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查办侵犯公民权利犯罪案件实用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付立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9585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侵犯人身权利罪-研究-中国;侵犯民主权利罪-研究-中国;侵犯财产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查办侵犯公民权利犯罪案件实用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3
第一章 故意杀人罪3
1.什么是故意杀人罪3
2.如何把握故意杀人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3
3.如何把握故意杀人罪的客观特征4
4.如何把握故意杀人罪的主体特征5
5.如何把握故意杀人罪的主观特征6
6.如何把握故意杀人罪的立案标准7
7.如何划清故意杀人罪与“安乐死”行为的界限7
8.如何划清故意杀人罪与逼迫、诱骗、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共同自杀行为的界限9
9.如何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11
10.如何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某些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12
11.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13
12.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形态14
13.对故意杀人罪如何处罚16
附: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6
第二章 过失致人死亡罪21
1.什么是过失致人死亡罪21
2.如何把握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直接客体21
3.如何把握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客观特征21
4.如何把握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体特征22
5.如何把握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观特征22
6.如何把握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标准24
7.如何划清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致人死亡的违法行为的界限24
8.如何划清(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25
9.如何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26
10.如何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引起他人死亡的其他犯罪的界限29
11.如何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形态33
12.如何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罪数形态33
13.对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处罚34
附: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35
第三章 故意伤害罪38
1.什么是故意伤害罪38
2.如何把握故意伤害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38
3.如何把握故意伤害罪的客观特征39
4.如何把握故意伤害罪的主体特征42
5.如何把握故意伤害罪的主观特征43
6.如何把握故意伤害罪的立案标准43
7.如何划清故意伤害罪与一般殴打行为的界限43
8.如何划清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44
9.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死)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界限45
10.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的界限46
11.如何区分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46
12.如何认定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形态47
13.如何认定故意伤害罪的罪数形态48
14.对故意伤害罪如何处罚49
附:故意伤害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49
第四章 过失致人重伤罪71
1.什么是过失致人重伤罪71
2.如何把握过失致人重伤罪侵犯的直接客体71
3.如何把握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客观特征71
4.如何把握过失致人重伤罪的主体特征72
5.如何把握过失致人重伤罪的主观特征72
6.如何把握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立案标准72
7.如何划清过失致人重伤罪与意外事件致人重伤行为的界限73
8.如何区分过失致人重伤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界限73
9.如何区分过失致人重伤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73
10.对过失致人重伤罪如何处罚74
附: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74
第五章 强奸罪76
1.什么是强奸罪76
2.如何把握强奸罪侵犯的直接客体76
3.如何把握强奸罪的客观特征77
4.如何把握强奸罪的主体特征82
5.如何把握强奸罪的主观特征83
6.如何把握强奸罪的立案标准83
7.如何划清强奸罪与通奸行为的界限83
8.如何划清求奸未成与强奸未遂行为的界限85
9.如何划清以胁迫、欺骗手段构成的强奸罪与以纠缠、“谈恋爱”等方式与妇女双方自愿发生性行为的界限86
10.如何认定利用教养关系、从属关系和利用职权的强奸案件87
11.如何认定与女精神病患者或有严重先天痴呆症妇女发生性行为的性质88
12.如何区分强奸罪与聚众淫乱罪的界限88
13.如何认定强奸罪的犯罪形态89
14.如何认定强奸罪的罪数形态90
15.对强奸罪如何处罚91
附:强奸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91
第六章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100
1.什么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100
2.如何把握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侵犯的直接客体100
3.如何把握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客观特征100
4.如何把握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特征102
5.如何把握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观特征102
6.如何把握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立案标准103
7.如何划清强制猥亵、侮辱妇女行为与非强制性猥亵、侮辱妇女行为的界限103
8.如何区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强奸罪(未遂)的界限104
9.如何认定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罪数形态105
10.对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如何处罚105
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05
第七章 猥亵儿童罪107
1.什么是猥亵儿童罪107
2.如何把握猥亵儿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107
3.如何把握猥亵儿童罪的客观特征107
4.如何把握猥亵儿童罪的主体特征108
5.如何把握猥亵儿童罪的主观特征109
6.如何把握猥亵儿童罪的立案标准109
7.如何划清猥亵儿童罪与非罪的界限109
8.如何区分猥亵儿童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界限109
9.对猥亵儿童罪如何处罚110
附:猥亵儿童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10
第八章 非法拘禁罪112
1.什么是非法拘禁罪112
2.如何把握非法拘禁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112
3.如何把握非法拘禁罪的客观特征115
4.如何把握非法拘禁罪的主体特征116
5.如何把握非法拘禁罪的主观特征116
6.如何把握非法拘禁罪的立案标准117
7.如何划清非法拘禁行为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117
8.如何划清违法拘捕和非法拘禁罪的界限118
9.如何划清合法拘禁行为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118
10.如何认定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形态118
11.如何认定非法拘禁罪的罪数形态119
12.对非法拘禁罪如何处罚119
附: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20
第九章 绑架罪127
1.什么是绑架罪127
2.如何把握绑架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127
3.如何把握绑架罪的客观特征128
4.如何把握绑架罪的主体特征128
5.如何把握绑架罪的主观特征129
6.如何把握绑架罪的立案标准129
7.如何区分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129
8.如何认定绑架罪的共同犯罪131
9.如何认定绑架罪的犯罪形态131
10.对绑架罪如何处罚132
附:绑架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32
第十章 拐卖妇女、儿童罪135
1.什么是拐卖妇女、儿童罪135
2.如何把握拐卖妇女、儿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135
3.如何把握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客观特征137
4.如何把握拐卖妇女、儿童罪的主体特征138
5.如何把握拐卖妇女、儿童罪的主观特征138
6.如何把握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立案标准138
7.如何划清拐卖妇女、儿童罪与介绍婚姻或介绍收养而索取财物的界限139
8.如何区分拐卖妇女、儿童罪与绑架罪的界限140
9.如何认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犯罪形态140
10.如何认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罪数形态141
11.对拐卖妇女、儿童罪如何处罚142
附: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42
第十一章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148
1.什么是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148
2.如何把握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148
3.如何把握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客观特征148
4.如何把握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主体特征149
5.如何把握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主观特征149
6.如何把握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立案标准149
7.如何划清正当领养儿童与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的界限149
8.如何划清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界限150
9.如何认定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共同犯罪151
10.如何认定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罪数形态151
11.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如何处罚151
附: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51
第十二章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155
1.什么是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155
2.如何把握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155
3.如何把握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的客观特征157
4.如何把握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的主体特征157
5.如何把握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的主观特征158
6.如何把握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的立案标准159
7.如何区分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与非罪的界限159
8.如何区分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159
9.如何区分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与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界限160
10.如何认定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的罪数形态161
11.对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如何处罚161
附: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62
第十三章 诬告陷害罪164
1.什么是诬告陷害罪164
2.如何把握诬告陷害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164
3.如何把握诬告陷害罪的客观特征165
4.如何把握诬告陷害罪的主体特征168
5.如何把握诬告陷害罪的主观特征168
6.如何把握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169
7.如何划清诬告陷害罪与错告、检举失实行为的界限169
8.如何划清诬告陷害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170
9.如何区分诬告陷害罪与伪证罪的界限170
10.如何认定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形态170
11.对诬告陷害罪如何处罚171
附:诬告陷害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71
第十四章 非法雇用童工罪172
1.什么是非法雇用童工罪172
2.如何把握非法雇用童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172
3.如何把握非法雇用童工罪的客观特征172
4.如何把握非法雇用童工罪的主体特征178
5.如何把握非法雇用童工罪的主观特征178
6.如何把握非法雇用童工罪的立案标准178
7.如何区分非法雇用童工罪与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界限179
8.如何认定非法雇用童工罪的罪数形态179
9.对非法雇用童工罪如何处罚180
附:非法雇用童工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80
第十五章 强迫职工劳动罪182
1.什么是强迫职工劳动罪182
2.如何把握强迫职工劳动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182
3.如何把握强迫职工劳动罪的客观特征183
4.如何把握强迫职工劳动罪的主体特征183
5.如何把握强迫职工劳动罪的主观特征185
6.如何把握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立案标准186
7.如何划清强迫职工劳动罪与非罪的界限186
8.如何区分强迫职工劳动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187
9.如何认定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罪数形态187
10.对强迫职工劳动罪如何处罚187
附:强迫职工劳动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88
第十六章 非法搜查罪191
1.什么是非法搜查罪191
2.如何把握非法搜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191
3.如何把握非法搜查罪的客观特征193
4.如何把握非法搜查罪的主体特征194
5.如何把握非法搜查罪的主观特征196
6.如何把握非法搜查罪的立案标准196
7.如何划清非法搜查罪与非罪的界限196
8.如何认定非法搜查罪的罪数形态197
9.对非法搜查罪如何处罚197
附:非法搜查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198
第十七章 非法侵入住宅罪201
1.什么是非法侵入住宅罪201
2.如何把握非法侵入住宅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201
3.如何把握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客观特征202
4.如何把握非法侵入住宅罪的主体特征203
5.如何把握非法侵入住宅罪的主观特征203
6.如何把握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立案标准203
7.如何区分非法侵入住宅罪与非罪的界限204
8.如何区分非法侵入住宅罪与非法搜查罪的界限204
9.对非法侵入住宅罪如何处罚205
附:非法侵入住宅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205
第十八章 侮辱罪207
1.什么是侮辱罪207
2.如何把握侮辱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207
3.如何把握侮辱罪的客观特征208
4.如何把握侮辱罪的主体特征209
5.如何把握侮辱罪的主观特征209
6.如何把握侮辱罪的立案标准210
7.如何区分侮辱罪与非罪的界限210
8.如何区分侮辱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界限211
9.如何认定侮辱罪的罪数形态212
10.对侮辱罪如何处罚212
附:侮辱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213
第十九章 侵犯通信自由罪216
1.什么是侵犯通信自由罪216
2.如何把握侵犯通信自由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216
3.如何把握侵犯通信自由罪的客观特征217
4.如何把握侵犯通信自由罪的主体特征219
5.如何把握侵犯通信自由罪的主观特征219
6.如何把握侵犯通信自由罪的立案标准220
7.如何划清侵犯通信自由罪与一般侵犯通信自由的行为的界限221
8.如何区分侵犯通信自由罪与合法扣押、检查信件行为的界限221
9.如何认定通信自由罪的犯罪形态221
10.如何认定侵犯通信自由罪的罪数形态222
11.对侵犯通信自由罪如何处罚222
附:侵犯通信自由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222
第二十章 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228
1.什么是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228
2.如何把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228
3.如何把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客观特征228
4.如何把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主体特征229
5.如何把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主观特征229
6.如何把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立案标准230
7.如何划清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230
8.如何划清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与合法行为的界限231
9.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与侵犯通信自由罪的界限231
10.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与故意延误投递邮件罪的界限232
11.如何认定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罪数形态232
12.对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如何处罚233
附: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233
第二十一章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238
1.什么是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238
2.如何把握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238
3.如何把握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客观特征239
4.如何把握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主体特征240
5.如何把握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主观特征240
6.如何把握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立案标准241
7.如何划清打击报复罪与一般打击报复行为的界限241
8.如何区分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与报复陷害罪的界限242
9.如何认定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犯罪形态243
10.如何认定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罪数形态243
11.对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如何处罚243
附: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244
第二十二章 破坏选举罪247
1.什么是破坏选举罪247
2.如何把握破坏选举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247
3.如何把握破坏选举罪的客观特征248
4.如何把握破坏选举罪的主体特征250
5.如何把握破坏选举罪的主观特征250
6.如何把握破坏选举罪的立案标准251
7.如何划清破坏选举罪与破坏选举的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252
8.如何区分破坏选举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252
9.如何认定破坏选举罪的犯罪形态253
10.如何认定破坏选举罪的罪数形态253
11.对破坏选举罪如何处罚254
附:破坏选举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254
第二十三章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258
1.什么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258
2.如何把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侵犯的直接客体258
3.如何把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客观特征258
4.如何把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主体特征259
5.如何把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主观特征259
6.如何把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立案标准259
7.如何区分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罪的界限260
8.对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如何处罚260
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260
第二十四章 重婚罪264
1.什么是重婚罪264
2.如何把握重婚罪侵犯的直接客体264
3.如何把握重婚罪的客观特征264
4.如何把握重婚罪的主体特征265
5.如何把握重婚罪的主观特征265
6.如何把握重婚罪的立案标准266
7.如何划清重婚罪与非罪的界限266
8.如何认定重婚罪的共同犯罪267
9.如何认定重婚罪的犯罪形态267
10.对重婚罪如何处罚267
附:重婚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268
第二十五章 破坏军婚罪272
1.什么是破坏军婚罪272
2.如何把握破坏军婚罪侵犯的直接客体272
3.如何把握破坏军婚罪的客观特征272
4.如何把握破坏军婚罪的主体特征273
5.如何把握破坏军婚罪的主观特征273
6.如何把握破坏军婚罪的立案标准273
7.如何划清破坏军婚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274
8.如何区分破坏军婚罪与重婚罪的界限274
9.如何认定破坏军婚罪的共同犯罪275
10.如何认定破坏军婚罪的犯罪形态275
11.对破坏军婚罪如何处罚275
附:破坏军婚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276
第二十六章 虐待罪280
1.什么是虐待罪280
2.如何把握虐待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280
3.如何把握虐待罪的客观特征281
4.如何把握虐待罪的主体特征282
5.如何把握虐待罪的主观特征282
6.如何把握虐待罪的立案标准282
7.如何划清虐待罪与一般虐待行为的界限283
8.如何区分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界限283
9.如何认定虐待罪的犯罪形态283
10.对虐待罪如何处罚283
附:虐待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284
第二十七章 遗弃罪288
1.什么是遗弃罪288
2.如何把握遗弃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288
3.如何把握遗弃罪的客观特征288
4.如何把握遗弃罪的主体特征289
5.如何把握遗弃罪的主观特征290
6.如何把握遗弃罪的立案标准290
7.如何划清遗弃罪与一般遗弃行为的区别291
8.如何划清遗弃罪与虐待罪的界限291
9.如何划清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292
10.如何划清遗弃罪与遗弃伤病军人罪的界限292
11.如何认定遗弃罪的共同犯罪293
12.如何认定遗弃罪的犯罪形态293
13.对遗弃罪如何处罚293
附:遗弃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294
第二十八章 拐骗儿童罪299
1.什么是拐骗儿童罪299
2.如何把握拐骗儿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299
3.如何把握拐骗儿童罪的客观特征300
4.如何把握拐骗儿童罪的主体特征301
5.如何把握拐骗儿童罪的主观特征301
6.如何把握拐骗儿童罪的立案标准302
7.拐骗儿童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界限302
8.拐骗儿童罪与绑架罪的界限303
9.如何认定拐骗儿童罪的罪数形态303
10.对拐骗儿童罪如何处罚304
附:拐骗儿童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304
第二十九章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307
1.什么是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307
2.如何把握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307
3.如何把握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客观特征308
4.如何把握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主体特征309
5.如何把握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主观特征309
6.如何把握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立案标准310
7.如何把握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非罪的界限310
8.如何把握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共同犯罪311
9.如何认定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罪数形态311
10.对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如何处罚311
附: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312
第二部分 侵犯财产的犯罪323
第一章 抢劫罪323
1.什么是抢劫罪323
2.如何把握抢劫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323
3.如何把握抢劫罪的客观特征325
4.如何把握抢劫罪的主体特征327
5.如何把握抢劫罪的主观特征327
6.如何把握抢劫罪的立案标准327
7.如何划清抢劫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328
8.如何区分抢劫罪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界限328
9.如何区分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329
10.如何认定抢劫罪的犯罪形态330
11.如何认定抢劫罪的罪数形态331
12.如何认定转化或事后抢劫罪332
13.如何对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论处的认定334
14.对抢劫罪如何处罚335
附:抢劫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335
第二章 盗窃罪352
1.什么是盗窃罪352
2.如何把握盗窃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352
3.如何把握盗窃罪的客观特征353
4.如何把握盗窃罪的主体特征354
5.如何把握盗窃罪的主观特征354
6.如何把握盗窃罪的立案标准354
7.如何划清盗窃罪与一般偷窃行为的界限355
8.盗窃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备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界限356
9.盗窃罪与贪污罪的界限357
10.如何认定盗窃罪的共同犯罪357
11.如何认定盗窃罪的犯罪形态358
12.如何认定盗窃罪的罪数形态359
13.对盗窃罪如何处罚360
附:盗窃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360
第三章 诈骗罪381
1.什么是诈骗罪381
2.如何把握诈骗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381
3.如何把握诈骗罪的客观特征381
4.如何把握诈骗罪的主体特征383
5.如何把握诈骗罪的主观特征383
6.如何把握诈骗罪的立案标准383
7.如何划清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384
8.如何区分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界限385
9.如何区分诈骗罪与贪污罪的界限386
10.如何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的界限386
11.对诈骗罪如何处罚387
附:诈骗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387
第四章 抢夺罪393
1.什么是抢夺罪393
2.如何把握抢夺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393
3.如何把握抢夺罪的客观特征394
4.如何把握抢夺罪的主体特征395
5.如何把握抢夺罪的主观特征395
6.如何把握抢夺罪的立案标准395
7.如何划清抢夺罪与非罪的界限396
8.如何认定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397
9.如何认定抢夺罪与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界限398
10.如何认定抢夺罪与抢夺公文、证件、印章罪以及抢夺国有档案罪的界限398
11.如何认定抢夺罪的犯罪形态399
12.如何认定抢夺罪的罪数形态399
13.对抢夺罪如何处罚400
附:抢夺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400
第五章 聚众哄抢罪406
1.什么是聚众哄抢罪406
2.如何把握聚众哄抢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406
3.如何把握聚众哄抢罪的客观特征407
4.如何把握聚众哄抢罪的主体特征409
5.如何把握聚众哄抢罪的主观特征410
6.如何把握聚众哄抢罪的立案标准410
7.如何区分聚众哄抢罪与非罪的界限411
8.如何区分聚众哄抢罪与抢夺罪的界限412
9.如何区分聚众哄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412
10.对聚众哄抢罪如何处罚413
附:聚众哄抢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414
第六章 侵占罪417
1.什么是侵占罪417
2.如何把握侵占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417
3.如何把握侵占罪的客观特征418
4.如何把握侵占罪的主体特征419
5.如何把握侵占罪的主观特征420
6.如何把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420
7.如何区分侵占罪与非罪的界限420
8.如何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421
9.如何区分侵占罪与诈骗罪的界限422
10.如何认定侵占罪的共同犯罪422
11.对侵占罪如何处罚423
附:侵占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423
第七章 职务侵占罪427
1.什么是职务侵占罪427
2.如何把握职务侵占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427
3.如何把握职务侵占罪的客观特征428
4.如何把握职务侵占罪的主体特征429
5.如何把握职务侵占罪的主观特征430
6.如何把握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430
7.如何区分职务侵占罪与非罪的界限430
8.如何区分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界限432
9.如何区分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433
10.如何区分职务侵占罪与诈骗罪的界限434
11.如何区分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界限435
12.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的共同犯罪435
13.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形态436
14.对职务侵占罪如何处罚437
附:职务侵占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437
第八章 挪用资金罪442
1.什么是挪用资金罪442
2.如何把握挪用资金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442
3.如何把握挪用资金罪的客观特征442
4.如何把握挪用资金罪的主体特征444
5.如何把握挪用资金罪的主观特征444
6.如何把握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444
7.如何区分挪用资金罪与非罪的界限445
8.如何区分挪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界限446
9.如何区分挪用资金罪与贪污罪的界限447
10.如何区分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447
11.对挪用资金罪如何处罚448
附:挪用资金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448
第九章 挪用特定款物罪454
1.什么是挪用特定款物罪454
2.如何把握挪用特定款物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454
3.如何把握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客观特征455
4.如何把握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特征456
5.如何把握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观特征457
6.如何把握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立案标准457
7.如何区分挪用特定款物罪与非罪的界限458
8.如何区分挪用特定款物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界限458
9.如何区分挪用特定款物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458
10.如何认定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共同犯罪459
11.对挪用特定款物罪如何处罚459
附:挪用特定款物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460
第十章 敲诈勒索罪462
1.什么是敲诈勒索罪462
2.如何把握敲诈勒索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462
3.如何把握敲诈勒索罪的客观特征463
4.如何把握敲诈勒索罪的主体特征465
5.如何把握敲诈勒索罪的主观特征465
6.如何把握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465
7.如何区分敲诈勒索罪与非罪的界限465
8.如何区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466
9.如何区分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界限467
10.如何区分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界限467
11.如何区分敲诈勒索罪和招摇撞骗罪的界限468
12.如何认定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形态468
13.对敲诈勒索罪如何处罚469
附:敲诈勒索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469
第十一章 故意毁坏财物罪472
1.什么是故意毁坏财物罪472
2.如何把握故意毁坏财物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472
3.如何把握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客观特征474
4.如何把握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主体特征474
5.如何把握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主观特征475
6.如何把握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475
7.如何区分故意毁坏财物罪与非罪的界限475
8.如何区分故意毁坏财物罪与盗窃罪的界限476
9.如何区分故意毁坏财物罪与故意毁坏国家珍贵文物罪的界限476
10.如何区分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477
11.如何认定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罪数形态477
12.对故意毁坏财物罪如何处罚477
附: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478
第十二章 破坏生产经营罪483
1.什么是破坏生产经营罪483
2.如何把握破坏生产经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483
3.如何把握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客观特征484
4.如何把握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主体特征484
5.如何把握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主观特征485
6.如何把握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立案标准485
7.如何区分破坏生产经营罪与非罪的界限485
8.如何区分破坏生产经营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限486
9.如何区分破坏生产经营罪与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犯罪的界限487
10.对破坏生产经营罪如何处罚488
附:破坏生产经营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488