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8/32251585.jpg)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0251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565页
- 文件大小:331MB
- 文件页数:887页
- 主题词:农业政策-分析-中国;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与农业政策分析:文献综述3
1.1CGE模型的基本含义3
1.2CGE模型的基本思想、应用优势与局限性4
1.3CGE模型的主要应用范围7
1.4农业CGE模型的构建与政策分析9
2中国农业CGE模型的数据集11
2.1基准均衡数据集11
2.2社会核算矩阵16
2.3参数19
2.4结论19
3中国农业CGE模型:基本框架与农业政策分析20
3.1国内外关于进行农业政策分析的CGE模型的研究20
3.2中国农业CGE模型:基本框架和若干拓展21
3.3中国农业CGE模型的程序化和计算37
3.4中国农业CGE模型应用:挑战与案例示范37
4中国贸易自由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一个基于中国农业CGE模型的应用分析39
4.1引言39
4.2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40
4.3中国农业CGE模型:基本结构与数据框架43
4.4中国贸易自由化的情景设计45
4.5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和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47
4.6结论及政策含义53
1贸易政策分析工具57
1.1中国农产品市场供求模型57
1.2中国农产品市场供求预测模型66
1.3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模型72
1.4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预警模型77
1.5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国内市场供求的政策分析模型80
2东北亚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81
2.1东北亚地区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概况81
2.2东北亚地区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83
2.3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86
3中日韩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结构比较分析88
3.1中日韩农业基本特征88
3.2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结构特征91
3.3中日韩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间题99
3.4未来中日韩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研究重点101
4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102
4.1文献综述102
4.2研究方法103
4.3数据来源104
4.4计算结果及分析104
4.5一般结论及政策建议107
5可能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及其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109
5.1简介109
5.2可能的优惠贸易协定111
5.3模型111
5.4模拟结果112
5.5结论114
6中日韩农产品区域贸易研究115
6.1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115
6.2模型的基本结构115
6.3数据库的设计116
6.4政策模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118
6.5结论展望121
7中国城镇居民植物油消费需求分析122
7.1中国居民植物油消费的特征123
7.2中国城镇居民植物油消费需求弹性的测算125
7.3研究结论130
8棕榈油产销贸易分析132
8.1棕榈油基本情况132
8.2世界棕榈油的产销状况分析133
8.3我国棕榈油进口现状及趋势分析135
1农业支持政策的理论与方法139
1.1农业支持的基本理论139
1.2OECD农业支持政策及衡量144
1.3WTO农业支持政策及其衡量152
1.4OECD和WTO农业支持政策方法比较156
1.5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现有研究评述161
1.6主要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67
2中国农业支持政策分析与评价170
2.1农业支持衡量方法170
2.2计算原理、数据来源及处理过程170
2.3政策分类、计算项目及处理176
2.4中国农业支持评价结果及分析186
2.5中国农业支持政策对主要农产品的影响评估197
2.6主要结论208
3OECD国家农业支持政策分析与评价210
3.1OECD国家农业支持水平和特征210
3.2美国农业支持政策分析与评价215
3.3欧盟农业支持政策分析与评价220
3.4日本农业支持政策分析与评价225
3.5结论性评述229
4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32
4.1引言232
4.2乌拉圭回合协定执行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233
4.3多哈回合农业贸易谈判240
4.4政策模拟242
4.5我国在国内支持问题上的立场建议268
1研究综述273
1.1相关理论综述273
1.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食物安全预警主要方法综述277
1.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食物安全预警主要结论综述282
1.4对理论、方法、结论的评论287
1.5研究结果综述288
2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295
2.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的意义295
2.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297
2.3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300
2.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326
2.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评价330
2.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业产出343
2.7结论与政策建议346
3中国粮食库存模型350
3.1中国粮食库存的研究成果350
3.2中国粮食库存模型352
3.3中国粮食库存状况分析353
3.4结论与讨论357
4中国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358
4.1食物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发展358
4.2衡量食物安全的指标体系361
4.3我国食物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369
4.4改善我国食物安全状况的政策建议389
5中国食物安全的具体预测、预警和动态监测393
5.1食物安全预警的总体设计393
5.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396
5.3全国食物安全各指标的预测与预警397
5.4我国食物安全总体预警分析412
5.5各省食物安全预警分析416
5.6结论与讨论434
6我国农业政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食物安全的影响436
6.1农业政策的主要发展阶段436
6.2主要农业政策变迁437
6.3农业政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食物安全的影响439
6.4结论与讨论442
1引言447
1.1研究的背景:中国的贫困状况及其变化447
1.2研究的目的和内容448
1.3内容结构448
1.4研究的创新之处449
2贫困的宏观分析模型(PAMS)综述450
2.1介绍450
2.2PAMS系统的结构451
2.3PAMS能解决的政策模拟455
2.4PAMS的建立与运行455
2.5PAMS在布基纳法索的应用458
2.6结论和PAMS方法的一些局限性462
3基于洛伦兹曲线的PAMS模型在中国的应用464
3.1对PAMS模型的改进464
3.2基于洛伦兹曲线的不平等和贫困模拟466
3.3宏观与微观模块的链接477
3.4经济增长对贫困的影响484
3.5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模拟分析489
3.6本章小结490
1农业现代化理论研究493
1.1国外农业现代化理论的研究493
1.2中国农业现代化理论的研究496
2农业现代化评价方法499
2.1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499
3中国农业现代化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502
3.1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502
3.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502
3.3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503
3.4指标体系的内涵504
4数据的获得及其处理505
4.1数据获得及其处理505
4.2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性检验505
5中国农业现代化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数测算及其程序509
5.1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509
5.2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509
6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514
6.1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514
6.2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指数的分类特征518
6.3结论530
7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532
7.1中国农业现代化区域特征532
7.2区域农业现代化各因素发展水平及指数差异540
7.3结论559
8不同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征分析561
8.1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析561
8.2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特征分析574
8.3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特征分析583
9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性评价597
9.1农业现代化动态监测与评价模型597
9.2农业现代化动态监测与评价阶段指标值599
9.3我国农业现代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603
9.4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现代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603
9.5结论605
10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606
10.1农业投入不足606
10.2农业科技投入相对不足606
10.3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607
10.4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太低,需要着力提高608
10.5农业机械水平不高608
10.6西部地区灌溉水平落后609
10.7中西部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609
10.8西部地区土地生产率不高610
10.9农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611
10.10城镇人口比重仍然有待提高611
10.11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偏大612
10.12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613
11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预测614
11.1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水平的预测模型614
11.2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水平预测结果617
11.3中国区域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水平预测618
12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措施619
12.1因地制宜地做好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619
12.2提高各级政府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宏观调控能力619
12.3构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区域平台620
12.4分类或聚类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试点工作620
12.5调整财政支农政策目标,确定财政支农的优先序621
12.6集聚项目资金,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621
12.7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强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金融支持622
12.8制定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扶持农民和农业企业建设现代农业622
12.9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623
12.10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扩大农业经营规模623
12.11大力扶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624
12.1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企业624
12.1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625
12.14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服务力度625
1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基本理论629
1.1全面小康的内涵、特征和目标629
1.2与小康社会建设有关的基本理论633
1.3经济发展的衡量643
2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的方法论与数据来源646
2.1重要方法论646
2.2数据来源与整理652
3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多指标综合评价过程654
3.1对现有农村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述评654
3.2本研究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设计理念和创新659
3.3本研究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的子系统和候选指标661
4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667
4.1指标的相关性检验和分析667
4.2指标数据的标准化668
4.3指标标准值的确定669
4.4权数的确定672
4.5指标的合成673
4.6农村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675
5全国水平的农村全面小康评价结果与分析676
5.1全国水平的农村全面小康的综合评价与分析676
5.2全国水平的农村全面小康的单项指标评价与分析678
6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评价个别结果与分析681
6.1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的总体评价和分析681
6.2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评价的个案分析683
6.3中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的总体评价和分析689
6.4中部地区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个案分析691
6.5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的总体评价和分析695
6.6西部地区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个案分析697
7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东、中、西部三大地区间的比较分析703
7.1东、中、西部代表省份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纵向比较703
7.2东、中、西部地区代表省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横向比较704
8农村人类发展指数结果706
9中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预测708
9.1中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预测方法708
9.2中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预测结果709
10结论和政策性建议710
10.1主要结论710
10.2政策性建议710
1中国农业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715
1.1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的简要历程715
1.2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718
1.3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与主要推动力734
2农业技术进步的相关概念及测算方法739
2.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进展及成就739
2.2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特征及分类752
2.3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率758
2.4测算农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方法760
3技术进步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765
3.1近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动趋势765
3.2中国农林牧渔各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变动趋势及定量分析777
3.3中国各地区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比较801
3.4技术进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作用分析813
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源泉与动力分析820
4.1农业技术进步的源泉分析820
4.2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分析827
5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842
5.1农业技术进步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支撑842
5.2推进农业技术进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850
5.3推进农业技术进步的战略构想854
5.4加快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864
1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背景873
1.1国家农业政策要求发展农业产业化,大力支持龙头企业873
1.2农业产业化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873
1.3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具有关键作用874
1.4推动龙头企业持续发展,贯彻中央支农政策对农业企业竞争力研究提出了要求875
2农业企业竞争力理论与方法综述876
2.1农业企业竞争力理论与方法综述876
2.2监测研究理论与方法综述900
2.3企业信誉等级评价理论与方法综述911
3农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922
3.1企业竞争力的系统认识922
3.2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929
3.3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说明935
4我国农业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943
4.1我国农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确定943
4.2我国农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样本与数据943
4.3农业企业竞争力综合值的计算947
5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动态监测研究952
5.1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监测的需求分析952
5.2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原则953
5.3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监测的流程953
5.4农业龙头企业监测的实证分析959
5.5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971
6农业龙头企业信誉等级评价研究973
6.1农业企业信誉的系统分析973
6.2农业企业信誉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979
6.3我国农业企业信誉等级评价的实证研究991
7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发展态势分析与预测995
7.1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995
7.2我国农业企业竞争力发展态势分析998
7.3监测指标的选取与处理999
7.4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000
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005
8.1农业龙头企业对GDP的贡献1005
8.2农业龙头企业对出口创汇的贡献1006
8.3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1006
9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009
9.1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009
9.2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012
9.3我国发展龙头企业若干政策建议1015
1我国新农业政策的经济影响1027
1.1有关局部均衡模型的分析与比较1027
1.2国内应用的一些模型1032
1.3关于局部均衡模型综述的小结1035
1.4中国农业政策分析模拟模型1036
1.5新能源政策的经济影响分析1042
2WTO农业框架协议对我国农业的影响1050
2.1新一轮农业框架协议的延续性1050
2.2WTO新一轮农业框架协议取得的新进展1054
2.3可能达成的农业协议及其影响1060
2.4WTO新一轮农业谈判对中国农业的影响1067
2.5结论与建议1084
3我国小麦流通研究1087
3.1我国小麦供给与需求1087
3.2我国现阶段小麦流通格局1096
3.3我国小麦流通发展的制约因素1102
3.4坚持综合协调配套改革,促进小麦流通健康发展1104
4WTO“蓝箱”政策改革对欧美农业支持政策的影响1107
4.1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与多哈回合谈判框架的“蓝箱”政策的比较和评价1107
4.2“蓝箱”政策改革对美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可能影响1108
4.3共同农业政策及“蓝箱”政策改革对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可能影响1113
4.4基本研究结论1117
1中国土地资源的自然地理背景1121
1.1积温与熟制1121
1.2地貌、土壤与耕地资源1124
1.3水资源分布与南水北调1131
1.4小结1136
2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耕地资源变化1137
2.1中国耕地资源变化的现状1137
2.2耕地面积预测1139
2.3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预测1146
2.4耕地变更分项预测1149
2.5结论与对策1151
3中国土地资源变化的空间规律1153
3.1新古典经济学的土地利用演化理论1153
3.2中国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1155
3.3各省耕地的变化规律1157
3.4各县耕地的变化规律1158
3.5土地资源的质量分布与变化1160
3.6小结1162
4中国种植结构的演化1164
4.1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演化1164
4.2中国种植结构演化的驱动力分析1165
4.3对中国种植结构变化推动因素发展的基本估计1167
4.4中国种植结构近中期预测1168
4.5结论与对策1170
5中国种植结构演化的空间规律1171
5.1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布1171
5.2中国农业种植结构演化的空间分布1172
5.3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自然条件原因1174
5.4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人文条件原因1176
5.5结论与对策1177
6中国食物消费与供给中长期预测1179
6.1中国食物消费与供给的研究现状1179
6.2中国城乡食物消费的变化1180
6.3中国粮食和油料的生产潜力1183
6.4中国食物的供给与消费平衡1187
6.5结论与对策1189
7典型城市扩张案例分析:北京市及附近郊区城镇扩张1191
7.1北京的城市发展历史和环境背景概述1191
7.2统计数字下的北京市建成区密度变化规律1191
7.3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解析与展望1193
7.4对北京城市发展速度的测算和建成区扩张的预测1195
7.5主要结论与问题的对策探讨1197
8典型城市扩张案例分析:上海市及附近郊区城镇扩张1198
8.1上海市的城市发展历史和环境背景概述1198
8.2统计数字下的上海市区建成区密度变化规律1198
8.3上海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解析与展望1200
8.4对上海城市发展速度的测算和建成区扩张的预测1202
8.5主要结论与问题的对策探讨1204
9典型城市扩张案例分析:广州市及附近郊区城镇扩张1205
9.1广州市和佛山市的城市发展历史和环境背景概述1205
9.2统计数字下的广州城市建成区密度变化规律1205
9.3广州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解析与展望1207
9.4对广州城市发展速度的测算和建成区扩张的预测1209
9.5主要结论与问题的对策探讨1211
10中国耕地资源保护和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1213
1中国农业用水概况1237
1.1中国水资源基本特征1237
1.2中国农业用水基本状况1239
1.3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重要意义1240
2农业用水效率及可持续性分析1244
2.1分析范围及对象1244
2.2分析方法与模型设计1244
2.3重点研究区域华北区农业用水效率及可持续性分析1246
2.4全国分区农业用水效率及可持续性分析1256
3农业用水管理体制研究1263
3.1历史沿革、现状与问题1263
3.2国外水资源管理体制1278
3.3农业用水管理体制建设的理论基础1284
3.4案例分析——用水户参与式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分析1289
3.5典型农业缺水区华北三省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1295
3.6农业用水价格改革1301
3.7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1305
4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及可持续性分析软件简介1309
4.1农用水资源子系统软件概述1309
4.2软件菜单1309
4.3数据浏览1311
4.4数据查询1311
4.5排序1312
4.6筛选1312
4.7图表功能1313
4.8系统演算功能1313
4.9《农用水资源子系统软件》设计原理1314
1中国农业经济数据库系统管理手册1317
1.1农业经济数据库系统概述1317
1.2TBS/DLS运行环境、系统结构及目录结构1319
1.3农业经济数据库软件安装说明1321
1.4农业经济数据库后台管理系统管理菜单目录1323
1.5农业经济数据库系统管理注意事项1331
2中国农业经济数据库管理软件使用指南1332
2.1数据库1332
2.2记录1342
2.3编辑1347
2.4字段1348
2.5全文索引1354
2.6维护1357
2.7工具1361
2.8设置1365
2.9窗口1368
2.10帮助1368
1概述1375
2系统简介1376
2.1网站1376
2.2新的分析模式1376
2.3灵活的接口1376
3解决方案1377
3.1系统结构1377
3.2系统总体结构及框架图1378
3.3系统软、硬件环境1378
4相关技术介绍1380
4.1ASP1380
4.2.NET1381
5开发流程1382
5.1开发流程1382
5.2项目开发模型1382
6质量保证1384
7系统维护计划1385
7.1维护范围1385
7.2维护内容1385
7.3维护协议1385
8系统使用说明1386
9国家农业政策开放实验室1387
9.1主页1387
9.2重要新闻1388
9.3分析报告1389
9.4项目简介1390
9.5决策分析报告1391
9.6学术探讨1392
9.7同行业动态1393
9.8系统综述1394
9.9研究简报1395
9.10总结报告1396
9.11专家评审1398
9.12应用证明1400
9.13出版物1401
9.14图片资料1403
9.15人才招聘1404
9.16工作简报1405
9.17研究团队1406
9.18效果演示与报告系统1407
10农业政策研究网1411
11各子系统使用简介1412
11.1农业经济数据库(WBIAE200301)1412
11.2农业部门均衡(WBIAE200303)1413
11.3贸易与流通(WBIAE200304)1415
11.4农业政策分析(WBIAE200305)1418
11.5粮食安全(WBIAE200306)1421
11.6贫困与发展(WBIAE200307)1434
11.7区域经济发展(WBIAE200308)1437
11.8资源环境经济(WBIAE200309)1437
11.9农业技术经济(WBIAE200310)1441
11.10涉农企业发展(WBIAE200311)1444
11.11农业贸易(WBIAE200314)1447
11.12土地资源(WBIAE200315)1450
11.13水资源(WBIAE200316)1456
主要参考文献1459
附录一微观贫困分析模型1485
附录二贫困变动分析模型1504
附录三城乡收入差异和地区收入差异的分析模型1524
附录四农民收入变动模型1537
附录五项目目录1547
附表一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548
附表二中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预测结果11551
附表三中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预测结果21553
附表四前百名农业企业竞争力综合值一览表1555
附表五农业企业竞争力综合值及各类指标综合值排名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