艺术158

三 语言艺术160

第六节 神话163

一 艺术应当成为新神话163

二 神话与艺术的关联165

三 神话的三个时期167

四 对现代神话阶段的阐述171

第七节 谢林美学的意义和历史影响175

一 谢林不应再被轻视175

二 谢林艺术哲学的复兴175

第三章 黑格尔美学177

第一节 黑格尔生平、思想及其影响177

一 童年和学生时代177

二 伯尔尼、法兰克福与耶拿时期178

三 班堡、纽伦堡和海德堡178

四 柏林时期180

五 个性181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与黑格尔美学182

一 康德哲学及其问题182

二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184

三 黑格尔的美学体系188

第三节 审美对象与审美活动的哲学实191

一 对美的本质的哲学探索191

二 对审美活动的探讨195

第四节 艺术美与理想美200

一 艺术美的基本特征201

二 艺术美的实现206

三 艺术家和艺术创造213

第五节 艺术史观216

一 关于艺术的起源217

二 艺术的发展历程:三种艺术类型221

第六节 艺术分类系统232

一 建筑234

二 雕刻235

三 绘画237

四 音乐239

五诗241

第七节 结语:黑格尔美学的历史意义247

一 德国古典美学辩证法思想发展的终结248

二 辩证唯物主义美学思想的萌芽251

三 西方近代以前美学优秀传统的系统化继承252

第四章 对观念论美学的继承和反对255

第一节 黑格尔的后继者257

一 费舍尔的美学思想258

二 罗森克朗茨的美学思想268

第二节 黑格尔的反对者费尔巴哈273

一 生平、著作及基本哲学思想274

二 人是美与艺术的核心277

三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281

四 论艺术创造和欣赏283

第三节 康德的后继者286

一 柯亨的美学思想286

二 弗莱堡学派的美学思想292

第四节 哈特曼的美学思想294

一 生平和著作294

二 美的本质295

三 丑的概念296

四 艺术分类与艺术史观298

第五节 洛采的美学思想300

一 生平与著作300

二 美感与快适密不可分302

三 三种不同的美感304

四 至善规定美的价值306

五 现实世界的三个王国307

第六节 克尔凯郭尔的美学思想309

一 生平和思想风格309

二 关于艺术311

三 假名写作方式的“审美意识”315

四“生存美学”316

第五章 德意志观念论美学对俄国的影响323

第一节 当时俄国的社会历史和思想状况324

一 俄国的后发展特点及其西化324

二 时代产生的平民思想家及其斗争326

三 俄国文学在当时的命运328

第二节 别林斯基329

一 别林斯基的思想演变331

二 论艺术的本质335

三 论形象思维和艺术典型343

四 论艺术创作348

五 论艺术的目的和社会使命352

第三节 车尔尼雪夫斯基358

一 从费尔巴哈观点对黑格尔美学的批判360

二 美的定义:美是生活365

三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369

四 艺术的本质、内容和社会作用373

五 关于某些美学范畴的见解380

第二编 德意志文学美学和其他流派导论387

一 德意志经典思想是观念论与浪漫主义的双重变奏387

二 意志主义的非理性潮流取代理性的启蒙391

三 美学向客体化和具体人文科学学科化的展开396

第六章 歌德和席勒的美学思想404

第一节 歌德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404

一 歌德生平404

二 歌德作品的思想意义405

第二节 古典的与浪漫的406

一 古典与浪漫的区分406

二 区分之实际必要409

三 对浪漫主义批判的实际意蕴410

四 对其他一些问题的争论411

第三节 自然与艺术416

一 万汇本一如416

二 主宰抑或奴隶417

三 忠于自然,高于自然420

第四节 美与艺术423

一 美是有自由的完善境界423

二 美与艺术的几个基本问题426

第五节 席勒的生平及其文学美学创作432

一 席勒生平432

二 席勒的创作个性及其意义433

第六节 席勒美学概观434

一 美是“活的形象”435

二 美是自由的形式439

三 美与崇高441

第七节 审美教育及其文化意义443

一 席勒的美育观的形成444

二 审美教育实现的道路447

三 为审美王国寻找一部法典450

第八节 艺术理论中的美学问题451

一 艺术美的问题452

二 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456

第九节 小结459

一 关于歌德的美学思想459

二 关于席勒的美学思想460

第七章 德意志19世纪浪漫主义美学462

第一节 19世纪初期德意志浪漫主义思潮概说462

一 对艺术本质的哲学思考464

二 反思理性,崇尚情感469

三 向往中世纪472

第二节 康德和费希特与浪漫主义美学473

一 康德的美学体系对浪漫派的思想启发473

二 康德的艺术论对浪漫派美学的影响475

三 费希特的哲学和美学思想479

四 费希特作为耶拿浪漫派的哲学支柱482

第三节 瓦肯洛德的美学思想484

一 天才486

二 情感487

三 艺术的神秘性489

四 看待艺术的方式489

第四节奥施莱格尔的美学思想490

一 诗和语言491

二 艺术批评与艺术理论493

三 对理性的批判494

第五节弗施莱格尔的美学思想499

一 古典美的理想501

二 诗的最高境界503

三 诗与哲学和宗教506

四 浪漫主义文艺观508

五 浪漫主义讽刺512

六 天才与艺术家514

七 文艺批评517

第六节 诺瓦利斯的美学思想519

一 自然与精神520

二 魔幻理想主义522

三 艺术的本质524

四 浪漫的概念526

五 崇尚中世纪529

第八章 叔本华美学532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概况532

一 世界之为表象533

二 世界之为意志534

三 悲观主义人生论536

第二节 美学本体论539

一 理念的柏拉图意义539

二 叔本华的理念:走出本体之桥542

三 任何事物都是美的544

第三节 艺术本体论547

一 穿越个别和偶然548

二 拆除主体性障碍549

三 音乐与情感本体550

四 作为直观表象的理念即艺术的惟一对象552

第四节 审美认识论554

一 从认识个体到纯粹主体554

二 纯粹认识与审美认识559

三 天才即纯粹认识567

第五节 想象——作为哲学的和批判的功能573

一从“萎褪了的感觉”到“一切功能中的皇后”573

二 直觉一想象论577

三 形象一知识复现579

四 作为批判之极581

五 疯癫与天才585

第六节 叔本华对后世的影响589

一 迟到的荣誉589

二 在哲学领域以外590

三与20世纪存在主义591

第九章 尼采美学594

第一节 关于《悲剧的诞生》595

一 独特之处的由来:叔本华和瓦格纳595

二 尼采关注的两个问题598

第二节 日神和酒神:世界的二元艺术冲动600

一 日神的概念600

二 酒神的概念602

三 二元冲动和对世界的解释604

四 二元冲动的不同本质606

五 二元冲动之间的关系607

六 梦和醉:日常生活中的二元冲动610

七 日神艺术和酒神艺术612

第三节 悲剧的本质613

一 音乐及其创造形象的能力613

二 悲剧起源于酒神音乐617

三 悲剧中日神和酒神的兄弟联盟619

四 悲剧快感:形而上的慰藉621

第四节 艺术形而上学623

一 艺术形而上学的基本命题623

二 希腊的典范:艺术拯救人生625

三 酒神世界观627

四 对人生的审美辩护630

五 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634

第五节 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639

一 从酒神冲动到权力意志639

二 醉与权力意志642

三 权力审美与审美644

四 权力意志与艺术647

五 艺术生理学649

六 艺术家是给予者653

七 美学中的意志问题655

第十章19世纪德意志美学的其他重要流派659

第一节 德意志形式主义美学660

一 赫尔巴特:美在关系660

二 齐美尔曼:作为先验科学的形式主义美学664

三 汉斯立克:音乐的形式就是它的内容667

第二节生命论美学672

一 狄尔泰:感性、理性与历史方法的美学672

二 西美尔:冲破形式限制,回归生命本身678

第三节 德意志心理学派的美学682

一 费希纳:发现关于美的神秘数学683

二 屈尔佩:人在移情中证实自己是小宇宙688

三 李普斯:移情就是灌注生命692

四 谷鲁斯:审美是一种内模仿697

五 伏尔盖特:美学就是心理学700

第四节 艺术科学的美学705

一 格罗塞:艺术科学要采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706

二 朗格:艺术是有意识的自我欺骗709

第三编19世纪的英国与法国的美学导论717

一19世纪英国的社会文化状况718

二19世纪法国的社会文化语境723

三19世纪英国美学的进展727

四19世纪法国美学的流变741

第十一章 英国浪漫主义美学755

第一节 柯勒律治与康德美学756

一 情感因素756

二 想象力与幻想758

三 美与美的艺术760

四 模仿与象征762

五 天才与鉴赏力763

第二节 华兹华斯的诗论766

一 诗的艺术本质766

二 诗的功能768

三 诗的题材与语言769

四 诗人的禀赋771

五 想象力与幻想773

第三节 雪莱的诗辩774

一 为诗辩护的主要起因775

二 诗的起源与创作776

三 诗的功用777

第四节 卡莱尔的文论781

一 对想象力的推崇782

二 想象力与历史的结合783

三 诗人、英雄与先知785

第五节 济慈论创作心理788

一“否定能力”说789

二 论想象力793

第十二章 法国浪漫主义美学796

第一节 史达尔论文学796

一 南北文学与环境论798

二 介于古典与浪漫之间801

第二节 夏多布里昂论美与创作实践805

一 文学主张806

二 论美808

三 创作实践与评述809

第三节 德拉克洛瓦论艺术813

一 古典主义批判814

二 论独创性817

三 论美与实用的分野819

第四节 雨果论美与丑822

一 文学创作中的对照原则824

二 文学史论与艺术特征826

三 对照原则的美学意义828

四 论真实830

第十三章 罗斯金的美学思想834

第一节 绘画诗学观836

第二节 典型美与活力美842

一 论典型美845

二 论活力美851

第三节 想象力的三种形态855

一 联想性想象856

二 洞察性想象858

三 凝思性想象860

第四节 崇高与画境862

一 论崇高862

二 论画境866

第五节 艺术的特性870

第十四章 维多利亚时期的审美文化878

第一节 阿诺德论文化与艺术878

一 文化的界说及其追求880

二 文化的动机与完美的境界882

第二节 莫里斯论“人民艺术”887

一 艺术与劳动887

二 人民艺术的构成891

第三节 斯宾塞论游戏的特征894

一 游戏说与“剩余精力”894

二 游戏与审美活动的非功利性897

三 艺术的目的899

第四节 浮龙李论美丑和移情作用901

一 移情说的基本内容902

二 移情说的心理描述903

三 论美与丑906

第五节 鲍桑葵与布拉德雷的美学观909

一 鲍桑葵的美学观910

二 布拉德雷的美学观914

第十五章 法国与英国的唯美主义美学918

第一节 戈蒂耶论艺术与美921

一 艺术与道德922

二 唯美的诉求923

第二节 波德莱尔论艺术美与应和性926

一 艺术论927

二 美丑观930

三 应和论及其他933

第三节 佩特论美与艺术及其鉴赏936

一 论美937

二 论艺术创作939

三 论鉴赏942

第四节 王尔德论艺术与批评945

一 论艺术的渊源945

二“为艺术而艺术”949

三 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951

第十六章 法国社会学美学与印象派艺术论955

第一节 维隆的艺术表现说956

一 艺术即情感表现956

二 艺术与心理959

第二节 丹纳的艺术哲学962

一 实证科学与文艺研究962

二 艺术的本质与目的967

三 艺术品的价值969

第三节 居约的艺术社会学971

一 论美感的特征972

二 艺术与审美976

三 艺术批评978

第四节 罗丹的艺术美学观980

一 论自然与美981

二 化丑为美说983

第五节 印象派的艺术创作论986

一 塞尚:继承与发展989

二凡高:光色与性情991

三 高更:朴真与象征996

参考文献1001

人名索引1007

术语索引1015

后记10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